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ye know自然科學點讀立體書》
先放上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0jv8WA
-
這是我第一次介紹點讀書。我想先說一下,在小孩三歲以前,我就是他的點讀筆,任何時候他坐在我身上,指到哪我就說到哪,這是我們的親密時刻,有小兒子後,哥哥成為了他的點讀筆,常常弟弟指著書,哥哥就負責念,這是屬於他們的友愛時光。
-
大概在大兒五歲小兒三歲時他們接觸到了點讀筆,仿間點讀筆大約是名詞認識、中英文互換、簡單問答等等,所以我看到這套關於科普的套書內心十分驚艷呢。
-
全套有14本,從孩子最熟悉的動物、植物、鳥類、恐龍外,還有天氣、時間、身體構造等等系列,當然少不了小兒最愛的太空!
-
以太空這本來說(沒辦法,兒子太空總署派來的我就最熟悉這本),從基本的星星介紹、到八大行星、每個星球的特色與大小、再討論到外太空有生物嗎、未來有沒有機會去太空生活,內頁有往左往右往上往下的拉頁,更豐富了書中的知識,每一本都提供了簡單點科學小遊戲,讓父母帶著孩子透過手作學到更多。
我覺得,把他定位在孩子的第一套科學百科也不為過。
-
在時間滴答滴這本,用小雞寶寶從蛋破殼而出到長成公雞的過程,說明時間流逝,事情也會跟著改變。白天、黑夜、四季轉換,都是時間變幻的痕跡。從古至今計算時間的方式也很不一樣,從利用太陽的日晷,水鐘、蠟燭鐘,到現在的電子儀器,是不是非常豐富的內容呢!
-
還有還有,他不止是專攻科學,點讀筆還可以雙語點擊,科學學完還能知道正確英文發音與拼音,而且不是對岸的字正腔圓腔調,也不是怪英文,父母可以不用另外充當翻譯。另外這是一套英國DK出版社授權泛亞文化發行的繁體中文版,所以知識性的內容不用擔心需要勘誤,書本的文字也都有注音,除了點讀功能外,孩子也可以自己認字閱讀,真的是一套多功能的科普套書呢!
-
點讀筆功能很強大,如果購買泛亞文化(lPan屋)其他點讀系列書籍,都能使用唷!
-
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0jv8WA
🎈6月底前下訂再送一隻精靈點讀筆唷!
超級划算!如果有手足,就不用搶來搶去了!
-
#繪本推薦 #點讀筆推薦 #eyeknow
#科普套書 #兒童科學百科 #泛亞文化 #ipan屋
🎃實際點讀影片與書的圖片會放在留言處
泛科學蠟燭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泛科推坑】 雙11限定 《科學動力船組》
限時$1111➡︎ https://bit.ly/3kdKuha
~ 蒸汽鐵皮船 + 達文西槳葉船 ~科學原理玩具
#蒸汽鐵皮船 Pop Pop Boat (波波船)
鮮豔多彩的小船是一個真正的蒸汽動力玩具!
模仿真實遊艇的船身造型,使用蠟燭火焰加熱“鍋爐”,利用蒸氣作為動力源,通過排氣管的水移動船,就像真正的蒸氣船一樣 ~
---------------------------------------
現在加入市集 #Telegram 頻道 拿150元優惠碼!
>> http://bit.ly/2w8eM1X
泛科學蠟燭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泛科推坑】 #萬聖節 科選物
#限時88折 ➡︎ https://bit.ly/3op24Sz
★#骷髏 系列《#開瓶器》&《#筆座 #筆筒》
幽默的造型,為生活增添一點趣味!萬聖節最應景的居家用品~
香港Stanley公司專門製作鐵製和陶瓷製禮品,設計靈感來多來自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術; 每一支骨頭細節十分仿真,鑄鐵材質更增添份量感~
★《#危險實驗室香氛蠟燭》花癮與科學的五種化學反應,喚起你的香味記憶~
#送禮自用 #萬聖趴
---------------------------------------
現在加入市集 #Telegram 頻道 拿150元優惠碼!
