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講得不錯。
可惜有提到我,不然下面不會有人罵他XDDD
#這些都是作夢夢到的 #文長慎入
政工手段這件事情...其實滿像魔藥學的。
它並不需要假消息,它甚至可以用全部都是真的消息,那種分散開來幾乎沒有政治價值的內容。但是集中足夠的原料,只要知道在甚麼時候、在哪裡、用甚麼樣的速度跟順序,配合甚麼催化劑,你就會得到一個炸彈。
比方說,手搖杯這件事情好了。
過去12年來靠舔共掙錢的台灣廠商根本不計其數,而手搖杯業竟然可以突然間如一串炮仗接連爆發,炸出這種蕈狀雲,尤其是後面的發展就跟寫好劇本一樣,熱度一降低,新資訊就又出來,這一點其實是很奇妙的。
一直以來自認進步的這一坨人當然就是膝反射直接開始路線鬥爭,說甚麼逼自己人民表態啦與老共何異啦,然後義憤填膺的這一方當然就不甘示弱說舔共的給我滾,外面的人就開始見縫插針,獨裁啦,綠共啦,一切都是蔡英文的錯啦。
看在中間選民的眼裡是甚麼感覺,大家揣摩一下。
//
神奇的是,當飲料文後勁不足、招式一老的時候,神秘的"台派"出來咬呱吉、咬視網膜了。
這個真的是非常的神奇,因為如果真的有所謂"台派"好了(不是妖東妖西的那種東西),會突然去咬這兩個人是很違反常理的。
我不是說所謂台派裡面每個人都很愛他們兩個,但是沒有任何觸發點,罔顧正在內憂外患之際,就這樣突然射一箭到廣義友軍的營地裡面,是很難想像的事情。
前面有提到,政工化學反應需要一種催化劑,剛好喜歡自我標榜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它的化學式長這樣:
"急著譴責+急著譴責那些譴責-->好讓自己看起來超6"
結果是過去一段時間對所謂"台派"天南地北的不滿,有些根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不管是真是假全部化整為零浮上檯面,所有齟齬通通收攏在一個叫做台派的稻草人下面。
然後有人知道一開始罵人的台派是誰了嗎?
何門何派?師承誰家?該不會是渾元霹靂手吧?該不會是巴洛克華克吧?
為什麼說他可以代表台派?
//
然後,昨天在NTU版,有個人po了托福報名網站把台灣列為 "Taiwan, China" 的截圖。其實這滿多人也都知道了,原文看的出來就是想要繼續帶仇中的風向。
殊不知東森異常有效率的以「台大生號召抵制托福」為標題立刻on新聞,眾人錯愕之際,回頭一查,發現這個帳號是盜用其他學生照片的假帳號,而且帳號很快就消失了...
//
很快的今天還有這一件: https://disp.cc/b/163-bBqC
簡單來說,有一堆來路不明的"覺青"到老外吃旺旺的vlog底下瘋狂謾罵。內容神速的被轉到ptt政黑,然後又快速的被轉到小聖蚊這類的粉專被拿出來大酸一波,說英粉綠共沒水準直逼韓粉之類 blahblah....
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是雙方的裂痕是貨真價實的。
因為罵人很爽,而且相罵總是沒好話。
先前公開挺蔡選總統的小聖蚊應該也算是友軍吧,但一直以來支持柯的背景,讓他也被列為優先離間的對象,三天兩頭的就有很激進的人去亂版,鬧到現在明明應該是連手幹國共的時候,卻變成小聖蚊已經直接跟幾個主要的挺英粉專對幹起來。
那些跑去興風作浪的那些人(小聖蚊那邊的人所謂的英粉,雖然我不認為)跟韓粉那麼像?難道沒有人懷疑過是同一個工廠生產出來的嗎?
