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新加坡聯合早報
*【今午可知美大選結果?拜登贏這4州中1州可篤定獲勝】
美國總統大選陸續開票,全球觀察者最關心的是什麼時候能夠知道結果。今年投票率可望創新高,已有超過1億人提前投票,包括親自到投票站投票或以郵寄方式投票。在攸關選舉結果的13個關鍵州中,有八州在選前已開始統計提前投票的選票,因此這些州可望在投票日當晚或隔天中午以前得知結果。分析認為,在今天中午左右可望得知結果的州之中,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只要在四個大州中贏得一州,就可篤定當選,這四州分別為佛羅里達州(29張選舉人票)、北卡羅來納州(15張).俄亥俄州(18張)和德克薩斯州(38張)。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22
*【白宮外爆示威 民眾要求川普出局】
美國總統選舉的票站開始陸續關門,市面情況越來越緊張。首都華盛頓在大選夜,有大批民眾聚集在白宮外、“黑人生命很重要廣場”(Black Lives Matter Plaza)等地方,並有人示威。報導指,主辦方呼籲選民前來集會,以支援民主及抗議現任總統川普。現場片段可見,越來越多人在白宮外的街道流連,不少人都有戴上口罩,有樹木上掛有“保持社交距離”的牌子,也有記者及警員在場。有民眾舉起印有“黑人生命很重要”、“川普、潘斯立即出局”等字句的口號牌,也有人播放音樂、載歌載舞,甚至即席演唱。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44
*【美國總統選舉 開票夜或無法分勝負】
全球矚目的美國總統選舉投票主要結果本地時間在今天早上開始陸續揭曉。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投票日前夕信心滿滿地預測自己將勝選,但率先開票的新罕布什爾州兩個小鎮的計票結果顯示川普總統暫時領先,四年前川普反敗為勝的歷史還是可能重演。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104-1098122
*【川普贏得了阿肯色州】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贏得了阿肯色州,獲得六張選舉人票。阿肯色州是個可靠的共和黨據點,自1996年時任總統柯林頓後,一直沒有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贏得該州。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49
*【出口民調:拜登再贏四州包括家鄉特拉華州】
法新社引述美國的出口民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馬里蘭州、麻州以及他的家鄉德拉瓦州獲勝。這四州的選舉人票分別為:哥倫比亞特區3票、馬里蘭州10票、麻塞諸塞州11票和特拉華州3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42
*【川普目前贏得4州 拜登拿下7州】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贏得了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奧克拉荷馬州和田納西州,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了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伊利諾州,馬里蘭州、麻州、紐澤西州和羅德島。川普贏得這四個州的33張選舉人票,而拜登贏得七個州的總數69張選舉人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41
*【川普拿下南卡羅來納州】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贏得了南卡羅來納州(9票)。川普早前拿下西維吉尼亞州(5票)、肯塔基州(8票)和印第安那州(11票)。川普在2016年輕而易舉地從當時的對手希拉蕊贏得南卡羅來納州。自1976年以來,南卡羅來納州沒有投票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2月份的南卡羅來納州初選中獲勝,引發了一波勝利,幫助鞏固了他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地位。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人沒有舉行初選,這是他們支援川普連任的早期跡象。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38
*【川普贏得了印第安那州和肯塔基州 拜登贏得了佛蒙特州】
美國總統川普輕鬆贏得了印第安那州和肯塔基州兩個共和黨據點,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了佛蒙特州的三張選舉人票。據報導,川普贏得印第安那州和肯塔基州是選舉一亮點,民調早前預測川普不會在這兩個州獲勝。副總統潘斯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的家鄉給了川普19張選舉人票,前往獲得連任的270張選舉人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28
*【全球投注金達10億英鎊 賭盤看好拜登勝率65%】
