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Cartoon)」一詞,在現代即是「動畫(Animation)」的同義詞。換言之,你說它動畫它就是動畫,要說它卡通它就是卡通;沒有孰優孰劣的問題。若要再精準一點、龜毛一點,用學術研究的精神來區別卡通與動畫,我認為有以下差異:
1. 卡通一定會有故事情節,而動畫不一定有。
2. 動畫是泛指所有「利用“視覺暫留”的逐格影像」作品,當然也包含卡通。而卡通在電腦繪圖風行以前,僅指「賽璐珞動畫」而已。
3.「動畫」是指作品所用的技巧、技術;而「卡通」是指作品展現的形式或風格。
若有錯誤請高手指教;若有不認同也歡迎來討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曾鈺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俗語有謂「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戶戶都在歲晚大掃除,何解洗邋遢要揀年廿八?據說是取其諧音「易發」好意頭有關;原來「邋遢」古時有另一解法,是指拖著腳步走路,現時則泛指骯髒不潔的意思。...
泛指同義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啓余為你讀一首詩 ▍授課小記]
我們準備著深深地領受 ◎#馮至
我們準備著深深地領受
那樣意想不到的奇蹟
在漫長的歲月裡忽然有
彗星的出現,狂風乍起;
我們的生命在這一瞬間,
彷彿在第一次的擁抱裡
過去的悲歡忽然在眼前
凝結成屹然不動的形體。
我們讚頌過那些小昆蟲
它們經過了一次交媾
或是抵禦了一次危險,
便結束它們美妙的一生。
我們整個的生命在承受
狂風乍起,彗星的出現。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來源:PublicDomainPictures (@pixabay)
--
◎廖啟余賞析
馮至(1905-1993)在他的代表作《十四行詩》開篇,談的是「意想不到的奇蹟」。一般來說,人的一生又長又無聊,「奇蹟」就像是粉紅色的小泡泡。馮至卻說不對,「奇蹟」包括好事,也包括壞事,以小昆蟲作比喻,要經歷這個奇蹟,代價是「結束美妙的一生」。
沒錯,馮至的「奇蹟」超越好壞,泛指所有「一舉改變了人的一生」的事情。一生之中,人常常念頭反覆,不能自主,這一刻喜歡的,下一刻討厭,上的月親近的,下個月疏遠。但馮至預告,一旦經歷了「奇蹟」,我們對一切將都有定見,悲歡「凝結成屹然不動」,正是說讓我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瑣事,至此,都有了客觀不移的意義。
「奇蹟」究竟是什麼?《十四行詩》,正是在1940年代的重慶寫成。那麼,「奇蹟」很可能是對日抗戰。大軍壓境,無論如何不是粉紅色的,同胞想簽和平協議,想通過服貿,想一日同表,也理所當然。這麼看,則「奇蹟」的同義詞,非常弔詭,正是「災難」。然後馮至說,面對災難,我們不要閃,不要躲,不要飄,我們像小昆蟲一樣勤勤懇懇地迎上去,扛起來,災難就變成奇蹟。
今天這堂課,老師不教作文技術,更祝福你們的一生都安穩靜好。但老師知道,總有那麼一天,你們得面對艱難的處境,裡頭有便宜的選擇。便宜的選擇是誘人的,向惡人低頭,對長輩哈腰,吃這些人的餿水也有八九分飽。但老師也希望你們知道,你可以更強大,更智慧,更美好,於是你堅持下去。
讓我們的堅持,造就最大的奇蹟。讓邪惡的果樹,長出智慧的果實。
讓我們一起堅持下去。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5/20160519.html
泛指同義詞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發展局月前開始向飛地擴丁,早幾天宣佈無計劃發展郊野公園,今日就說明年改劃綠化帶出爐。
===================
"失去靈魂的綠化帶
城市文化學者Sharon Zukin在《赤祼城市》一書指出,「城市正在失去靈魂」(City that lost its soul)。郊野公園被剝去綠帶、飛地失陷,現在我們的綠化帶不僅失去了靈魂,甚至連存在的尊嚴也盡失。
讓我們為綠化帶的規劃精神招魂——鄧氏的規劃回顧發現,由戰後開始引進規劃時「綠化帶」只泛指「娛樂、開放及未用土地」,到1960至1970年代開始變成意指「不適宜作綜合城市發展」及設置在新市鎮邊陲作為「堵塞雜亂無章的發展」,以至1980、1990年代概念更形清楚,規劃意圖為「在防止某地區的發展」(a general presumption against development)及「首要作自然環境的保育,保衛此用地免於城市包圍」。為何這個世界各地規劃制度影響深遠的概念,甚至被不少規劃學者稱為「優質規劃的同義詞」,現在特區政府卻忘記得一乾二淨?"
http://tinyurl.com/qhkmf2z
泛指同義詞 在 曾鈺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俗語有謂「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戶戶都在歲晚大掃除,何解洗邋遢要揀年廿八?據說是取其諧音「易發」好意頭有關;原來「邋遢」古時有另一解法,是指拖著腳步走路,現時則泛指骯髒不潔的意思。
泛指同義詞 在 曾鈺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邊是人 一邊是筆】近年很多人把「法律」掛在口邊,這兩個字亦一向並稱,泛指定下一些法則或規章來約束人民行為的規範;至於法官與律師,為何不是稱「律」官與「法」師,有沒有人可提供答案?
泛指同義詞 在 曾鈺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詐」「醋」都錯】公職人員包括官員及立法會議員均有一筆酬酢費,「酬酢」解作賓主互相敬酒,後來泛指交際應酬。至於「酢」字讀「詐」還是「醋」?答案是兩者皆錯,正確讀音是「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