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常覺得...
.自己所在的醫院,沒什麼研究資源嗎?
.或許因為自己不在國家級醫學中心工作,研究起步很困難嗎?⠀⠀
⠀⠀
其實,醫學中心有醫學中心的困難,而中小型醫院也有中小型醫院的困難。但相對的,醫學中心有其獨特優勢,中小型醫院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
舉例來說,同樣遇到一個特殊案例,在醫學中心,臨床科的主治醫師、總醫師,放射科的主治醫師,病理科的主治醫師,可能都已經拿去寫,因為每個人都有發表的需求。但在中小型醫院,你可能是唯一注意到這個案有學術價值的人,在彙整資源的時候,因為潛在競爭較少,橫向的合作也可能較為順利。
⠀⠀
⠀⠀
🤔 厲害的人是如何學術起步,登上高分期刊?
⠀⠀
黃志生醫師,在 400 床的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任職,規模不大,是個社區與臨床導向的醫院,沒有醫學中心的那些疑難雜症,而且有時患者會失聯,改到台北市的大型醫學中心追蹤治療。
⠀⠀
於是,他選擇在地患者會長時間在當地追蹤的疾病,累積大量個案,並很有品質的整理發表所需要的資料,用不同的次族群切入,連續發表了三篇 SCI 原創論文。
⠀⠀
在臨床上遇到很有學術發表價值的個案,他也會把握機會,尋找高分期刊整理投稿。
⠀⠀
中小型醫院,並不是不能做研究,只是我們要學會,善用自己的優點,避開自己的弱點,不要以醫學中心的思維去套用,就能找出屬於自己的發表之路。
⠀⠀
你也苦於環境不夠好,無法學術起步嗎?歡迎聽聽從中小型醫院順利學術起步的黃志生醫師,與我們分享他的經驗!
⠀⠀
--
⠀⠀
【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 從寫作到投稿一次學會
⠀⠀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2.5 小時互動實作:活用數據統計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 課程特色
⠀⠀
#以初學者為核心:課程設計核心,就是讓初學者能完成自己的第一篇 SCI 論文。直接告知許多起步者常掉進去的坑,協助避開。多年教學經驗,知道同學們卡關在哪邊,提供加速與避開陷阱建議,節省大量時間。
⠀⠀
#實際親手跑統計:用實際的例題,讓同學們親手操作,確定在自己的電腦上,用自己的滑鼠,能做出 SCI 等級的投稿用數據圖。並有新思惟講師與資深助教群,協助排解疑難雜症,卡關馬上能夠解決,立刻搞懂。
⠀⠀
#課後回饋再提升:現場互動實作,打通統計任督二脈後,回家繼續練習,在周三前上傳自己完成的數據圖,以及問題,由蔡校長一一看過,並個別回饋。假設統計數據圖,上課當天第一次做,能有 80 分,回家練五次,繼續進步到 95 分,由我們的快速提點與建議,能告訴各位到 100 分,還有哪些細節。用心把製圖學好,日後投稿不煩惱。
⠀⠀
🚩 SCI 天天有,讓國際級學者教你投稿重點!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
法學論文寫作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往往不是因為某件事很難,你才不想做, 而是因為你不想做,讓這件事變得很難。」
⠀
⠀
// 曾經這篇文章,也被堆在角落中。//
⠀
這篇臨床研究小品文章,主要是針對本院癌症病患,使用抗生素 metronidazole 造成之腦病變,進行回溯性分析與探討危險因子。身為論文寫作路上新手的我,初衷只是因為總醫師那年,陸續遇到幾個個案,很想了解這類病患的危險因子與發生率,才有了這篇論文的發想。
⠀
但每天面對忙碌的臨床工作,當時僅申請完 IRB、回顧幾篇文獻後,就把研究想法拋諸腦後。然而,文章能在今年重見天日被順利發表,首先要謝謝所有曾經指導過我的老師與同事,再者要感謝給了我很多啟發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當然,還有出錢出力讓我上課的老公。
⠀
⠀
// 破除恐懼,統計真的沒有那麼難。//
⠀
我最害怕的,就是統計方法學,各種與我半生不熟的複雜檢定法,經過課程簡化後,讓我對於各類資料該用哪種統計方法,開始有點感覺。在互動實作中,雖然起初怕技不如人,有點心理壓力,但不斷透過實際案例練習,並且隨時向助教 call out 求援,應用 MedCalc 快速作出統計結果和圖表,也幫助我們用最有效率的方式,熟悉這個超好用的軟體。
⠀
而這篇文章的 result 圖表,就是我在課後使用 MedCalc 試跑幾次獲得的結果。此次的學習讓我成長不少,在統計分析中終於不用再害怕跌跤啦。
⠀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一堂課秒懂 5 種研究必學統計!
