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消內側禁行機車 爭取機車路權階段一 】
韋達在去年與工務處研議取消「內側禁行機車」及取消部分路段「強制兩段式左轉」,感謝工務處盤點縣內的兩段式機車待轉格(處),開放合理的機車路權🛵,如今得到第一階段的好消息,#部分路段已塗銷內側禁行機車的標誌,開放機車行駛。
而最近接獲民眾反應,行駛於部分路段時發現,該路段 #已塗銷內線禁行機車 的標示,但卻仍有兩段式左轉的標誌,恐造成機車用路人駕駛疑慮🤔。
📍在此韋達跟大家做以下說明
1⃣塗銷四線道內側禁行機車標誌,改以車道(行駛方向)分流,而非車種(汽車機車)分流。此外,當機車族只能行駛在外側車道時,因道路空間壓縮,亦會造成意外發生。因此,不只 #消除用路歧視,更 #減少肇事率,是機車權益的一大進步。
2⃣若機車駕駛人在內側車道需要右轉或兩段式左轉,應 #提前 自內側車道往外側車道行駛,不能夠直接由內側車道駛出,避免發生意外。
3⃣行駛在內車道塗銷禁行機車的路段,即使增設機車停等區,但部分路段 #未完成取消兩段式左轉標誌,#仍須依規定左轉,小心避免受罰。
⭐#簡單講,沒有「禁行機車」就可以行駛內側車道;看到「兩段式左轉標誌」仍需要按照規定左轉。
而目前工務處已經規劃 #彰鹿路 及 #彰美路 部分路段作為取消兩段式左轉的 #示範點,內側車道已塗銷「禁行機車」標線,而後續⚠待實施的措施包括:🚥紅綠燈號誌將增設左轉燈,輪放車輛;取消機車左轉藍牌(遵20),但保留兩段式左轉格,可供部分機車族、自行車 #彈性左轉 使用。
除了彰鹿路及彰美路外,之後也會持續檢討其餘路段是否跟進,韋達也會持續追蹤。
🚲🛵🚗交通問題一直是韋達相當關心的議題,也是當初參選的重要政見之一,若有交通相關的問題也歡迎大家向我反應,團隊會統整後一併處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5的網紅時代力量雲林縣議員 廖郁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賢的心內話 』EP2:我就是那個被霸凌的小孩 從來沒有提過這件事,這其實是一直不想返來的原因, 雲林偶爾刺鼻的空氣,下過雨的青草味、太陽曬得滾燙的柏油路, 其實都讓我很緊張。 剛回來的幾個晚上,阿母打來問有沒有要回家,我都會說:「啊!我很忙,明天再回去。」常常這麼說,結果都是搭車回以前台北的...
消除用路歧視 在 時代力量雲林縣議員 廖郁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賢的心內話 』EP2:我就是那個被霸凌的小孩
從來沒有提過這件事,這其實是一直不想返來的原因,
雲林偶爾刺鼻的空氣,下過雨的青草味、太陽曬得滾燙的柏油路,
其實都讓我很緊張。
剛回來的幾個晚上,阿母打來問有沒有要回家,我都會說:「啊!我很忙,明天再回去。」常常這麼說,結果都是搭車回以前台北的住處,直到參選。
我也不懂為什麼,那些無眠的深夜裡,只要閉上眼,都是一句句打入心扉的痛.....「你一世人撿角,家裡那麼窮當個班長連電腦都沒有」、「你的衣服好醜」、「你成績好也沒用啦你們家又沒錢」、「男人婆」、「我們不要跟他好他都沒有穿裙子」、「憑什麼你什麼都沒有可以功課好(搶走作業丟到溢進大雨的走廊)」、「欸我們叫他吃馬桶水那個死男人婆」、「關起來關起來,等等她大叫老師會以為是男生在女廁」......坦白說,活到28歲,我還是不喜歡,那些記憶裡的味道。
