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設計皆有其矛盾點】
這段時間由於疫情關係,剛好比較多時間留在家中,於是就趁機整理一下Human Design人類圖筆記,也同時革新一下職場引導解讀的分析手法。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像我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突然有股衝動,很想擺脫以往一直行以有效的做法,想作出改良,渴望找到一個新方法。這股衝動,可能是因為環境發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我在過程中成長了、經驗多了,更可能純粹是因為覺得有點悶,所以想試試別的。
每當這樣的一個新方法出現之後,我總會不自覺地很想維持這種習慣,變得行禮如儀起來。直到一天,我又不禁再次感到沉悶,內心再次浮現出一股衝動,渴望找出新突破。
突破與規律這兩股充滿矛盾的力量,就這樣長期在我身體裏此消彼長,持續爆發衝突。
以看書作例子。我本身很喜歡很歷史書,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就有了邊閱讀邊用螢光筆劃線的習慣。因為我幾乎不會重看,所以劃線其實只是我的「閱讀儀式」而已。然而,搬到台灣以後,我選擇了不再買書,改到圖書館借書看,那當然無法再像以前劃書,於是我就「被逼」放下以往的「閱讀儀式」。
有一天,我覺得書上的某句話特別有意思,所以就用語音系統把這句話錄到電子筆記本上。一開始這方法只是為了方便讓我記下重點,但這一次性的行為,竟然意外地變成了我新的「閱讀儀式」。
自此以後,每看一本書,我總會用這個方法把書中的重點記錄下來,而且越記越多。漸漸地,這「閱讀儀式」彷彿變成了一種「責任」、一種「職責」,不但阻礙了我享受閱讀的喜悅,更造成了我的負擔。本來輕鬆愉快的閱讀,竟莫名其妙地變成了讀大學時代唸書做筆記的那樣子。
在我的Human Design 人類圖設計中,我是一個個體性特別強的人,再加上渴望突破求變的3-60通道,面對新環境、新難題,我總想找到新的方法去拆解。然而,我的設計中卻又偏偏同時有著很多理解迴路的休眠閘門,和保守沉穩的50號閘門。換句話說,我總會不自覺地想找到規律性,渴望找到唯一而完美的公式,並將其變成自我規範的法則規條。
在每個人的Human Design 人類圖設計中,其實都存有著不少這些矛盾點。同時擁有16號和35號閘門的你,會否掙扎於自己應該追求深度還是多樣性?同時擁有28號和50閘門的你,會否受苦於無法在個人冒險與照顧家人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而每個人生角色中的前後兩個數字,更經常是我們設計中最大的矛盾點。
這些設計中的矛盾往往會造成我們生命中最大的痛苦,而痛苦往往源自於我們太想二擇其一,又或者我們試圖「想出方法」去解決這矛盾。
Human Design 人類圖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一個實務易用的平衡方法。只要我們願意讓自己的身體(內在權威與策略)為我們作出帶領,這些看似矛盾的部份,不但會變得和諧起來,更能創造出協同效應,讓我們綻放出與生俱來的光芒。
擁有16號和35閘門的你,只要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就能夠輕易找出哪些範疇值得深度鑽研,哪些粗淺認識一下就可。擁有28號和50號閘門的你,只要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就能輕易找到對的時機點,在時機還沒成熟時保守,當時機成熟時就大膽行動。
突破與規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也是如此。生活顯得單調乏味,或許只因我們不再對生命感到好奇。
縱使眼前的狀況看似相同,但只要我們願意的話,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採用不同的應對方法,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結局。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模一樣的體驗,除非我們已經放棄創新。前一陣子看到的兩部電影(50 First Dates, Two Distant Strangers)剛好不約而同地為我作出了這重要的提醒。
如何在看似沒有變化的規律中,細心觀察和感受,看出固中的微小變化,感受固中的差異。這正正是我人生中的必修課。