⠀
➠ 【8/21(六)台北班,報名倒數】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210821_event/
⠀
➠ 【9/12(日)台南班,南部首場】
➠ 立即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210912_event/
法學論文寫作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快訊 🎉 許柏格醫師團隊,關於降尿酸藥物過敏反應的通訊投書,獲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刊登!】
⠀
「三年前參加了新思惟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課後的兩年已有兩篇 SCI 的文章,雖然慢,但是打開了寫國際級研究論文的第一槍。萬事起頭難,那時我覺得工作坊,讓我能透過課堂手把手 #從零到有 已經非常感謝,更不用說後來還 #產出兩篇。」(彰化基督教醫院 肝膽胃腸科 許柏格 醫師)
⠀
🎯 寫通訊投書浪費時間?懂得評讀文章,才能避免被審閱者批評!
⠀
我研究了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ARD) 的 Correspondence letter,歸納為幾大類:提出臨床上的差異、提出研究方法學的偏差、非科學性的錯誤、一致性文體與寫法、文章規定簡單。
⠀
(⏩ 許醫師在快訊心得中大方分享 #寫通訊投書的方法與策略,更多細節歡迎至原文閱讀!)
⠀
🎯 從文章初想到被接受,只花了 10 天!
⠀
回想起工作坊時,蔡校長說:「0 和 1 的差別,就是一個還在想,一個已經投稿了。」於是我泡了杯咖啡,花了三個小時,用一個星期日的早上寫完,e-mail 給團隊後,隔天修正、定稿與英修就投出去了,最後一個星期就上了,從初想到接受剛好 10 天。
⠀
後面的研究論文也因此而受益,學習評讀別人,進而寫研究的時候,就會想到別人怎麼評論我,思慮會更加縝密,雖然還是有一篇文章投稿 PLOS ONE,收到一堆修正評論(major revision),慘……還是需要再學習。
⠀
不過,行動力決定一切,這是我自 2018 年 10 月上完工作坊、從 0 到 1 之後,最有感的一篇!也謝謝新思惟給我這個機會,跟研究路上的大家結緣,謝謝!
⠀
⭐ 跨出論文發表第一步,最適合新手的研究課程。
⠀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
☑ 統計的實際應用讓你不再害怕
☑ 親手畫出漂亮的數據圖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
☑ 研究計畫申請的管道與訣竅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
⠀
🔸 9/12(日)【台南班】新思惟首次南部開課,敬請把握!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210912_event/
⠀
🔹 8/21(六)【台北班】尚有名額請把握,北部的朋友這邊請。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20210821_event/
法學論文寫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謝宛婷醫師為衛福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專家顧問與核心講師
●榮獲奇美醫學中心「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特別企劃:54個安心錦囊,讓病人及家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
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生命終點,他們的煎熬與困境:
●「醫師,我的家人雖然最後選擇不急救,但你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
●末期病人渴望在家過世,但家屬卻因害怕而逃避……
●病人:「醫師,我不想用嗎啡止痛,這會上癮吧?!」
●病人苦苦哀求:「醫師,打一針讓我走了吧!」
●病人家屬:「醫師,你絕對不能告訴他病情!」
善終不只是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護,更不僅是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而是在每一個困難的決定之前,去傾聽、同理、尊重,並深入陪伴病人及其家屬的同在歷程,以及病人離世後,去陪伴傷痛的家屬,讓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愛與連結,並且從中轉化蛻變。
善終沒有SOP,沒有公式,也不是只有選擇「放手」或「不放手」那般簡單。
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謝宛婷醫師,讓我們看到善終過程的擺盪與揪心,以及每一個決策的艱難與掙扎。
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結、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醫師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般包容的梳理及接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徹底地實踐「幽谷伴行」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醫病關係交付到她手裡的重量,她更堅毅地扛負起與病人共同分擔做決定的責任。
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以及如何因為死亡而更加活出生命的精采。她說傷痛的母親叫做愛,她把無懼而真誠的心意留在每一個她所照護的家庭內,讓我們看見,風雨過後,終有彩虹。
作者簡介:謝宛婷 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
一九八三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
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
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以演說、影視、各式文章寫作以及社會參與,傳遞醫療自主、醫病溝通、關懷倫理、生死哲學的理念與醫療實務經驗,本人與其服務的團隊多次受公視節目以及《康健》、《天下》、《財訊》等多家媒體雜誌採訪。學術研究以預立醫療決定、行為能力與心智能力、醫療自主權為主。論文散見國內外醫療與法律相關雜誌,也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R8ic93ert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