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友大數據 《農報這一天 07/25》
✸颱風季也是台灣果菜價格波動最大的季節,去年這一天尼莎颱風生成,藤原效應引起強颱海棠伴隨而來,導致雙颱夾擊造成嚴重的農損災害。
跟著農報回顧颱風季的這一天,保持警覺,作好產銷調節準備!
【2017/07/25 颱風尼莎 第一個登陸臺灣的熱帶氣旋】
【2017/07/28 氣象局在28日上午8時半....發布海上颱風警報。29日登陸臺灣的尼莎與海棠發生藤原效應。...也出現了50年來氣象局同時對兩個熱帶氣旋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2017/07/31 尼莎和海棠颱風接踵而至,宜蘭、台南、高雄、屏東成水鄉澤國,...颱風造成的農損已經達到2億3,845萬元】
引用資料:農傳媒/颱風農損破2億,缺電、水傷遲發性災害不可小覷 (https://goo.gl/k8kia2)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s://goo.gl/CYpVQ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40的網紅大吉大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一晚的尼莎颱風,瞬間豪大雨真的是嚇死我了,機車還好沒因此掛點,而2017這一年的環島行程,還真幸運,遇到2個颱風,不過行程還是安全為優先考量!...
「海棠颱風2017」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科技農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大吉大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颱風] 回顧_2017尼莎/海棠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看板TY_Research 的評價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2017-07-29 1800 颱風快報海棠形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自由時報- #最新#2017尼莎颱風#2017海棠颱風#尼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106-109離岸風電海下工程技術研發計畫 - 第 ix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海棠颱風2017 在 海棠颱風在PTT、社群、論壇上的各式資訊、討論與評價 的評價
海棠颱風2017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颱風天不要泛舟!一起來補充知識~」
夏天快到了,這是一個會有很多颱風的季節。每次在新聞報導上都會看到很多跟颱風有關的名詞,像「共伴效應」、「藤原效應」,還有「強颱」、「中颱」等。這些名詞代表什麼意思?背後的原理又是什麼?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首先,介紹颱風的基本資料。「颱風」是東亞地區給熱帶氣旋的名稱,而熱帶氣旋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在北美洲被稱為颶風、在澳洲則被稱為威列威列。颱風的命名也因地區不同而異,有的命名方式是編號,也有像我們熟悉的,替颱風取「名字」。由世界氣象組織的颱風委員會召集十四個國家,每個國家提供十個名字,由於來自不同的語言,包含了動植物、星象、人名、珠寶、地名等等,十分複雜也不規律,這就是現在常聽到名字奇怪又難記的颱風的主因。看完了颱風的基本資料後,我們就來看看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吧~
颱風是怎麼形成的呢?首先,因為日照,使得空氣受熱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或因高溫使海水蒸發而上升。一旦該區的空氣上升,周圍的空氣就會進來填補空缺,空氣的流入方式會受到「科氏力」的影響。科氏力和地球自轉有關,在北半球,科氏力會使空氣「右轉」,所以補入的空氣不會直接流入中心,而是一面前進一面右轉,最後就會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系統。颱風的前身,「熱帶性低氣壓」就這樣誕生了,接下來到了高空的水蒸氣會凝結放熱,而開始降雨。放熱的過程會使系統的溫度更高,使蒸發加速,外部的空氣就必須更快的補入,使風變得越來越強,這樣的過程不斷進行之下,一個威力強大的「颱風」就形成了。
