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警示!未來兩個月你會『對什麼事』消極悲觀?
今天,老師要來幫大家做個測驗,要來看看未來的兩個月內,你會對什麼樣的事情感到厭世。深吸幾口氣看向下列的四張圖,哪個夢境會是你最不想夢見的?記得分享給家人、閨蜜一起測驗看看,分享彼此的厭世程度,互相扶持!
A、暗黑森林黑袍男子
B、彈奏樂器的樹人
C、拖著夢幻燈泡的小孩
D、撐著火燒雨傘的女子
。
。
。
。
。
選
好
看
答
案
。
。
。
。
。
😱答案A、暗黑森林黑袍男子
健康不佳 心情灰色 「厭世指數 31」
選到這張牌的你,暗示著未來兩個月你要多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身體的病痛不及時處理,會導致你心情不佳,看什麼都不順眼,這樣的情況之下,又會影響到身體,其他的毛病也著出現,身體與心理ㄧ旦失去平衡,是一連串的惡性循環互相影響,連帶的,身邊的人也會感染到你的負面情緒、感受到你身體的病痛,嚇得短時間內都不敢靠近你。建議你,趁著初秋時節預約一個全面的身體檢查,調理身體、平衡身心,在年底前以身心健康的姿態迎接未來。天然的黃水晶,適合有懶散毛病的你,讓你積極丶充滿活力。
😱答案B、彈奏樂器的樹人
工作過勞 慾望吞噬 「厭世指數 66」
選到這張牌的你,是時候張開眼睛看向你的內心。在未來的兩個月里,你渴望升官加薪,用權利來證明你的價值、用金錢來滿足你的物質慾望,於是你拼命加班接訂單,工作上與人用盡心思競爭,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被慾望填滿生活的你失去快樂,即使成功得到職務晉升、薪水上得到保障,但你依然不會感到滿足與喜悅。建議你,簡單的快樂容易取得,不妨提問自己,你究竟真心渴望什麼樣的生活,被外在價值綁住的你真的快樂嗎?值得你思考一番。天然的金鈦晶,增強個人自信心可當護身符、幸運符使用。
😱答案C、拖著夢幻燈泡的小孩
投資失敗 很難翻身 「厭世指數 98」
選到這張牌的你,可能會在未來的兩個月內,歷經投資失敗、炒股失利、財務狀況一片混沌不明,讓你感到連呼吸都覺得痛苦難耐。建議你在執行任何有大量金錢牽扯的決定時,千萬要三思、尋求專業意見、多方考證消息來源,別一股腦地看見有利可圖就撲上去,再來後悔莫及。然而,在你仔細推敲、運籌帷幄之下依然失敗的話,可別從此就一蹶不振,這表明在這方面你仍有需要精進知識的地方。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請你必須相信自己,一步步走,一定可以脫離泥沼。配戴天然的翡翠觀音丶佛公,讓你樂觀丶有貴人相助。
😱答案D、撐著火燒雨傘的女子
情感挫折 怕被傷害 「厭世指數 82」
選到這張牌的你,在未來的兩個月里,或許會陷在面對感情裹足不前,害怕再次受到傷害。曾經那麼相信愛情的你,在關係里投入了許多精力在經營,最後卻換來不適合或是背叛的結局,當有異性向你靠近、希望能和你多點互動時,你卻如驚弓之鳥一般很容易就逃跑,斷送了很有可能是你正緣桃花的美好姻緣。建議你,感情關係也許是世界上最難搞定的事情之一,不過,只要你足夠相信,在任何的關係中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上一段的挫折會成為你的養分,強壯你的心靈,餵養你未來的每一段關係,而你永遠都有選擇。天然的紅紋石,化解愛情傷痛,迎向幸福。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0的網紅哇賽心理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樂觀真的是最好的嗎? #悲觀真的會有好處嗎? 0:24 悲觀有好處? 1:13 防禦型悲觀 2:28 消極型悲觀 2:51 探索悲觀心理怎麼影響解謎任務中的結果 4:17 如何接納自己的悲觀? 👂本集重點 身邊總是有一些聲音告訴我們要樂觀看待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困難、挑戰,但是更值得大家探討的是,...
