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鬼
[認真讀] #那些女鬼教會我們的事:《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李長潔
.
錯過了中元節,你還有萬聖節。幸好台灣的宗教多元性,總是有機會可以讓你談到各種鬼。而今年出版的《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就是一本從台灣民間習俗角度來看女性鬼魂的著作。研究了一下,這本書應該是改寫2009年的中正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台灣民間女鬼故事研究》,作者為陳秀華。
.
■ #台灣女性鬼故事蒐集與分類
.
《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這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在台灣的在地脈絡下,女鬼故事的生成與其背後的意義,並藉此反觀台灣社會的性別事件與意識形態。陳秀華從「#鬼」的社會性與邊緣性出發,認為鬼的角色即反映著社會環境中的「#排除」、「#不公」、「#怨恨」等情感,更進一步地闡述,「女鬼」更是性別權力不均下的女性描述,例如林投姐。本書比起林美容的《#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台灣鬼仔古》,相對易讀,因為較無艱澀的理論和繁複的田野描述,但書內編織大量的台灣鄉野奇談與鬼故事訪談資料蒐集,算是提供第一次接觸鬼怪民俗研究的讀者一個入門的科普書籍。
.
■ #淡江大學的女鬼宮燈姊姊
.
其實還蠻常在課堂上講到女鬼這個角色,像是淡江的「#宮燈姊姊」。先前稍做過蒐集,宮燈姐姐的故事約有數個版本,大致如下:
.
通往淡江大學的宮燈大道,據說多年前有對情侶相約在深夜12點宮燈下,一同私奔,但女方怎麼也等不到男方,憤而撞上宮燈而死。從此之後校園紛傳,有人經過該路段,會被「宮燈姊姊」詢問「現在幾點了?」
.
版本的差異在於「死法」(撞死、宮燈上吊死)、「地點」(無指定、第三根宮燈、第四根宮燈)、「結尾」(不見身影、一位女性站在燈下、別回頭),有各種排列組合,相當符合校園鬼話口耳相傳的流言形式特徵。
.
■ #宮燈姊姊存在的意義
.
基本上,校園中的女鬼總是不帶手錶,總是要問人幾點了。這樣的情節呈現了女性對男性的漫長等待,也增加女鬼角色與聽者的「#互動的可能」。宮燈姊姊故事中的空間:宮燈教室,也是校園鬼話中的重要元素,鬼與鬼故事必須依賴真實空間而存在。
.
在我的理解下,「宮燈姊姊」一故事的社會性功能,更多在於「#社交」。一般來說,一進淡江大學時,就會聽學長姐們講這個鬼故事,也時常是在迎新活動時。恐怖情節的講述與傳遞,讓這群初次進入學校組織的成員,#迅速獲得話語的資源與集結認同,更在緊張的氣氛下創造出一對對的佳偶….。宮燈姊姊的故事與角色也逐漸脫離恐怖氛圍(可能原本也沒有要真的很恐怖),也幾乎成為淡江大學的一種校園文化。甚至還曾經在校慶時出現過宮燈姐姐的cosplay,以及宮燈姊姊的臉書,大家還向姐姐許願跪求all pass。
.
要期中考了,就請宮燈姊姊來保佑你吧。萬聖節快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讀] 「#女鬼橋」、「#宮燈姊姊」、「#舍我北北」大PK | 校園鬼故事的文化解讀 . 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鬼故事,它像是各校的品牌故事般,被認識,被傳誦,被拿來作為大學生活認同的核心象徵之一。偽學術的長潔,受世新大學口傳系學生的邀請,參與了「數位傳播敘事」的作品製作,與大家一起來談談我...
淡江大學的女鬼宮燈姊姊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讀] #那些女鬼教會我們的事:《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李長潔
.
錯過了中元節,你還有萬聖節。幸好台灣的宗教多元性,總是有機會可以讓你談到各種鬼。而今年出版的《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就是一本從台灣民間習俗角度來看女性鬼魂的著作。研究了一下,這本書應該是改寫2009年的中正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台灣民間女鬼故事研究》,作者為陳秀華。
.
■ #台灣女性鬼故事蒐集與分類
.