//
這一波東西其實是接著旅遊禁令跟金馬獎的禁令來的。
這兩個措施最重要本意其實並不是懲罰性質,中國老早就知道光靠這點東西是不可能讓蔡政府就範,主要用途是中國內部維穩。但是台灣內部畢竟還是有很多為匪宣傳的暗樁,這個操作不用白不用,只是也不抱太大的期待就是了。
那為什麼會一路接招到這裏呢?這要解釋一下。
這一類的工作不是一個寫好的計劃,而是一個動態的打帶跑的賽局。只要看到子彈在飛的過程當中有可趁之機,當然就是看看還有甚麼籌碼趕快丟進去。
那他們究竟是看到甚麼可趁之機呢?
.
.
.
其實就是博恩的事情。而且一通騷操作弄的很成功,成功到令人難過。至於為什麼成功我就不說了,總之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很煩就對了。
//
這一類的政工操作,其實目標都不是馬上得到一些政治紅利,也不幫助特定的對象,有時候甚至會反操作,看起來好像是在釘中共。
它的目的是讓所有人徒勞無功的瞎鬥,因為大家都在作瞎事的時候絕對不會作正事。第二個就是製造矛盾或是強化裂痕,同中求異。第三就是創造人物設定跟行銷名詞,比方說綠共、臭台派,以前可能沒有這樣的說法,以後就有了。
台灣人投票不是看政策看國際局勢看政治看經濟,他們看不懂。他們是看角色設定,然後用簡單的標籤來包含極為複雜的觀念,有人在設計這些東西,有人在行銷。就是這樣而已。
//
至於這團混戰中的所有參與的人,是不是有意識的在操作或是被操作、有誰塞錢有誰拿錢故意想賣台這樣?我認為都不是。大家都是出於自由意志,問題只是大家的自由意志太好預測罷了。
這就是麻煩的地方,這局裡面甚麼東西都是真的。
波稻ptt 在 管碧玲 (kuanbil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04NHK『close-up 現代』專題報導
《“假新聞”奪走了外交官的生命》「失控的假新聞-駐日外交官輕生給我們的教訓」
(編譯/立法委員管碧玲辦公室.20190305)
網路上橫流的假新聞奪走了一位外交官的生命。
該名外交官是生前任職於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的處長蘇啟誠。
這起事件的起因於半年前侵襲日本關西地方的「燕子颱風(在日本稱之為颱風21號)」。當時因油輪撞上機場聯絡橋樑,橋樑損毀造成許多外籍旅客受困機場。
因駐日單位對台灣旅客滯留機場的後續相關處理問題, 當時蘇處長受到外界極大的責難。
(網軍po文)「台灣的外交官都是垃圾」
(網軍po文)「駐日辦有跟無一樣,可以廢了。」
(在野黨議員 記者會)「敬請外交部查辦相關人員處理的態度 」
蘇處長在風災發生的十天後,自盡身亡。
這期間,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經由本台此次的採訪調查, 這起事件為身處網路社會的我們帶來了沉痛的教訓。
「3、2、1,點燈!」
曾經是台灣優秀外交官的蘇啟誠先生, 在去年(2018年)6月前為「台灣沖繩事務所」代表。畫面上所看到的是蘇啟誠先生參加沖繩當地活動時,帶領大家舉杯慶祝,致詞時所留下的影像。
(蘇啟誠)「…其實本人患有痛風,但既然有人喊「乾杯」實在也盛情難卻,就乾了吧!那麼,大家乾杯!!」
蘇啟誠自大阪大學研究所畢業後,以作為台灣日本之間的橋樑為志,展開了外交官生涯。在派駐時間最長的沖繩當地, 他積極地促進與在地人士的友好關係。因蘇啟誠為人性格爽朗,頗受當地人士歡迎。
(那霸日台親善協會會長 伊藝美智子)
