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在中國 攝影展覽即將在本週末結束,還沒看過的朋友千萬要把握機會!溫馨提醒:北美館週六可是開到晚上的喔 😏
同時也有4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是由英國策展人、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劃,展覽從一張曼.雷(Man Ray)所拍攝的神祕灰塵照片出發,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塵」的各種隱喻,以及這些隱...
法國攝影大師 在 大人物 - 創意生活設計好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你喜歡美國《LIFE》雜誌的攝影風格,就絕對不能錯過攝影大師布列松這檔中國紀實攝影,看見中國各大城市在不同執政時期的轉變,不僅攝影迷該看,歷史迷更是必看!
📍 大人物有 Telegram 囉!快快跟上➜ http://bit.ly/38z2n4d
📍 加入大人物 Line@➜ http://bit.ly/2BAh9di
📍 追蹤大人物 IG (@daman_tw) ➜ https://bit.ly/2WPPTD3
法國攝影大師 在 Jeremy C.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hare] any Ho Fan fans here? 👋🏼
【#MPlusStories #MPlus故事】何藩:決定性的瞬間 Ho Fan: On the Decisive Moment (for English please scroll down) http://bit.ly/HoFan_video_Chi
「黑白是給我一個距離,是跟現實人生有一個距離, 我覺得這個距離很重要的。」何藩
‘Photographing in black and white offers me a sense of distance: a distance from real life. I think this kind of distance is important.’ Ho Fan
屢獲殊榮的攝影大師、電影導演及演員何藩,憑藉其對光影與構圖的獨有觸感,拍下無數反映香港五、六十年代的日常生活照,而苦力、小販、在街上玩耍的孩童等尋常百姓,更是他經常捕捉的對象。M+ 收藏了不少何藩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迷離階梯》(1959)、《放學》(1963)、《街市隊伍》(1963)等。
何藩的攝影手法體現了法國攝影大師亨利.卡地亞-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稱之為「決定性瞬間」的精神。這種等待關鍵一刻才按下快門的攝影手法,直到今時今日仍然廣受街頭攝影師和攝影記者所採用。透過這訪問片段,大家可以欣賞更多何藩的精彩作品,以及了解他對攝影的獨特看法:http://bit.ly/HoFan_video_Chi
*訪問以粵語進行。若想看到影片中的對話,您可以開啟「字幕」功能。
Award-winning photographer, film-maker, and actor Ho Fan applied his keen sense of composition and lighting to capture som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images of daily life in 1950s and 1960s Hong Kong. He often made the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such as labourers and hawkers, and children playing in the street, the subjects of his work. A number of his photographs are part of the M+ Collections, including ‘Smokey Staircase’ (1959), ‘School is Over’ (1963), and ‘The Market Parade’ (1963).
Ho Fan’s style of photography exemplifies what the French photographer Henri Cartier-Bresson dubbed the ‘decisive moment’. This practice —of waiting for the perfect moment to click the shutter button—remains a popular way of working that is widely used by street photographers and photojournalists alike. Hear from Ho Fan himself on photography, the eye of a cinematographer, and his practice of image-making: http://bit.ly/HoFan_video_Eng
*The interview is conducted in Cantonese. For subtitles, please turn on the closed captioning function.
法國攝影大師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是由英國策展人、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所策劃,展覽從一張曼.雷(Man Ray)所拍攝的神祕灰塵照片出發,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塵」的各種隱喻,以及這些隱喻如何在攝影及視覺藝術的表現之中被探討及呈現。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的66組作品,以曼.雷這張神祕灰塵照片的一生(或說它的身分之謎)為主軸,廣納二十世紀前半段的航空偵測照、新聞照、明信片、前衛藝文刊物,以及二戰後至1960、70年代西方觀念藝術的影像呈現、繪畫與攝影交互辯證的作品,還有現代戰爭與災後的影像。展覽當中較為近期的作品,則多以當代藝術的觀點與創作方法,詮釋如今更為迫切的人類命題,或直指攝影行為與影像技術的重大轉變。