那麼颱風要怎樣才會被消滅呢?當颱風移至高緯度區域,或陸地時,就會減弱,而被消滅。這是因為高緯度地區溫度較低,使得蒸發不再旺盛,或是因冷空氣進入系統,造成系統溫度下降,對流不再旺盛。進入陸地後,颱風會因為陸地無法提供水,造成無充足水來補充,也會因陸地摩擦影響,風速降低,如果陸地上有高山,又特別容易破壞颱風的結構。因此我們很少看到颱風侵襲非常內陸的地方,或是緯度特別高的地方,每當颱風經過中央山脈後我們也很容易看出颱風的結構被破壞。
知道了颱風形成與消滅的原理後,我們就來看看颱風的強度要怎麼被量化吧。中央氣象局把颱風按照風速分成三級,根據接近中心處的最大平均風速做區分。風速在62 ~ 117(km/hr)的稱為輕度颱風,也就是輕颱,風速118 ~ 183(km/hr)的稱為中度颱風,風速184(km/hr)以上的颱風稱為強烈颱風。而在其他國家輕颱常常是被稱為「熱帶風暴」而非颱風,更強的中颱強颱就會被稱為颱風或颶風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最後,就讓我們來介紹幾個新聞上常聽見的名詞吧。第一個是「藤原效應」又稱雙颱效應。事實上,藤原效應的發生和兩個颱風之間的距離有關,通常兩個颱風中心相距約1000至1200公里時,彼此之間互相影響會加劇。兩個颱風彼此以兩者中線的中心為圓心,繞旋接近,這個現象就被稱作藤原效應。但當距離太近時,兩個颱風兩可能會合併或者彼此分離。舉例來說:2017年7月底侵台的尼莎颱風與海棠颱風就是因為受到藤原效應影響,相互牽制,一個被往南拉,另一個被往北拖,接著互繞,延長了侵襲台灣的時間。接下來讓我們看另一個常常被新聞提到的,也讓人聞風喪膽的「共伴效應」,當颱風外圍環流搭配上東北季風,會造成非常強大的豪雨,這被稱作共伴效應。共伴效應通常出現在秋季,也就是當秋天形成颱風,再搭配上東北季風,就很容易形成共伴效應。這會造成東北部降下豪雨,也會造成許多災害。像是2000年的象神颱風、2010年的梅姬颱風都曾因為共伴效應造成災害。
有關颱風的介紹就到這邊,颱風來襲時一定要乖乖待在家裡面,千萬不要去秀姑巒溪泛舟或是游泳,很危險的~
#超知識4 #颱風
Photo credit: NASA Goddard Photo and Video on Visualhunt / CC BY
海棠颱風2017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核電復興不是台灣能源解方!!! (08/08/2017 自由時報)
尼莎颱風造成和平電廠電塔倒塌,台電系統淨尖峰供電能力減少一三○萬瓩,相當於核一兩部機組。新建臨時電塔約需十五天,期間,台中電廠接連發生七號機故障、一號機破管,電力供應一度緊張。行政院呼籲節電共體時艱,而反對節能,要求重啟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甚至質疑核四封存等鼓吹核電復興的聲音,則伺機興起。
然風災、機組故障造成的供電緊張,只是短暫,核電復興不該是其解方。回看過往,今年六月二日,核一廠二號機因電塔倒塌,提前進入大修,當時核一廠一號機停機兩年多、核二廠二號機停機一年多、核二廠一號機停機半年多、核三廠二號機停機近兩個月,至六月九日,長達一週,全台核電只剩一部反應爐,並未因而缺電,迄今核電亦僅半數運轉。
核電廠也會受天災影響:八十九年象神颱風、九十年桃芝颱風,核一及核二海水泵室入口堵塞;九十四年海棠颱風、九十七年辛樂克颱風,核四淹水;八十八年瑪姬、九十二年杜鵑颱風,核三跳機,一○五年莫蘭蒂颱風,該廠冷氣受潮走火;一○四年杜鵑颱風,核二主變壓器受損;八十九年楊希颱風、一○二年蘇力颱風,核一跳機,一○四年蘇迪勒、一○五年梅姬颱風,該廠緊急發電機非預期自動啟動。常需降載防颱的核電廠,本身就是潛在受災戶,顯非風災的能源解方。
台電月刊一篇〈24小時摸黑搶修 鍋爐中的修行者〉曾寫道:「興達電廠…已運轉三十多年,爐管久了就會老化、劣化。」同理,台灣三座核電廠均運轉三十多年,亦須面對設備老化、劣化問題,甚至核三曾多次因管線老舊破損釀成火災。
日本美濱核電廠破管造成四死七傷、美國Surry核電廠破管造成四死,同樣是電廠老化破管,核電廠可能造成的影響更大。至於未曾啟用的核四,除工程品質不佳、多次淹水設備鏽蝕,甚至封存期間仍有受潮問題,與其繼續燒錢封存,不如斷然捨棄,將同樣的經費用在改善節能。
高風險的核電復興不是台灣能源解方,落實節能、強化能源管理、逐步以低污染能源取代高污染能源,才是真正永續的解方。和平電塔修復工期已過半,意外的缺口若能齊心度過,更能驗證台灣是有能力透過節能、能源調度,提早實現非核。
本文作者蔡雅瀅律師,現任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長期追蹤調查核能安全,能源供應議題。
圖片說明:尼莎颱風遠離,但是襲台期間,民營和平電廠的一座輸電鐵塔被吹垮,電力無法送進台電系統。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25350
♡
海棠颱風2017 在 大吉大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前一晚的尼莎颱風,瞬間豪大雨真的是嚇死我了,機車還好沒因此掛點,而2017這一年的環島行程,還真幸運,遇到2個颱風,不過行程還是安全為優先考量!
