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你是不是經常有個口頭禪,就是「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他天生就是如此」?言下之意就是改不了的,別折騰了。但是一直以來,我就不認同這個想法,因為假使一生下來如此,一輩子就是如此,到死了那一天還是如此,不就是說這一生白活了,毫無長進嗎?所以我一直堅信,個性是可以改變的。
今天早晨我打電話給獨居的父親,他問我今年幾歲,聽到答案之後,沈吟了一會兒,可能是很意外吧,沒想到他的女兒也到了這麼大的年歲……但是他們那一代的人講話比較婉轉,反過來用關心的話提醒我:「這個年紀要注意退化的問題。」我想這是他近90歲人的心理投射,我提高聲調回答他:
「喔,不會,我從來不想『退化』的問題,我想的都是怎麼『進化』。」
父親被逗笑了,不過這可是我的心聲。因為人生活這麼長,如果是來退化,那麼何必來投胎?人生就是來進化,才需要各種學習、各種挑戰、各種突破,即使身體也是,得想辦法讓它進化才能維持健康,這就是我們要天天運動的原因。也就是這樣的理念,當我在教上班族做斜槓時,第一件事就是教他們—
cosplay下班後的第二種身分!
也就是創造上班族以外的「第二個我」。
企業人資在衡量一個人能不能適用,有三個關鍵的考量,所以求職者要找到合適的工作,也要考慮這三個面向:
💚1.興趣
💚2.技能
💚3.性格
我也是這麼用來教導學生找到自己的斜槓項目,這三個重疊的地方便是人資界說的「職涯的甜蜜點」,不論是求職或斜槓都一樣的道理。可是講到性格時,我都會再三強調:
「每個人都能夠有『多個我』,不會只有『一個我』。」
因為上班族的天生我,多半不具有創業者的人格特質,比較性格保守,不願意冒險或勇於任事,偏向於聽令行事、消極被動,這就不利於做斜槓。斜槓是一個人的微創業,必須具備小小老闆的思維與心態,如果卡在天生的我,就沒法邁開一步。唯有打破這個固有的我,創造全新的我,才能把斜槓做出名堂。
就拿我來說,當了30年上班族,骨子裡是個「偏安」的人,喜歡待在舒適區裡不動,所以每份工作平均做10年。可是等到我離開組織,一個人打天下,不要說市場的瞬息萬變再也無法讓我像個植物人般一動也不動,時代的巨輪也會自動把我推向前,我現在改成3年一動,也就是10年裡會有3個我被創造出來,比如說:
💚第一個3年,我是個斜槓教練。
💚第二個3年,我在教斜槓之餘,也扮演職涯導師,教導上班族邁向高薪職涯。而且同時,我自己架網站,賣自己的課程,成了名符其實的創業者。
💚至於第三個3年,會是哪個「我」冒出來?我不知道,到時再說。
在3年一變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跟3年前的我判若兩人。比如過去我不擅表達,經常會隱忍不說,受到委屈;現在我會說出來,但是學會使用更有技巧的方式表達,像是挑對的時間、說對的話,或是幽默一點,通常也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心裡便會感到平衡,覺得自己是有能力主導方向的人。
在自己和很多人身上發現,人不會只有一個我,而是多個我同時存在;隨著時間遞移,這些我會不斷演化迭代演化,推出升級版。可是看到的心理學都說,個性是穩定的、一致的,比較不會變動,而且最終有可能影響到一生的走向與命運。這時候,我就會對自己的觀察有些搖擺起來。
直到最近讀了這本新書「個性」,才知道我是對的。這是德國作家克莉絲蒂娜·伯恩特(Christina Berndt) 在「靱性」與「滿足」二書之後的新作,她是記者出身,做專題報導,曾得過調查獎,也獲選為年度三大科普寫作記者。在這本書裡,她從最早的心理學理論一直談到最新的各種科學研究,指出三個事實:
💚1.自我並非固定
💚2.個性會隨著成長而改變
💚3.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塑造自己,而且行動起大,改變越大
哇,這三個發現簡直可以用新知卓見來形容,完全顛覆我們對「自我」與「個性」既有的認知,而且發現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在封面上的這三句話,它們直接寫出我們該做的三件事:
「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不只成為自己,更要超越自己。」
「人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願意改變,才能成就『最好的我』。」
像佛洛伊德其中一個重要理論,指出童年對一個人具有決定性的終身影響,書裡也列出後來一些研究都發現並非如此,有影響但是沒那麼大,而且也不是不能改變。
這真的是一個好消息!這幾年很多暢銷書都在談童年的傷,突然之間,好像天下盡是「不是的父母」,把自己後來過得不好全推給成長過程。但是人格心理學家茱莉·史派特西說:
「對於一個50歲的人來說,過去2年發生的事,比起幾十年前小時候的事,對於性格更具影響。」
看來童年悲慘,不必然一生都慘,反而是現在過得好,未來比較能過得好。尤其是負面的事會發揮「時近效應」,時間越近越深刻;至於快樂的記憶,則常出現在年輕階段。
所以不管你出生的那一刻是個什麼樣的我,這輩子你都能夠不斷演出不同的我,而選擇退化版的我,或是進化版的我,主導權全握在自己的手裡!與其不斷探索,去尋找一個不復存在的自我,還不如創造一個滿意的自我。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
消極被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伴侶諮商有用嗎
【伴侶諮商可能會放大你的 #無力感,但卻是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很多人考慮很久,猶豫要不要和另一半進行伴侶諮商。心裡很納悶: 伴侶諮商有用嗎? 這樣關係就會得到改善嗎? 就能和好如初嗎?我們在心理師面前,#真的會說實話嗎?#心理師會不會站在我這邊?心理師有結過婚嗎? 心理師有被劈腿過嗎?#他真的會懂嗎?
