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臺灣不只是棋子——《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
本推薦文作者:涂豐恩/聯經出版總編輯、《故事》創辦人
原出處:https://reurl.cc/bn2GGv。
我是在 2017 年第一次認識「美國台灣觀測站」。當時剛成立的他們還不叫這個名字,而是以「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華麗登場。喔,不,其實並不華麗。觀測站的起點,不過就是幾個熱情的年輕人。
2017 那年夏天,他們和我一樣,都去參加了美國台灣同鄉會所舉辦的「美東夏令會」。這個活動歷史悠久,一年一度,由新英格蘭地區各地台灣鄉親輪流籌辦,在幾天時間內,美東地區的台灣人會攜家帶眷,共聚一堂,並有許多大小講座,搭配聯誼活動,甚至不少台灣政界人士都會參加。(除了美東,美南、美西各區域也有自己的夏令會。)
台灣同鄉會中有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輩,他們年輕時赴美,或工作或讀書,然後因為各種原因留了下來——其中不少是因為關心台灣政治,在威權時代追求民主自由,而意外上了黑名單,好長一段時間無法返回故鄉。(他們其中有些人還會把自己小孩取名叫Tim,台灣獨立運動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的英文縮寫。)
但這麼多年下來,他們對台灣的關懷有增無減。對於我們這些從台灣赴美求學和工作的年輕人,更是時常關愛有加,彷彿在對待自家後輩。
那幾年,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台灣政經與社會議題又有了高度的熱情。這兩個世代,同樣從台灣到了美國,同樣掛念故鄉的未來,而在夏令會上有了交流的機會。
那時開始,夏令會也與時俱進,推出「黑客松」(hackathon) 的計畫,延續台灣零時政府(g0v)的做法,開放自由提案,鼓勵各種能改善社會的異想天開(俗稱「挖坑」),然後尋求志願者加入,群策群力,各顯神通。
在那次黑客松,我得知有人提出構想,希望發揮技術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美國國會對台灣各種法案的討論,也是理解美國政界與民意對台灣議題的思考。
這樣的構想,其實有前例可循。1980年代,一群在美的台灣人,組成了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簡稱 FAPA),長期從事美國國會遊說活動,將台灣議題帶進華盛頓政治圈。幾十年來,他們努力不懈,在台美關係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幾十年後,一群年輕人注意到同樣的議題,但也有了新的工具與做法。他們整理資料、架設網站、開立臉書專頁。沒錢沒資源,他們就寫提案,去申請補助,然後吸引越來越多的夥伴加入,有資訊背景的負責技術,有學術背景的負責論述,「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就這樣上路。
那幾年中美關係陷入急凍,但台美關係卻是風風火火。在美國國會,議案一個接一個提出;在台灣社會,各方意見領袖的評論和討論更是熱熱鬧鬧。有人大聲叫好,有人高聲批評。從那時起,「觀測站」一本初衷,在每個事件的發生當下,立刻發表數千字長文,娓娓道來每項法案的來龍去脈,從國際局勢、國內政策,深度解析新聞背後的影響與意義。
這作法看似違反網路生態——大家上社群網站,求得不過就是一時情緒的滿足,三秒鐘決定按讚或按怒,誰是有耐心看幾千字的文章呢?
但事實證明,有非常多人,不只想看熱鬧,也想看懂門道。「觀測站」的深度解析,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看懂門道的蹊徑,所以他們每一篇文章,都引發了大量的閱讀、討論與轉載。隨著讀者群擴大,他們所觸及的議題越來越廣,守備範圍越來越廣,所以「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進化成了「美國台灣觀測站」,不再為國會所限。除了文章,他們也跨足不同形式的媒體,開始製作影片與 Podcast。
作為他們長期的讀者,我在去年九月,甫到聯經不久,就與他們開始了出版計劃的討論。而後,在主編黃淑真操刀下,歷經一年努力,終於完成這本《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將他們這麼多年來透過網路文章想要傳達的資訊,去蕪存菁,重新整理,抽離特定事件的脈絡,而成為一本可長可久的知識讀本。
台美關係洞見觀瞻,不時也要引發尖銳辯論,在2020年美國大選前後,各方交火尤其激烈。「觀測站」自然不能迴避,也不想置身事外。他們雖非無役不與,但對許多議題也都做出回應。
《為何我們要在意美國?》一書,雖然意在提供台美關係的基本事實與資訊,但字裡行間,想要表達的觀點也是鮮明:面對詭譎多變的美中關係與國際局勢,台灣可以不只是棋子。但要做到這一點,還有賴台灣社會的共識,以及我們對台美關係更多的認識。
因為他們相信,Taiwan matters。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台美關係》現正預購中!