海棠颱風2017 在 2017-07-29 1800 颱風快報海棠形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中度 颱風 尼莎,目前中心位置在花蓮的"東南東方"110公里的海面上,預估晚間八、九點左右,中心位置會在花蓮北部陸地登陸的機會最大,氣象局提醒登陸點 ... ... <看更多>
海棠颱風2017 在 自由時報- #最新#2017尼莎颱風#2017海棠颱風#尼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最新#2017尼莎颱風#2017海棠颱風#尼莎颱風#颱風相關新聞:【「尼莎」還沒走「海棠」週日恐直撲台灣南部】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47091. ... <看更多>
海棠颱風2017 在 [颱風] 回顧_2017尼莎/海棠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看板TY_Research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性的一刻-尼莎/海棠 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尼莎第12報+海棠第1報)
民國106年7月29日17時30分
cwb發布了有史以來的雙陸警,尼莎/海棠 海上陸上颱風警報(尼莎第12報+海棠第1報)
尼莎颱風也是至今為止最後一個中颱以上登陸的颱風
這個颱風也創下台北測站 21世紀第一個14級陣風,41.9m/s(14級),測站排名13。
宜蘭測站創下站史第2,51.0 m/s (16級),測站排名第2,僅次於1962年歐珀颱風
66.0m/s(>17級)。
當年本版雙陸警警報單也有約900個留名貼文。
附上當年留名的雙陸警報單(尼莎第12報+海棠第1報):
------------------------------------------------------------
07fW21296
中央氣象局 颱風警報單
發 布 時 間:民國106年7月29日17時30分。
警 報 種 類: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颱 風 強 度 及 編 號:中度颱風,編號第9號(國際命名:NESAT,中文譯名:尼莎)
警 報 報 數:第12報。
中 心 氣 壓:955百帕(↓)。
目 前 時 間:29日17時。
中 心 位 置:北緯 24.0 度,東經 122.6 度,
即在宜蘭的東南方約 120 公里之海面上。
暴 風 半 徑:7級風暴風半徑 180 公里,10級風暴風半徑 60 公里。
預 測 速 度 及 方 向:以每小時18轉15公里速度,向西北西轉西北進行。
近 中 心 最 大 風 速:每秒 40 (↑)公尺(約每小時 144 公里),相當於 13 級風。
瞬 間 之 最 大 陣 風:每秒 50 (↑)公尺(約每小時 180 公里),相當於 15 級風。
預 測 時 間:30日17時。
預 測 位 置:北緯 25.8 度,東經 119.3 度,
即在馬祖的西南方約 70 公里之處。
即在馬祖的西南方約 70 公里之處。
颱 風 動 態:根據最新資料顯示,第9號颱風過去3小時強度略為增強,目前
颱 風 動 態:根據最新資料顯示,第9號颱風過去3小時強度略為增強,目前
中心在宜蘭東南方海面,向西北西轉西北移動,其
中心在宜蘭東南方海面,向西北西轉西北移動,其
警 戒 區 域 及 事 項:陸上:臺灣本島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應嚴加戒備,並防強風
豪雨。
*豪雨特報:第9號颱風影響,今(29日)晚起至明(30)
日屏東地區、花蓮及高雄山區有局部大豪雨或
超大豪雨;宜蘭、花蓮、臺東、嘉義、臺南及高雄
地區、臺中、南投、雲林山區有局部豪雨或
大豪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大雨
或豪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坍方、落石、土石
流及山洪爆發,沿海低窪地區請慎防淹水,民眾應
避免進入山區及河川活動。
超大豪雨:花蓮縣、高雄市、屏東縣。
大豪雨:宜蘭縣、臺東縣、臺中市、南投縣、雲林
縣、嘉義縣、臺南市。
*颱風影響,臺灣本島各地(含蘭嶼、綠島)及澎湖、金門、馬
祖沿海風浪逐漸增強,伴隨較強陣
風,並有長浪發生,請避免前往海邊活動。
*自7月28日0時至29日17時出現較大累積雨量如下:
< 屏東縣佳冬552毫米。>
注 意 事 項:輕度颱風海棠編號第10號第1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發布時間
:106年7月29日17時30分)
1、第10號颱風中心氣壓992百帕,29日17時中心位置
在北緯18.5度,東經117.1度,即在鵝鑾
鼻西南方540公里之海面上,7級風暴風半徑100公里
。預測以每小時27轉35公里的速度向東北轉
北北東進行,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8公尺,相當於8級風
,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5公尺,相當於10級風。
預測30日17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3.8度,東經12
0.8度,即在高雄北北東140公里之處。
2、第10號颱風中心目前在鵝鑾鼻西南方海面上,向東北轉北
北東移動,其暴風圈已進入東沙島海面。
下次警報預定發布時間為 7月29日20時30分
>7/29
˙尼莎:
13:00 23.0 N 122.9 E +0.1 N -0.1 E ↖
14:00 23.3 N 122.8 E +0.3 N -0.1 E ↖
15:00 23.4 N 122.6 E +0.1 N -0.2 E ↖
16:00 23.6 N 122.6 E +0.2 N -0.0 E ↑
17:00 24.0 N 122.6 E +0.4 N -0.0 E ↑<--12th
˙海棠:
17:00 18.5 N 117.1 E <--12t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1.198.1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665904098.A.B6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