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道場弘化不停歇 6/1起網路直播共修
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加拿大持續蔓延,法鼓山溫哥華道場防疫期間,推出多元的網路直播共修:每週一線上持誦〈大悲咒〉、每週二線上《金剛經》共學、每週五線上念佛共修、每週日線上禪坐共修,直播為當地時間,帶領大眾安心安身,讓修行腳步不停歇,歡迎上網查詢( https://www.ddmba.ca/ )。
6/1起,每週一晚上07:30~08:05,法師帶領大眾線上持誦〈大悲咒〉,並透過溫馨叮嚀與關懷,向社會傳遞佛法的祝福與能量,讓善念、善願遍及到世界每個角落。
6/2~7/28期間,每週二上午10:00~11:30,則舉辦線上《金剛經》共學,由常惠法師帶領禪坐、誦經、精義解說及迴向,邀請大眾一起學習釐清修行經驗的層次,找到切入現實生活的著力點,將《金剛經》的智慧運用在生活中 。
6/5起,每週五上午10:00~10:50,邀請大眾線上念佛共修,透過每一句蘊藏無量光、無量壽的佛號祝福,安定自己、撫慰眾生,寺方鼓勵大眾填寫雲端祈福,為生者消災祝福、祈願亡者往生佛國淨土。
6/7起,每週日上午9:30~11:30,只要準備一席方墊蒲團,禪堂就在我家。民眾可以線上體驗八式動禪、禪坐,聆聽常悟法師開示禪宗寶典《六祖壇經》的禪法,同時還能透過線上交流問答,向法師請益解惑。
此外,6/13週六上午10:00~11:15,寺方還將舉辦每月一次線上觀音法會,帶領大眾持誦〈普門品〉、〈大悲咒〉,感恩諸佛菩薩加持護佑,為全球人民祈福迴向,祝禱世界疫情早日消弭、人人平安無懼。
法鼓山溫哥華道場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dmba.van
#網路直播共修
#大悲咒
#金剛經
#禪坐共修
#念佛共修
#線上活動
#線上課程
#線上共修
#法鼓山溫哥華道場
法鼓山金剛經念誦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法鼓文化副主編邱惠敏十年前訪問過我一次。上個月來訪問我的時候,說和十年前比起來,我「親切」了許多。我說我不記得十年前有多麼兇,也不覺得現在的脾氣真的好了多少。她說還是有差。:)
法鼓山人生雜誌的訪問稿,請看這裡:http://www.ddc.com.tw/ec/event/2016/07/07humanity/02.htm
我也貼在這裡:
<壇經與我>
郝明義除了文化、出版人的身分外,2006年以〈一個黑戶佛教徒的告白〉震驚文壇,寫下自己學佛的過程,從此多了「佛教徒」的身分。在2009年又出版了《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再度令人矚目,書中除了《金剛經》,也提到《六祖壇經》,讓人們對這兩部經典趨之若鶩,想一探經典堂奧。
「不」簡單的六個字
「我最想將六祖藏身在獵人隊的十五年,拍成電影!」郝明義邊說,邊打開《六祖壇經‧行由品》,念出:「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其中短短「凡經一十五載」六個字,卻讓他充滿想像空間,直言是拍電影的好題材。
郝明義閱讀《壇經》後,認為「凡經一十五載」大有義涵,「其實這十五年對六祖來說,應是很關鍵的時期,但經中對六祖委身獵人隊的十五年,卻輕描淡寫帶過,只提到幫獵人守著網、隨緣向獵人說法,對他怎麼修行卻沒有著墨,太可惜了。」他說一般人讀《壇經》,可能很少注意到這幾個字,但他卻對看似平凡無奇的六個字深有感觸,甚至當成對自己的提醒與鼓舞。
「每每我遇到挫折,有悔不當初的感覺時,我就會想到《壇經》那六個字,提醒自己,即使是開悟的六祖,也要經歷十五年的磨練與沉潛,才公開對世人弘法,成為一代大師。」郝明義笑說,六祖是開悟的大師,還都要再經十五年的?練修行,反觀自己才修行幾年,對於無法預知而產生的挫折與動盪,那算得了什麼。簡單的六個字在他的詮釋之下,變得十分「不」簡單,而且讓人對六祖的印象鮮活起來,也讓人對《壇經》產生更多的好奇。
