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原始生物「海藻」,被稱為「海中蔬菜」,人類將其作為食物已有千年歷史,像是海帶、裙帶菜、紫菜、青海菜、海茸、珊瑚草、海葡萄、海龍鬚菜、海木耳.....等,種類繁多
海藻整株都可行光合作用,例如「褐藻、紅藻、綠藻」等等,褐藻由於具有吸收藍光的能力,可以生長於較深海處,再往上為生長在潮間帶、可吸收紅光的紅藻,綠藻則生長於最靠陸地的淺海中
而以大方向來說,營養重點在於「多醣」,因其結構原始,無法被人體消化,所以可引發人體免疫作用並提升抗菌、抗病毒的活性,高濃度藻類多醣被視為保健之聖品
此外,藻類由於脂肪少,高纖,EPA、DHA等優良脂肪酸又比一般陸地植物多,同時含多種海洋礦物質與維生素B,加上本身的多醣功能,可協助改善腸道功能,亦可包裹脂肪、膽固醇等,協助從腸胃排出;礦物質以鈣、鐵、鎂、鋅、碘、鉀的含量較為突出,其中海帶的碘含量是所有食物中最豐富的,亦是素食者或針對代謝症候群而言,都是優異的植物性食材
這來自大海中的蔬菜,從小朋友最愛的海苔;在家就能沖泡的紫菜湯;或麵店必點的滷菜海帶;再到日式料理端上的各式昆布料理;道道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以下就與你分享「5種保健海藻」一起來看看吧!
❶海 帶
含有褐藻酸鉀鹽可降血壓;硫酸多醣能增強血液中脂肪酶活性,而降低血脂;碘可促進血液中三酸甘油的代謝,並防止血液酸化
❷裙帶芽
又稱海帶芽、海白菜,含有高鈣、高蛋白質、高膳食纖維及多醣體,可助清理腸道、改善便祕、維持纖體、調節免疫力、預防骨質疏鬆等助益
❸青海菜
學名礁膜,可降低血膽固醇並抑制過氧化物與自由基形成,同時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及敖和亞鐵離子能力,營養豐富且食用價值高,是極具開發潛力的海洋資源
❹海 菜
含有β胡蘿蔔素,有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的功能,可延緩人體老化的速度。同時,β胡蘿蔔素也是維生素A的前驅物質,可減少陽光照射對眼睛的傷害,以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
❺海 茸
號稱深海松茸,海茸是海藻中褐藻類裡的天然食品,屬於世界限制性的開採資源,因為海茸對生長環境要求非常高,是極為稀有的藻類。生長在未經任何污染的深海,只產於智利、紐西蘭南海岸和南極半島。內含豐富維生素A,可護眼睛、增強免疫力;維生素B6能幫助皮膚與神經健康;鈣、鎂則可鞏固骨頭和牙齒;鐵還可對抗疲勞
#海帶挑選法
①有化學藥水味不買
沒經過漂染的海帶,海鮮的味道比較濃厚,經過漂染處理過的海帶,海鮮的味道就會有所減少
②太光滑高脆度不買
褐綠色的海帶挑選黏性大的,墨綠色的海帶經過加工後,表面就沒有什麼黏性。經過化學處理的海帶,摸起來便沒有韌性
③顏色太過翠綠不買
褐綠色或者土黃色的海帶是比較正常的顏色;墨綠色的海帶是經過燙煮後顏色變綠,再經過冷卻、鹽漬、脫水等加工完成;而翠綠色的海帶可能會添加色素浸泡
#海藻停看聽
⚠️清洗藻類的方法可先蒸約15-20分鐘,蒸好後用流動的水清洗,再放入水中浸泡15分鐘就可以
⚠️有甲狀腺相關症狀者,建議少食海藻食物,因為當中碘的含量較高。而貧血、疲勞、缺碘的人、蔬菜攝取少的人可多補充
⚠️根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的資料指出,海帶是海帶科、海帶屬;而昆布則是翅藻科、昆布屬。兩者皆是褐藻類,但在品種上有差別
⚠️吃藻類後建議勿馬上喝茶和酸澀的水果,因為茶含鞣酸,酸澀水果含植物酸,而會影響海藻食物中鐵質的吸收,約1~2小時後即可