除了曼.雷和杜象(Marcel Duchamp)兩位藝術史上的大師外,《塵與時》展出多位攝影史上的重要人物與其代表作品,如渥克.艾凡斯(Walker Evans)於美國黑色風暴時期拍攝的中西部乾旱地景、東松照明拍攝核彈爆發後的日本景觀。愛德華.盧歇(Edward Ruscha)和約翰.迪佛拉(John Divola)則是把攝影帶入藝術行為的範疇。蘇菲.希斯黛雨貝(Sophie Ristelhueber)向「灰塵照」致敬的科威特沙漠空照圖,揭示了1990年代後戰爭影像由「現場」轉為其「後果」與「殘跡」的開端。錄像藝術家柯克.帕爾默(Kirk Palmer)與法國名導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分別以詩意影像呈現戰後創傷絮語。展覽也不乏年輕攝影家的近期作品,如哈維爾.里巴斯(Xavier Ribas)、露易絲.奧茲(Louise Oates)探索政治經濟影響下自然與人文地景的變化,或是伊娃.史坦隆(Eva Stenram)模擬灰塵滋生過程所改造的火星地表照片,將微觀與巨觀視角交錯並置之作。
英國知名現代詩人艾略特(T.S. Eliot)在灰塵照曝光的同一年發表其著名的詩作《荒原》,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現代人的普遍心境,其中一行詩句即為展覽名稱的來源:「我要在一掬塵土裡讓你看見恐懼」(“I will show you fear in a handful of dust.”)。從拍攝的角度來看,曼.雷的照片貌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航空偵測照,最初刊登時的圖說就是「從飛機望出去的視野」,望下去是未知、遙遠,卻暴露在視線之內的一片大地。策展人卡帕尼發現了這之中的關鍵:二十世紀漸趨普及的攝影術不僅記錄,也同時預言人類文明的進步與毀滅。於是他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這張許久之前拍攝的奇怪照片,是否能憑藉它所涉及的一切複雜面向,標示著『現代』的開端?我們又是否能從灰塵的角度拼湊出一段歷史?」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1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法國攝影大師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征服紀元》是一款以Unity 3D引擎打造的次世代3D大型即時策略手遊,遊戲結合時下流行的SLG(模擬)與RTS(即時戰略)玩法精髓,玩家不但能在高精度建模、晝夜交替變化多端的場景中自由開打,還可以即時操作軍隊,享受炮火交加、硝煙彌漫的戰鬥快感。
本作一大特色,就是120km×120km(公里)超大無縫沙盤地圖,可以支援同屏6000個單兵進行大規模交戰,最遠視距更高達500m(米),讓玩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一旦進入超燃攻城戰鬥「城邦解放戰」,就能在無縫沙盤地圖上再次還原真實史詩戰役,實現和其他玩家合縱連橫、分進合擊的征服野望。
《征服紀元》高度還原了中國、日本、羅馬、法國、阿拉伯等世界文明,獨創的「兵種體系」還能培養各文明專屬兵種,包含長弓兵、法蘭西騎兵、日本武士、馬穆魯克、西班牙征服者等十幾種兵種,真正實現多兵種搭配、多技能組合,以智取勝策略至上的遊戲體驗。
就算是沒玩過類似作品的新手玩家,也能透過遊戲詳細且完整的教學引導,和內置攻略小助手與友好聊天社區,一步一步邁向專業大師之路,而且本作沒有VIP機制,也沒有販售加速資源道具,保障活躍玩家能與付費玩家公平競技。
《征服紀元》已經正式上線了,購買新手禮包就可獲得「黑關羽」,此外還有「100連抽」等你來拿!隨著參與人數增加,還能解鎖海量寶石、招募道具等多重獎勵,絕對別錯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囉。
《征服紀元》官方粉絲團:https://reurl.cc/OXn3Or
《征服紀元》Android版下載: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wmyyz.sygame
《征服紀元》iOS版本下載:
https://apps.apple.com/app/id1556850553
© 魔方數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法國攝影大師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手繪朱古力創作人Heidi Tong自比烏龜,不只走得慢,且不時縮進龜殼,行下縮下,縮下行下。其實回望兩年創業之路,雖然稱不上一鳴驚人,但其色彩繽紛的朱古力創作曾令無數人展歡顏,也曾改變不少人對朱古力的刻板看法。一步一腳印,再慢的步伐也是成長及進步,到底沒有白費過。
Heidi自小讀書成績不怎麼好,自覺香港偏重考試的教育制度並不適合自己,16歲毅然申請到加拿大當交換生,然後一直在當地升學工作。因為喜歡甜品,在當地修讀餐飲管理及甜品課程,畢業後供職過酒店及餐廳的甜品部。Heidi雖然醉心做甜品,但性格內向自卑,不懂與人溝通,在職場有過不少不愉快的經歷,例如遭受男同事性騷擾卻只曉得啞忍。她心想大概只有創業才可奪回自主權。
回港後,發現市面的朱古力產品款式沉悶,多是千偏一律的大量生產品牌,Heidi膽粗粗創業去,憑一雙巧手展示朱古力的不同可能性。她初入行時跟隨加拿大朱古力大師David H. Chow學藝,受David的創意所啟蒙,希望自家品牌也如此富想像力和色彩繽紛,2018年成立了Chukulik。
Heidi執着,原材料選用法國名牌Valrhona 70%黑朱古力,味道苦中回甘,是實實在在的可可味道。所謂手繪朱古力,就是以加入了可可油的顏料為朱古力畫上不同圖案,美麗得叫人捨不得吃掉。可是Heidi並不希望客人純貪圖新鮮感,而是享受朱古力的味道,所以她堅持在黑朱古上創作。黑朱古力上色不易,即使要花費多點時間及心機多塗一層顏料才可蓋過底色,Heidi也認為值得。Heidi亦努力不懈開拓不同口味,例如加上話梅,令甘苦的可可味道帶點酸,又例如洛神花拼配車厘子,清新可口。
埋首工場難不倒Heidi,最讓她煩惱的是與人溝通。創業要面對四方八面的人,由供應商以至食客,每回都是溝通的考驗。Heidi形容不只走出舒適圈,而是直頭要卸下防護罩。Chukulik主要靠擺市集接觸客人,但疫情下,市集多次暫停,生意非常慘淡。隨着網店成立,加上市集重新開放,生意才稍為改善。但總的來說,並未上軌道。即使走得很慢,這隻烏龜還是希望走下去。
Chukulik
地址:九龍灣臨樂街商業廣場1708室
網址:
www.chukulik.com
https://chukulik.boutir.com
#Chukulik #手繪朱古力 #香港製造 #朱古力 #話梅朱古力
更多土炮好片:
「疫境」見人心 九龍城小食店無得賺都用靚料:過不了自己那關
https://youtu.be/8y5vzG1hnqo
百年傳承 屹立香港70年的雲吞麵
https://youtu.be/8D_bkFG9X90
深水埗十元滋味腸粉 合益泰小食
https://youtu.be/k9b119K3yyA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
如有各區好人好事、小店情味故事、本地攝影作品、社區有趣大小事等等,歡迎Inbox土炮報料,有機會在專頁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