「『外交官』一般說來通常是較有距離感的,但蘇啟誠先生會主動與大家進行交流。沖繩方言裡有句話叫『いちゃりばちょーてー』, 『いちゃりば』意指「相遇,聚首」,『ちょーてー』意指「手足」,也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意思。對我們來說,蘇啟誠就是抱持著這種態度的人」
蘇啟誠因過去在沖繩當地的工作表現受到肯定,於7月調任大阪事務所首長。未料在蘇啟誠就任兩個月後卻發生了悲劇。
9月4日約有3千名旅客因颱風滯留關西機場,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為外籍旅客。
畫面為當時結束在日本的旅行,正準備返台的汪姓母女。她們錄下了當時在機場的情形。
(汪母)
「上面的玻璃被風吹破了,(風雨)從上面灌進來。非常可怕,感覺建築物好像也快被颱風給吹垮了。但最令人害怕的是身處完全不熟悉的環境。而且完全得不到任何資訊。」
<9月5日 上午9點>
隔天9月5日上午9點,多輛巴士駛抵關西機場,開始輸送受困旅客。不久,網路上大量出現一篇po文:「我們(中國)的大使館第一時間協調機場安排專車接送中國遊客轉移」
在巴士上所拍攝的影片也被po到網路上, 瞬間網路上遍布對中國政府的讚譽之詞。
「強大的中國力量,讚讚讚!」
當時正在機場排隊等候接駁的汪姓母女。
從附近的中國人那裡聽到了這則消息。汪姓母女在搭上接駁巴士後,在社群網路服務(SNS)上po文表示:「中國大使館救助了大家」
(汪女)
「『為什麼只有中國的巴士來?』當初雖然覺得很奇怪,但因為歸心似箭,當時也沒多想」
但是,這則消息事後證實並非事實。
所有的接駁巴士皆為關西機場所派。
查閱社群網路服務上的po文後發現,關於中國大使館安排接駁巴士的po文在9月5日一天之內就多達500起。隔天9月6日,在輸送完所有受困旅客之後,相關po文仍不斷地增加。而有將近一半的po文裡都包含了下列的文字敘述:
「遇到幾個台灣人問:『我們能上這輛車嗎?』。(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就可以上車跟祖國走」
這是強迫台灣民眾自稱自己是中國人的內容。
這與台灣民眾長期以來在看待堅持一中政策的中國時所抱持的猶疑態度有所不同。
首先引燃火苗的是深具影響力的ptt等電子佈告欄。
「事實就是台灣外館不積極 中國非常積極」
「我們的駐日代表處為了國人做了些甚麼??」
「台灣的外交官都是垃圾」
當時在版上貼文的男性網友,匿名接受了NHK的訪談。
「身邊有7,8個朋友正好都在聊這件事,所以我就信以為真。與中國有關的話題,我沒辦法默不吭聲。」
同樣時間,在大阪的台灣事務所正處裡著來自台灣旅客的各類詢問。蘇啟誠也忙著在安排旅客們的住宿、機票等相關事宜。但這樣的狀況卻未能在台灣社會得到廣泛地認同。同天晚上,台灣媒體也以網路上的po文內容為基調,大肆批判了駐日單位。
<基於播放權的理由,台灣節目畫面無法直接在海外進行放映,尚祈見諒>
畫面上這位是當時在電視節目上批評駐日單位的名嘴。
他表示因為當時礙於不能輸給網路消息傳播速度的氛圍,在事實未經確認前就在節目上進行了評論。
(名嘴 黃暐瀚)
「如果電視或報紙晚個半天一天才進行報導的話,收視率或收益就會降低。雖說事情是否屬實?比什麼都來得重要,但確實在這個點上,我有過掙扎」
次日9月7日,更出現了在野黨議員意欲究責的聲浪。
「對我們的國民在危急的時候,在尋求救助的時候,卻是默不關心袖手旁觀,對這樣的處理態度,國民黨團要表達最嚴厲的譴責。」