>> http://bit.ly/2w8eM1X
泛科學蠟燭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透過煙囪效應,蠟燭插耳吸出「巨大耳屎」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煙囪效應,蠟燭插耳吸出「巨大耳屎」,貴婦級享受曝光!——不知道你是否曾看過類似標題的新聞或影片呢? 事實上,耳燭已經有超過數千年的歷史。 ... <看更多>
泛科學蠟燭 在 PanSci 的推薦與評價
PanSci 泛科學 3 months ago (edited) ... 各位泛糰好,抱歉在週日打擾。 ... 我們尊重每個人,也致力於創造一個讓所有在乎科學跟知識的朋友感到舒適和尊重的環境。 ... <看更多>
泛科學蠟燭 在 [閒聊] 媽媽不想努力了!多生一個,爸先當神隊友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篇文很適合"想婚想生"的女孩兒們參考~ 文很長,不想生的女孩兒們可左轉~
轉貼來自"泛科學",泛科文章轉自中研院"研之有物":
文章標題:
媽媽我不想努力了!想多生一個?研究顯示:爸爸先當「神隊友」
2022/01/20
採訪編輯|劉芝吟
美術設計|林洵安
家務分工與生育率的本土研究
搶救生育大作戰!臺灣生育率持續走低,人口負成長的警訊近在眼前,除了給薪育嬰假、
育兒津貼,2021 年 8 月,政府的生育獎勵也提前至第二胎就發放,鼓勵夫妻多生孩子。
加碼補助真的會讓大家願意再生下一胎嗎?搶救少子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中研院社會
學研究所鄭雁馨副研究員從實證研究發現,高教育背景女性生第二胎的意願,會受到家務
分工影響,尤其丈夫是否分攤育兒工作更是關鍵。
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的「臺灣金智英們」
2019 年,《82 年生的金智英》颳起一陣話題旋風。電影細膩刻劃主角金智英在成長過程
、家庭、職場面臨的性別處境,包括同工不同酬、婚姻與育兒負擔,不只衝出南韓高票房
,在臺灣同樣掀起熱議。
「未婚的時候催趕快結婚,結婚以後催趕快生孩子,有了女兒又說再生兒子,生個孩子也
不會改變什麼。」電影這段揪心金句,道出了無數女性面對婚育壓力的心聲。
然而,生個孩子,真的不會改變什麼嗎?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雁馨副研究員,從多年研究提供幾個具體數據。根據國外不同學
者在 2005、2019 年發表的論文(Gjerdingen & Center, 2005;Kim & Cheung, 2019)
,當家庭迎來新生兒,妻子花在家務和育兒的時間會大幅上升,丈夫的改變則不大。類似
現象,也出現在臺灣。
隨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臺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節節上升,不過,家務勞動的時間卻沒有
明顯變化。鄭雁馨從 2016 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發現,臺灣婦女平均仍負擔近
80% 的家務,多數人白天在職場奔波,回家後,太太與媽媽們的「第二輪班」才正要開
始……
臺灣婦女負擔近八成家務
誰做家事?誰來分攤育兒壓力?乍看只是小夫妻的互動模式,實際影響遠遠不止於此。
長年研究人口學的鄭雁馨直言:「臺灣女性在公領域和男性平起平坐,但如果私領域的性
別平等沒有跟上腳步,整體生育率就很難提升。」眾多的西方調查已顯示,有沒有一個「
神隊友」,將會影響女性是否想再生一胎。
然而過往的研究較少針對東亞社會,鄭雁馨採用 2016 年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婦女婚育與就
業調查,從 3564 筆年齡介於 15–49 歲且至少有一個 18 歲以下子女的女性樣本,分析
「教育程度」與「家務分工」對臺灣婦女生育意願的影響,進行本土性的實證探討。研究
結果在 2020 年獲刊於美國頂尖家庭期刊《Journal of Marrige and Family》,這也是
將近 10 年後臺灣的家庭研究再次登上此期刊。
從數據來看,臺灣家庭分工呈現何種面貌?
調查發現,臺灣已婚婦女平均每天要花上 6.2 個小時,包括處理家事雜務、照顧一家老
小,種種占了將近八成的家務。已婚男性則大約負擔 22% 的整體家務,家事、育兒的比
例相差不大。
其中,有 48.5% 的女性受過高等教育,而這些高等教育程度的婦女,通常會獲得丈夫比
較多的家務支持。整體而言,妻子的教育程度、收入與丈夫投入家務分工比例,呈現正相
關當妻子的社經地位越高,有越高機率擁有一個更積極分工家務的丈夫。
換言之,家務分工會隨著社會階層呈現不同樣貌:高社經婦女確實多了不少來自隊友的「
後盾」支持。
家事分工越平等,媽媽更願意生第二胎
第二個問題:家務分工會影響生育態度嗎?當先生攬下越多家務,太太們會不會有更高的
生育意願?
