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南海吵什麼?中美接連大規模軍事演習背後,台灣的衝擊與機會在哪?】
奧運會上,美中爭奪金牌最多的體育第一,奧運會外,兩國則在南海軍演明爭暗鬥。美國從8月3日起至16日在印太地區舉行近一個月的大規模軍事演習(Large Scale Exercise 2021),聯合盟友英國、日本與澳洲,出動陸海空三軍和海軍陸戰隊,號稱40年以來最大。中國隨後也火速宣布在6日至10日在南海實施軍演,官方宣稱範圍「達10萬平方公里」規模。
這並非雙方首次在南海地區軍演,隨著中國的填海造陸與菲律賓申請國際仲裁,強權與周邊國家對南海問題的處理也從外交、法律層次的論辯,轉向軍事部署與角力……在此國際局勢下,台灣該如何自處、如何謀略?又如何正確理解各國所圖?
BBC國際資深記者比爾.海頓(Bill Hayton)在《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中,從歷史、法律、能源、外交、軍事等面向,深入淺出解構南海局勢與印太區域的戰略圖像、深度分析台灣在南海問題中的角色與地位。
此書在今年翻譯為中文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在本文中,補充本書出版以來南海情勢4項重大變化,以及對台灣的可能影響。 https://bit.ly/2XmMmyr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美國 #中國 #印太 #兩岸 #南海 #經濟海域 #軍事演習
麥田出版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散步去蒙田」介紹 訪問作者:阮慶岳 內容簡介: 藉著步行,阮慶岳反覆思索辯證不同時空裡人事物的面貌與變貌。恍如與法國思想家蒙田為伴一起散步,既觀察萬物也反思自我。 散步路徑一「里居有溪」,寫以往匆忙出入的街里巷市,到現在逐漸享受沿路慢慢瀏覽風景的樂趣...
淡江中文學報 在 To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有機會接到淡江大學日文系同學們的邀請。他們說要做畢業報告然後聯絡我可不可以訪問~ 我收到的時候馬上跟經紀人說我要接!!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我第一次來台灣時是去淡江大學的summer program。雖然那時候我只有待在那兩個禮拜、但是那時候的台灣同學們很熱情。我們外國人需要什麼幫忙的時候他們都跟著我一起行動。那時候對不會講中文的我(只知道謝謝跟你好XD) 很親切的用英文跟我溝通。那時候的回憶太好了所以我現在也留在台灣生活。
這次來聯絡的他們等於是4年前照顧我很多的台灣同學的後輩。所以這次能幫到他們真榮幸。雖然很一點點但是能報恩到的感覺!
他們很有禮貌、而且全程用日文訪問很辛苦。而且我的日文不標準因為有滿滿的大阪腔哈哈 而且還要錄影我被訪問的樣子
希望他們順利可以畢業🤣🤣
最後一張是我有看腳本~😇😏
淡江中文學報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名人堂-趙春山
改善兩岸關係 不妨從「口惠」做起
(圖為示意。本報資料照)
兩岸領導人都利用中國農曆新年,向對方表達了賀年之意。習近平的對象是「台灣同胞」,蔡英文的對象是「對岸人民」,用字不同,感覺上就是「親疏有別」。
中國人本來就愛「咬文嚼字」,先「聽其言」,再「觀其行」。試想,僅僅「九二共識」四個字,就足讓兩岸關係冰凍四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外國朋友問起「一中同表」、「一中各表」、「一中不表」這些專有名詞,我說了半天,對方的眼神看來還是搞不清楚,反問「你們中國人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
談到藥就想起新冠肺炎疫苗。紐約時報中文網農曆年前刊出一篇專文,標題是「是時候信任中國和俄羅斯的疫苗了」。文章認為現在世界上的幾個富裕國家,都面對疫苗短缺問题,而一些窮國則擔心根本得不到疫苗。不過這兩個問題可能因來自中俄的疫苗而找到對策。
紐約時報強調中俄疫苗過去受到排斥,除了因為不信任其衛生監管系統外,就是認為中俄都是「專制國家」。這個問題也發生在台灣。至今民進黨政府還是有人堅持用「武漢肺炎」,就是刻意要「那壺不開提那壺」;對大陸有意贈送疫苗的回應,民進黨也是基於「泛政治化」考量,連「敬謝不敏」客套話都不願說出口。兩岸關係搞到這步田地,還能奢望有「春暖花開」的可能?