美國總統大選到底鹿死誰手,是大家最大的關注。本屆總統選舉估計將在全球吸引多達10億英鎊的投注金,截至週二大選前夕仍有許多人爭相下注。更誇張的是,英國竟有一名投注者以破紀錄的100萬英鎊押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將勝出。博彩運營商立博集團(Ladbrokes Coral Group)的政治博彩部門主任夏迪克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估計全球博彩業的賭金將有約10億英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104-1098128
*【美國總統選舉日 道指漲逾550點】
美國股市週二(3日)收高,其中,道瓊工業指數上漲超過550點。11月3日是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市場期待選舉結果儘快明朗,避免出現不確定性或爭議性結果。道瓊工業指數上漲554.98點,漲幅2.06%,收在27480.03點;納指漲202.96點,漲幅1.85%,收在11160.57點;標普500指數漲58.92點,漲幅1.78%,收在3369.16點。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24
*【防選後動亂 美各地動員軍警嚴陣以待】
美國總統選舉後可能出現動盪,國民衛隊已嚴陣以待,為可能發生的暴力衝突做準備。《紐約時報》報導,麻州州長貝克週一下令1000名國民衛隊人員隨時待命。奧勒岡州州長布朗則宣佈波特蘭地區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布朗的計畫,州警員和姆爾特諾默縣警長將接管波特蘭市的公共治安,布朗也指示國民衛隊安排擅長控制人群的人員待命。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104-1098127
*【機器人電話籲請選民留在家中 FBI介入調查】
美國州和地方官員一直針對至少兩個單獨的自動撥電活動的提出警報。其中一個活動呼籲人們留在家中,但沒有直接提到投票事宜,使專家感到困惑。打擊電話銷售和機器人電話的RoboKiller公司一直在追蹤競選活動,該公司與路透社分享的電話音訊採用了合成的女性聲音。音訊說:“你好,這只是個測試電話。是時候留在家裡了。保持安全,待在家裡。”RoboKiller副總裁波特說,這段音訊已在過去11個月被撥出百萬次,但在週二的選舉日攀升到垃圾電話排名第五或第六名。波特估計,數千人或數萬人已接到這通電話。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12
*【至少明年2月前川普仍將主導美疫情應對】
無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現任美國總統川普仍將繼續主導美國應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直到至少明年2月為止,令人擔憂的是,特朗普目前已將所有頂尖衛生專家排除在其諮詢團隊之外。在美國總統選舉前夕(2日),全國通報新增確診病例超過9萬3000起,為美國暴發疫情以來的第二高紀錄。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21
*【民調:三分之一美國選民將經濟列為最重要考量】
愛迪生研究(Edison Research)週二(3日)的出口民調顯示,三分之一美國選民在決定自己的總統人選時,將經濟列為最重要的考量,而10個選民中有兩人最關注冠病疫情。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940萬起,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3萬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19
*【螞蟻上市突叫停或因觸及監管底線 分析:釋放中國金融市場“穩定壓倒一切”資訊】
當局不惜通過暫緩這個史上最大首次公開售股計畫來警告馬雲,釋放出中國金融市場“穩定壓倒一切”的強烈信號,預計中國金融科技公司未來面對的監管壓力將進一步加大。中國金融監管當局昨晚拋下重磅炸彈,突然叫停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的上市計畫,震驚市場。分析認為,事緣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此前發言炮轟金融監管機制,觸及監管部門底線。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104-1098109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保守估計重新上市要推遲半年】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昨晚在內部會議上說,保守估計螞蟻重新上市的時間要被推遲半年左右。據騰訊財經報導,螞蟻集團3日晚間宣佈,暫緩A股和H股上市,集團執行董事長井賢棟當晚召集集團內部中高管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提到“暫緩”之後,保守估計螞蟻重新上市的時間要被推遲半年左右。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1104-1098220
*【批准出售岸防導彈系統一周後 美國將向台出售MQ-9無人機】
這是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放寬無人機技術以來,首次對外出售這款軍用無人機。專家指這款無人機將能替代陸基雷達成為台軍的“眼睛”,不排除未來台海上空或出現解放軍與台軍無人機對壘的情況。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104-1098110
