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徐振輔參加雲門流浪者計劃,計劃結束後他説,這次西藏流浪是他對烏托邦的幻滅之行。彼時香港反送中運動剛剛爆發,他身處西藏,聽中國官媒談香港,不寒而慄,只因這套劇本已在西藏上演了六十餘年。
⠀
因朋友一句挑釁,動身尋找雪豹的他,但雪豹是什麼?徐振輔在旅途中試著從雪豹之影辨認寫作是什麼,乃至人類與大自然糾纏千年的命運是什麼。 ➤➤ https://bit.ly/3pkz5jK
⠀
⠀
▍BIOS IG_ https://bit.ly/3vSj5Ig
▍BIOS LINE_ https://bit.ly/3fQyvqJ
⠀
#徐振輔|#馴羊記|#西藏|#雪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流浪者計劃 在 楊士毅〈阿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影響一生的計劃
#雲門流浪者計劃
大學以前連畢業旅行都沒有的我,擔心對家裡造成負擔,腦袋裡從不敢想出國,直到林懷民老師創立了「流浪者計畫」,我才敢開始想像自己可以出去外面看世界。
這個計畫不只給了出國的想像與希望,特別的是老師提供了生活費與機票竟然不要求成果報告,只要求我們出去就好,一個人流浪,不帶同伴,面對孤單。當時看著簡章,心中充滿感動,我想背後是一份對生命的尊重與信任,相信每個人有各自成長的節奏,只要不停下腳步,必然會在適當的時間發芽。
只是我不知道老師雖然不要求立即的成果,卻很要求我們面對當下的自己。
記得面試時林懷民老師看著我說:你看起來很膽小,一個人出國會不會哭啊?
我心想怎麼辦被看出來了,在老師眼裡我一定很糟,我很緊張地說:「老師,我可能會哭。」老師聽到後更嚴肅地說:「這麼害怕幹嘛還要去?」
當下我想應該不能去了吧!我該怎麼回答?看著老師的眼睛我一邊發抖,一邊氣自己為什麼要一直這麼害怕?為什麼每次總沒自信地往負面想?為什麼總要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很好?為什麼就不能好好面對自己?去流浪不就是希望能改變,如果不能去流浪,難道就不能在這個當下改變嗎?
於是我跟老師說:「老師,我就是因為害怕才要去,因為我不想一輩子像這樣被恐懼掌控,唯有到害怕的地方,才有機會學習不害怕。」
我沒想到自己會說出這些話,更沒想到老師最後決定讓我去流浪。但不論通過與否,那場面試就是趟旅程,老師簡單直接的提問,讓我明白原來面試,不是面對老師,而是面對自己,只要願意面對自己,那改變的地方就不在遠方,而在當下。
就這樣,在十年前我擁有了一趟一個人的旅程,我跑到了陝西學剪紙,但兩個多月的流浪期間,我一張紙也沒剪。
雖然老師不要求成果,但回到台灣面對老師時依然有點害怕。想不到老師知道我拿了錢卻沒照計畫走,竟然沒罵我也沒問我原因,就只是跟我說:「沒剪紙沒關係,你故事說得很好,繼續說。」
當時我沒跟老師說:「大娘剪紙充滿祝福是因為在匱乏的環境,希望用雙手為孩子帶來好生活,但我沒那顆心,只想得到一份競爭的工具,所以告訴自己不要剪。」我嘴裡跟老師說謝謝,但放在心裡沒說出來的是:「自己一直靠著別人長大,沒有理由用競爭的方式走進社會,我要像幫助我長大的人那樣,也能在工作時為人帶來幸福。」
十年過去了,想不到有機會回雲門分享,那天看到林懷民老師,還有連續十二年贊助「流浪者計畫」的施振榮先生與施太太,心裡其實很激動。
他們可能不知道眼前這個孩子,因為他們才敢想像要出國;也不知道當初回來毫無成果卻沒被否定反被鼓勵的我,在流浪結束七年後開始剪紙,在每次動手工作時也能為人帶來祝福了,他們不知道自己帶來的影響,只是台下認真聆聽一個孩子說故事。
很多感謝想說都還來不及說,在台上卻先聽見林懷民老師在台下的歡呼與掌聲。當時心裡很感動,該要被感謝的人卻在台下為我們喝采,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什麼是「世界」。
流浪者計劃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微笑台灣駐站專欄:島人。Islander
這篇文章寫在兩週年時,現在剛好是三週年了。島人海洋工作室在網路上隨時分享海洋生物們的有趣行為,提醒著保育意識。
除了持續投入海洋的懷抱,在小琉球還開了一家 #小島書店 小島停琉 - Linger Bookstore,最近創辦人蘇淮又獲得 #流浪者計劃 的獎助,跟著黑潮流動,到國外紀錄海龜影像。
「我們每一次下水其實無論做什麼保護,都是一種對海洋的消耗,我們就是盡可能的用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能思考海洋的重要性,並從生活做起。」全台灣極少數能核發國際潛水PADI系統「海龜專長潛水證」資格的蘇淮說。
----------
「在小島生活會不會不習慣?」常常回到都市裡都會有人這麼問。
「不會啊!很習慣了。」每次都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脫口而出的回答。
其實,當初從來沒有想過會在這座小島待了下來,而這座小島也從來沒有出現在我們的人生清單當中。
三年前,剛從澳洲回來,只知道想在台灣做關於海洋的事情,在隨時可以跳海的地方生活,沒有太清楚的方向,未來都很模糊,不過,心裡面也一直有個小小的夢想。
小琉球這裡的海龜很多,每一次下海都能夠見到,這似乎滿足了我心中那個小夢想。原來在台灣,在我最喜歡的家鄉可以常態下海和大型海洋生物互動。一開始是充滿好奇,時間久了就有了感情,然後就一直繼續了......
---------
🔖認識島人:http://bit.ly/2PDnOIQ
🔖酌一下燒烤店的生活方式:http://bit.ly/2PFlIb2
🔖旅行在離峰時的小琉球http://bit.ly/2PyahSI
#水下攝影 #每週專欄介紹
流浪者計劃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