這些都是進入伴侶諮商前的常見疑問。是的,比起單獨的個別諮商,伴侶諮商讓人更加猶豫、擔憂和沒有信心。
因為這是兩個人的事情,本來就比自己的事情更加捉摸不定。面對自己的事情,通常自己就能做決定,但是兩個人相處下來,面臨許多時空背景改變,出現更多挑戰和衝突後,原本覺得很熟悉的人,也都不再那麼肯定,對方是不是還是當初那個自己熟悉的人了。那麼一起去伴侶諮商,結果會如何,更加令人擔憂,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狀態。
事實上,#伴侶諮商通常會放大你的無力感。讓原本對關係感到無力、失望、傷心難過的你,好像更無力。如果你先做好這方面心理建設,你才能跨過這放大的無力感,真的開始處理問題。
為什麼想要開始解決問題,卻會更無力?
1. 從預約伴侶諮商開始,你就可能就會感受到加倍無力。
很多問題,不知道要自己回答,還是代表兩個人回答。我們甚麼時候會兩人都有空?為了預約,還得來回確認彼此時間,比起自己去預約自己想做的事情,難多了。如果雙方近期因為衝突氣氛不佳,就更加抗拒這樣來回對話。
2. #我們雙方都有意願嗎?還是誰強迫誰?
常常伴侶諮商中,兩個人參與的意願是不一致的。比較有意願的那一方會比較積極的預約、說明和說服對方,可是對方的態度比較消極被動,甚至是頻頻提出質疑和困難,讓有意願的這一方感覺無力。
3. 眼看著家裡上演的,通通搬到諮商室中重演一遍。
到了諮商室,心急的伴侶常常想要快速解決問題,可是越急,越容易被情緒所影響。受到情緒,兩人很容易開始重演在家裡的那些爭執和衝突,似乎就是搬到諮商室現場來一樣。讓人會擔憂這樣好嗎?這樣有用嗎?
4. 為什麼心理師好像總要我也退一點?(其實也是要對方改一點)
帶著滿心期待來到伴侶諮商,大多人都會抱持著希望心理師能勸勸對方的想法。或許心理師會幫我改變對方、或許心理師可以幫我挽回對方、或許心理師可以讓對方原諒我、或許心理師會說服對方... 怎麼反而心理師好像沒有?
5. 好像心理師也沒有很肯定,我們會和好?
本來以為心理師的專業就是會讓我們關係變好,可是為什麼心理師動作很慢,一周才會談一次,其他六天我和另一半還是大吵小吵不斷,這個進展,是不是心理師也不敢肯定我們會和好?
以上都是最常見的伴侶諮商焦慮,真實而且令人心急。
#那還要去伴侶諮商嗎?