*【印官員:邊境衝突導致印度 丟失約300平方公里控制權】
中印邊境緊張局勢即將進入寒冬之際,有印度官員透露,今年夏天發生的邊境衝突導致印度在有爭議的邊界地區,丟失約300平方公里的領土控制權,面積約為美國曼哈頓的五倍。中國士兵目前阻止印軍在該地巡邏。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104-1098113
*【多名民主派議員被捕引歐美不滿 林鄭:立法會議員也須受法例約束】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回應時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看不到任何一條法例指立法會議員不受法例影響。香港警方日前以涉嫌違反《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為由拘捕多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引起歐美國家不滿。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回應時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看不到任何一條法例指立法會議員不受法例影響。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104-1098117
*【維也納鬧市遭槍擊恐襲釀五死22傷】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週一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四個平民和一名槍手死亡,22人受傷,其中一些人情況危急。執法當局隨後出動大批人員全面搜捕其他可能的槍手。不過,奧地利內政部長內哈默週二在記者會上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恐襲案涉及第二名攻擊者。警方相信槍手費伊祖拉伊(Kujtim Fejzulai)是獨自犯案。他說,警方查看了有關恐襲的電眼錄影,“並無證據顯示有第二名攻擊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104-1098123
*【多國領袖聲援奧地利 紛紛強烈譴責恐襲行為】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遭遇恐怖襲擊,多國領導人紛紛強烈譴責並聲援奧地利。美國總統川普指出,針對無辜人民的“惡毒襲擊”必須停止。川普說:“美國將與奧地利、法國和所有歐洲國家站在同一陣線,一起對付恐怖分子,包括激進回教恐怖分子。”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104-1098124
*【德捷加強安檢防襲擊者入境】
奧地利維也納發生連環槍擊案後,鄰國德國與捷克都在與該國接壤的邊界加強了管控措施,以防襲擊者潛逃入境。德國聯邦員警發言人週二說,德國已收緊與奧地利接壤邊界實施的檢查力度,這是警方目前的“戰術重點”。據報導,當局對所有穿越邊境的車輛與行人都實施截查。捷克警方也在推特發文說,他們在維也納遭受恐怖襲擊後採取了預防性措施,開始在捷克與奧地利之間的邊界對車輛與乘客進行隨機檢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104-1098126
*【歐洲國家恐襲連連 英國提升恐襲威脅級別至“嚴重” 】
法國和奧地利等歐洲國家近日接連發生恐襲,英國宣佈將恐襲威脅級別提升至第二高的“嚴重”(severe)級別,表示有“高度可能”發生恐襲。英國內政部長派特爾表示,有關舉措是屬於預防性質,並非基於任何特定威脅。但她呼籲民眾要保持警覺,並向警方舉報任何可疑活動。英國提升恐襲威脅級別前,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剛在週一發生獨狼恐襲,一名提早出獄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支持者,在一間猶太會堂所在的夜店區六個地點亂槍掃射,造成四人死亡、22人受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104-1098216
法國左右共治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BC中文網】黎巴嫩:中東「異類」和它一言難盡的歷史包袱
黎巴嫩貝魯特港區2020年8月4日大爆炸,承擔著全國60%海運的港口癱瘓。170多人死亡,6千多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20多家醫院診所和120所學校被毀。
黎巴嫩總統奧恩15日接受法國電視台採訪時表示,貝魯特港爆炸案調查需要時間,所有假設依然存在,法國和美國調查人員參與了黎巴嫩最高司法機構主持的調查行動。他說,刑事財務調查將聚焦是否存在財務違法,而這是腐敗的起點。他希望新一屆政府首先推進改革。
次日,黎巴嫩基督教最高神職人員,馬龍派宗主教拉伊在周日禮拜時警告說,黎巴嫩處境極其險惡,面臨「最大的危險」,可能成為某些國家的籌碼。他呼籲議會提前選舉。馬龍尼禮教派歸屬天主教,在黎巴嫩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
總理迪亞卜10日引咎辭職,臨走前留言:災禍的根源在於政治腐敗,教派領袖和寡頭家族操控政壇, 積重難返。
總之,太多歷史遺留的包袱,冰凍三尺非易日之寒。
黎巴嫩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著怎樣的歷史,留下了怎樣的包袱?