消極性悲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重要消息
「努力好像都沒有用,好沒動力。」
「是不是我哪裡做不好?」
你也被這些問題困擾著嗎?
生活有 4 大壓力源,分別是:
#存在課題:缺乏人生動力、對未來很迷惘、生活沒目標
#關係困難:有毒的原生家庭、社交困難、愛情困擾
#生涯危機:對現在的工作沒有熱忱、職涯選擇困難
#被情緒左右:容易焦慮、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我們之所以被這些生活壓力源纏住
是因為困在某種自我誤會之中出不來
此時,你需要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自癒的能量
用好奇、不帶批判的方式觀察你的情緒
做回情緒的主人
並學習全新的思考方式
我的最新線上課程「#自我和解的8堂課」
將在 【 8/17(二) 12:00 】在 pressplay 平台募資,
課程會結合 #理性思維訓練 與 #引導式冥想練習
帶你用金剛經破除自我誤會
後續關於課程的消息,會更新在這裡讓大家知道
消極性悲觀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性內在反思】「當個性被否定時,也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
。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
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
#全文:
儘管從系統觀來看,事情最終的結果是由各項因素綜合而成的,包括物理環境、技能熟練、命運機遇、他人影響、身心狀態、個性態度…但人們習慣「從簡」認知,只做「個人歸因」:不是對方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
而人的問題就是指「個性態度」。
「行為」是客觀事實,也沒什麼好說的,錯了只能收拾或下次改,但人們就喜歡「找人扛罪」,往他人或自己「內在」去責怪,「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說「你/我的個性喔,真是糟糕!」不落井下石就是不愉快。
「個性=我」,很多人並不喜歡被說個性不好,因為否定一個人的個性=否定那一個人。
當然個性並非不能改,而是某個範圍可以改,但範圍內若要改,就等於被否定了。
。
「個性」、「性格」、「特質」、「態度」?
#特質:面對某事情或情境的叢集能力,影響效果與效率,例如內斂特質,在思考領域較能縝密,但行動上就略嫌緩慢。
人格心理學對特質「Triat」的解釋:是個體所具有的神經迴路特性,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形成個體所特定的行為模式,讓個體在環境中有一致的反應。
不妨把特質視為某種「性向」,如語文性向高者在學習上領悟力高,能又快又好,事半功倍,但相對低者則是事倍功半,則需要兩倍以上時間才能完成相同效果。性向是針對「事物學習」的天生能力,「特質」則多與「人際互動的學習」有關,像是溫暖、敏感、固執、優雅、分析、領袖…
#態度:面對處境時心態上的解讀與選擇,像是樂觀或悲觀、積極或消極,這影響人們是否全力以赴或有所保留。
#個性、「性格」:兩者同義。由多重特質與態度組成,更為抽象與「個人化」,例如:春嬌大剌剌的個性VS志明大剌剌的個性,雖然同一形容詞,但兩者內涵除了大同還有小異,並不完全一樣。
#人格:加入「時間軸」等面向,是經由歷練所淬煉出來的一個整體,例如:志明的人格真是高尚。人格不會出生就高尚,一定有其過程累積而來。
以上是我自己的分法,其他也有人說「人格由諸多特質組合」。
。
#人的個性是內建的嗎?