1. 當然,你會看到這,一定是你們的關係出現了關卡。#而且彼此解決不了,#僵持不下。繼續重複衝突下去,會把僅有的感情磨損殆盡的話,建議找專業第三者為彼此緩衝、修復。
2. 那些放大的焦慮感,#都是早就存在,不是伴侶諮商製造出來的。例如、原本關係氣氛不睦,所以連討論預約都很厭煩,這表示討論接送小孩、討論分工、討論家務和金錢,一定也會讓人厭煩,任何不得不討論的事情,也都浮現了,彼此的態度令人焦躁,感覺像是【被要求配合】或是【拜託對方配合】似的。
3. #伴侶諮商的目的是在重新找到兩人共識,重新調整彼此期待和重新聽見對方的感受。或許和你們當時結婚時,彼此的樣子和想法不太一樣了,但不變的是,你們還是彼此的伴侶,因此就需要重新再認識、去接納。你或許絕對方變了,但你自己一定也有些改變。因為兩人是牽動的。
4. 溝通,#本來就不是誰聽誰的。而是彼此都調整一點,找一個彼此可以接受的中間點。如果一定要誰聽誰的,就表示其中一方會開心,但另一方注定要不開心,因為他得放棄自己的需求,去配合對方,這不該是溝通的目的,否則,我們都會抗拒溝通、排斥溝通,一想到要溝通就開始惡言相向,努力反對,批評爭論。造成一次次爭執和傷害。
5. #沒有人可以預料你們的過去和將來,而且若是由心理師給答案,來為你們做任何決定,這樣也對你們不公平。所以哪怕多麼無助,也不要期待外人給你們方向和答案。從你們自己(尤其是要加入對方想法)去找到的答案,#才會是你們兩個人的答案。
心理師不會選邊站,因為當他這麼做,#這場伴侶諮商就破局了,就像你的朋友都會站在你這邊,而他的朋友本來就會站在他那邊,所以朋友家人本來就很難當中間人。所以當你覺得心理師沒有站在你這邊時,不要心急和失望,因為感情本來就不是來比誰的人多、誰可以喊得大聲。
伴侶諮商會放大你的無力感,但卻是關係的重要里程碑,因為聚焦的討論,讓原本逃避或抗拒的議題通通浮現,#跨過這個里程碑,#你們才能重新認識並肩作戰的彼此。
消極被動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相較於 #郭台銘 的積極「搶貨」,更可見 #蔡政府 的 #消極被動。可嘆的是,風塵僕僕的郭台銘,今天還要吃蘇貞昌的軟釘子。但蘇揆遇到民間協助疫苗採購就變得小鼻子小眼睛,不禁讓人納悶,「#衝衝衝」的氣魄而今安在哉?>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政壇以強勢作風聞名,更素以高執行力自豪,從過去「衝衝衝」到現在的「#有政府會做事」,口號展現自負與霸氣。然而,在人民面對疫情威脅的性命存亡時刻,正需要政府帶頭披荊斬棘取得疫苗,採購進度卻只見「#慢慢慢」,對於民間有意協助,更被質疑是「#擋擋擋」。
去年全球疫情大爆發,台灣維持8個多月的本土零確診紀錄,政府不斷以「國際防疫模範生」形象大內宣,未料今年的機師染疫事件延燒成社區感染後,不但光環瞬間消失,對比國外已啟動大規模疫苗施打,台灣更宛如平行時空,最基本的疫苗需求都捉襟見肘。
對於各界質疑政府疫苗採購政策跳票,到貨量嚴重不足,執政黨不斷以國際疫苗缺貨及中國打壓等因素開脫,讓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忍不出跳出來喊話,要幫政府採購BNT疫苗;但面對的,卻是政府的冷處理,以及關卡重重的採購簽約程序,最終耗時近兩個月才正式簽約。
以結果論,疫苗終於買到了,但在虛耗過程中,疫苗遲一刻來,就是持續讓人民暴露在風險中,更造成許多寶貴生命喪失。雖政府一再宣稱沒有卡關,但遊戲規則掌握在政府手中,變與不變只在為政者一念之間,再多繁文縟節都只是藉口,怕功勞被民間搶走、甚至被貼上「民間能、政府不能」的標籤,恐怕才是「不能說的秘密」。
對比先前堅持振興券收1千元的強勢立場,即便黨內派系圍攻,蘇揆仍展現「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若此份膽識與氣勢,能撥一點為民間團體開道,放下不知所謂的 #面子 與 #堅持,解決的不但是政府頭痛難題,民眾也會感念在心。
【即時短評】疫苗「慢慢慢」 「衝衝衝」何在?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710480
消極被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昨天我們談到「思考」的重要性,今天我們繼續來談「究竟你是怎麼思考的」?
如果呢,把每一個人思考的類型跟風格,粗略的分成兩種典型的話;那麼呢,你可以看看自己,比較像是哪一種典型?
