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消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 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 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 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 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 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里。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 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 的路線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來,要么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 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 厚。 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 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 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 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也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 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消息的27歲台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 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台。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 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舖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 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 第一人”。 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 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余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秘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 “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 ”、“万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 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 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 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 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 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秘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 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 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 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 百老匯。 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盡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 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借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互聯網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互聯網衝擊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互聯網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 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卹了,李彥宏斷定:互聯網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 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 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 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 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 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 ,養成了張揚的個性。 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 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 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 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占到了出國總量的70%。 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 。 相對早年的迅速復制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 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代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 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互聯網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 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係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 、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進程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幹”! 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鑒、赶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回歸的40年。 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 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洪啟庭諾貝爾」的推薦目錄:
洪啟庭諾貝爾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業不是你想的那樣]
「一隻鳥能選擇一顆樹,而樹不能選擇過往的鳥。」
──文學家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
戴著耳機,我一邊敲著電腦,一邊聽著三十歲的黑黑說他失業三年的心路歷程。在我採訪的案例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二十幾歲發生失業,黑黑是其中一位,很年輕,很能聊,聊了快三小時,我的耳機發燙,耳朵也隱隱作痛。就在我以為快結束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一定要告訴我,因為很重要。
失業期間,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正熱,黑黑上網google男主角盧廣仲,知道前一年盧廣仲退伍,正值三十歲,要大展身手之際,遭逢黃安舉報他台獨,中國大陸的演出一夕之間全都取消。接著遇到創作低潮,寫不出作品,整個人困住了,動彈不得。還沒開始「就業」,盧廣仲就莫名其妙地「類失業」。
二十歲出道並走紅,盧廣仲年輕的生命裡向來陽光普照,第一次整朵烏雲飄到頭上,整個人沒入陰影中,不知道如何自處。家裡的冰箱塞滿紅酒與啤酒,不喝就睡不著;看到誰或任何事情,都覺得討厭,後來他形容當時自己有如爛泥。
這樣不知道過了多久,盧廣仲突然想起阿公,年輕時到台北經商失敗,連買車票的錢都沒有,不得不一個人走路回台南老家。盧廣仲決定也循著這條路走回家,意外地成了引領他走出生命低谷的一條小徑。
二○一五年十二月八日,盧廣仲在臉書寫道:
「我要從台北走回台南家,
今天啟程。
Rock!」
回家的路不如想像中順利,沒多久就遇到難關。媒體報導,盧廣仲在台北進入桃園交界的山坡上,眼前突然出現二、三十隻狗一起對他猛吠,情況相當危急,僵持了十五分鐘,還好來了一部公車救他一命。當時他動過放棄的念頭,可是已經在臉書昭告天下,半途而廢實在太丟臉,只得繼續走下去,十一天後回到家。
沒幾天來到二○一六年,運氣突然開了,他推出新專輯,不久更獲邀演出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第一次演戲就上手,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新進演員兩座金鐘獎,連主題曲〈魚仔〉也一舉拿下二○一八年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年度歌曲獎。至此,盧廣仲比當兵前更紅。
以前在朋友的眼中,盧廣仲是個正能量的大男孩,搞笑﹑貼心,但是在經過短暫的「失業」,被負能量洗禮過,媒體稱他終於是一個有故事的人。《花甲男孩轉大人》導演瞿友寧為演員開六堂表演課,盧廣仲到第四堂課就進步神速。他跟盧廣仲聊過在大學車禍、練吉他,以及從台北走回台南的低潮期……瞿友寧說:
「如果人生的厚度不夠,很難成為一個好的表演者。」
後來黑黑又去看盧廣仲的MV,裡面有句話成了黑黑至今的座右銘:「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阻止你去追求夢想和自我,在每一秒鐘你都是自由的。」黑黑一直以來深受被原生家庭情感綁架的苦,失業期間得了憂鬱症,他說自己其實是自由的,卻被恐懼、自尊、在意別人給困住。盧廣仲可以做到,他也可以,於是起身找工作。
盧廣仲那一陣子顯然有三十而立的焦慮,畢竟還年輕,很快機會就來敲門。在他的故事裡,你看到失業的真相嗎?