認識 Human Design人類圖,不會讓我們設計中的矛盾就此消失。它只是讓我們在作出衝突行為前,能夠先聆聽自己的內在權威與策略,從而改變了行為本身。
時間久了,持續性的行為改變將會形成新的習慣,連帶意識的習慣也改變。每當我們再次面對同樣的矛盾時,強度和時間都會變得更短,內心的那種耗損也會降低。矛盾的感覺並不會完全消失,在動搖之際還是會浮現,但我們將會一次比一次更平靜,一次比一次更清楚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
Human Design 人類圖從來都並非一個終極的人生答案,反而是一個生命新旅程的起點,一個讓你可以重新認識自己和探索生命的引導法門。
它給你的只是一條鑰匙。至於門要不要開,最終要走到哪裡去,那就全看你自己了。
圖片來源:https://bit.ly/3vNlmoa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消失 的光芒2 結局 在 Yo yang 楊雅淳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去直播
邀請攝影界名嘴-汪正翔
因為他為隱秩序寫了一篇文章。
- (以下為轉述)
第二次直播
12/16 Sunday 朋丁
時間:13:00
長度:一小時以內
談論主題:楊雅淳的日本生活 日本打工經驗 一張照片 / 台北生活 / 練習過程和隱秩序
直播頻道:https://www.facebook.com/yo.yang/ -
-
-
楊雅淳的OO觀
關於她的觀點和她對世界的看法,一系列故事。
這個想法受到Tate shots(https://www.youtube.com/user/tate)的啟發,這是一系列藝術家的採訪視頻,Tate shots跟隨藝術家的心靈談論他們生活的細節,不討論大事件,而是更關注於藝術家如何思考和發現自己與作品之間的關係。
會想要與楊雅淳談話是因為她的精神性比我們期望的更強大,她的表達方式像是海浪,浮起、可以蜉蝣片刻、也可以下沈。這些談話會是輕鬆的,但也許會無預警地走向深處。 -
-
-
這是2 / 5 (總共五集,這是第二集)的直播想法。
第一次直播結束後我們在現場感到一些緊張但大部分是放鬆的情緒,覺得又往前走近了一小步,雖然之前會有疑問但只要決定做了,在那個『當下』一定是全心投入什麼都不管的狀態的。在直播之前我們等依秋上樓的前幾分鐘熱烈交換意見,這也是第一次就這件事當面認真討論,雖然時間不多但還是快速交換了意見。我們都同意需要“滾動”,這個詞出現後我們都接受了。
直播後回到家,過了幾小時後。
楊雅淳:『今天在把昨天的檔案錄下來。其實很難因為沒有經驗,比如說有電話來呀,或者是不小心,嗯他其實會把我環境的聲音錄進去之類的。 所以其中有一段好像是23分,哪一秒吧那邊就出現了,嗯英文的影片的聲音。但是我剛好在youtube上面看一個紀錄短片。』 明明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她表達的方式就是這麼奇妙,和她排列影像一樣。
過了一天,汪正翔發表了一篇『消失,與楊雅淳的<隱秩序>』,我在上班的路上略略地讀了,她看到了問我喜不喜歡。我說很用心。但不明白意義為什麼這麼重要,就像在直播前她問我的『意義』(雖然跟大家認為的不一樣)的感覺一樣。
楊雅淳說:我有我的意義。你能想像出因為死亡,而連結到這本的關鍵嗎?我們請他來直播吧。
我說好啊,她說三個圍一個。所以下集的神秘嘉賓是汪正翔。
但以下楊雅淳說的話讓我心碎,配上她說了一個故事,我在座位上忍不住哭了。想到當時幫她寫隱秩序_私下版本時為什麼會感覺到這些都有了答案。
她說:如果你沒有參與,邀請他的意義不大,因為我們三個,各是一個角色。
『只要我們意識到死亡,一切就是死亡。』
所以我死了嗎?
但我知道自己沒有只有混沌
清澈不已(雖然我不想要這樣說自己)
她說:因為你還不夠厭世
如果你60歲 , 我們還是朋友
或者是 大雙子的你 也許這輩子都不會知道魚怎麼死的(那也很好)
(妳知道當我很清楚知道我不在哪裡了,這時候並不是一種喜悅的話)
她說:妳們都是敏銳的人 “封存於書中的光芒並非熱烈,壓住它,讓它平淡,低低地與地面平行。就像舞者漸漸往下把身體捲曲,感覺著地與自己的連結,放棄自身,卻又安心。這樣的『墜入地面』多半是一場戲的結局。” 她又說:所以我真的沒有什麼不一樣
我是用最笨 最基本的方式理解和接受 面對而已 “經歷多少愛恨痛苦後才終於放開,可以用一個字舉起,但必須輕輕放下。” “隱秩序”真的教我很多。
最後我很喜歡依秋說的:『有時候拿開一樣東西 不是漸進 是一瞬間』
我們都是洋蔥正在一層一層剝開。 ----
消失,與楊雅淳的<隱秩序> / 汪正翔