習近平除夕講話不談兩岸關係,蔡英文倒是藉賀年之便,重申兩岸復談主張,雖然立場沒有改變。我認為蔡總統此刻是在回應美方的立場,因為主管印太事務的坎伯,年前就拋出期待兩岸恢復對話訊息,強調美國不介入,而「球在北京那方」。蔡政府目前正在觀察中美關係的變化。從拜習通話內容看,中美對如何處理「台灣問題」沒有共識。中共堅持這是它的「核心利益」,沒有讓步餘地;拜登雖然「挺台」,但只能表示「關切」,對於中共可能採取的強制作為,沒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反制行動。台灣則只能期待中美雙方,如何透過危機控管,來避免誤解誤判。
習近平強調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跟主動權」;中共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今年對台工作會議上說,「時」和「勢」始終在大陸這邊。但對岸卻把兩岸未能復談責任歸咎台灣,要求蔡政府先接受「九二共識」再說。
在台美中三方「互踢皮球」下,兩岸關係將暫時維持外弛內張狀態。中共在等拜登出牌,以及觀察台灣未來政局變化。隨後,中共會採「因勢利導」策略,把兩岸形勢導向一個攤牌的最佳時機。總之,兩岸目前這種「不戰不和」現狀,是無法長久維持的。
我認為二○二四年是決定兩岸和戰轉捩點。對台灣而言,今年沒有選舉,是蔡總統能在大陸政策「積極有所作為」的一年。之後就是形勢比人強,蔡受到內外環境因素掣肘,只能居其位而無法謀其政。但如果兩岸今年能營造良好的氣氛,則蔡總統任內仍有機會順勢而行,為台灣的長治久安開創新局。
「口惠而實不至」,非為人處事應有之道;但禮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兩岸相處連「口惠」都不願釋出,則更難期待有「實至」的可能。(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淡江中文學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散步去蒙田」介紹
訪問作者:阮慶岳
內容簡介:
藉著步行,阮慶岳反覆思索辯證不同時空裡人事物的面貌與變貌。恍如與法國思想家蒙田為伴一起散步,既觀察萬物也反思自我。
散步路徑一「里居有溪」,寫以往匆忙出入的街里巷市,到現在逐漸享受沿路慢慢瀏覽風景的樂趣,不論是走逛市場、吃螃蟹、開會、開車,或是關注被時代輾壓的人力車夫、巷口消失的雜貨店,都是既論辯又抒情的心靈對話。路徑二「城愁」相對於〈家鄉的美麗與哀愁〉,以建築師之眼審視現代城市,旅行〈半下流的香港〉、邂逅美感處處的〈東京戀曲〉、嚮往〈里山的生活〉,甚或〈看風水〉,省思自然、居所與生命一同俯仰呼吸的依存關係。最後走入路徑三「一個文明的黃昏」,點評教育文化,眉批閱讀精華,探索物質文明起落。
阮慶岳以蒙田為完美的散步伴侶,用蒙田睿智且開放的目光掃過人間日常,激盪出觀看世界的另類視角,輕鬆自在地讓人哲思湧現。作者不斷地向自己發問,並不刻意做具體的回答,遊走過的城市記憶、建築美學、旅行隨想、生活隨筆,一物一溫存,文字從容散淡,反覆鑑照生命的靈光。
作者簡介:阮慶岳
作家、建築學者。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曾任職美國芝加哥、鳳凰城建築公司多年,並於台北成立建築師事務所,現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教授。曾獲台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短篇小說推薦獎、巫永福二○○三年度文學獎、《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二○○九年亞洲曼氏文學獎入圍,以及二○○四年、二○一六年分獲香港《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及中文十大小說等。
文學著作含括小說《神祕女子》、《黃昏的故鄉》、《林秀子一家》、《重見白橋》、《哭泣哭泣城》、《秀雲》,以及散文集《城愁》、《聲音》、《一人漂流》等;建築論述《弱建築》、《屋頂上的石斛蘭》(與謝英俊合著);跨領域創作《惚恍》、《阮慶岳四色書》、《開門見山色》等。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淡江中文學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從〈紅樓夢〉出走的〈雨男孩 雪女孩〉-談情感教育
專訪作者:楊奕成
內容簡介:
《枯山水三部曲I:雨男孩 雪女孩》
他感覺全世界都在取笑他。
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不愛我?
想不到在最失意落魄的時候,還有人那麼疼我。
── 給男孩的愛情書
「她是誰?我見過嗎?怎麼好像認識她好久好久……」
「她是愛我的吧?可是為什麼對我愛理不理?也不對我說一聲喜歡?」
「她怎麼可以這樣,她已經有我了,怎麼可以跟別的男生在一起?」
在面對最孤寂的絕望時,她在哪裡?
他希望心中的恨意超越愛意,也許心裡會舒服一點……
她,是王美雪;
他,是蕭天雨。
十七歲少男少女的愛情,
在夢中,現實中,彼此牽引,
沒有風雨,哪來的彩虹呢?
書評:從《紅樓夢》出走的《雨男孩 雪女孩》──談情感教育
打破男孩該活在剛強的迷思,
從故事學習經營親密關係----
為什麼想談戀愛?
委屈自己,不顧安全,是真愛嗎?
付出若是為了換得禮物、換得愛與順從,是愛還是控制?
當愛情失控方向時,該怎麼辦?
作者簡介: 鄭宗弦
喜愛美食、閱讀與寫作。筆尖常帶感情與幽默,擅長用各種故事引領孩子去探索歷史與文化的精華。曾經榮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讀物獎、金鼎獎推薦獎等數十個文學獎項。已出版《有人在鹿港搞鬼》、《阿里山迷霧精靈》、《媽祖回娘家》、【快樂點心人】系列、【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少年廚俠】系列等數十本書籍。
作者簡介:楊奕成
東吳大學中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碩士、博士,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臺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移動教室特約中文講師。於《中國時報》、《人間福報》、《中華副刊》發表多篇散文創作及《國語日報》「古今文選」、「書和人」撰寫。已出版學術論文《太谷學派及其教育思想研究》。二○一四年起於胡適國小家長讀書會、三峽嘉猷學苑講授《紅樓夢》,二○一八年擔任聲優soundU《紅樓夢》有聲書主講人。
淡江中文學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