1.會失業,不見得是因為不夠優秀、不夠認真,有時只是運氣不好。
2.失業時,不見得是最爛的事,有時是一個好故事的開端,只要你做點什麼。
3.失業後,不見得天就塌下來、人生就完了,有時它是一個高峰之前的低谷。
「改變社會對失業的認知」,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出版社總編輯程鳳儀初次聽到我要寫「失業」主題,楞了一下,並且提醒我不要寫得灰暗與無望。然而在訪問過數十個失業案例,以及讀過有關失業的研究報告,我要跟大家說的話是,失業跟你想的不一樣!它不是一個詛咒、不是一場災難,而是你一定沒有想到的:
失業,是一個禮物。
首先來談我的起心動念,是怎麼開始寫這本書的。我得說,它是一個神奇的過程。二○二○年一月,我決定今年要寫一本書,很多想法在腦子裡翻來覆去,都沒個定案。折騰了好一陣子,有一天突然電光一閃,「失業」兩個字跳出來,我居然馬上認定就是這個主題,想也不想就坐下來在臉書發了一則短文,徵求失業個案。一個小時後,叮咚叮咚陸續有人敲門進來報名,順利到好像這些人等了一輩子,就等我開口邀約。
一個月後,新冠疫情飆高;三個月後,《商業周刊》封面驚悚寫著「失業潮」,有人問我:「你出書怎麼能算得這麼準?」天知道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這期間新工作不斷插入,只能向前向後擠出時間,有時一早六點寫,有時晚上十二點還在寫,作息大亂,卻沒想到放棄,就我這個生活規律如定時鬧鐘的人來說,透著濃濃的不尋常。
這樣說有點不可思議,彷彿不是我要寫書,是上天要我寫,而我像是在履行一個使命,當很多人遭逢失業或恐懼失業,站在十字路口茫然迷惘時,給大家一些特別的訊息,要大家不再排斥失業,因為它會成為生涯的常客;要大家不再害怕失業,因為它會開啟另一扇門,通往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些訊息,完全打破過去我們對失業的理解與思維,重建積極正向的認知框架,讓失業的意義顯現、失業的價值被看到。彌爾頓(John Milton)在《失樂園》一書裡說道:「我們的頭腦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把地獄變成天堂。」是的,我在這本書要把你對失業的想法,從地獄變成天堂,而當你相信什麼,就會變成什麼。以下是五個迷思,以及五個正確的認知:
1.失業不是懸崖,而是山洞
尼采說:「一切都是投射。」而我們投射在失業的是一個巨大的黑影,帶來恐懼!以為失業是萬丈的懸崖,一失足跌下去便是粉身碎骨。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失業是失足的結果,粉身碎骨是對失足的懲罰。但是這本書要教你重新想像,失業是一個山洞,看似漆黑無光,裡面藏著你要的寶藏,邀請你走進去展開一趟英雄之旅。一切未可知、充滿不確定,心裡有些害怕,更多的是好奇與興奮。
2.失業不是無常,而是經常
俗諺說:「明天與無常,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到。」所以我們害怕無常讓明天到不了。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生涯規劃的目的是就業,失業不在預期裡,這使得失業被歸類於無常。但是這本書要告訴你一個事實,失業一直在,只是你不想看見它。隨著科技不連續式的發展,產業更迭快速,景氣周期縮短,失業將更頻繁出現在生涯裡。面對這個就業的雙胞胎,跟它一起成長、強大,才能獲得真正自由。
3.失業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太優秀
有多個研究不約而同指出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比起普通上班族,條件優異、積極進取的精英在生涯的發展上,波動更大,周期更短,經常會面臨被失業的情形。這本書要告訴你另一個研究結果,被失業的精英當中,超過八成後來獲得更高的職位、更優的薪水、更大的舞台。同樣是被失業,為什麼有人沉寂下來,而有人躍上高峰,差別在於承擔錯誤,並且不帶羞恥感與罪惡感。
4.失業不是你不合適,而是工作不合適你
在這世界上,多的是成功非凡卻失業過的例子,改變這世界的賈伯斯是,寫哈利波特的J.K.羅琳是,美國名主持人歐普拉是……顯然,他們的超級成就都是在被失業之後發生,這說明什麼?原來的工作並不合適他們!就像盧廣仲做歌手固然有名,但是真正火紅是在拍了電視劇,當了演員。所以這本書要告訴你,當失業時,不必灰心喪志,而是開心慶祝,因為下一步就是成功轉彎。
5.失業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得到人生
採訪數十個失業案例之後,最深的感觸是「有一種失去,就是獲得」。工作是一種嗎啡,讓人亢奮,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不知不覺中失去健康、失去家人、失去朋友、失去生活……唯有失業,才會大夢初醒,發現孑然一身,一無所有。這時候就會想到其他的失去,回到自己、回到家庭,有人重建破碎的婚姻,有人撿回狂飆的孩子。這本書要告訴你,按下暫停鍵,才會看到幸福在身邊。
失業是一個創傷,多年後看似好了,當有人提及時,陰影卻會不自覺地飄上心頭,情緒跌落至深淵。也有人不是自己遭遇失業,而是家人同事,也會杯弓蛇影,長期處於不安與焦慮中。甚至有人從第一天上班起,就戒慎恐懼,深怕失業,不敢犯任何小錯,活得卑微渺小。足見失業這個恐懼,是勒索,也是綁架。
因此我們永遠要保持高度自覺,在生涯這條道路上,我們是一隻飛翔的鳥,不是路邊的一棵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羅曼.羅蘭說:「一隻鳥能選擇一棵樹,而樹不能選擇過往的鳥。」我們是自由的,失業不過是從這棵樹飛到下一棵樹的路上,前一棵樹的陰影且讓我們抖落在陽光裡。智利電影導演佐杜洛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以作品《鼴鼠》、《聖山》聞名,他說:
「籠裡出生的鳥,認為飛翔是一種病。」
失業是為了飛翔,飛吧!
