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完成洋流發電機海上測試】
.
綠能是世界潮流,各國學研單位紛紛投入研發各種適合當地自然環境的再生能源發電方式,臺灣大學當然也不缺席。本校工學院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於2020年10月5至8日在台南永安外海測試第一具洋流發電機五分之一縮尺模型拖放試驗,成功驗證全自製洋流發電機系統的發電性能與水深50公尺的操作深度,歷經8年研發,終獲令人感動的成果。
.
這項計畫是由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所委託的「黑潮洋流發電場開發計畫」,臺灣東部黑潮主流水流強盛,軸心靠近陸地且終年穩定,經評估綠島與台東間海域為適合擷取黑潮能量作為洋流發電的場址。
.
這具黑潮洋流發電機的研究是世界首創,在此次測試的過程中成功確認發電機浮游式的運行概念,其傳動系統、電力後處理系統及控制系統功能,以及直驅式永磁同步發電機、FRP葉片、被動式油壓補償水密軸封的規格。未來將繼續完成發電機在黑潮發電場的錨錠測試。
.
回顧這型發電機概念設計已於2017年在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經費支持下完成,終於此次海試工作也仰賴眾人的齊心合作下順利達成,包括負責本發電機細部設計與製造的穆凌吉博士生,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黃盛煒、陳冠宇專案研究員,蕭任翔、周恩毅等13名研究助理,以及洪于婷計畫管理師執行,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研究船「勵進號」探測人員協助。計畫主持人為臺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郭振華教授,共同主持人包含邱逢琛教授、蔡進發教授、李坤彥教授、李佳翰教授,以及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辛敬業教授等。
.
#臺大船舶及海洋技術研究中心
#臺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
#八年磨一劍
#永不放棄
#再生能源
#洋流發電
#黑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節目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老鷹想飛 林惠珊專訪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老鷹想飛這部紀錄片電影,1991年 沈振中老師開始觀察黑鳶,俗稱老鷹,後來因為想爬到樹上去觀察老築巢的行為不得要領,於是透過關係找到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生態博士劉小如協助,而梁皆得導演當時正在幫劉博士...
海洋大學 研究助理 在 孟耿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自己也還沒看過
裡面有我第一次跟海龜游泳呢🐢🐢🐢
小綠 /孟耿如 飾演
海洋大學碩士畢業,現任海洋實驗室研究助理。
馬尾的輕鬆打扮是她的特色;
聰明、機智,對許多事都極有主見而不屈從世俗的通念。
為了保護海龜,徹底落實環保:
她自己帶餐盒水壺,自備購物袋,
除了自己,她也要求身邊的人跟他一樣,
是超級行動派。
這樣充滿熱情的小女生,
到底發生什麼讓她哭到不能自己的事?
她為什麼拚了命用盡力氣,保護海龜?