批判的聲浪在那之後亦未見消退, 蘇啟誠成了眾矢之的。
採訪小組找到了當時與蘇啟誠之間有電子郵件往來的友人。
現居日本滋賀縣,來自台灣的王輝生醫師。
王醫生當時曾向蘇啟誠表示:「颱風過境後,往關西機場的道路是封鎖住的。照這情況看來,中國大使館應該無法派車前往關西機場才是。」
(王輝生醫師)
「我跟蘇啟誠說『當時,車輛無法進入關西機場,因此中國大使館派車進到關西機場一事是假新聞』」
王輝生建議:「對於無的放矢的批評得要進行反駁」
蘇啟誠回信道:「那不容易…所言甚是,同感,但沒有人聽進去。」
據相關人士表示,當時辦事處不分晝夜忙於回應總計超過千件的抗議電話、Email。
(王輝生醫師)
「『百口莫辯』,就算有一百張嘴也無從辯解。 筋疲力竭,再怎麼想法子解釋,就算說破了嘴也沒人會聽。已瀕臨絕望。」
最後與王醫師Email往返的兩天之後, 蘇啟誠踏上了不歸路。
在蘇啟誠輕生後的隔天,「中國派車進入關西機場」一事才被證實為假新聞。
證實此事的是台灣NPO「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為了避免混亂,接駁巴士為關西機場所單獨安排,並非網傳的中國政府。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黃兆徽)
「一旦不實消息在瞬間千倍百倍地擴散開來,大眾開始相信那就是事實,媒體也跟著報導。蘇處長飽受了過大的輿論壓力。」
在社群網路服務上po文表示自己受到中國大使館救助的汪姓母女。
(汪母)
「那個消息居然是假的….」
(汪女)
「當時未能分辨事情是真是假?」
名嘴黃暐瀚誤信網路消息而在電視節目上批評了蘇啟誠。事發之後黃暐瀚親自在社群網路服務上道歉。
「新資訊在推特或LINE上以分秒必爭的速度流傳。因為流傳的速度太快,難以核實。但除了核實並無他法。我深切地反省了此事,也向大家道歉」
(武田真一)
無憑無據的消息藉由社群網路服務散播開來,傳播媒體與政治人物也跟著異口同聲地附和,而將外交人員逼入了絕境。整起事件到目前為止尚未能釐清到底什麼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何沒能在某個階段就及時阻止事件的發生?諸多懸而未決之事,令人深感遺憾。
為了回應NHK的採訪,蘇啟誠家屬發了份聲明文。
「在真相未明的情況下,輕信或散布不實消息,甚至利用不實資訊謀求自身利益,煽動社會大眾。這類情事不能再度發生。我們的家人已逝, 我們由衷地希望無論是政府、機構、傳媒或網路利用者,都能引以為鑒。不要再有無辜之人莫名犧牲的憾事發生。」
(武田)
「最後我們來聽聽實際參與採訪的NHK台北支局長高田 和加子的看法。
武田: 高田小姐,台灣社會是如何看待蘇啟誠之死呢?
高田: 造成蘇啟誠自殺的誘因到底是什麼?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真相未明,但台灣全體社會為假消息所蠱惑,將一名外交官逼入絕境一事所造成的衝擊,在事發半年之後餘波未平。在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是最為敏感的議題。也正因為此議題敏感,因此這回的事件,假消息很快地擴散開來,傳媒與政界也隨之起舞,無法適時地阻止假消息的散布因而引發憾事。台灣上下對此事無不感到遺憾。
鎌倉:高田小姐,話說回來,在台灣現在假新聞似乎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請問是到了多嚴重的程度呢?