⚠️海帶打結主要有兩個用意,第一,方便食用時夾取和避免沾黏鍋子。第二,海帶在下水烹煮後表面會變得黏稠,很容易黏在一塊,而打了結可以避免海帶一片片相黏或黏在鍋子上,夾起來吃的時候也方便許多
⚠️昆布上的白色粉是來自昆布的成分甘露醇,在乾燥過程中會釋出到表面,而甘露醇帶有甜味,是熬煮昆布時甘味的來源之一。有的人在前置處理時,習慣將表面白粉和泡開後出現的黏滑液體洗去,但這麼做都把好成分洗掉了,建議可用廚房紙巾稍微揮去灰塵、髒污,或是快速沖水幾秒即可
#凱鈞話重點
#5種保健海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講下John Nash 納殊平衡的問題,徐教授提我合作性博弈得致平衡不是納殊講的,而是由其他的人發展出來的。他未有這樣講的。他是對的。不過我也看過有些文章是這樣寫的。 第二,現實上事情是經過連橫博弈才會達致最終的效果。即是不停地撞,撞了很多次,直到有次巧合地撞中了。像囚徒困境中,總有一對是大家都...
海洋性貧血種類 在 惇安法律事務所 Lexcel Partner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鬥陣來關心】罕見疾病及孤兒藥
作者:鄭志玲
還記得2014年的夏天,為漸凍人募款興起的冰桶挑戰,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延燒全球,引起大眾對於罕見疾病的注意與關切!
理想上,不論疾病,病患的就醫權應予以平等的保障,但實際上,罕見疾病患者因為人數少,市場小,藥廠基於利潤考量多不願投入罕見疾病用藥的研發、製造或進口,使得患者宛如孤兒不受重視,罕見疾病用藥也因此被稱為「孤兒藥」,足見其被忽略的處境。
為保障病患權益及提供更完善之照護,我國在2000年2月9日公布「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終令罕見疾病及其用藥有了法律上的地位及保障,是繼美國、日本、澳洲與歐盟之後,第五個以國家立法保障罕見疾病醫療權益的國家(中國則尚無孤兒藥相關立法)。依據「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我國對於罕見疾病的定義為:疾病盛行率在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基準以下,或因情況特殊,經罕見疾病及藥物審議委員會審議認定,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者;目前衛生福利部公告係以「年盛行率萬分之ㄧ以下」為我國定義罕見疾病之標準(見2000年8月9日衛署保字第080009924號函)。依此,截至2015年3月12日止,衛生福利部公告之罕見疾病共計204種,除上述俗稱漸凍人之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之外,其他較為熟知的罕見疾病種類包括黏多醣症(黏寶寶)、脊髓性小腦萎縮症(企鵝家族)、成骨不全症(玻璃娃娃)、苯酮尿症、重症海洋性貧血等。此外,「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明定了罕見疾病之預防、診斷或治療用藥,得申請查驗登記為罕見疾病藥物,所取得之藥物許可證之有效期間長達10年(一般藥物的許可證有效期間為5年),並規定除因不可抗力之情形外,藥廠應於許可證有效期間內持續供應罕見疾病藥物,以保障罕見疾病患者順利取得所需藥物。另尚有配套子法,如「罕見疾病藥物專案申請辦法」、「罕見疾病藥物供應製造及研究發展獎勵辦法」及「罕見疾病醫療補助辦法」等,簡化審查程序,及獎勵藥物或維持生命所需之特殊營養食品之供應、製造及研究發展。