中東奇葩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扼守歐亞非戰略要道,三面陸地,西臨地中海,與敘利亞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國土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比天津略小。
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歷史上一直是各個帝國王朝擴張、征戰途中的要塞,進入20世紀後則夾在中東兩大宿敵的中間,難以獨善其身,終究懷璧其罪,成為別人相互廝殺的戰場。
當今世人對這個面積一萬平方公里的中東小國如果有印象,那麼最主要的有兩點:戰亂不斷,以及曾經的繁榮輝煌。
黎巴嫩鼎盛時期雖然不是中東首富,卻因經濟發達、社會多元開放、宗教分權共治架構等特點,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世人稱它是中東明珠、中東瑞士、中東小巴黎(首都貝魯特)。
黎巴嫩政治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權共治,經濟以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為主,三分之二勞動力從事服務業;運輸以海運和空運為主,貝魯特港承擔了全國60%的海運業務;社會開放與保守並存,沙灘上有比基尼美女,也有長袍遮身的穆斯林女性。
「中東小巴黎」的前世
黎巴嫩境內山地為主,沒有沙漠,有高山、峽谷、沃土、沙灘,屬於冬暖夏涼、陽光雨水充沛的地中海氣候,谷地土壤肥沃,迥異於中東其他地方的沙漠氣候和環境。它還有良港和悠久的航海、經商傳統。
人類古代四大文明有兩支起源於它所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也在那片被歐洲人稱為中東的地方。文明在那裏交匯、碰撞。
聖經《舊約》裏有一些關於黎巴嫩的零散記述。
上下5千年,黎巴嫩這片土地上曾經飄揚過大約10面不同的大王旗,而每一個統治者都在那裏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從宮殿、神廟、宗教到城市、傳統和文化。
黎巴嫩是腓尼基文明的搖籃。
腓尼基人最擅長航海和經商,曾經幾乎壟斷了地中海地區的商貿。他們還發明了腓尼基22個字母,這些字母是後來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共同的根。
腓尼基人公元前9世紀遠征非洲,在北非的突尼斯建立迦太基國,然後依靠航海業與商業迅速崛起,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羅馬帝國崛起後,兩強爭霸,打了100年的仗,最後以迦太基被消滅,黎巴嫩也被劃入羅馬帝國版圖。
羅馬人之前,統治過黎巴嫩的先後有古埃及帝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人之後,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後統治黎巴嫩,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黎巴嫩宣佈成立共和國。
中國宋朝與世界通商,史料記載中就有這個地區,還有經由這個交通樞紐與中國做貿易的歐洲和非洲商人。
宗教並存共處
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幾經盛衰,伊斯蘭教成為中東地區主宰,但黎巴嫩卻是阿拉伯世界裏唯一一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各自內部主要教派)並存、分權共治的國家。
這是歷史的遺產,也可以說是伏筆。
基督教發源於黎巴嫩毗鄰的巴勒斯坦地區,先是受到羅馬帝國殘酷鎮壓,最後卻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隨著帝國軍隊的鐵騎到處傳播,也傳到黎巴嫩。
公元7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帝國崛起,伊斯蘭教迅速傳遍中東,黎巴嫩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伊斯蘭教傳入。因為各種原因,征服者未能將基督教信徒趕盡殺絶。
阿拉伯帝國攻陷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歐洲教會和基督徒發起前後9次十字軍東征。黎巴嫩正處於進軍耶路撒冷的必經之地。
十字軍東征過程,也是黎巴嫩基督教不斷得到外力輸血的過程。同時,伊斯蘭教征服的其他基督教地區的信徒為了躲避迫害,逃到黎巴嫩山區。
這樣,黎巴嫩雖然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境內基督教卻信眾龐大,教派也很多,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馬龍派都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也在此共存。
這就為日後的宗教文化多元社會和分權共治政體打下了基礎。
同時,也為日後宗教衝突和內戰埋下了伏筆。有歷史學者曾說,這裏可以是人間天堂,也可以是人間地獄,就取決於宗教之間是否發生衝突。
兩次世界大戰
奧斯曼帝國1516年征服黎巴嫩,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匈帝國戰敗。
1860年,黎巴嫩發生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激烈衝突,法國派兵干涉,最後將黎巴嫩變成自治區,立下規矩,黎巴嫩行政長官須由基督教派人士擔任。這個規矩得以延續,黎巴嫩本身的基督教歷史積澱也起了作用。