https://worldwithinphotography.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_10.html?fbclid=IwAR2i6LVdNnD7QB5rP0EEJ0WaPPoUNByAdmuA4abk-ZCib5gpSmt30rOIH0Q
#直播頻道在臉書專頁
#online #talk #2/5 #ponding
消失 的光芒2 結局 在 Yo yang 楊雅淳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天我們又要第二次的直播了。
(就在這個頻道)
雖然我們上一次討論了直播的意義。
在這個時代,直播根本就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而且壓根也覺得自己的心裡,空置狀態不像茱麗葉方說的那樣)
但某方面還是帶著半知半解不知道為什麼的狀況下先做了再說。
明天邀請攝影界名嘴-汪正翔
因為他為隱秩序寫了一篇文章。
-
(以下為轉述)
第二次直播
12/16 Sunday 朋丁
時間:13:00
長度:一小時以內
談論主題:楊雅淳的日本生活 日本打工經驗 一張照片 / 台北生活 / 練習過程和隱秩序
直播頻道:https://www.facebook.com/yo.yang/
-
-
-
楊雅淳的OO觀
關於她的觀點和她對世界的看法,一系列故事。
這個想法受到Tate shots(https://www.youtube.com/user/tate)的啟發,這是一系列藝術家的採訪視頻,Tate shots跟隨藝術家的心靈談論他們生活的細節,不討論大事件,而是更關注於藝術家如何思考和發現自己與作品之間的關係。
會想要與楊雅淳談話是因為她的精神性比我們期望的更強大,她的表達方式像是海浪,浮起、可以蜉蝣片刻、也可以下沈。這些談話會是輕鬆的,但也許會無預警地走向深處。
-
-
-
這是2 / 5 (總共五集,這是第二集)的直播想法。
第一次直播結束後我們在現場感到一些緊張但大部分是放鬆的情緒,覺得又往前走近了一小步,雖然之前會有疑問但只要決定做了,在那個『當下』一定是全心投入什麼都不管的狀態的。在直播之前我們等依秋上樓的前幾分鐘熱烈交換意見,這也是第一次就這件事當面認真討論,雖然時間不多但還是快速交換了意見。我們都同意需要“滾動”,這個詞出現後我們都接受了。
直播後回到家,過了幾小時後。
楊雅淳:『今天在把昨天的檔案錄下來。其實很難因為沒有經驗,比如說有電話來呀,或者是不小心,嗯他其實會把我環境的聲音錄進去之類的。 所以其中有一段好像是23分,哪一秒吧那邊就出現了,嗯英文的影片的聲音。但是我剛好在youtube上面看一個紀錄短片。』
明明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她表達的方式就是這麼奇妙,和她排列影像一樣。
過了一天,汪正翔發表了一篇『消失,與楊雅淳的<隱秩序>』,我在上班的路上略略地讀了,她看到了問我喜不喜歡。我說很用心。但不明白意義為什麼這麼重要,就像在直播前她問我的『意義』(雖然跟大家認為的不一樣)的感覺一樣。
楊雅淳說:我有我的意義。你能想像出因為死亡,而連結到這本的關鍵嗎?我們請他來直播吧。
我說好啊,她說三個圍一個。所以下集的神秘嘉賓是汪正翔。
但以下楊雅淳說的話讓我心碎,配上她說了一個故事,我在座位上忍不住哭了。想到當時幫她寫隱秩序_私下版本時為什麼會感覺到這些都有了答案。
她說:如果你沒有參與,邀請他的意義不大,因為我們三個,各是一個角色。
『只要我們意識到死亡,一切就是死亡。』
所以我死了嗎?
但我知道自己沒有只有混沌
清澈不已(雖然我不想要這樣說自己)
她說:因為你還不夠厭世
如果你60歲 , 我們還是朋友
或者是 大雙子的你 也許這輩子都不會知道魚怎麼死的(那也很好)
(妳知道當我很清楚知道我不在哪裡了,這時候並不是一種喜悅的話)
她說:妳們都是敏銳的人
“封存於書中的光芒並非熱烈,壓住它,讓它平淡,低低地與地面平行。就像舞者漸漸往下把身體捲曲,感覺著地與自己的連結,放棄自身,卻又安心。這樣的『墜入地面』多半是一場戲的結局。”
她又說:所以我真的沒有什麼不一樣
我是用最笨 最基本的方式理解和接受 面對而已
“經歷多少愛恨痛苦後才終於放開,可以用一個字舉起,但必須輕輕放下。”
“隱秩序”真的教我很多。
最後我很喜歡依秋說的:『有時候拿開一樣東西 不是漸進 是一瞬間』
我們都是洋蔥正在一層一層剝開。
----
消失,與楊雅淳的<隱秩序> / 汪正翔
https://worldwithinphotography.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_10.html?fbclid=IwAR2i6LVdNnD7QB5rP0EEJ0WaPPoUNByAdmuA4abk-ZCib5gpSmt30rOIH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