高田: 在台灣社群網路服務的使用率高於日本。如果出現較引人注意的話題時,常有人不經確認就輕易地將訊息轉傳給同事、朋友。即便與事實不符,訊息也會很快地擴散開來。甚至,台灣對於中國透過網路操控資訊,危害台灣安全一事也抱持著警戒。因此政府也苦思良策對付網路上的不實言論。
清晨六點前,台灣行政院(相當於日本的內閣府)的職員就準備上班了。職員們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確認新發佈在報紙、社群網路服務、電子佈告欄上的資訊。該單位成立的主要目地是為了調查輿論走向,但近幾年也忙於處理那些混淆社會視聽的網路錯誤資訊。
(情報收集課 課長)
「因為真假不明的資訊或假新聞增加之故,我們的工作內容也變得複雜很多。」
採訪當日,「情報收集課」所採用的是關於香蕉價格暴跌的網路報導。網路上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報導了「為了避免價格崩盤,大量的香蕉被棄置街頭。」的消息。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
「農民幾乎強烈猛烈地抨擊政府,我們覺得這樣的訊息一定要儘快地澄清」
該則新聞所使用的相片是攝於12年前的照片。是則假新聞。
行政院網頁上刊載了訂正的訊息。
政府機構主動澄清,訂正消息,光2019年至今就已累積了120起案例。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
「與事實不符的假消息在數量上種類上都在增加當中。我們依然必須面臨,在民主主義的基礎之下,如何在言論自由與維護社會秩序之間取得平衡的問題。」
武田: 經過此次蘇啟誠先生不幸身亡一事,台灣政府方面是否採取了什麼新的因應措施?
高田: 目前台灣方面正在審議對於強化規範散布假消息的的法律修正案。惡意散播假消息,造成他人損失的情況,將處以高額罰金或三年以下之有期徒刑。如因此造成他人死亡者,最高可處以無期徒刑。但社會上也出現了由政府來定義「惡意」有其危險性,將危害到言論自由等種種擔憂的意見。相較於中國箝制言論自由, 台灣要如何維護一直以來所強調的言論自由,同時又對不實消息進行規範一事,台灣正面臨兩難的問題。
鎌倉:該要如何面對假新聞? 在日本的我們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因蘇啟誠先生輕生一事而受到衝擊的聲浪也逐漸出現了。
電影”FAKE”的導演,透過電影呼籲:非事實的假消息有可能會造成社會偏差的危險性。
(“FAKE”電影導演 森 達也)
這次事件的背景原因裡,台灣與中國之間微妙緊張的關係一定有所影響。但這要說特殊案例也並非如此。好比現今日本也會討論與韓國的關係,與北韓的關係,與中國的關係如何如何? 所謂的謊言其實就某種層面來說,不也就是順著某人的願望而產生的嗎?比如說「想詆毀這傢伙」「想把這件事情包裝成一樁佳話」「想讓自己開心」等種種理由。而那樣的願望多為大家能共有的東西。比如說有人會因此感到開心的話,多半旁人聽到同樣的事情也會感到開心。所以謊言確實比事實更容易擴散,而事情的真相往往令人覺得無趣。
武田: 我們有必要去思考: 網路上散播的流言該如何確認? 同時又如何避免受影響? 另外一方面,將這樣的判斷交由政府行政單位來執行是否合宜也有待商確。
鎌倉:確實如此。森導演指出應不仰賴權力,同時探究媒體責任與市民自覺。
(“FAKE”電影導演 森 達也)
「是『事實』?還是『假相』? 能分辨的話,自然是分辨比較好。只是真假的界線也很糢糊,並非簡單就能一分為二。當行政權介入的時候自然會想分個清楚。那有可能會對創作表演者、採訪報導者帶來致命的打擊。包括網路,由媒體自己來進行核實,由媒體自己來倡導呼籲。當然觀眾、讀者、聽眾們也要自主性地參與核實的工作。我認為像這樣的動向應該是最好的。」
(武田)
另外一方面, 社群網路服務的營運方也應採取防範散播假消息・謊言的相關因應措施。我覺得也到了應該研擬/採取對策的階段了。
