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秋分~
每當秋分一到~
就代表著即將進入 “ 晝短夜長 ” 的季節~
這時候為了要讓短日照的花卉持續生長~
所以採用人工電照的方式延長日照時數~
(欺騙植物現在還是白天)
因此晚上有開車經過本農園的花友就有機會看到一片燈海~
其實就是在電照 “ 聖誕紅 ” 、 “ 長壽花 ”
同樣的在彰化田尾一樣可以看到燈海一片~
電照的不是聖誕紅、長壽花~
而是 “ 菊花 ”
目的都是為了讓作物繼續生長~~
** 所以各位花友聽完上述說明之後~ 是否就有了解~ 為何家裡的聖誕紅不會變成紅色、長壽花始終不開花?
園藝小常識:
** 短日照花卉:在日照時數少於12小時的季節~ 才會進行花芽分化開花的花卉~ 例如:聖誕紅、長壽花、菊花、麗格海棠~ 通常都在冬季開花~
** 長日照花卉:和短日照花卉相反~ 在日照時數多於12小時的季節~ 才會進行花芽分化開花的花卉~ 例如:吊鐘花、鳳仙花、球根海棠
** 中日花卉 : 不受長短日照影響的花卉~ 簡單說就是只要長到成熟植株大小就會開花~~
PS : 園區的電照聖誕紅一景
海棠代表季節 在 詰雅花卉農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秋分~
每當秋分一到~
就代表著即將進入 “ 晝短夜長 ” 的季節~
這時候為了要讓短日照的花卉持續生長~
所以採用人工電照的方式延長日照時數~
(欺騙植物現在還是白天)
因此晚上有開車經過本農園的花友就有機會看到一片燈海~
其實就是在電照 “ 聖誕紅 ” 、 “ 長壽花 ”
同樣的在彰化田尾一樣可以看到燈海一片~
電照的不是聖誕紅、長壽花~
而是 “ 菊花 ”
目的都是為了讓作物繼續生長~~
** 所以各位花友聽完上述說明之後~ 是否就有了解~ 為何家裡的聖誕紅不會變成紅色、長壽花始終不開花?
園藝小常識:
** 短日照花卉:在日照時數少於12小時的季節~ 才會進行花芽分化開花的花卉~ 例如:聖誕紅、長壽花、菊花、麗格海棠~ 通常都在冬季開花~
** 長日照花卉:和短日照花卉相反~ 在日照時數多於12小時的季節~ 才會進行花芽分化開花的花卉~ 例如:吊鐘花、鳳仙花、球根海棠
** 中日花卉 : 不受長短日照影響的花卉~ 簡單說就是只要長到成熟植株大小就會開花~~
PS : 園區的電照聖誕紅一景
海棠代表季節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颱風天不要泛舟!一起來補充知識~」
夏天快到了,這是一個會有很多颱風的季節。每次在新聞報導上都會看到很多跟颱風有關的名詞,像「共伴效應」、「藤原效應」,還有「強颱」、「中颱」等。這些名詞代表什麼意思?背後的原理又是什麼?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首先,介紹颱風的基本資料。「颱風」是東亞地區給熱帶氣旋的名稱,而熱帶氣旋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在北美洲被稱為颶風、在澳洲則被稱為威列威列。颱風的命名也因地區不同而異,有的命名方式是編號,也有像我們熟悉的,替颱風取「名字」。由世界氣象組織的颱風委員會召集十四個國家,每個國家提供十個名字,由於來自不同的語言,包含了動植物、星象、人名、珠寶、地名等等,十分複雜也不規律,這就是現在常聽到名字奇怪又難記的颱風的主因。看完了颱風的基本資料後,我們就來看看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吧~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首先,因為日照,使得空氣受熱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或因高溫使海水蒸發而上升。一旦該區的空氣上升,周圍的空氣就會進來填補空缺,空氣的流入方式會受到「科氏力」的影響。科氏力和地球自轉有關,在北半球,科氏力會使空氣「右轉」,所以補入的空氣不會直接流入中心,而是一面前進一面右轉,最後就會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系統。颱風的前身,「熱帶性低氣壓」就這樣誕生了,接下來到了高空的水蒸氣會凝結放熱,而開始降雨。放熱的過程會使系統的溫度更高,使蒸發加速,外部的空氣就必須更快的補入,使風變得越來越強,這樣的過程不斷進行之下,一個威力強大的「颱風」就形成了。
那麼颱風要怎樣才會被消滅呢?當颱風移至高緯度區域,或陸地時,就會減弱,而被消滅。這是因為高緯度地區溫度較低,使得蒸發不再旺盛,或是因冷空氣進入系統,造成系統溫度下降,對流不再旺盛。進入陸地後,颱風會因為陸地無法提供水,造成無充足水來補充,也會因陸地摩擦影響,風速降低,如果陸地上有高山,又特別容易破壞颱風的結構。因此我們很少看到颱風侵襲非常內陸的地方,或是緯度特別高的地方,每當颱風經過中央山脈後我們也很容易看出颱風的結構被破壞。
知道了颱風形成與消滅的原理後,我們就來看看颱風的強度要怎麼被量化吧。中央氣象局把颱風按照風速分成三級,根據接近中心處的最大平均風速做區分。風速在62 ~ 117(km/hr)的稱為輕度颱風,也就是輕颱,風速118 ~ 183(km/hr)的稱為中度颱風,風速184(km/hr)以上的颱風稱為強烈颱風。而在其他國家輕颱常常是被稱為「熱帶風暴」而非颱風,更強的中颱強颱就會被稱為颱風或颶風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最後,就讓我們來介紹幾個新聞上常聽見的名詞吧。第一個是「藤原效應」又稱雙颱效應。事實上,藤原效應的發生和兩個颱風之間的距離有關,通常兩個颱風中心相距約1000至1200公里時,彼此之間互相影響會加劇。兩個颱風彼此以兩者中線的中心為圓心,繞旋接近,這個現象就被稱作藤原效應。但當距離太近時,兩個颱風兩可能會合併或者彼此分離。舉例來說:2017年7月底侵台的尼莎颱風與海棠颱風就是因為受到藤原效應影響,相互牽制,一個被往南拉,另一個被往北拖,接著互繞,延長了侵襲台灣的時間。接下來讓我們看另一個常常被新聞提到的,也讓人聞風喪膽的「共伴效應」,當颱風外圍環流搭配上東北季風,會造成非常強大的豪雨,這被稱作共伴效應。共伴效應通常出現在秋季,也就是當秋天形成颱風,再搭配上東北季風,就很容易形成共伴效應。這會造成東北部降下豪雨,也會造成許多災害。像是2000年的象神颱風、2010年的梅姬颱風都曾因為共伴效應造成災害。
有關颱風的介紹就到這邊,颱風來襲時一定要乖乖待在家裡面,千萬不要去秀姑巒溪泛舟或是游泳,很危險的~
#超知識4 #颱風
Photo credit: NASA Goddard Photo and Video on Visualhunt / CC BY
海棠代表季節 在 柳樹代表季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文學植物學】代表季節的植物| 人文| 人間福報2011年11月4日· 一、春季花期在春天或代表春季的開花植物種類最多,有柳、桃、杏、辛夷、櫻花、牡丹等,在詩詞中常用以 ... ... <看更多>
海棠代表季節 在 柳樹代表季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文學植物學】代表季節的植物| 人文| 人間福報2011年11月4日· 一、春季花期在春天或代表春季的開花植物種類最多,有柳、桃、杏、辛夷、櫻花、牡丹等,在詩詞中常用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