一戰結束後,英法簽約,規定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歸英國委任統治,黎巴嫩和敘利亞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
又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共和國宣告成立,1944年元旦法國移交權力,1946年英、法軍隊撤出黎巴嫩。
分權共治原則
黎巴嫩獨立時人口130萬,基督教徒佔60%,穆斯林佔40%,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差不多各佔一半。
當時各教派就國家權力分配達成了協議,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斯蘭教遜尼、什葉兩派分權共治,相互制約。
根據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徒擔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二戰後十多年,黎巴嫩經歷了和平發展的繁榮時期,社會文化多元,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
不過,曾經在黎巴嫩生活過的人注意到,民間各宗教和教派平時相安無事,你穿你的比基尼,我裹我的罩袍頭巾,但通婚很少。
現在黎巴嫩政治改革舉步維艱,如果說教派和寡頭家族各謀其利的積弊難逃其責,部分也是歷史的折射。
以色列和中東戰爭
世上沒有不散的盛宴。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地方劃出一片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七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向以色列宣戰,結果慘敗,巴勒斯坦100萬難民出逃,其中40萬人湧入黎巴嫩。
本來並不牢固的平衡被打破。黎巴嫩權力分享機制建立在人口比例基礎上,而穆斯林人口驟增,導致權力分配的變數加大,要求調整的呼聲增強。
基督教派不讓步,穆斯林強烈要求,矛盾明朗化。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武力抵抗以色列,總部設在約旦。
約旦是阿拉伯聯盟成員,與以色列為敵,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百萬巴勒斯坦難民中的60萬進入約旦,並允許巴解組織客居約旦。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局勢。
內戰爆發
1970年9月,巴解組織成員"人民陣線"劫持英國、德國和瑞士的共3架民航客機,將300多名乘客囚禁在約旦的沙漠,逼迫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遭以色列拒絶後當眾炸毀飛機,舉世震驚,一致譴責。
約旦國王決定約旦不再歡迎巴解組織,武力驅逐。巴解組織總部迫遷到黎巴嫩南部,在那裏安營扎寨,訓練武裝力量,不斷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報復,炮彈打向黎巴嫩。
黎巴嫩鄰國敘利亞是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是宿敵。巴解在黎巴嫩南部安家後,敘利亞進入黎巴嫩北部。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持續15年。"中東瑞士"變成了敘利亞和以色列角力的戰場。
1982年,以色列出動9萬大軍進攻黎巴嫩,決意徹底摧毀敘利亞和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的基地。第五次中東戰爭打響,敘利亞和巴解幾遭滅頂之災。最後經美蘇和聯合國調停之下停戰。
海灣戰爭
停戰後,衝突和矛盾還在延續。
戰爭期間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佔領地區的40萬什葉派穆斯林難民湧入貝魯特,在伊朗支持下成立了真主黨武裝,目標是以色列。
敘利亞軍隊停戰後繼續留在黎巴嫩,直到200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後才撤軍。
黎巴嫩國內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勢力的平衡被打破之後很難恢復。
不過,經濟得到復蘇,重建也頗有起色,貝魯特布滿彈孔的牆垣在霓虹燈和夜生活的喧囂中也不顯得突兀。
繁華開始重現,但不安定的潛流和各種摩擦、衝突從未真正消停。受別國宗教衝突和戰爭的影響,黎巴嫩國內各教派之間的齟齬和矛盾加深。
這種狀況持續到1990年,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無暇顧及黎巴嫩,敘利亞及其支持的伊斯蘭教派力量趁機出兵, 擊敗基督教武裝,黎巴嫩內戰結束。
戰後重建分權共治架構,伊斯蘭教勢力佔了上風,雖然議會中兩大教派席位均分,但跟1943年相比,基督教派的地位略有下降。
脆弱的和平只是暫時遮掩了眾多不安定因素。
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爆發衝突,戰爭持續了34天,仍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後停火。
拉菲克·哈里里遇刺
那次衝突爆發前黎巴嫩發生了一樁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至今尚未結案,又因為今年貝魯特港區大爆炸重新引起人們注意。