(鎌倉)
確實如此。若要追根究底的話, 這次的問題點就在於很多人未經深思熟慮就隨意按「讚」盲從所造成的。光就這一點來看, 也有應對社群網路服務的功能設限的意見。
(名古屋大學研究所講師 笹原和俊)
我認為消滅網路流言這件事是不可能的。問題在於我們應有相關因應措施,以中止網路謠傳橫流造成社會混亂或者有人因此喪生之類悲劇發生。「即時性」是社群網路服務最大的特徵,但它的機制也有可能反而會導致不確定的情況散佈更廣的後果。比如說,針對使用者要分享不確定的資訊時設定時間差距。或者將能推文的人數設個上限等等。若不預設可以踩煞車的機制,流言的散播應該很難停止。在那幾秒的時間差距裡,說不定使用者就改變想法不分享訊息了, 因此我認為延緩即時性,拉長時間差距是重要的。
(武田)
經由這次的節目報導,我所感受到的是身為媒體人,同時也身為網路使用者,自己在傳達資訊時的責任之重。我想再次與大家一同深思蘇啟誠先生家屬所傳達的訊息: 「由衷地希望無論是政府、機構、傳媒或網路利用者,都能以我家人的犧牲為鑒。不要再有無辜之人莫名犧牲的憾事發生。」
(完)
NHK節目資訊
http://www.nhk.or.jp/gendai/articles/4256/index.html
波稻ptt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哪些人是殺人幫兇,請一定要好好記住他們。
Sheng Chang Zhan:
國民黨三位立委先起頭,游姓大學生配合演出,六大名嘴添柴火,ptt再倒油讓火更旺
#接著外交官就自殺了
怕被說是國民黨先帶頭造謠,開始進行第二波【人不是我害死的】推卸責任的行動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
日本天災假假新聞氾濫害駐日文官之死是為什麼?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43367255803351&id=584986081641475
然後以下加害者沒有一個出面道歉,有的甚至還在螢光幕前繼續製造假新聞!#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為什麼沒有人要追究這些名嘴的責任?隨便造謠就跟風的不該究責嗎?
#這些名嘴要不要出來說個話?
中國直接派車至關西機場接駁謠言逼死駐日處長事件:
9/6日「新聞深喉嚨」 賴岳謙、黃暐瀚、帥化民、
9/6日「關鍵時刻」 劉寶傑、黃世聰、朱學恒
9/7日「新聞深喉嚨」平秀琳、鄭麗文、黃暐瀚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04729329602963&id=1759886480753916
只有中華兒女進青豬瘟告訴你:
「藍綠一樣爛」、「不要看到中國黨三個字就往死裡打」、「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兩岸一家親不涉及政治」、「中國黨沒有那麼壞」。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47949555345122&id=584986081641475
中華兒女進青豬瘟真是不可多得的生物!#夭壽讚
【腦殘才會不清楚蔡政府對抗中國的力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39863549487056&id=584986081641475
#如果還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這些事根本不可能有挖出來的一天,但我不和中華豬談這些,反正牠們只在乎有沒有祖國來的飼料可以吃。(網友評論)
--)【「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說個笑話:國民黨倒了。
--)再說個笑話:兩岸一家親不涉及政治!