質詢完,阿爸打來說要接我回家,他說:「你怎麼都沒說過?阿內阿爸金甘扣......」這就是我不想說的原因;晚上睡覺,阿母:「是誰人阿內?」這就是我不想說的原因。比起讓他們覺得國外或台北的生活讓女兒更有發展,也不想讓他們知道其實我是討厭那些味道。
沒有人會想繼續回憶被霸凌的痛苦,歧視帶來的痛永遠不是心理輔導可以消除的。
選擇 #說出來,是因為希望,我的親身經歷能夠喚醒社會, #換一個雲林孩子沒有霸凌的未來。
感謝每次都辛苦幫我剪輯的影像總監 郭建宏
消除用路歧視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2月11號,WHO 發布了這一次從中國武漢開始流行的新型肺炎病毒的正式名稱,叫做COVID-19。而在此之前,中國的國家衛健委在8號就已經發布了官方的通知,將這個肺炎病毒正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而由它所引起的肺炎症狀則簡稱為「新冠肺炎」;但疾管署表示,為了與國際接軌,正式的名稱更改為COVID-19,使用的簡稱依然是「武漢肺炎」。
但讓我們來看看全世界各大媒體的文章。
法國世界報「新型冠狀病毒: 動搖中國體制的殉難者」
美國華爾街日報「世衛組織的冠狀病毒對應引起熱烈討論」
德國德國之聲「法國宣布歐洲第一起冠狀病毒-19死亡病例」
英國BBC「冠狀病毒:拜賽斯特村落時節艱困」
美國美國之音「冠狀病毒死亡數升破1800人」
自由亞洲電台「冠狀病毒散播時,熱門影片顯示新疆醫護人員載歌載舞」
還有很會批評中國的紐約時報「四個問題,解讀中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字變化」
這些媒體,現在新發的文章,已經都不再使用武漢肺炎這個名稱了。反過來只要上Google搜尋「武漢肺炎」,幾乎清一色都是台灣媒體,在疾管署的網頁上,更大大的寫著,COVID-19 簡稱武漢肺炎。台灣就硬是不改。
雖然名字是小事,但我有問題的是,台灣跟全世界通用的說法做法不同,堅持要自己搞一套這件事。
很多人可能認為只是國內為了溝通方便繼續用「武漢肺炎」,在國際上我們確實是用COVID-19阿,而且WHO不只是防疫資訊不給我們,連六年也不給我們參加世衛大會。為什麼國際上不把我們當一回事,我們為什麼還要把他們的準則當聖旨?
但是國際準則什麼都不管,那要不要自己組東協?WTO?或是自己組聯合國自High好了。這不只是疾病名稱,而是台灣跟世界接軌的問題。我們節目訪問過工研院北美公司總經理王韶華,他專門跟國外科技公司打交道,己經有三十年了,我問他台灣的競爭力在那裡,他說最重要就是因為台灣跟美國公司做事的方法,邏輯比較像,溝通容易很多,少走很多冤枉路。這是為什麼我覺得想法,做法,說法,習慣跟國際上慣用的方式走一套是很重要的。
而且使用武漢肺炎也會有歧視的問題,現在世界各地都出現很嚴重排華傾向。
有一位在紐西蘭待了21年的華人,只是去買個東西,就被旁邊的大嬸怒罵說就是亞洲人帶病毒來紐西蘭。法國也有人被路上的車故意開過水坑噴的一身溼,然後也是被罵帶病毒。這種事情現在到處都是!
所以WHO才在2015年就提出了一個新疾病命名的規則,要避免使用有代表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的名稱,就是為了不要因為疾病出現歧視特定族群的情況。
像是愛滋病就曾經被紐約時報叫做「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男同性戀相關免疫缺陷」。如果一直都沒改,現在的同性戀權利一定會倒退十幾年。有一個疾病叫做「退伍軍人症」,到現在都還沒有改名字,你不特別去查不就是會覺得它都跟退伍軍人有關係嗎?