4/22,晚上九點
請成為《我的龜蜜女友》。
Favre-Leuba 域峰
衛視電影台(台灣)
#小龜編覺得手錶好好看喔喔喔喔
#分享也是成為龜蜜女友的方法
#讓海龜聽見你們渴望收看的聲音
#塑膠袋子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衛視電影台 #天稜澄水
#孟耿如 #路斯明 #李運慶 #顏毓麟 #鄭暐達 #方筠婷
#沈威年 #柯朋宇 #馬念先 #查勞 #四分衛虎神
海洋大學 研究助理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學生推城市養蜂箱 拚創業】
近年來蜜蜂消失狀況愈來愈多,紐約、倫敦及東京等地興起都市養蜂熱潮。台大和明志科大的5個學生組成「Urban Bee」團隊,他們設計出「城市養蜂箱」,擬據此創業,打算在城市大樓的頂樓或都會區農場養蜂,開放民眾認養。
台大舉行「創創挑戰賽」,是全台首個結合創新教育、團隊育成及社會實踐的創業競賽,對於具有潛力的隊伍,會安排天使導師及挹注相關資源,協助他們創業。
台大和明志科大5位學生組成「Urban Bee」團隊,在這項競賽中進入前10強,他們以木頭和壓克力製造出長50公分、寬50公分、高100公分的「城市養蜂箱」,之後將和都市大樓、農場合作,推動都市養蜂。
蜜蜂是大部分植物最主要的授粉者,沒有牠們,生態環境及糧食供給均會受影響。「Urban Bee」團隊成員、明志科大學生陳奕廷說,他們原本創業想法是賣「城市養蜂箱」給民眾在家裡自行養蜜蜂,每個1.5萬元,但後來發現不少人怕蜜蜂,因此決定調整商業模式,改由民眾以認養的方式來進行。
陳奕廷說,他們打算和都市農場或大樓洽談合作,在農場或大樓頂樓養蜜蜂,認養民眾每月約付1000元,假日時就可以體驗和蜜蜂相處,並取得蜂蜜回家食用。
另一組進入前10強的「無痕海洋」團隊,由海洋大學研究助理及在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任職的7個人組成,他們看到許多漁港到處都是垃圾,因此設計出「海漂物收集器」,每個製造成本約5萬元,在漲潮時,可以收集50公升的海洋垃圾。
「無痕海洋」團隊成員、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研究人員陳思穎說,他們設計的「海漂物收集器」,已在新北市貢寮鼻頭漁港的九孔池試用過,確實能收集海洋垃圾,未來還將在新北市找兩個漁港測試,一旦可行,就會開始生產,提供漁港居民收集海洋垃圾。「無痕海洋」團隊5月將在網路發起群眾募資,預計籌募150萬元,實現他們的創業夢。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01000260-260114
海洋大學 研究助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節目主持人: 李基銘
本集主題: 老鷹想飛 林惠珊專訪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老鷹想飛這部紀錄片電影,1991年 沈振中老師開始觀察黑鳶,俗稱老鷹,後來因為想爬到樹上去觀察老築巢的行為不得要領,於是透過關係找到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的鳥類生態博士劉小如協助,而梁皆得導演當時正在幫劉博士做研究助理的工作。
於是梁皆得導演和沈振中老師就這樣相遇了,開始展開23年的黑鳶生態拍攝工作,一個做研究,一個跟拍。從1991年開始,沈老師發願要研究黑鳶20年,一直到2010年,也就是他研究的最後一年,一位叫林惠珊的女孩子,主動找到沈老師的連絡方式,寄信給他,說要跟沈老師一起研究黑鳶,於是沈老師無私的帶著他四處去觀察、研究黑鳶。然後惠珊開始接棒了,而沈老師的20年研究到期後,雖然退居二線,但依然全力協助惠珊接手的後續研究。
林惠珊:
高中時期的林惠珊本來就愛鳥,後來讀到沈振中老師所寫的《老鷹的故事》這本書時,這書記錄著三對老鷹繁殖的故事,最後它們因為面臨棲地的破壞,而是悲劇收場,那時已經種下惠珊內心想研究老鷹的種子。在大學選讀基隆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所以她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到基隆港邊看黑鳶盤旋的身影,就是這樣默默的觀察,大學畢業後短暫的工作,一邊也參加台北鳥會擔任解說志工,在這段到處看鳥的日子裡,又回憶起他在高中快樂的生活,於是在2005年決定進入屏科大的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就讀,這是全台唯一有做猛禽研究、又有收學生的單位,畢業後在中華鳥會短暫工作後,還是回到屏科大做研究,於是慢慢開始研究黑鳶,但因為經驗、方法都不足,於是惠珊鼓起勇氣,2010年連絡上了沈振中老師,想請教他如何研究黑鳶,這一年剛好是沈老師發願做黑鳶研究的最後一年,於是那一年是開始、也是他們交接的那一年…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dglBwiuq4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uJ_D4ZilH9Yysz5xpdCK5CDaP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