--)聽說與中國統一就不會有戰爭。#中國是活路系列
--)【統戰台灣,看他們如何攻陷我們的網路社群散播假新聞】#隨時更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
#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 #兩岸一家親不涉及政治 #兩岸一家親是最四平八穩說法 #醜媳婦還是要見公婆 #現在哪需要議會 #有任期制的選舉對台灣政治是很大的傷害 #市府長期不依法行政習慣了 #把市政做好就是最佳宣傳 #鄉下有鄉下的樣子 #都更要往前走 #你喜歡聽什麼我就講給你聽 #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想辦法把它弄合法 #你力量不夠跟人家大聲小聲會被人家笑而已 #兩岸一家親 #台灣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管怎樣家人就是家人 #不管喜不喜歡中國就在你身邊 #兩岸一家親還是基調沒有問題 #台灣人應該對中國人好一點
關於大阪辦事處前處長的輕生,最近媒體引用許多知情人士、關鍵人士、消息靈通人士、可靠人士的話,講了不少猜測,情節也許引人,但多數也是不可靠的假消息。究竟他們是誰?有多關鍵?多可靠?多靈通?講話內容的根據什麼?有什麼不能讓人知道真名的理由?希望社會大眾冷靜思考一下,就不會隨機起舞。
其次,現在對於蘇啟誠處長的尋短的原因,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是因假新聞被外界批判而輕生;另一種是因為上級威脅處分,不願受辱而輕生。
關西機場事件受困旅客輸運完畢的第一天(9/6),我就在臉書指出所謂「中國領事館派車優先救出中國人」是假新聞,我從北海道回來後對照網路資料,更發現guruguru講說他打電話給大阪辦事處遭到冷漠嘲諷的事情也應該是假消息。蘇前處長過世後我去大阪,在9/15撥空到關西機場和泉佐野現場勘查,又發現9/5泉佐野車站電車正常航行,但載運中國旅客的巴士並沒有去泉佐野站,而是去一個叫日根野站的地方,日根野站9/5電車停駛,所以坐在巴士上的台灣旅客到了那裡也只能搭中國的接駁巴士繼續前往。換句話說,蘇前處長就是9/5那天趕往泉佐野站也看不到台灣旅客。我在9/19看到9/10蘇處長寫的「願坦然受處」的檢討報告,內容是以巴士是載到泉佐野站及guruguru的電話為真的前提而檢討,如果是真的,蘇前處長願受處分的檢討報告會變成可以處分的根據,問題只是處分輕重及是否過當的問題。我契而不捨追出假新聞率先散播者guruguru的身分,以及他打電話是假的,還有坐到泉佐野車站也是假的真相,正是為蘇處長自我檢討報告的前提解套(例如他在檢討報告説自己沒有前往車站關心難辭其咎),還他和許多被駡的同仁一個清白。在這種情形下,追究檢討報告是否被迫?上級是否受新聞誤導而處分?處分是否過當?辯論才有力量。而且這些問題,既然雙方都通聯記錄可查,應該很簡單可以查明。如查出蘇處長輕生之前有接獲上級壓力電話而不甘受辱輕生,那應該是直接促使他尋短最後一根稻草,而不能說假新聞沒有關係,現在guruguru尋求國民黨立委保護,在政黨刻意庇護下,當時利用假新聞率先攻擊阪辦事處的委員們一下子説要為蘇處長申寃,但一下子又要保護假新聞的造遙者,竟然說guruguru講的也都是事實。如果這樣,那為什麼不勸他堂堂正正出來解釋清楚,他為什麼一再逃避說謊,扯什麼帳號被盜用呢?「一切都是事實」這種說法是要陷蘇前處長於不義?還是真的要為他申寃?令人費解。
更有某位民意代表,連NHK新聞的全文都沒有看完,就草率質疑日本NHK的報導的可靠性,並斷定「批判」可能指上級的批判而不是外界的批判云云。其實,NHK的新聞在前段(黃色螢光筆以上)已經四次使用「批判」一詞,並清楚的指出:地方媒體依關係者的説法,大阪辦事處因支援旅客受困的事情處理不當,受到在野黨及網路的「批判」....又再説地方媒體認為處長的死亡跟這種批判有關。後段(即螢光黃筆以下)再提到遺書有不堪「批判」之苦的留言,這𥚃的「批判」一詞當然是指上述外界的批判,這位民代竟説「批判」可能是指上級批判云云。這種質疑的前提是「批判」一詞是遺書裡的用字,但NHK報導𥚃,批判二字沒有直接引用的符號,所以不一定是遺書的文宇。何況蘇前處長是特考及格的外交官,中文應該不會差到用批判來描述上級的責怪或指責。至於NHK連結消失也可以想像.上次九月間假新聞的激情推波下,駐日代表處的google map查詢網站被大量攻擊,驚動google把留言功能關閉。國際上很少人能搞清楚我們到底在爭執什麼?當然儘可能避之。但以NHK的公信力和報導的嚴謹來説,如果沒有真正採訪到相關人士的話是不敢做那様的報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