而且消除歧視只是一部分的功能,另一部分是避免大家產生不正確的認知。比如說2009年的H1N1,最早是叫做「swine flu 豬流感」,那時候就因為這個名字,讓很多人都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就直接撲殺了健康的養殖豬,還弄到全世界的豬肉價格暴跌,許多人的生計跟財產都受到影響。伊波拉病毒也是阿,如果當初是用最早爆發的村子來命名,現在在非洲那個村子的人都不用活了。
雖然大家可能認為武漢肺炎的武漢就是個地名,本身很中性,從武漢開始爆發也是事實,而且台灣早就都習慣這個名字了,與其要大家多花30秒看一篇為什麼要改名字的文章,還不如把時間拿來多洗手。但就這樣一直叫下去,未來更改的成本只會變得越來越大。
你覺得疾病有沒有可能造成歧視呢?台灣跟大家叫的不一樣,有沒有關係呢?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消除用路歧視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唔知路途有幾遠,但你都要繼續行落去。」踏入花甲之年的司徒太,日夜照顧患腦癇症的女兒愷宜將近三十個年頭:「希望自己平安,可以繼續照顧佢。」
司徒太憶述,愷宜年幼時和一般小朋友沒有分别,直至五歲那年,她突然全身抽搐,後來證實患上腦癇症,更影響她的智力發展,現在屬於輕度至中度智障。
無數次跌倒 媽媽陪女兒一起跌
愷宜病發時毫無預兆,一抽搐就應聲倒地。「佢好似一支杉咁變硬,『呯』一聲跌落地,只係幾秒,就跌到好傷。」司徒太心痛女兒,因此在女兒確診腦癇症後,不惜辭工,24小時照顧女兒、形影不離地在身旁保護她:「我一手接住佢個頭,一齊跪低,最重要唔好畀佢個頭跌落地,污糟都唔怕。」
多年來,愷宜跌倒過無數次,身上布滿傷痕。女兒比媽媽高大,司徒太每次陪她一起「跌」,也弄得自己的雙膝過度勞損,需要做物理治療。
短暫「康復」後再度病發 媽媽險抑鬱
愷宜需要長期以藥物控制病情,減少抽搐次數。曾經有兩、三年時間,她完全沒有抽搐,家人無不歡喜。怎料後來她突然再度病發,司徒太心想:「慘了,怎麼打回原形了?」
那個時候,司徒太經常失眠,更突然暴瘦:「嗰時未釋懷,有種感覺係:死啦咁跌法,幾時跌死佢?」求醫後知道自己有抑鬱徵狀,其後她學會調整心態,情況才逐漸好轉。
「癲癇」正名「腦癇」
腦癇症並不罕有,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疾病,愷宜的腦部就有三個地方放電,導致她失神和抽搐,坊間俗稱為「發羊吊」。2010年,舊有名稱「癲癇症」獲醫管局認可正名為「腦癇症」,期望消除社會上的歧視和誤解。「但依家好多人仍然講『癲癇』,誤會係精神病。」司徒太失望地說。
現時在藥物控制下,愷宜的抽搐次數減至每星期約三、四次,病情穩定下來。她在一間庇護工場工作已經十年,司徒太每天都親自接送女兒:「我喺工場幫佢設置好安全帶之後,就返屋企煮中午飯、照顧我先生;下午再去接佢返嚟,然後煮晚飯。」
「上天要我左擁右抱」
幾年前,司徒太的丈夫患上柏金遜症,身體轉壞,令她要同時兼負照顧丈夫與女兒的重任:「我同自己講笑,上天要我左擁右抱,好『阿Q』,唔係點生存落去?」她微微苦笑道。
今集《港。故》用6分鐘,一個「左擁」丈夫、右抱「女兒」的賢妻良母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消除用路歧視 在 你的言論不受歡迎 i 世代為了消除歧視,反而限縮言論自由? 的相關結果
根據定義,侵略屬於故意行為,因此稱這種行為是「侵略」其實算用詞不當。但即便如此,許多貼上「微侵略」標籤的言談還是不堪入耳。網路傳媒Buzzfeed 曾 ... ... <看更多>
消除用路歧視 在 落實推動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 - 移民署 的相關結果
2.行政院防制人口販運及消除種族歧視協調會報下設置「消除種族歧視推動小組」,以作為ICERD相關執行措施之督導及協助,以及ICERD之研究、審議及諮詢等事項 ... ... <看更多>
消除用路歧視 在 消除「內建」的歧視從設計打破隔閡-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的相關結果
近年香港某些設計卻正深化歧視,例如如常見於香港的公園長椅扶手,或是天橋底石陣,用以防止露宿者停留,便被外國設計界指為「敵意設計」(Hostil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