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的歷史本身豐富多元、住民薈萃,躲藏著城市的密碼,各種文學藝術的「微物之神」,在短暫多變的時代更迭中,關於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從未被遺忘,它的身世藉由作家不同面向的探勘或擬造、凝視或拼貼後,儼然化為諸神黃昏下最豔彩璀璨之都,擁有豐饒的文學天際線。
源於這座城市的歷史深度與文化記憶所累積與活化的土壤,不斷地培植鍛鍊著作家的精神空白之地,從而將作家最肥沃的創作精華沖刷而出。城市是人生大海的浮花浪蕊,也是讓作家在市井人生裡看盡千帆的巨幅浮世繪。
台北文學季擔任策展人,竟轉眼來到自己的場次(時間過得真是驚心!!)
5/23(六)14:00-16:00 講題:記憶 / 八里 跟鍾文音一起讀《在河左岸》、《艷歌行》地點:水牛書店(臺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22巷2號1樓)
回眸經典,記憶臺北:臺北文學季系列講座一
@鍾文音
當許多人在說台北是一個沒有記憶的城市時,其實它的記憶早已被許多作家收納在文字寶盒裡,只要拿起書,記憶之海即被作家的書寫晃蕩開來。
台北不只是作家的記憶之城,更是生活百味之都。
藉著文字魔法的召喚,一座城市再也不是看不見,而瞬間幻化成一座渴望與文學對話的靈魂之城。台北,我的母城,也是我遍行世界之後心情碇錨的港灣。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在這座城市的市井散步,處處有拼貼成壯遊的可能,一如不同作家蔚然成不同面向的台北一般。每一本書都像是一塊台北切片,時光軸線下的故事,砌出城市的厚度。
臺北的歷史本身豐富多元、住民薈萃,躲藏著城市的密碼,各種文學藝術的「微物之神」,在短暫多變的時代更迭中,關於一座城市的身世,台北從未被遺忘,它的身世藉由作家不同面向的探勘或擬造、凝視或拼貼後,儼然化為諸神黃昏下最豔彩璀璨之都,擁有豐饒的文學天際線。
源於這座城市的歷史深度與文化記憶所累積與活化的土壤,不斷地培植鍛鍊著作家的精神空白之地,從而將作家最肥沃的創作精華沖刷而出。城市是人生大海的浮花浪蕊,也是讓作家在市井人生裡看盡千帆的巨幅浮世繪。
台北文學季為此籌畫了一系列的「記憶。回眸」講座,精選十數種關於記憶臺北身世的各種文學經典,邀請不同領域卻擁有同樣質地的老編、作家與學者們一同帶領讀者「慢讀臺北」:
跟雷驤、傅月庵一起探測作家是如何地精雕細琢著《隨筆北投》。看林文義如何藉自身故事演繹《北風之南》的大稻埕風雲,和朱宥勳一起讀郭松棻《奔跑的母親》不朽經典。跟著蔡明亮的電影《天橋不見了》進入台北車站的故事,並延伸閱讀吳明益筆下的中華商場《天橋上的魔術師》一書,這本書深度鉤動了許多世代的青春物語,猶如在「不存在」中跟著被招魂出曾經的「存在」,記憶如魔術師般。
台北是作家永恆的地誌書寫,於是我們跟著王湘琦、許榮哲來到最複雜的萬華,亦步亦趨地讀著《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拚的先人們》。跟舒國治、宇文正一起讀《水城臺北》,在特有的[舒氏]語言裡閒看水城過往雲煙。
遊走台北當然不能錯過大街小巷,跟著楊佳嫻、楊富閔一起讀李渝《溫州街的故事》。跟廖輝英一起讀《不歸路》,從此中山北路走七回。跟王文興、單德興一起讀《家變》……自此台北每一條街都長在心口上了。
台北淡水河在我的《在河左岸》下焉然成形出家族寂寞輓歌的生滅味道,這本小說主寫台北左岸與右岸的人事滄桑與河流哀歌。以台北九0年代為時間軸線的《艷歌行》,小說書寫台北租屋的年輕女生們那看似無盡的風月漂流。
最後,閱讀之餘,來聽聽臺北歌謠,由向陽、陳培豐譜出最美的聲音犒賞。
2015台北文學季,是多聲部複音,是多重奏交響樂。是作家和經典文學的臺北記憶和書寫技藝重現,活動將從臺北各處的藝文場館開始向外蔓延,一路開出台北文學季的繁花盛世。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淡水 蔚 城 租 屋 在 李清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看海的美術館\ 橫須賀美術館
文、攝影\李清志
父親在春天來臨前過世了,我們雖然都有心理準備,但是母親心中仍然有許多的不捨與哀傷。處理完所有的葬禮後事,以及紀念會等,時間很快地來到夏日,母親開始比較沈默,比較沒有開懷大笑;家中午后白花花的光線中,瀰漫著一絲絲哀傷與難過,我們開始替母親擔心,我心中想我應該帶她出國走走,或許短暫離開傷心地,可以為她帶來新的生活勇氣。
我們來到熟悉的東京,繁華的市街景觀雖然有趣,卻似乎不能真正安慰母親的內心,我決定帶大家離開市區,前往東京灣的盡頭,尋求心靈的安靜與撫慰。我們搭上往湘南的電車,隨著電車搖晃的姿態,情緒有如搖籃中的嬰兒般被催眠;天空有些灰濛,卻也降低了夏日的酷熱,終於我看見了窗外的橫須賀港海景。