心理學研究「人格特質(性格)」的稱『人格心理學』,一般有三種討論:特質論、整體論和建構論,簡單分類即是先天(與生俱來)和後天(學習模仿)的比例差別。
人格是每個人的核心,像每個人的名字一樣,有各自的特色與獨一無二,人有「主動性」可人定勝天,能超越環境使其「貧民窟裡出企業家」或「富不過三代」。到不穿鞋的村開發賣鞋業務,樂觀與悲觀的人看到的點就會不同,但「哪個人」究竟是怎麼去看的,樂觀與悲觀個性的決斷瞬間,只有那個人才知道。
回到最初〈當個性被否定時,也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這句話確實有它的道理。人們是根據先天的性格狀態,加上後天的學習模仿,改良或調整,而形成「現在」所看到的樣子。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內在」基底,再視學習往「外」添加不同成分與比例。
基底以外部分,擴充擴大後,隨時可收放。例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人,在有所歷練後,他可以在眾人面前外向、活潑、主動,然而並非就變成另一種人,而是像「面具」一樣,獨處時又回到內向安靜。每個人都是如此,或多或少會有面具,以減少社會眼光的侵襲,或者拿來討好社會。
個人是否能「意識到」面具/外殼,能否「自主決定」穿脫範圍,是人生中「自我認同」的課題與任務。學習過程中,最終會在圈圈的核心點產生「SELF:自我」,做決定與指揮的中心概念。當他越能接受「本來的樣子—即天生特質的特性與限制」,就越自在,不再害怕他人的否定,從而發展「自我」的擴充圈。
自我懷疑的人是連本身所擁有的特質都一律否定,當人連基底都不認同,自然感到空虛,即使後來往上添加的面具/外殼也一樣空虛。如果只剩「面具=我」,就會產生很多人際困難,像是關係界線不明。
#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原廠設定
近年來,許多的心靈課程、心理測驗或信仰,都以此觀點協助人們接受自己,從內在接受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接受原廠設定,再從此設定往外擴充,失敗了也沒關係,因為你還有自己的內在。
接受自己的特質,也能知道「原來如此,我是這樣的」、「難怪之前我會如此作為」,脫離社會要你「應該做的」,逐漸演變成「我就是我!」、「我就是這個樣子,有好也有壞。」
萬一被否定了,個性外圍倒是無妨,本來就不是自身的一部分,充其量要改變的是「角色行為」,被批評時我會想「要改的是心理師這角色,而不是我」,調整就比較容易進行。萬一有人批評內在呢?說什麼「你就是爛!」、「內向就是不好」,當你意識到這部分,就直接反抗吧,管他的,沒有人有權指正你的內在該是什麼樣子。
#何謂活出個性?
『所謂「個性」或是「活出個性」,究竟是什麼意思?』河合隼雄《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回答「就是勇於把賭注放在毫不明確、無法用數字衡量的事情上面。」
消極性悲觀 在 哇賽心理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樂觀真的是最好的嗎? #悲觀真的會有好處嗎?
0:24 悲觀有好處?
1:13 防禦型悲觀
2:28 消極型悲觀
2:51 探索悲觀心理怎麼影響解謎任務中的結果
4:17 如何接納自己的悲觀?
👂本集重點
身邊總是有一些聲音告訴我們要樂觀看待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困難、挑戰,但是更值得大家探討的是,原來悲觀有另一層面的好處,呼籲大家應該要認識悲觀、享受悲觀,並且學會該如何與悲觀相處。
#☞防禦性悲觀文章
📚好文分享
關於本集內容觀點與研究,可參考下列文章
《悲觀其實有好處》onyourpsy.com/081017/
覺得節目不錯嗎?歡迎來跟我們聊聊
哇賽!心理學
☞ FB 哇賽心理學
☞ IG(@onyourpsy) https://reurl.cc/GrL5GD
☞ Podcast https://reurl.cc/2g6KYr
「悲觀有時也不錯,完整版請到哇賽心理學podcast收聽」
消極性悲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消極性悲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消極性悲觀 在 別總叫人要樂觀,悲觀有時也不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13 防禦型 悲觀 2:28 消極 型 悲觀 2:51 探索 悲觀 心理怎麼影響解謎任務中的結果4:17 如何接納 ... 防禦 性悲觀 文章 好文分享關於本集內容觀點與研究, ... ... <看更多>
消極性悲觀 在 心理有溫度- #防禦性悲觀#認知調節 ... 的推薦與評價
防禦性悲觀#認知調節防禦性悲觀(Defensive Pessimism)可視為是一種自我心理戰略 ... 防禦性悲觀不等於消極式悲觀,它不會促使一個人最終走向失敗,反之驚人的效果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