答案很有趣。整體來說,當丈夫家務總時數增加,妻子的生育意願也會增加,但進一步分
析,還有三個影響關鍵。
首先,如果區分丈夫做了哪類家務,結果則不一樣。若丈夫是勤快地「做家事」,並不會
影響妻子的生育意願;但如果丈夫分攤更多「照顧子女」的工作,妻子的生育意願會明顯
增加。顯然對媽媽來說,比起多洗一次碗、多摺兩件衣服,爸爸能在孩子大哭大鬧時陪玩
安撫、換尿布哄睡,更稱得上是神隊友。
此外,這個影響主要發生在「一寶媽」,讓她們更有意願生第二胎;對於有兩個以上寶寶
的女性,影響不大。原因可能是,經歷過一次「育兒地獄」,媽媽們便能看清隊友的「屬
性」,若先生沒有放自己單打獨鬥,新手媽媽自然比較願意迎接第二個寶寶;而二寶或三
寶媽要再生下一胎,必須付出更高成本、考量更多面向,因此家務分工較難產生實質作用
。
除了家務分工內容、胎次,第三個影響因素則是妻子的社經背景。只有在高教育程度妻子
身上,丈夫投入更多家務育兒,才會明顯提高生育意願。
總的來說,研究成果顯示:
更平等的家務分工,特別是分攤育兒工作,能提升高教育女性生第二胎的意願。
數據也顯示,所謂「更平等的家務分工」並不是嚴格的 1:1。實際上,只要先生負擔超
過 20% 的育兒責任,就能提高妻子的生育意願。換句話說,公平只是一種感覺,媽媽期
待的不一定是全能爸爸,而是隊友實際表現出願意共同承擔照顧壓力,就能讓妻子備感支
持。
第二輪班,東亞女性的共同壓力
鄭雁馨談到,女性承擔高比例家務是臺灣「跨世代的共同現象」。熟齡世代高達八、九成
,青壯世代女性也依然負擔七、八成的家務勞動。
「減少的那一兩成,也不一定是先生做更多,可能是自動化幫了忙。」鄭雁馨犀利道出痛
點。從掃地機器人、洗碗機常見的廣告語「解放媽媽雙手」、「讓媽媽不再腰痠背痛」,
家務商品預設出的消費者形象,也恰恰說明了家務一把罩,仍然是社會對女性的普遍想像
。
不只在臺灣。「育兒家事=太太媽媽」,這個如影隨形的標籤,普遍存在於東亞國家。
攤開數據,1990 年代中期,日本婦女每週家務勞動時數是丈夫的 13 倍;韓國為 4 倍,
而且經過 20 年,「歐巴們」沒有太大改變,2019 年的研究顯示(Kim & Cheung, 2019
)當家裡迎來新生兒,並不會影響韓國爸爸投入家務的時間。對照電影中金智英的無奈心
聲:「醫生反問我,飯是電子鍋煮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為什麼我的手腕會痛?」婦女
承擔「第二輪班」的壓力,仍未完全被看見和同理。
過去,男人出外打天下,女人的戰場是「家庭」,打掃煮飯、照顧老小、專心一打多。如
今,許多女性同樣在職場發光發熱,但經歷生產和育嬰關卡時,她們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除了承受懷孕的巨大身心變化,還可能影響升遷、中斷年資,甚至被不友善的職場隱性
「驅逐出場」。
這也是為何研究反映出,蠟燭兩頭燒的高社經女性,更容易因為家務分工而影響生育意願
。
「家務分工的均衡,影響最大的通常是高社經女性。」鄭雁馨分析:「她們可能有很好的
職場表現,正在追求自己的事業和成就感,一旦生產、育兒,勢必要面臨職涯和婚育的衝
突。當職場和家庭讓人身心俱疲,又發現丈夫不可能調整工作和作息,總是媽媽要犧牲,
越來越多女性遲疑,或者生一個後就此打住。」
停滯的性別革命: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
臺灣生育率節節下滑,一谷還有一谷低,青年低薪、高房價、公托不足都可能是影響因素
。但這項實證研究也反映出,
跟不上時代腳步的性別文化,更讓不少蠟燭兩頭燒的女性成為「厭世媽咪」,不願輕易再
談媽媽經。
「為什麼北歐國家的生育率能回升?很大原因是,他們完成了兩階段的性別革命。」
鄭雁馨解釋,家務分工與生育率的持續走低息息相關,西方人口學家稱之為「停滯的性別
革命」──大量女性活躍在公領域中,但男性在私領域的性別角色仍然停滯不前。這也是
東亞文化圈面臨的共同問題,包括臺灣、香港、日本、南韓和中國。
舉例來說,請育嬰假、獨自推嬰兒車散步、上街買菜,是街頭常見的北歐爸爸群像。然而
,當育嬰假政策來到東亞,2017 年臺灣、日本、韓國的爸爸使用率全都低於 10%。 「如
果文化價值、社會環境沒有跟著改變,立意良善且進步的政策反而強化了性別分工。」鄭
雁馨提醒。
回看電影,當金智英滿臉疲憊而怨懟的這麼說:「可以不要再說『幫』我了嗎?幫我做家
事、幫我帶小孩、幫我找工作,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這或許也是
大螢幕外許多「偽單親媽媽」的真實吶喊。
透過實證研究再次顯示: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家務分工也絕非是夫妻的家內風景。若我
們希望力挽狂瀾、翻轉生育率,便不應該忽視公私領域的性別結構。
原文網址: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128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2.39.33.1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53621083.A.D5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