海洋性貧血種類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講下John Nash 納殊平衡的問題,徐教授提我合作性博弈得致平衡不是納殊講的,而是由其他的人發展出來的。他未有這樣講的。他是對的。不過我也看過有些文章是這樣寫的。
第二,現實上事情是經過連橫博弈才會達致最終的效果。即是不停地撞,撞了很多次,直到有次巧合地撞中了。像囚徒困境中,總有一對是大家都不出賣,結果後果是最好。他們可以是因為友情的關係,所以總是不會供對方出來,結果坐監最少。其他人也會學這過程。連續博弈的結果和單一博弈也是不同的。
而所謂的演化,就是一種長期連橫博弈的結果。我再講講演化的問題,有些網友還不太明白。于非那日講,但我沒有時間作詳細解釋。甚麼叫做darwinism。其實演化不是由Darwin最先提出,很多人都有提出過。不過Darwin的evolution是有其獨特的六個特點。有些網友有講拉馬克,早達爾文幾十年,蕭伯特也是信拉馬克主義。演化是如何得出來,就是你用得多那東西便會較發達,而不用的東西便會廢棄,如一隻鹿食樹上的樹葉,不停伸長頸,結果頸便愈伸愈長,,它的後代的頸也長了,之後繼續伸長,結果變成長頸鹿。這一派認為後天的改變是造成先天的遺傳。這個就達爾文反對的。他主張先天遺傳不會因為後天的影響而改變,其實有人做了百幾代的測驗,每一隻老鼠出生便斬牠的尾,因為牠們生長得很快,幾個月便生一代,過一百代,那老鼠還是有尾巴的。後天遭遇是不會改變先天的遺傳的dna,無論如何努力都是如此。有些東西是會改變你身體的DNA而不是遺傳的DNA,飲酒吸煙會你的DNA產生一種突變,於是出現癌,但在兒子未必會出現,他要再吸煙飲酒才會再次陷入同一陷阱中。但這說法,那天我是沒有駁他。現在有些後天的遭遇也會改變遺傳,其中一種輻射。當人受到輻射影響,是會令到後代的DNA也會受到影響,可以生而致癌。但基本上大部分的東西都是不會改遺傳,這是達爾文主義的立足點。他所謂的survival of the fittest 。有個網友講納粹,但其實是錯的。因為fittest不是附壯金髮男人,選一個這樣的人,覺得他是fittest而不給其他人生育,那是不會增加survival rate,因為你不知環境如何變化。舉例,有地中海貧血症的人,平時是「大鑊」,但在某情況下,他可能令人少一些絕症。如果那絕症是流行的話,那他們也算是有其優勢。演化基本是一個盲目的鐘錶像,演變是沒有理由的,錯了一萬次。但剛好有一演變是適用,那麼他的後代便能夠生存到。所以話選強壯金髮藍眼的人,那和survival of the fittest無關,fittest就是能夠生存的,能夠生存是有一萬種理由,如對某種病毒的抵抗,又或者可以飲到污水但不死,又或者在沙漠中可以飲少一點水也能生存,但一個孤立的群眾是較易把一個演變遺傳下來,如果我們有一億人,如果那十個人有一變異,但他的變異也會被遺傳的海洋淹沒,最後失去。因為和一億人混合,結果也會溝淡了。但在一個孤立的地方,像海島中僅存的廿人,他們能夠適應的人的基因便成為主要。
至於質疑那些missing link的講法也很可笑,有很多覺得不存在的東西也陸續找了出來。恐龍和雀鳥的關係,現在也在遼寧出土一些有羽毛的雀鳥,介乎恐龍和雀鳥之間。而品種的改變是可以看到。所有生物如果去了一個島居住也會愈變愈細小,因為那些動物不需要大隻去抵抗其他生物,而島上因為少食物,所以細小的容易生存到,而牠們的後代也較細小,所以無數的生物也如此,一生出來就是較細小。日本人是其一。長毛象也是。最後滅亡的長毛象是四五千年前,牠去了海島會變縮小如牛般。那不是完全品種的改變,但那個形態和外貌的變化很大,像能不能想像到當牠們不能交配和生育,牠們已不是同一品種。敖犬和芝華華差別那麼大,是不能想像牠們是同一種類,但只不過是過了幾千年。又有人的狐狸養了兩代也有很大的變化,銀狐變了其他顏色,像狗一樣。
植物的演化也是的,因為用人工加速了那演化。這已證實了……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