--------------------------------
本文摘自《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
洪雪珍最新著作,各大書店都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台北場
時間:2020年11月28日(六) 19:30-21:30
地點:城邦書房(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a2dle
新竹場
時間:2020年12月8日(二) 19:00-21:30
地點:新竹國賓飯店11F竹萱廳(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zhk9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洪啟庭諾貝爾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在塞繆爾帕蒂(Samuel Paty)老師在他任職的學校附近,遭到恐怖分子暗殺的五天之後,10月21日本週三晚上在巴黎的索本大學,總統馬克洪主持了國喪典禮向他致敬。在Conflans-Sainte-Honorine(伊夫林省)一個安靜的小城社區,一位中學史地老師塞繆爾帕蒂(Samuel Paty),最近在主題是「言論自由 」的課堂上,展示了《查理週刊》刊登過的,關於穆罕默德的漫畫而遭到斬首殺害。對帕蒂老師下毒手的是一名只有18年的車臣年輕人,以難民身份在法國居留。調查人員已將包括一名學生家長在內的9人拘留在警察的手中,並試圖了解兇手本人是否受到其他伊斯蘭教激進份子的教唆犯罪,以及是否獲得其他同謀的幫助。一位學生家長在臉書發布影片,攻擊帕蒂老師,並要求帕蒂辭職。調查顯示,他不但公佈了帕蒂任教的學校地址,並且與兇手交換了訊息,消息的內容尚未被透露。這段影片也被某個清真寺的負責人主動轉po傳閱。法國內政部長已經宣布關閉這所清真寺。馬克洪表示將要重新調整反恐戰略,將會主動攻擊激進伊斯蘭教隱晦不明,刻意游移在共和國法律邊緣的操弄手法。但是在法國有8000多個關乎國家安全的S檔案,對這些激進的個人進行監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2015年《查理周刊》的慘案發生了五年之後,法國再度面對伊斯蘭極端主義防不勝防的恐怖攻擊。馬克洪宣布將徹底改變反恐戰略,不能只限於懲罰恐怖主義的最終付諸行動的暴行結果,而是要徹底打擊長年以來侵蝕共和國「世俗主義 」的沈痾惡疾,隨即宣布將計畫關閉50多個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宗教協會。
{內文}
(法國中學生)
沒有您,沒有這隻對那個可憐的小孩 當年的我伸出的慈愛之手,沒有你的教導和榜樣,就這一切
這是法國作家卡繆,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的致詞,感謝他小時候的啟蒙老師,這裡躺著的也是一位法國老師,一位五天前被伊斯蘭教極端份子斬首殺害的中學史地老師。
(法國總統/馬克洪)
上週五塞繆爾帕蒂成為了共和國的面孔,象徵了我們打擊恐怖主義與伊斯蘭主義,以及在我們國家的一個公民社區裡自由生活的願望
10月21日傍晚6點,在代表知識傳承與教育的殿堂巴黎索本大學,在雨果與巴斯德的雕像之間,馬克洪悼念的不是一位殉職的警察,也不是曾經在法國小鎮教堂裡被割喉斬首而死的神父,而是一位因為授業解惑,而在學校門口被斬首殺害的老師「一位安靜的英雄 」。
(新聞旁白)
十月初帕蒂在他中學四年級(14歲),一個主題是「表達自由 」的課堂上,展示了有關默罕默德的漫畫,他當時曾經要求,課堂裡的回教徒學生不要看或是離開,這堂課後來引發了幾位家長的情緒反應
這位家長錄製了一段非常憤怒的影片po在臉書上,迅速被大量傳閱。
(學生家長)
他是一個暴徒,一個打著旗號要教導他們地理和歷史的暴徒