2005年2月,已經辭職的遜尼派穆斯林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在貝魯特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經國際團隊調查鎖定4名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聯合國為此在海牙設立黎巴嫩特別法庭。
經過幾年調查,聯合國黎巴嫩特別法庭 2011年向黎巴嫩檢察機關遞交哈里里遇刺案起訴書,對4名嫌疑人提出起訴。
黎巴嫩特別法庭原定2020年8月5日開庭,因4日貝魯特港區大爆炸推遲到8月18日。
圍繞拉菲克·哈里里遇刺背後的動機和元兇,至今仍無定論。因為開庭和爆炸的日期巧合,各種猜測和陰謀論鵲起。
路透社8月16日引述黎巴嫩真主黨表態說,將等待官方調查結果,但如果最後發現以色列與此事有關,將採取相應報復行動。真主黨得到伊朗的支持。
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國務院官員到黎巴嫩港口爆炸現場察看後表示,必須展開透明、可信的調查。
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提供5.65億美元的援助資金,用於穩定穀物供應和重建被炸毀的醫院。
黎巴嫩媒體16日稱,初步調查顯示儲存硝酸銨的港口倉庫事發前存在重大隱患,附近還存放著大量煙花爆竹。
其他
由於獨特的歷史,海外的黎巴嫩裔僑民為數龐大。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黎僑"超過1500萬人,主要分佈在美洲、歐洲、非洲及海灣國家,國內戶籍人口450萬左右。
海外黎僑中不乏世界名人,比如美國影星喬治·克魯尼的夫人阿邁勒·克魯尼(Amal Clooney),再比如中國人熟悉的馬海德醫生。
馬海德二戰期間以醫生的身份到延安參加中國抗戰,1949年後又是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2019年9月被授予中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國際 #政治 #宗教 #歷史
法國左右共治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意思的杰論|餐桌上的禁忌話題🙊: 讓優雅的法國人皺起眉頭的「工時爭議」🇫🇷】
朋友們,如果在咖啡店和朋友聊天,哪些議題,是你會比較避免討論的呢?🤔
我有觀察到,在台灣,兩岸議題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如果是跟不熟的朋友聊天,大家可能不太會輕易提起這個話題。
我覺得這是因為,兩岸議題,把一個社會切成兩個完全相對的陣營,這是一個讓台灣人傷感情的話題,可能上一秒還在輕聲細語、愉悅的交談,下一秒馬上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大吵。不過這種情景,似乎只會發生在討論兩岸議題的時候,台灣人討論其他議題的時候,似乎比較理性溫和。
比較起來,對於法國人來說,他們無法冷靜討論的社會議題,就是「工時爭議」。我在瑞士法語區長大,家裡都會看法國媒體,對於法國的事實與政治一點都不陌生。不過,有時候會覺得很好奇。我們平常在瑞士關心的議題,跟法國媒體上電視吵架的政治人物、名嘴,怎麼差這麼多呢?
我們家比較特別,因為我的繼父是法國人,他來瑞士之前在法國一段時候有加入政黨,想要從政,所以我們家還蠻關注法國的,天天會聊到法國政治問題。
我上國中的時候,週三下午學校沒有課,可以回家吃飯,會邊吃飯邊看電視。週三法國 France 3 會直播「問政府問題」« les questions au gouvernment »(直播法國的國會質詢法國政府,他們的口才都很好,很有戲劇性,非常精彩)我記得他們吵得很兇的一個議題,就是工時 !
11、12歲的我,問我的法國爸爸:「那些人為什麼要那麼生氣?」我爸就回我一句:「法國人是一個很特別民族,他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認為只要工作少國家就會好的民族!」(我爸講話很法式,都講反話,很酸很諷刺)
他說完這一句就生氣了,把電視關掉。我那一刻就隱約發現,法國人對於「工時」是相當敏感的。
朋友們,你可以先猜一下,法國一週法定工時是多少個小時呢?在1998年及2002年,法國政府分階段推出勞動改革「降低工時法案」« Les lois Aubry de réduction du temps du travail »,將法定工時從每週39小時,降到每週35小時,並從2002年陸續開始實施。
當時的總統是席哈克(Jacques Chirac),但法國政府「左右共治」,法國國會多數黨不是右派共和黨,而是左派社會黨,所以這其實是左派總理喬斯班(Lionel Joseplin)推出的法律。
這個制度被稱為「35小時」 « les 35 heures »,至今已經實施20年了,但是,這20年來,爭議從來沒有停止!加長工時或縮減工時,這兩件事的背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而且他們都用不同的數據來討論自己的立場。不用說普通的法國人,就連法國的學者、專家,碰到這個議題也往往會愈吵愈大聲 😓
👉🏽這二十年來讓法國社會兩極化的議題,使馬克宏飽受批評
今年6月14日,法國總統馬克宏,針對法國「解封」發表談話,表示將會用五千億歐元(相當於台幣16.6兆)來刺激經濟。媒體質問他:「國債都累積這麼多了,這次的錢要從哪裡出?」馬克宏首先回答:「絕對不會提高稅率」(因為法國的稅率在全世界數一數二高,甚至已經超過瑞典跟丹麥了![註1]),接著他說:「人們將必須要工作更多、生產更多」« travailler et produire davantage »。
這句話似乎是指:法國人要花更多時間工作。
這觸動了法國人心中那條不能被跨越的線 ——工時問題!