這兩種典型喔,分別是「海綿」的風格,還是「淘金」的風格?所謂「海綿思考」的風格,它其實呢,就像我們平常用海綿吸水的反應一樣。
這樣的思考方法有一些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呢,它會吸收、它吸收這個世界的知識越多,越有能力瞭解它的複雜性。
而第二個特點,就是「海綿的風格」相對的會比較消極被動。
它不需要花任何的腦力、它不需要燒腦。如果呢,資訊的內容清晰、而且生動有趣,學起來呢,就會又快又容易。
在海綿式的思考風格裡,需要耗費心神的地方,主要是來自於必須「專注」跟「記憶」。
可是這樣的思考風格,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點,就是沒有辦法決定要相信,或者是要抗拒哪些資訊跟意見。
如果呢,你一直是屬於這種「海綿風格式」的思考方法,那麼不管你最近看過什麼,你都很有可能會照單全收。
講白了就是喔,你吸收了很多資訊,但是你並沒有消化、整理;甚至於去批判,並且有意識的,把那些不重要、不需要,或者是不正確的部分刪除掉。
所以你聽到這裡可能也發現了,多數人受傳統的教育,很容易把我們自己形塑成一個海綿;如此一來,我們很容易成為別人的精神傀儡、我們很容易被控制。
然而什麼是「淘金式的思考」呢?如果你看過「淘金」的影片,或者是你去九份、去體驗過淘金的話。
那你回想一下「淘金」的動作,是不是在淘洗的過程當中,把泥沙跟雜質去除掉,最後可能只留下極少、卻極為珍貴的那個金子啊!
而要怎麼樣讓我們的思考,可以從海綿式的變成淘金式的?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提問的態度」。
因為你必須要「提問」,所以呢,你就會產生主動積極的特性。
其實就如同你在閱讀任何一本書,甚至於是聽我的「一天聽一點」,我正在跟你說話;你在閱讀的時候,書的作者在試著跟你對話。
而你也應該要試著回話,就算他不在你眼前、就算你聽我的「一天聽一點」,你沒有辦法真正的跟我通上話。
其實「淘金式的思考」就是要讓我們去分辨這些內容、這些對話當中的黃金跟沙礫;並且透過提問或提問的態度,讓你去思索你想要得到的答案。
「海綿」呢!強調的是知識的吸收;而「淘金」呢,強調的是吸收的過程當中的積極性,和知識的互動性。
其實這兩種方法,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它們反而是有一種互補的效果;就像我們心理學裡面,談的「先備知識」。
如果你接觸任何領域,你沒有一定的前置基礎、你沒有先當一陣子的海綿啊!你沒有吸收到一些基本的資訊。
那麼你要「淘金」,其實你也不太知道你要掏的是什麼?或者是,資料太少也沒什麼好淘的,不是嗎?
這就像是我在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面,提到的「生態圈」的建立。當我們要建立一個自己的「生涯生態圈」的時候,第一步就叫做「學徒的階段」。
在「學徒」的階段,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淘的,你就是進入、你就是好好去學那個領域的一些相關知識、基本知識。
然而當你從「學徒」,要慢慢的走到「創造階段」的時候,這時候你就要慢慢的,從「海綿式的思考」,變成是「淘金式的思考」。
所以呢,如果具體一點來看,所謂的「淘金式的思考」,它有哪些特性呢?有四個特性;而這四個特性都是用「問句」的形式,引發我們更深刻的思考。
第一個,就是當你在接觸到任何訊息的時候,你有沒有自問:「為什麼這一個人要我相信這件事?」、「他要我相信這件事的動機,到底可能是什麼?」。
第二個,就是我在思考別人的意見的時候,我有沒有在可能有疑問的地方,做筆記、做標注呢?我有沒有提煉,或者是標明出那些值得再深入探討的地方?
而第三個,我有沒有從各方面的角度,去評估對方的意見;還是不假思索的,就照單全收呢?
最後一個,我有根據意見的合理性,去針對「主題」做出自己的結論嗎?
我想不管你遇到任何事情,生命當中你有任何要做決策的時刻,這四個都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檢查、自我提醒!
