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4月11日
地點:廣東虎門(穿鼻洋龍穴島)、沙角炮臺
人物:林則徐、鄧廷楨、豫堃、關天培、義律、外國煙商
事件:
林則徐、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堃乘船到達虎門鎮口,會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驗收鴉片。
「躉船二十二隻陸續駛至虎門口外,關天培當即督率將領,分帶提標各營兵船,排列彈壓。並先期調到碣石鎮總兵黃貴,署陽江鎮總兵楊登俊,各帶該標兵船分排口門內外,聲威極壯,粵海關監督豫堃亦駐虎門稅口,照料稽查(註1)」。
當天,收繳煙土五十箱(註2)。林則徐會同鄧廷楨赴沙角炮臺調度各委員收繳煙土。煙販在沙角繳煙,並在「路易莎號」簽發收據。
註解
註1: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三冊奏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133 / 1257。
註2: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386 /4578。
#知史討論
穿鼻:指今天的珠江口,沙角砲台附近。(因形態像鼻孔而得名「穿鼻洋」,也有人稱「川鼻洋」、「川鼻水道」。)
虎門(Bogue or Bocca Tigris):指今天的廣州虎門(Humen, Guangzhou)。虎門有一座海戰博物館,可以遠眺虎門大橋的壯麗景觀。館內基本陳列《鴉片戰爭海戰陳列》被評為「2001年度全國十大精品陳列之最佳形式設計獎」;《虎門海戰半景畫》採用藝術與聲、光相結合的現代展示手法,生動形象地再現了1841年虎門海戰的悲壯場面。
(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世界軍艦的故事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二次到長榮海運博物館,由館方解說志工威廉,威廉老師曾經是海軍退役軍官,所以對軍艦和世界戰役就有一定了解與認識,退休後又長期在長榮海運博物館擔任解說志工,所以談起各種代表性的戰役和影嚮戰爭結果的軍艦如數家珍,深入淺出。 1. 緬因號/美...
海戰博物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世界軍艦的故事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走出錄音室、第二次到長榮海運博物館,由館方解說志工威廉,威廉老師曾經是海軍退役軍官,所以對軍艦和世界戰役就有一定了解與認識,退休後又長期在長榮海運博物館擔任解說志工,所以談起各種代表性的戰役和影嚮戰爭結果的軍艦如數家珍,深入淺出。
1. 緬因號/美國戰鬥艦 USS Marine/Battleship
1898年奉派至哈瓦那保護美國僑民, 在當地發生爆炸沉沒,艦上260餘名官兵全數喪生,成為美西戰爭的導火線, 1889年下水,1895年服役, 1898年沉沒
2. 鐵爵號HMS Iron Duke/The Dreadnaught battleship
為英國無畏型戰鬥艦,以英國將威靈頓的稱號命名,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因擔任大洋艦隊司令約翰.傑利科的旗艦而聲名大噪,1931年退役移做訓練鑑, 1939年因遭德軍烘炸而損壞
3. 大和號Yamato/日本大和級戰鬥艦
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海軍「大艦巨砲主義」的具體象徵,1940建造完成, 1941服役, 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因而成為英美聯軍鎖定攻擊的目標, 1945年4月6日, 已成為強弩之末的日軍,發動「菊水作戰」派大和號等船艦迎戰優勢的美國艦隊, 次日, 大和號在沖繩附近遭到380架美軍戰機的輪番攻擊而壯烈成仁, 殘骸於1985年被尋獲 (它是第一個啟用球形船頭取代尖形船頭,來增加速度彌補船隻尺寸)
4. 亞利桑那號 Kidd 船長/美國超無畏型戰鬥艦 USS Arizona/Super Dreadnaught
Battleship
1931年進行現代化改裝,1941年不12月7日的珍珠港事變中受到重創, 全艦共1000餘名官兵陣亡,目前仍沉在珍珠港的海底,並建成紀念碑供人參觀憑弔
1915年下水, 1916年服役, 1941年12月在珍珠港被擊沉(太平洋戰爭的開始)
5. 密蘇里號/戰鬥艦 USS Missouri(BB-63)
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波斯灣戰爭等, 共獲得11個戰鬥勳章,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的儀式在此艦上舉行, 日方代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的文件, 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的結束)
6. 俾斯麥號/德國戰鬥艦 Bismarck/Battleship
(不能打到魚雷機,德國對外號稱是自沉而非被擊沉), 於 1939年下水,1940服役, 不但噸位大,航速高,還配備強大火力, 儼然是一座堅固的海上堡壘, 為各國海軍所望塵莫及, 但在1941年5月27日與英國海軍艦隊激戰中遭擊沉, 1941年5月27日被擊沉, 1989年尋獲
7. 虎德號Hood Battlecruiser/英國戰鬥巡洋艦
虎德號建造完成時為當時最大, 最快速且外型狀觀的主力艦, 二次大戰期間,與威爾斯王子號一同搜索德國精銳戰艦俾斯麥號, 雙方戰艦在1941年5月24日相遇, 爆發激烈戰鬥, 虎德號遭到擊沉, 全艦只有三名生還者, 英國舉國哀悼
8. 紫晶號 HMS Amethyst