於是,法國媒體跟政治人物開始批評,認為馬克宏之前為了拉攏左右派的選民,好像沒有明確的政治意識形態,現在看來根本是個右派!6月16號法國左派媒體「解放報」« Libération » 還用一張馬克宏的合成照片作為封面,把他的臉跟前總統薩科奇(Nicolas Sarkozy)的臉合在一起。
這是為了嘲諷馬克宏充滿爭議的發言,因為薩科奇競選法國總統時,他的競選口號是:「為了賺更多錢,人民要工作更多」 « travailler plus pour gagner plus »,而現在馬克宏似乎有意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人民的工時,所以才被影射跟薩科奇是同樣的人。
在一陣混亂的討論中,也有政府官員出來澄清,說總統指的是:「法國要有更多工作機會,以減少失業率」,這個說法並沒有讓那些左派媒體安靜下來,媒體進一步譴責馬克宏,有意放寬對於工作條件的限制 « libéraliser le marché du travail »。
👉🏽「工作像一塊大餅,工時愈短失業率愈低」?
其實,法國從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開始,逐漸面臨到嚴重的失業問題。這30年來法國的平均失業率高達9%,從1983年以來從未低於7%[註2]。
法國一直面臨嚴重的「結構性失業」« le chômage structurel »,所以政府就想出了幾個辦法出來。其中一個是前面提到的「35小時」法定工時,再加上「加班費」的強制規定:如果一週上班超出35小時,就算加班,加班8小時以內,雇主要多付25%的加班費,如果超過8小時,這筆加班費會高達50%。這項規定適用於大部分行業,不過有某些行業屬於例外,可以自己調整加班費、工時。
當時法國國會左派多數議員 « la majorité » 認為:這樣的法律會鼓勵雇主多聘僱一些員工。他們把工作想成是一塊大餅,只要把工時縮短、把加班費提高,企業就會需要更多人手來工作,因而製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當時用這樣的方式解釋,多數法國人也買單。
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個做法無助於解決失業率的問題。
反對這項政策的人說,法國政府當時的做法,是針對現有的工作機會去做「分配」,而不是「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反對者認為,工作並不是一塊大餅!用「分配」工作的做法,不符合市場機制,也無法解決失業率的問題。
反對者認為:如果工時減少,勞工薪水就會跟著減少➡️消費者拿到的薪水變少,就會減少開銷➡️消費力減少,企業的利潤也減少➡️企業開始縮減開銷,裁減員工➡️有人失業➡️消費力減少➡️更多人失業...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35小時」是一個惡性循環,只會讓失業問題惡化,並拖垮法國經濟!
👉🏽戴上放大鏡來看看,「35小時」到底是蜜糖還是毒藥?
事實上,很多法國人支持「35小時」,即使它在經濟上的效益有爭議,不過法國人的工時因此減少了17%[註3],能夠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這項法律在這方面有顯著的成果。2019年有個調查顯示,多數法國人「反對」 Macron 去年提過的「工作更多」« travailler plus » [註4],這表示多數的法國勞工,對「工時短」這件事很滿意。
除了法國老百姓之外,左派的人也很支持「35小時」,如同上面所提到的,他們深信「縮短工時,可以帶來工作機會」。從數字上來看,「35小時」的效果卻不如預期。
原本,法國政府預期,「35小時」的法定工時,可以在3年內帶來70萬份工作機會,但最終的統計數字只有35萬[註5]。2000年到2003年這段期間,全球的景氣原本就很好,所以35萬份新工作機會,其實不算多,所以有人懷疑,工作機會的增加根本不是「35小時」的功勞。
也有人認為,法國的勞動法改革,導致企業很難賺錢,許多雇主看到德國不斷放寬勞工規範,就把工廠外移到隔壁國家去了[註5]!法國本土產業,也因為人才不足,而長期面臨「缺乏競爭力」的嚴重問題。
講完經濟表現,再來看看勞工的工作狀況。
法國人的工時真的只有「35小時」嗎?根據統計,法國人加班是常態,平均工時長達39小時[註5]!這代表,老闆不會因為這項規定,而去多找幾個人來上班,反而願意讓員工加班,支付他們政府規定的加班費!這個現象部分也是上一段提到的「人才短缺」、「缺乏競爭力」的問題造成的。