再說一次哦,你有沒有提問:「為什麼某人要我相信某件事?」;第二個「我在思考別人的意見的時候,我有沒有在可能有疑問的地方,做下筆記跟標注?」。
第三個「我有評估對方的意見嗎?」;第四個「我有根據意見的合理性,針對主題做出自己的結論嗎?」。
我想喔,學會深刻的思考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我透過這些分享,幫你做一個開始;未來我會跟你分享更多的相關資訊。
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也會有相關的課程分享給你;希望這一系列的交流,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在內容當中提到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
我想面對人生,這麼大的一個問題哦!我們到底應該要怎麼思考?到底應該培養什麼樣的能力,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
這一門課會帶給你一些關鍵性的幫助,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消極被動 在 呂玉玲官方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80225(2019) 針對酒駕修法質詢交通部長 林佳龍及法務部政次 蔡碧仲
酒駕累犯太多、酒駕可以拒測不算酒駕,這樣的狀況持續發生。政府無力解決,面對酒駕修法,法務部僅回道,目前正在研議!忽視外界高漲"要求修法"的民意;而酒駕拒測,只需要繳納9萬罰金及扣車,沒有其他罰責,不會被算酒駕!政府面對酒駕防制的態度非常消極被動!
聽見我的聲音【Youtube訂閱】
→https://reurl.cc/51NWM
看見幸福呂玉玲【FB粉專】
→https://reurl.cc/gDoyR
傾聽你的聲音【LINE】
→http://line.me/R/ti/p/%40kkf9227x
消極被動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23)日上午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議,林佳龍委員就今年初我國兩名留日女學生林芷瀅、朱立婕遇害乙案質詢法務部政務次長吳陳鐶。林佳龍委員表示從年初以來便積極協助被害者家屬赴日處理調閱資料等後續事宜。而此一個案,也凸顯司法互助及「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在實施之後出現了一些適法性問題。林佳龍委員已提出相關條文的法律修正案,及提案要求組成跨部會專案小組,以單一窗口協助被害者家屬進行法律等相關事務之交涉,並酌予補助部分費用。會議中多數委員相當認同林委員的提案,並決議建請內政部和法務部會同相關機關研提具體措施,以完整保障國人權益。
「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第三十三條删除互惠原則後,非我國國籍而在我境內被害者,如外國遊客,甚至非法入境者都可能申請被害補償,然如本案擁有我國籍而在國外被害者,卻無法適用「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對被害者家屬而言,需強忍傷痛,花費心思和資源去面對漫長的司法及求償過程,林佳龍委員要求外交部和法務部等相關單位應建立單一窗口,以專案整合的方式積極協助家屬,他也委託專家學者研議修訂「犯罪被害人保護法」,除了希望能及時協助此一個案,針對法條中對於國人於境外遇害卻無對等保障的情況也能予以改善。
林佳龍委員表示兩名被害者的家屬都非常善良,也很為他人著想,對於加害者一直相當包容,故讓外界誤以為本案已解決,但事實上加害人張志揚的父母卻對此事不聞不問。政府相關部門的態度也十分消極被動,如被害人家屬想取得加害人的身份證字號以進行假扣押等求償程序,外交部和法務部卻以保護個資為由互踢皮球,致民事求償的作業延宕至今。林佳龍委員強調,賠償金額並不是求償重點,而是藉此釐清責任及恢復當事人的名譽。本案純為一件謀殺案,而非感情糾紛,與部分媒體對本案的報導有所出入,新聞報導逕冠以情殺案件,對被害者名聲和其家屬已造成二度傷害。
日本的偵查調查報告業已出爐,大致確定本案為謀殺性質。林佳龍委員詢問吳次長,是否能夠成立單一窗口來協助家屬處理善後?另有關「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的修法方向,林佳龍委員提出為避免犯罪被害補償金之支付對象範圍過廣,建議參酌戶籍法第十六條第二項除戶規定的精神,將出境二年以上,應為遷出登記之犯罪被害人,如長期旅居海外之僑民,即使仍具我國國籍,仍排除於得申請犯罪被害補償金之對象範圍。
同樣地,凡非我國國籍而在本國領域被害者,宜排除偷渡等以不法方式進入我國領域者或是短暫停留者,如觀光旅遊,限縮為「合法居留或定居」之非中華民國國籍,始屬得申請被害補償的範圍。對於國人的在境外與非我國籍人士在我境內的法律保障將形成較為對等的狀態。吳次長答覆按現行法律,國人在境外遇害死亡或重傷目前無法獲得補償,但法務部願意提供心理輔導與法律諮詢等相關協助。法務部無法赴日直接提供協助,只能在國內由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給予扶助,他認為成立單一窗口並無必要。委員會仍堅持成立專案小組來做好跨部會的分工與協調,以協助家屬進行司法求償作業確有必要性。吳次長亦提到法務部正在研議修訂「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條文中有關犯罪被害的補償對象,另對於林佳龍委員提議在我國境內非合法居留應排除於補償範圍之外等相關意見,均會納入研議修法的重要參考。
更多內容:http://www.citylove.org.tw/parliament/33-sowf/404-2012-05-23-13-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