「我讀了《金剛經》後,再回頭讀《壇經》,有了不同的體會。」因此他在2009年出版的《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寫下:「如果說《金剛經》是一部登峰造極的內功心要,《六祖壇經》就是這部心要的白話版、演義版,《金剛經口訣》是註解版、分解動作版,《心經》則是濃縮的短詩。 」而這合訂本也是他唯一至今還留在身邊的經典,做為生活與修行的提點。
在生活中實踐「大」智慧
對郝明義來說,《壇經》不是一部傳統的經典,更像是「武俠小說」,而六祖正是所謂的「英雄不怕出身低」。「以現代人來看,《壇經》是文言文,不過《壇經》的敘事手法,就是白話的小說。閱讀《壇經》就像看故事,很容易讓人接受,經義也在無形中潛移默化。」所以相較於《金剛經》,他才為《壇經》下了一個白話版、演義版的詮釋。
他一向覺得閱讀經典,不是要死記經文中的名相,而是要親身體會與實踐,不斷在生活中練習。經文的任何一個句子,都可能對自己產生不同的影響,譬如前述的「凡經一十五載」。但這幾年,反而是《壇經‧般若品》的「摩訶」二字,讓他反覆琢磨:「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經文明白指出摩訶是大,而且是心量大,要大到如虛空,但我常思索『虛空到底有多大?』怎麼才能做到把一切善惡都看在眼裡,但卻完全不影響自己的心情和念頭?」這也讓他聯想到六祖向僧人惠明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並歸結於《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用到現實的生活,就是要打破「以自我為中心」的執著,「《金剛經》也可以說是一部『不』的經、『非』的經,佛陀用一個『不』接著一個『不』,一個『非』接著一個『非』,不斷打破人的慣性思維。一直打到『非法』,但也『非非法』。」
郝明義笑說:「《壇經》說『摩訶』,強調心量要大,有多大呢?『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明星宿、山河大地、泉源谿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所以每天我都要默誦一遍,提醒自己學佛學到現在,脾氣還不時輕易波動,心量真和一粒瓜子沒什麼差別。真是要注意再注意。」
從2006年我們因為他寫的〈一個黑戶佛教徒的告白〉而訪問他,十年過去了,可以明顯感受到他的轉變。以前的他對自我要求嚴格,可能不自覺帶給別人壓力,今日的他臉上總是帶著淺淺的笑容,給人的印象從「智者」,成為「親切的智者」。可是郝明義自己不覺得。他說不覺得自己十年前有那麼兇,也不覺得十年後自己脾氣真的有變多好,或者腦袋比較清醒。「六祖在《金剛經解義》裡說:『以般若智護念自身心,不令妄起愛憎,染六外塵,墮生死苦海。』所以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不要亂起念頭。可是十多年過去了,我有一天突然發現,六祖說的是『護念自身心』,而不只是『護念自心』而已,我一直忘了『身』,所以一直亂吃,該減重卻一直不成。」他停了停又說,「實在是不斷地補東牆忘西牆。」
《壇經‧般若品》中的「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對郝明義來說,是讀經最好的註解,「不管是哪部經典,都是佛所說的法,重點在於『實踐』,要不斷地在生活中練習。」雖然這十年來,出版業大環境的挑戰與挫折接踵而來,但他運用經典的智慧,句句當成練功的口訣、心要,「口訣、心要背久了,比較會記在心裡。儘管不斷地補東牆忘西牆,等到狀況來了,沒忘的那些口訣還是可以隨手拿出來應用,也在應用中和自己逐漸合而為一!」藉由現實中不斷地實際演練,看來可以讓他工夫日深,即使碰到的問題愈來愈多,但逐漸反而比較放鬆自在。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雜誌395期)
http://www.ddc.com.tw/book/detail.php?id=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