也就是因為實際工時不符合35小時的規定,支持「35小時」的人認為,這個法律沒有確實落實,必須祭出更嚴格的法律(減少法律漏洞、提升加班費、再次減少工時)。
甚至,2007年前總統薩科奇開始「鼓勵加班」,取消原本規定的加班費所得稅和社會分攤金,導致「35小時」法定工時似乎完全沒有達到原本預期的目標,法國失業率仍然很高。
法文有一個單字 :« détricoter une loi »(把一個訂好的法律「拆掉」),意思是,讓法律有愈來愈多的漏洞,而且漏洞愈來愈大,導致該法律失去效果。這個做法經常是因為民意,政府不想要把法律撤回,所以只能用 « détricoter » 的方式。支持法定工時35小時的人,認為右派政黨再執政的話,就會想要放寬35小時的限制 « détricoter les 35 heures »。所以這一次 Macron 說要工作更多 « travailler davantage » 讓他們火大了。
1998年的「35小時」是個大失敗,這點大家都認同。不過左右派的人對於背後的原因,有不同的想法。右派認為這條法律減緩了整體經濟的發展;左派認為,這個法律後來出現太多漏洞,有心者可以用不同方法規避,因此失去了法律原本的意義,也無法起作用。所以工時議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既然支持者跟反對者都沒有很滿意現狀,為什麼沒有人實際出來,改掉這個政策呢?大家猜得到為什麼嗎?
每次只要有人主張要增加法定工時,法國人就動員大罷工,想辦法阻止政府!
政府顧忌民意,所以就不太敢提。
👉🏽工作太多,人生就是黑白的?這個心態造成了工時改革的困難?
最後,法國人對「工時」為什麼這麼敏感呢?
第一個原因是,法國人認為「低工時」是他們既有的權利,這項權利是他們長期抗爭換來的,是人民的爭取的「社會福利權益」 « les acquis sociaux »,所以政府不能動「35小時」法定工時的規定,這已經成為法國人的象徵了。因此一遇到工時的討論,有些人就不分青紅皂白的開始吵架、開始罷工(比方說,馬克宏2016年起草工作法 « la loi travail El Khomri » 之後,法國社會出現謠傳,以為政府要廢除「35小時」的規定,這個傳聞就引起了許多大罷工[註6])。
但大家應該看得出來,「35小時」的工時規定,主要是來自1998年的改革,目的在於解決失業率的問題,而不完全屬於人民抗爭的結果。所以還有第二個原因:法國人民對「工作」的觀感。
推行「35小時」改革的過程中,法國政府曾經向人民保證:「工作得少,生活品質就會好,失業的人也會變少。」以我個人來說,我會擔心這樣的思考方式,長期下來,有可能造成法國人對「工作」這個字浮現一些負面的看法。
朋友們喜歡自己的工作嗎?對於自己目前的工時滿意嗎?現在看著這篇文章的你,這禮拜需不需要加班呢?
歡迎在下方分享台灣的工作環境或是工時規定,讓我們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
6月16日解放報 « Libération » 封面圖片
TRAVAILLER PLUS (要工作更多)
MACRON DECONFINE SARKOZY(馬克宏的「薩科奇魂」出現了)
#杰宇的法文邂逅
#有意思杰論
#工時爭議
#勞工權益
參考資料:
註1:https://www.bfmtv.com/economie/impots-et-taxes-la-france-toujours-championne-d-europe-de-la-fiscalite_AN-201910300047.html
註2:www.lefigaro.fr › Scan Eco › Eco-graphie
註3:https://www.lefigaro.fr/conjoncture/35-heures-les-reponses-aux-dix-questions-que-se-posent-les-francais-20200130
註4:https://www.20minutes.fr/politique/2501439-20190421-sondage-plus-moitie-francais-opposes-fait-travailler-plus
註5:https://sfrpresse.sfr.fr/article/669cdff9-d95a-4b3c-967e-f3b868545d90
註6:https://www.capital.fr/economie-politique/reforme-du-travail-ou-en-est-on-de-la-tres-controversee-loi-el-khomri-111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