走出JR橫須賀車站,海港中停滿了美軍的神盾級戰艦,也有幾艘黑漆漆的潛艇,街道上英文字招牌比其他日本城市還多,城郊地區則有專門出租給美國大兵的眷舍區,那些住宅區多為獨棟的花園洋房,讓我想起小時候居住的天母社區。公車越往郊外,景致越發優美,海岸線充滿著悠閒的度假氛圍,公路蜿蜒至天崖海角,在海角的另一邊,一處稱為「觀音崎」的地方,竟然矗立著一棟雪白的美術館,悠閒的人們坐在美術館的迴廊下,喝著咖啡,欣賞著藍色的大海。
佈滿孔洞的白色美術館
這座看海的美術館去年才落成,由建築師山本里顯所設計,山本里顯過去著力於住宅設計,橫須賀美術館是他執業生涯最耀眼的作品。白色美術館是新世紀日本新美術館的特色之一,山本里顯則將新世紀建築的「輕、薄」發揮地淋漓盡致,這座海邊的美術館座落在海岸公路旁山丘上,純白的建築令人聯想到建築大師柯比意的薩維亞別墅,特別是周遭綠意盎然的草坪,讓整座建築有如放在綠色絲絨上的珍珠。
建築物輕巧地令人想要飛翔,透明的玻璃盒子包覆著白色量體,白色量體則被挖空,表面呈現大大小小的孔洞,孔洞一方面是光線穿透的路徑;另一方面則成為人們水平、垂直穿梭的路徑,美術館的大門口其實就是一座挖空的孔洞,圓形的孔洞有如中國傳統的月門,進入大門還必須穿越一道橋樑,才真正進入美術館大廳。
大廳的感覺令人驚喜,不同的光線從不同的孔洞洩下,在地上映照出大大小小的圓圈,藉著這些孔洞,參觀者的視線可以自由地穿越不同的空間,甚至從美術館中看見餐廳用餐的貴婦們。不過最讓人心醉的是那些望向大海的孔洞,從圓洞中窺見藍藍的海,以及海天交接的線條,許多人在這個空曠的美術館中看海,得到心靈的慰藉。美術館的設計特別安排了許多看海的空間,包括迴廊上的咖啡座,以及美術館屋頂的眺望台。
看海的美術館
我們往屋頂的天台前進,母親因為坐著輪椅,必須搭乘電梯,只見大廳旁兩束明亮的光線洩下,有如UFO散發的奇異光線,一束光線是漂亮的白色迴旋梯,另一束光線則是透明的管道,裡面是一座玻璃電梯。輪椅進入電梯扶搖而上,到達屋頂的透明屋凸,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蔚藍的海面;日本人還特別在此豎立一塊「戀人的聖地」碑座,原來他們在日本各地挑選景色絕佳的地點,編成「戀人的聖地一百選」,一方面鼓勵戀愛中的男女四處旅行;另一方面也提供戀人們浪漫的約會地點。
母親在玻璃屋中望著大海,久久沒有言語,我試著打破沈默,問道:「這裡景色很漂亮吧!」她轉頭向我微笑,玻璃外的大海依舊深藍,波濤依舊規律地拍打著海岸。人生中的哀傷痛苦,有如沙灘上的足跡,被波濤拍打安慰,終將平撫淡化吧!
美術館的屋頂分為觀景平台與玻璃屋頂兩部分,建築師細心地設計了讓人歇息的座椅,不規則的圓弧線條讓人心情輕起來!許多日本歐巴桑、歐吉桑帶著簡單的餐盒,坐在屋頂觀景平台,默默地欣賞著觀音崎海岸的美景。人生美景不常,能夠把握機會,靜靜享受美景,最令人羨慕!
美術館正面迴廊的咖啡座也是看海的好地方,許多人坐在此,喝著咖啡、看著大海,好像在海邊度假旅館一般。第一次到橫須賀美術館的人,總會被美術館前許多喝咖啡、看海的人所嚇到,搞不清楚這裡到底是美術館,還是咖啡店商場?
不論如何,我還是覺得一座與自然景觀結合的美術館是很棒的!因為我可以告訴人家:「我下午到美術館去看海!」美術館成為一個市民放鬆心情、抒解壓力的場所,所謂的「美學陶冶」或「藝術治療」,在此無時不刻正進行中。
海岸的溫馨回憶
美術館另一側建築是「谷內六郎紀念館」,谷內六郎是東京著名的插畫家,他多年來一直替「週刊新潮」雜誌繪製封面圖畫,其作品多為其家庭生活點滴回憶,畫中經常出現憨厚的小孩,是他自己小孩兒時的種種故事,溫馨的畫面內容,打動許多日本人的心靈。
谷內六郎喜歡描寫小孩的童年,他的家庭雖然住在東京世田谷區,但是夏天他總是帶著一家大小,搭一個小時的火車,全家到觀音崎海水浴場戲水,留下許多溫馨的回憶;他的長子甚至曾在附近浦賀的造船廠,看見大船入水儀式,興奮的情景也出現在他的畫作中。
因為谷內六郎以「童年」為繪畫主題,呈現往日記憶裡的種種,被稱為是「永恆的昭和時代」。我在美術館內與母親一起欣賞谷內六郎的畫作,也想起小時候的夏天,全家大小到淡水海水浴場的情景,全家共渡的童年時光果然是特別的溫馨甜美。谷內六郎的畫作使得整個白亮的橫須賀美術館,添加溫暖的氣息,也讓這個觀音崎海岸更加充滿人文的故事性。
觀看著藍色的海洋以及谷內六郎的溫馨作品,我耳邊的MP3響起了日本歌手夏川里美所唱的「童神」,聽說這首歌是許多父母與孕婦所喜愛的歌謠,歌詞中描述著:「蒙受上天的恩澤,降生到地球上的我的孩子,讓我守候著你撫養著你,我親愛的孩子,不要哭泣,承受太陽的光芒,變成好孩子,平安的成長吧!」
我望著看海的母親,想念著我已經逝去的父親,內心深深地感謝他們在我身上所給予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