建造於1942-1943年間, 英國巡防艦,配備有反潛及防空武力,主要的任務為護航, 在國共內戰期間曾值勤於中國,1949年, 當紫晶號運送補給品至位於南京的英國大使館之時, 被中共的重砲兵部隊砲擊中彈而擱淺, 中英雙方交涉幾個月後, 紫晶號才趁機逃脫, 結束這場衝突事件 (1942年下水,1957年解體)
9. 埃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USS Essex (CV9)
1941下,1942服役,1969除役, 1973拆解, 1943年5月開始投入太平洋戰爭,於1944年馬里亞納海戰和同年10月的雷伊泰灣海戰創戰功, 戰後因功榮獲「總統單位嘉獎」和13枚戰役銅星紀念章
10. 高雄號Takao/Heavy cruiser Takao class/重巡洋艦高雄級
為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等巡洋艦艦型」,高雄號為該型船艦的第一號艦,以京都的高雄山命名,其龐大的艦橋宛如日本古城般雄踞海上
11. 千鳥號 HMS Plover,也音譯為蒲樂福號
是英國駐香港的皇家海軍孔雀級巡邏艇, 1983年開始服役, 擔任維持海上治安及救護工作, 1997因香港回歸而轉售予菲律賓海軍
12. 伊號第四零零潛水艦 Japanese I-400 Submarine
I-400型潛水艇是日本帝國海軍所建造,俗稱「潛水航空母艦」, 艇內搭載2架(後改為3架)特殊水上攻擊機「晴嵐」, 目的是想利用潛水艦接近美國巴拿馬運河作奇襲攻擊, 但在發動攻擊前夕時, 日本已投降, 1946年於夏威夷近海被當做實艦標的擊沉處分(1944下水,1945除役,1946自沉)
13. 悍神號HMS Termagant/Talisman class destroyer
英國護身符級驅逐艦,屬大型重武裝驅逐艦,曾參加過日德蘭之役
H代表 he or her, M代表 majority 英國皇家, S代表 ship
14. 鱘魚號HMS Sturgeon/A class torpedo boat destroyer
英國A級魚雷艇驅逐艦, 是英國最早期的魚雷艇驅逐艦, 1894年下水,是A級驅逐艦中第一艘下水的,1912年解體
海戰博物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漁村,整個社區由大嶼山的小部分及大澳島組成,一條水道朝西、北岔開,大澳島正位處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獨特,大部分位處河岸,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大澳面向南中國海的西和北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跨境高速公路及海底隧道,而大澳東北面不遠處是全球最繁忙的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大澳附近的考古學遺址──鹽田遺址,可上溯至石器時代,但固定而可稽考的人類部落則只有三個世紀的歷史。一些不可能證實的傳聞如下:一、大澳是許多走私和海盜行動的基地;二、涌口能夠防禦暴風雨;三、這裏有一處隱藏的地方。在附近,分流有一道要塞早建於1729年,用以保衛珠江上的航運。現時,走私鎗械、菸葉或毒品,以至偷運人蛇進出中國大陸這些非法行動。宋朝時期,大澳鹽業開始發展。16世紀,佛朗機人(即葡萄牙人)抵達中國南部沿海,建立葡屬香港,曾佔領大澳一帶興建補給據點,後在屯門一帶被明朝軍隊擊退,史稱屯門海戰。當時的據點被居民稱為番鬼塘(番鬼為粵語,指西洋人),一直留存至今。清朝初期,為了截斷了鄭成功的補給而實施了遷界。復界後30年即1699年才興建了楊侯廟。1713年修建了天后廟,1741年修建關帝廟。英國人來港時,大澳稱作蜑家村。國共內戰及戰後,大澳成為從中國大陸逃難的所謂非法移民的首要落腳點。新移民當中,漢族人一般會留在大澳。同時,大澳也吸引了香港的其他地方族系,包括鶴佬人和客家定居於此。近年,大澳的漁業日漸式微,村民單靠捕魚難以維持生計,於是轉而從事海產加工,大澳亦以此聞名。島上只剩下一所公立學校辦學,大多數青年成年後都會離開大澳工作或求學。大澳棚屋連綿,但歷來遭政府取締。1980拆了首批一涌棚屋,1993年再宣布將清拆全部棚屋。回歸後,董建華政府提出拆棚屋建大馬式渡假村,遭居民和輿論反對,至2002年才決定保留棚屋、鹽田。儘管在2000年7月2日經歷大火,大澳至今仍是港人和遊客的旅遊熱點。水道上的棚屋,依然滲透著濃厚的漁村氣息。由當地女性管理來往涌口兩岸的橫水渡,過往頗受遊客歡迎,現已被鋼製的步行橋──橫水橋取代。因為橫水渡是依靠人力拉動繩纜的舢舨,所以亦稱為「繩橋」。
遊客來到大澳,鹹魚、茶果、蝦醬和魚肚是他們首選的手信,在店面和中心大街兩旁均有售賣。除在大澳街市街選購外,亦可前往石仔埗街的店舖購買。只需數十元,便可租借小船。村民會駕駛小船,引領遊客縱橫水道,並往海中短途游覽。為了觀賞中華白海豚,許多遊客都會選擇前往大澳體驗水鄉之旅。值得一提的是,船行在海面,由於鄰近珠江,遊客的手機可收發中國大陸的訊號。遊客還可欣賞當地的自然風貌,由於大澳位於鹹淡水交界位置,附近有大量的紅樹林生長。同時,還吸引不少招潮蟹及彈塗魚在附近生活。當地有一所大澳楊侯古廟,於清朝康熙年間興建,紀念南宋名臣楊亮節。楊侯古廟是大澳區內主廟,每年端午節的遊涌活動,皆先前往楊侯古廟迎神。大澳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00年,是一個非政府資助的非牟利民間團體-大澳文化工作室所建立的香港首間民間博物館。他們還建議興建「鹽業文化資料館及旅遊資源中心」。2011年,大澳端午節龍舟遊涌的傳統儀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居民相信,遊涌成為全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可以促進大澳旅遊業。大澳關帝古廟建於明朝弘治年間(1488年至1505年),為區內歷史悠久的廟宇。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關帝古廟正殿中央供奉有關帝,神檯兩旁左面有張仙、周倉,右面有關平、黃靈公,正門兩側供奉土地和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