⚠⚠⚠高輻射的瑪麗居禮筆記本該如何保存《博物館密室大公開》⚠⚠⚠
☢博客來 https://bit.ly/3BporNt
☢蝦皮商城 https://bit.ly/3jtaDeA
☢誠品書店 https://bit.ly/3sYbAyE
☢momo商城 https://bit.ly/2WAZ78f
瑪麗・居禮(1867-1934年)是一位科學家。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和釙,是史上第一位既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人。瑪麗・居禮死於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是暴露在高劑量的輻射下導致的。她的筆記本至今仍帶有鐳226的輻射汙染,對收藏單位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館員來說,如何保存這本筆記本是個真正的難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重要指標之一的姚瑞中,近來主編《攝影訪談輯》,透過專訪眾多攝影師,為台灣藝術留存文字、圖像記錄,以之與國際藝術接軌。其個人最新作品為《巨神連線》,自陳是夢中受神祕力量召喚,數度環島台灣,車馳20000公里,拍下三百多尊中大型神像。這段過程於他而言,是對庶民宮廟文化的學習之旅,是重新...
法國國家圖書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世一界,都在艱難的時刻,許多朋友在家抄經,迴向給認識和不認識的眾生。敦煌莫高窟在20世紀初發現許多珍貴手抄佛經。
日本二玄社在1983年編輯出版了敦煌書法叢刊,其中有七冊是手抄經書。大部份是南北朝至唐代的手寫珍本。第四冊收錄了大約唐高宗時代的「維摩詰所說經」。工整小楷書寫,端正精勁,行氣間有一種肅穆莊嚴,使人不敢散漫。
「維摩詰經」在公元183年就由吳國支謙譯為漢文。但是要到鳩摩羅什的譯本出現,才廣為流傳。唐代玄奘有新譯本,也無法取代。羅什的譯本太美,方便品一段討論肉身的文字是我每次讀都感動的: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是身如泡,不得久立。
是身如焰,從渴愛生。
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
是身如幻,從顛倒起。
是身如夢,為虛妄見。
是身如影,從業緣現。
是身如響,屬諸因緣。
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
是身如電,念念不住。」
是的,這個充滿慾望像火焰燃燒的身體,顛倒妄想,如此虛偽脆弱,如幻如夢,如露,如電,火焰熾熱,剎那成灰即逝。在大疫中看數十億人的驚慌怖懼,「念念不住」,自己當然也在眾生之中,每見一人,都覺得是最後一次。如果是最後一次,有什麼不能放下?
這卷一千多年前的手抄「維摩詰經」20世紀初被法國學者伯希和(P-Pelliot )從敦煌帶走,現收藏於巴黎國家圖書館。日本二玄社據此影印,上面鈐有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印章。
法國國家圖書館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蓪草紙畫:中國風情畫】
我們都知道畫作的載體有很多,可以是帆布、宣紙、絹布等等,在18-19世紀,中國就曾盛行一種特別的外銷畫,稱為「蓪草紙畫」(蓪,粵音「通」)。這種外銷畫畫在一種特別的載體──蓪草紙上,主要以水彩或水粉上色,風乾後色彩異常亮麗,有時更有閃爍的效果,又因蓪草紙的特點而產生獨特的立體感。
蓪草紙直接採自蓪脫木的莖髓,手工藝人通過熟練的雙手將蓪脫木的莖髓切割成一片片,製成畫幅不大的紙張。之所以採用蓪草紙作畫是因為在那個時代,水彩紙大多需要從外國進口,價格相當昂貴,而蓪草紙的價格比較便宜,作畫效果精緻出彩,於是畫師們便多選擇蓪草紙作為水彩畫紙。當時的外國人看到這種紙張覺得不能理解,紙張又輕又白,接近半透明狀,所以西方人誤以為是用米漿做成的,因而稱它為「米紙」(Rice-paper)。
在清代,廣州長期作為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成為中外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外銷蓪草紙畫便興起於廣州。蓪草紙畫的題材內容是以清末社會生活場景、人物、動植物以及風景為主,當時的畫師根據外國人的風格口味,採用西方繪畫的原理,反映中國的本土風情,所以深受西方人的喜愛。又因為蓪草紙畫的畫幅較小,如同明信片一樣方便攜帶,西方人充當旅遊手信購買饋贈親友,甚至有商人大量購買蓪草紙畫然後運回國出售,故而蓪草紙畫在19世紀成為其中一項重要的出口商品。
作品資料:
18-19世紀 佚名
《Peintures chinoises (scènes de genre, supplices, animaux, plantes, etc.》
蓪草紙 水粉
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和大學圖書館藏
圖片來源:法國國家圖書館
#有人物 #在山水裏看花鳥 #用筆記 #着墨彩 #生活 #繪畫 #植物 #蓪草紙 #外銷 #apaintingaday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
法國國家圖書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堪稱台灣當代藝術最重要指標之一的姚瑞中,近來主編《攝影訪談輯》,透過專訪眾多攝影師,為台灣藝術留存文字、圖像記錄,以之與國際藝術接軌。其個人最新作品為《巨神連線》,自陳是夢中受神祕力量召喚,數度環島台灣,車馳20000公里,拍下三百多尊中大型神像。這段過程於他而言,是對庶民宮廟文化的學習之旅,是重新對人與神關係的再發現、再思維,同時也是他一路以來荒謬美學的具象體現。
姚瑞中,1969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橫濱三年展、亞太三年展、台北雙年展聯動計劃、上海雙年展等。工作資歷計有天打那實驗體團長、楊德昌電影美術指導、非常廟藝文空間執行長、台北市立美術館與國美館典藏委員、文建會駐村計劃、國家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及新北市文化局藝文補助、台北獎、高雄獎、台北數位藝術獎、台北公共藝術、台北攝影新人獎、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劃、澳門藝術館等評審委員。曾赴舊金山海得嵐藝術中心、倫敦蓋斯沃克藝術家工作室、紐約ISCP及蘇格蘭Glenfiddich駐村。作品被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澳洲昆士蘭美術館、美國康乃爾大學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單位典藏。
新聞連結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80212/1296988
法國國家圖書館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民國一○四年適逢國立故宮博物院九十週年院慶,亦為清宮西洋畫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來華三百年,本院特以郎世寧等宮廷畫師所起稿,由巴黎雕刻技師完成的〈平定準噶爾回部得勝圖〉銅版畫為主題,研究團隊考據史實,走訪海外,還原相關史事,策劃拍攝4K高解析度紀錄片。 本片特邀影金獎主播沈春華擔任主述,道出乾隆朝的西北戰功,銅版畫委法製作經緯,及銅版畫製作技法等歷史陳跡。攝製團隊更遠赴歐洲取景,拍攝現存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銅版畫及德國民族學博物館的銅版,並至銅版印刷工坊探究銅版印刷術。在十六幅得勝圖中,〈格登山斫營圖〉和〈黑水圍解戰圖〉兩幅是由郎世寧所起稿,經由寫實透視的刻畫技法,揉合中西藝術,從而彰顯清廷的赫赫武功,充分描繪了西北戰役中,清軍將士以寡擊眾、以少勝多的戰鬥精神。本片以院藏文物和其他存世代表文物,見證十八世紀中西藝術合作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