✨ 連結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活在當下 英文 縮寫 在 煮婦力力的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深夜好文分享🤩
不知道哪來的觀念,剛入社會工作時我認真地以為只要「年薪百萬」,人生就圓滿了一大半。
三十四歲那年,我達標了。
升上企劃主管,除了原本的薪資,每個月還多了主管的績效獎金;按計算機偷偷算了一下,每個月近十萬的薪水,我的年薪終於破百、人生圓滿。
下班後,開著車,嘴角忍不住一直笑,人生像跑馬燈,昨日的辛酸、化成喜悅,當下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男人。
這種幸福感並沒有維持太久。
換了車、換了手機,買了更多的奢侈品,每個月信用卡帳單的基數大幅提高;我的「物慾」竟然膨脹的比薪資更快。
以前兩、三萬我就能好好活一個月;年薪百萬之後,反而覺得錢不夠用!
對這種幸福,我開始有了一點質疑。
/
創業開了廣告公司後,一路還挺順利的,我的物慾又更上一層樓。
為了支撐慾望,買更多想要的東西,那些不想接、頻率不對的客戶,還是得硬吞下來;常常覺得自己很廉價、沒格調,連說「不」的勇氣都沒有。
想做個帥氣的人,但有了太多慾望後,
真的一點都帥不起來….
/
多年前,美國開始風行一種「Fire運動」的生活方式。
FIRE是「經濟獨立,早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這句話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崴爺覺得這個「Fire運動」肯定是明白人生價值的聰明人發明的。
他們認為,為錢「工作」是在販賣靈魂、浪費生命;但也沒有任性、不負責的要你立刻辭職、別幹了。
他們透過「Fire運動」傳達降低物慾的生活概念。
一方面減少你的開支,一方面賺錢去投資,直到這些投資足以支撐未來不用工作的生活。
把不必要的「物慾」,轉換成未來的「幸福」,這個交易真的很划算啊!
很多財經報導、節目、書籍教人如何追求財富、投資酬率;這一派的人,追求的是「有錢」。
崴爺更崇尚這樣的「Fire運動」;和不必要的物慾「斷捨離」,早日的達到財務自由的人生。
我要的是「好命」。
/
太多的物慾,是在耗損生命。
把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拿去換相對不重要的東西,
真是不太聰明了。
比起要什麼、有什麼,
那種不想要的,就可以帥氣說「不」的人,
才更幸福。
活在當下 英文 縮寫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知道哪來的觀念,剛入社會工作時我認真地以為只要「年薪百萬」,人生就圓滿了一大半。
三十四歲那年,我達標了。
升上企劃主管,除了原本的薪資,每個月還多了主管的績效獎金;按計算機偷偷算了一下,每個月近十萬的薪水,我的年薪終於破百、人生圓滿。
下班後,開著車,嘴角忍不住一直笑,人生像跑馬燈,昨日的辛酸、化成喜悅,當下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男人。
這種幸福感並沒有維持太久。
換了車、換了手機,買了更多的奢侈品,每個月信用卡帳單的基數大幅提高;我的「物慾」竟然膨脹的比薪資更快。
以前兩、三萬我就能好好活一個月;年薪百萬之後,反而覺得錢不夠用!
對這種幸福,我開始有了一點質疑。
/
創業開了廣告公司後,一路還挺順利的,我的物慾又更上一層樓。
為了支撐慾望,買更多想要的東西,那些不想接、頻率不對的客戶,還是得硬吞下來;常常覺得自己很廉價、沒格調,連說「不」的勇氣都沒有。
想做個帥氣的人,但有了太多慾望後,
真的一點都帥不起來….
/
多年前,美國開始風行一種「Fire運動」的生活方式。
FIRE是「經濟獨立,早早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這句話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崴爺覺得這個「Fire運動」肯定是明白人生價值的聰明人發明的。
他們認為,為錢「工作」是在販賣靈魂、浪費生命;但也沒有任性、不負責的要你立刻辭職、別幹了。
他們透過「Fire運動」傳達降低物慾的生活概念。
一方面減少你的開支,一方面賺錢去投資,直到這些投資足以支撐未來不用工作的生活。
把不必要的「物慾」,轉換成未來的「幸福」,這個交易真的很划算啊!
很多財經報導、節目、書籍教人如何追求財富、投資酬率;這一派的人,追求的是「有錢」。
崴爺更崇尚這樣的「Fire運動」;和不必要的物慾「斷捨離」,早日的達到財務自由的人生。
我要的是「好命」。
/
太多的物慾,是在耗損生命。
把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拿去換相對不重要的東西,
真是不太聰明了。
比起要什麼、有什麼,
那種不想要,就可以帥氣說「不」的人,
才更幸福。
#你下班了沒
#我快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