帕蒂所負責的課程正是歷史 地理和表達自由,在這堂課之後,一名學生家長對他提出了「散佈色情圖片」的投訴,10月12日他被警察局傳訊要求說明。
(帕蒂老師的警察局筆錄)
我建議學生們根據自己的敏感程度選擇看或不看,《查理周刊》所刊登其中一則漫畫,塞繆爾帕蒂還保證有向他的學生們建議,如果他們出於某種原因為此感到震驚,
請不要看幾秒鐘
這位地理老師所展示的漫畫,是法國著名《查理周刊》裡曾經出現過的諷刺漫畫,2015年I月9日,《查理周刊》的八位作者在編輯會議上,遭到伊斯蘭教恐怖份子全數殺害,《查理周刊》立刻公開譴責斬首帕蒂老師的暴行。
(新聞旁白)
不容忍異己再度跨越了一個新的門檻,他們似乎無所不用其極,把恐怖加諸在我們國家
更令人震驚的是地理老師還提供了一個細節,也已經由司法調查做出確認,那位臉書影片家長的女兒當天根本就不在課堂上。
(帕蒂老師的警察局筆錄)
而且她根本沒來上課,她根據同學的轉述捏造了一個故事,這是一個假的聲明,目的在傷害我所代表的中學教師,還有教育機構的形象
悲劇發生在一個安靜的小鎮社區,上週五下午5點左右,當警察接獲消息趕到現場,發現了這位老師被斬首後的屍體,警察在現場附近開槍殺死了兇手,是一位只有18歲來自車臣的年輕人,今年3月4日他才獲得了一直到2030年3月十年效期的難民居留證。
(新聞旁白)
襲擊發生前幾分鐘恐怖份子,在Conflans-Sainte-Honorine伊夫林省學校附近的街上徘徊, 10月16日星期五下午放學之後,他接近了幾個學生並向他們提供金錢,來換取有關Samuel Paty的消息
這對父母向警方報備,表示他們的兒子告訴他們,兇手是如何找到這位老師的。
(學生家長)
他和他的同學在公車站等車,有另一個同學過來告訴他,你看那邊那位先生給了我錢,要我告訴他誰是帕蒂先生,(就這樣),(多少錢),他的同學告訴他是300歐元
警方沒有暴徒之前,任何有關伊斯蘭的激進行為記錄,是什麼原因推動一個只有18歲的年輕難民,做出這樣慘無人道的暴行。
(法國總統/馬克洪)
我們國家的一位公民今天被殺害了,因為傳道授業,因為他教導學生什麼是「表達自由 」,信與不信的自由
整個週末,人們陸續不斷地來到帕蒂學校門口獻花向他致敬,和慰問震驚傷心的學生。
(帕蒂的學生)
我才離開學校,然後十分鐘以後他就死了
(帕蒂的學生)
他人真的很好,他對學生很細心,不見得是我們的專任老師,但是我們隨時可以去找他,可以向他傾訴
(帕蒂的學生)
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 真的,他的課很有趣 很生動,他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曾經被他教過的學生也表示,以《查理周刊》漫畫作為「表達自由」的教材,並不是第一次,之前並沒有引起任何爭議,這位47歲認真盡職的老師,留下了一個只有5歲的孤兒。
(新聞旁白)
在《查理周刊》恐攻事件五年之後,人們再次舉起了標語牌寫著「我是老師 」,「我是Samuel 」,「我是教授 」
成千上萬法國人聚集在巴黎的共和廣場舉起了法國國旗,和到處可見《查理周刊》的再版漫畫,但是人們在公開場合的悼念,卻掩蓋不住一個陰暗可怕的事實。
(新聞旁白)
在網路匿名的背後,數百條評論肯定或讚揚了恐怖分子殺害帕蒂老師的暴行,而且這包括了所有平台:Facebook/Youtube/或Twitter,法國政府想要遏止網路上煽動仇恨
(法國內政部長/達曼南)
自從這位教授被暗殺以來,已經展開了80起關於網路傳播仇恨的調查,所有那些認為是這位教授自作自受的人
調查人員正在追蹤兇手犯案之前,是否受到煽動教唆以及有無同謀的幫助,並且針對暴徒在Twitter上聲稱,馬克洪為「異教徒的領導人」進行調查。
(法國內政部長/達曼南)
我要求塞納聖但尼的地方首長關閉Pantin市的清真寺,因為該清真寺領導,在他的Facebook頁面上轉po了一段影片,表示這位史地老師應該被教訓,而且還傳播了這所中學的地址
第二天10月20日,這所清真寺被勒令將從本周三晚上起關閉為期六個月。
(學生家長)
這個暴徒不應該再留在教育界,他不該再教學生,政府認為這是教唆仇恨,也譴責清真寺負責人模糊不清的態度
