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魚兒水中游~~~
本週繪本推薦要來介紹孩子會喜愛的海世界。
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相當容易被動物吸引,
當然也包括海裡的魚類。
這本✨海底深潛大冒險✨非常的"養眼"😆
插圖非常美麗連媽媽都好喜歡啊~~~
(對! 媽媽喜歡,這點好重要XD)
『海底深潛大冒險』故事是在敘述有一艘名為「海底英雄號」的潛水艇潛入海中
它探索了整個海底世界
從充滿沙丁魚、鮪魚洄游魚類的海洋,
到有海鰻、魷魚、章魚的大海溝邊緣,
以及深不可測的有著銨鏮魚、吸血章魚的神祕海溝。
突然海水低嚎怒吼,暴風雨捲走了「海底英雄號」,
將它又帶往了北極海中。
親切的白鯨、潛入海裡捕魚的北極熊
冰山嘎嘎作響其中有可愛的海狗嬉戲,
獨角鯨悠閒漫游。
最後聽見迷人悅耳的鯨魚歌聲,
跟隨著巨大優雅的鯨魚,
「海底英雄號」來到了溫暖的熱帶海洋。
珊瑚礁中藏著無數的熱帶魚,
穿梭在海葵中的可愛小丑魚,
魟魚面帶微笑、海龜也笑盈盈,
這裡是海世界的天堂,
這本書裡的海底世界好不美麗~~~。
如果妳也是想找海底生物主題的媽媽
那這本書絕對不要錯過。
非常賞心悅目又能讓孩子認識海裡生物。
書中甚至有好多不知名的魚類
值得父母和孩子悠游在其中尋找答案~
(我都拿起手機查魚的種類了,冒汗...😅)
快來一起和「海底英雄號」探索這美麗的世界吧!
這本書還可以免費下載音檔,
能聽到海裡的各種聲音,包含鯨魚的歌聲唷!
萱萱和我都好愛這一本,
萱萱對這本書的每種魚類和生物都好好奇~~
我快被她的十萬個為什麼淹沒了😂
『海底深潛大冒險』推薦給大家~~
放幾張美圖給大家參考唷^^
#海底深潛大冒險
#繪本推薦
海水魟魚種類 在 尋路森寧 Seek Fore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人魚島.篇,4 Days】
美人魚島,不值得去,這是以這次深潛的經驗下得到的總結。
但我卻因為這四天獲得更深層,而非其他島嶼能輕易取代的收穫,人類跟大自然的關係在這趟荒島之旅中,狠狠地、赤裸裸地攤在眼前,這幾天看到的海中景象,原來是......「屍橫遍野」。
馬來西亞東部離島小嶼,若是想找白沙荒島度假,她足以前往,若是想兩天一夜的體驗浮潛,會會美麗碧綠翠藍海水,她也相當地美,但若是四天三夜深度的探索跟深潛,我認為並不值得花如此時間成本,海底只有黯淡紅跟灰白,天氣大好的情況下,海中能見度依然堪堪只有10米,甚至數度遇見徒具荒涼白色一片的死亡地帶——海底世界正在邁向死亡,「看不見美人魚的美人魚島嶼」,Mantanani Island。
為何會如此?這裡的污染這麼少,居民人口和觀光客沒那麼多,開發程度可以稱之為中低,為什麼海底世界的魚兒還是這麼小這麼少?珊瑚很多,可是顏色如此單一,讓人好奇這是不是代表著某種不正常的狀態,甚至部分地區都已開始白化?
我們飽含著各種疑問下,潛了四支氣瓶。
雖說如此,我還是看到了比張臉還大的珍珠貝殼,數不清多的海葵,裡頭住著許多小丑魚;兩大片滿山滿谷的不同種類的珊瑚,縱使顏色依然都只有暗紅色,整體統一而數量壯碩,驚人的美麗;三隻氣瓶就看到了三隻小魟魚,白體黑斑,全長含尾巴約一兩公尺以上,還有一隻海龜,就在眼前悠遊而過。
第三天,我們要離開前的最後一個晚上,在微風徐徐吹來的涼亭中,聚集了七個人,有我們三位潛客,也有兩位潛水教練,一位陸客和一位當地的潛莊經營者,那晚是餞別趴梯,大家把酒言歡,夜色昏暗,酒後憨舌之下,我們問到了答案——當地居民以炸魚的方式在捕魚,潛水教練說這裡曾經擁有獨一無二又美麗的物種,大魚小魚都有,但現在都消失了。
我們問:「為什麼?」
Daniel,游游這次OW的教練,勾起神秘兮兮的笑容:「Tomorrow morning, you can go to village and ask the people who live here——WHY?」
我們面面相覷,沈默以對,直至此時此刻,我才真正理解我在海底看到的畫面究竟代表著什麼,原來經過「炸魚」的世界是何等的黑白如一,毫無生氣,我心中卻想著台灣曾經的某處是不是也在經歷著一樣的事情。短視近利,飲鴆止渴。
那個夜晚我們聊了很多,以沙巴人的觀點認識馬來西亞,認識這片土地和四周的海中世界,我們也因此認識了一群可愛的人們。
我說美人魚島不值得四天的時間成本,但若不是來到了寧靜清幽的小嶼,長時間的和人們相處、探索與放空,我們怎麼有這緣分和異國潛水教練,甚至是潛莊在地大人物,一同在月光照映下的夜晚開趴聊天?
還讓他們請了十來瓶啤酒 XD,一起待到半夜12點,再幫我慶祝一次真正生日的到來,當然也不免俗地問了,最推薦馬來西亞哪個島嶼潛點,教練說,有機會一定要去西巴丹,魚又多元大隻,海水清澈而美麗。
我們從大自然中觀察學習,從談天中彼此身上收穫,那是個充實又充滿歡笑的夜晚,在旅程真正尚未結束之前,永遠無法預期最終的收穫會是什麼。
另一方面我也深深感受到一件事,只有以運動的方式去探索地方,才有機會能夠真正深入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之後只有如此深度貼近體驗過的人們,才更能夠感同身受地為這個大自然一起感到歡欣,
或
是
#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