《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這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在台灣的在地脈絡下,女鬼故事的生成與其背後的意義,並藉此反觀台灣社會的性別事件與意識形態。陳秀華從「#鬼」的社會性與邊緣性出發,認為鬼的角色即反映著社會環境中的「#排除」、「#不公」、「#怨恨」等情感,更進一步地闡述,「女鬼」更是性別權力不均下的女性描述,例如林投姐。本書比起林美容的《#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台灣鬼仔古》,相對易讀,因為較無艱澀的理論和繁複的田野描述,但書內編織大量的台灣鄉野奇談與鬼故事訪談資料蒐集,算是提供第一次接觸鬼怪民俗研究的讀者一個入門的科普書籍。
.
■ #淡江大學的女鬼宮燈姊姊
.
其實還蠻常在課堂上講到女鬼這個角色,像是淡江的「#宮燈姊姊」。先前稍做過蒐集,宮燈姐姐的故事約有數個版本,大致如下:
.
通往淡江大學的宮燈大道,據說多年前有對情侶相約在深夜12點宮燈下,一同私奔,但女方怎麼也等不到男方,憤而撞上宮燈而死。從此之後校園紛傳,有人經過該路段,會被「宮燈姊姊」詢問「現在幾點了?」
.
版本的差異在於「死法」(撞死、宮燈上吊死)、「地點」(無指定、第三根宮燈、第四根宮燈)、「結尾」(不見身影、一位女性站在燈下、別回頭),有各種排列組合,相當符合校園鬼話口耳相傳的流言形式特徵。
.
■ #宮燈姊姊存在的意義
.
基本上,校園中的女鬼總是不帶手錶,總是要問人幾點了。這樣的情節呈現了女性對男性的漫長等待,也增加女鬼角色與聽者的「#互動的可能」。宮燈姊姊故事中的空間:宮燈教室,也是校園鬼話中的重要元素,鬼與鬼故事必須依賴真實空間而存在。
.
在我的理解下,「宮燈姊姊」一故事的社會性功能,更多在於「#社交」。一般來說,一進淡江大學時,就會聽學長姐們講這個鬼故事,也時常是在迎新活動時。恐怖情節的講述與傳遞,讓這群初次進入學校組織的成員,#迅速獲得話語的資源與集結認同,更在緊張的氣氛下創造出一對對的佳偶….。宮燈姊姊的故事與角色也逐漸脫離恐怖氛圍(可能原本也沒有要真的很恐怖),也幾乎成為淡江大學的一種校園文化。甚至還曾經在校慶時出現過宮燈姐姐的cosplay,以及宮燈姊姊的臉書,大家還向姐姐許願跪求all pass。
.
要期中考了,就請宮燈姊姊來保佑你吧。萬聖節快樂。
淡江大學的女鬼宮燈姊姊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讀] 「#女鬼橋」、「#宮燈姊姊」、「#舍我北北」大PK | 校園鬼故事的文化解讀
.
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鬼故事,它像是各校的品牌故事般,被認識,被傳誦,被拿來作為大學生活認同的核心象徵之一。偽學術的長潔,受世新大學口傳系學生的邀請,參與了「數位傳播敘事」的作品製作,與大家一起來談談我們青春生活中的「#校園怪談」。
.
在我的理解下,「校園怪談」的社會性功能,在於「#社交」與「#娛樂」。一般來說,一進大學時,就會聽學長姐們講這個鬼故事,也時常是在迎新活動時。恐怖情節的講述與傳遞,讓這群初次進入學校組織的成員,迅速獲得話語的資源與集結認同,認識與重構大學生活秩序,更在緊張的氣氛下創造出對大學生活的期待。
.
#今天的內容有:
.
校園怪談的基本架構:空間與習癖
校園怪談的意義脈絡:建構秩序與破壞秩序
校園怪談的的敘事元素:促成互動、形構時空
媒體內容中的校園怪談:集體的記憶
.
#FB: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
|
攝影與規劃 | 彭玟萱 陳雅君 王怡婕 吳子瑜 余如雯 吳敬家
受訪 | 李長潔
\\\\\
#要期末考了
#就請宮燈姊姊舍我北北來保佑你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zZNgdzUuy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