這所清真寺的負責人極力為自己辯護,他雖然承認轉po影片是一個錯誤,但堅稱自己並沒有鼓勵犯罪,不過轉po仇恨影片的不只有清真寺,真正的幕後推手,恐怕是這位現年61歲的伊斯蘭激進主義者,但是他並沒有直接要求殺害帕蒂。
(新聞旁白)
10月8日星期四,是他陪同學生家長參加了與學校校長的會面,後來他發表了一段影片要求開除帕蒂老師,他雖然被列入S檔案(威脅國家安全的名單),並且在過去15年中曾多次遭到投訴,但他從未因其激進行動而被定罪
(Drancy市清真寺伊曼Hassen Chalghoumi)
他們了解整個系統,他們嫻熟法律,越過紅線的不是他們,是別人 是年輕人
9月25日,在2015年《查理周刊》慘案發生的舊地址,兩位與《查理周刊》毫無關係,只不過是搬遷至此的一家新公司員工,在路邊抽煙休息時,被一名恐怖份子以斧頭砍成重傷,兇手很快就被捕落網。
(反恐檢察官/Jean-Francois Ricard)
他在到達Nicolas Appert街6號(查理周刊舊址),他看到兩位受害人,他以為他們是在《查理周刊》工作的員工,就臨時決定要對他們下手
暴徒向警方招供行兇動機,是因為受不了《查理周刊》幾週前再次刊登的諷刺漫畫,而要對《查理周刊》進行報復,法國從9月1日起對5年前慘案正式開庭審判,才是查理周刊重新刊登這些諷刺漫畫的原因。
(新聞旁白)
出庭作證的《查理周刊》主編Riss堅持捍衛這些漫畫像,是高舉著抵抗黑暗無知的武器
(《查理周刊》主編/Riss)
我遺憾的是人們為了捍衛自由付出的很少
在《查理周刊》慘案發生五年之後,法國再度面對伊斯蘭極端主義,防不勝防的恐怖攻擊,馬克洪宣布將徹底改變反恐戰略,不能只限於懲罰恐怖主義,最終付諸行動的暴行結果,而是要徹底打擊長年以來,侵蝕共和國「世俗主義」的沈痾惡疾,隨即宣布關閉50多個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宗教協會。
(法國哲學教授/Marylin Maeso)
當我聽到他教過學生怎麼談起他,談起他如何鼓勵他們,談起她的幽默,例如其中一位談起,老師如何在一場網路霸凌裡幫助了她,我才意識到殺害他的兇手企圖要做的,並沒有成功,他的學生會長大,他們會記得他是為了什麼而死的,他們會對得起他的死
震撼與悲情過後,曾經以蒙運動與人權宣言照亮世界的法蘭西,如今面對的是共和國最黑暗頑強的毒瘤,以及操弄與煽動仇恨的網路傳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c5knEQWwkQ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於Youtube「訂閱」文茜的世界周報。以下為
【完整版】2020.10.24《文茜世界周報-歐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XmrJTAVZw
洪啟庭諾貝爾 在 [新聞] 正妹手機追劇罹飛蚊症!全球首發現「豐胸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 洪啟庭,透過「木瓜、鳳梨以及無花果」3種酵素嘗試治療,3個月內緩解飛蚊症狀,目前這項治療新方法研究,也讓洪啟庭成了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 ... <看更多>
洪啟庭諾貝爾 在 兒童斜視怎麼辦?主動找眼科醫師求診,做幼兒視力篩檢 的推薦與評價
諾貝爾 眼科專精於近視雷射、白內障、老花眼、乾眼症、飛蚊症、遠視、角膜塑型、一般眼科的治療,有任何的眼睛問題,來找我們就對了,我們讓你重見 ... ... <看更多>
洪啟庭諾貝爾 在 ETtoday分享雲- 醫生也變成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了 ... 的推薦與評價
屏東一名正妹喜歡在深夜追劇不開燈,近期出現「眼前黑影」求診醫師,最後診斷是「飛蚊症」,原本飛蚊症只能被動觀察,不過收治這名正妹的醫師洪啟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