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故事:【《濁水漂流》柯煒林|讓綠袖子漂流】
《綠袖子》一定是我們共同的考場回憶,或者說,是惡夢的開端。在那個考場恆久不變的樂聲裡,木仔選擇了漂流,不隨波逐流。
「所有人都需要水源,就算水源混濁,人類還是能找到生存的辦法,找到生活微小的樂趣,自娛娛人的幽默比煽情賣慘漂亮多了。」他說。
他是電影《濁水漂流》裡的木仔,他是柯煒林。故事以外的故事總是隱藏於細節中,如愛的缺失。父母對子女只要做到「供書教學」就足夠了嗎﹖「當然不夠。木仔有家不回,不是反抗,而是表態。」有趣的是,飾演木仔的柯煒林,戲裡戲外,自由漂流似乎都是他唯一的選擇與堅持。
每個人都可以做選擇,但並非每個選擇都能獲得幸運的結果。「我很幸運,因為我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他選擇了演戲,就算那個選擇在當時的家庭會議裡還是引發了餐桌上的風波,然而他覺得自己很幸運,畢竟,最後能以戲謔的方式作結,讓家人接受了他的任意漂流,這個結局還不賴。
「最緊要開心!」
以上這句話,榮登柯煒林最不喜歡的句子的前三名。「最緊要開心?你是不是刻意不去看某些事情?」如果一個人的無知讓他永保開心,如果為了維持快樂,他可以選擇屏蔽社會乃至世界上所有令人憤怒的事,那樣得來的開心,根本不是最緊要。」
「有些事情一定要更用力記住,即使我會不開心。」他選擇保持憤怒,「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容易妥協的人。我現在學會的是bargaining power,你必須夠強大,才有空間讓你不妥協。」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他近期閱畢,也最推薦的作品──《渺小一生》。不管是小說裡的他們,還是現實中的你我他,其實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困境──在迷霧裡碰壁、迷路、掙扎,而唯一的出口就是直視所有的創傷,讓自己變強,不怕痛。
「我常笑自己是憤青,還對好友說,我們老了之後應該會去維園做阿伯。」他自嘲。
看似隨性,其實他對自己喜歡的事,可以投入所有,大概也正因如此,柯煒林才會常常自我懷疑。對愈來愈忙碌只希望能獲得「三秒睡」超能力的他而言,總不能每次懷疑人生就去散步吧﹖所以,每當他自我懷疑的時候,就會不斷跑到攝影機前檢視自己的表現。
「再一次自我懷疑的時候呢?」
「相信導演。」
導演對他說,每個人的一生,無論做錯了什麼,都不是我們判斷這個人在單一事件的表現的準則。在單一事件中,每個人都有權利爭取自己應得的公義。電影拍完了,其實現實比電影更沉重,同類社會議題仍在發生,甚至持續惡化。那些無聲的吶喊,憤怒的情緒,無法迸發,卻也不曾消亡,那要怎麼辦呢﹖所以他才說:
「很喜歡沉重卻蘊含詩意的作品,那麼溫柔的,暴烈的,即使憤怒卻不一定要用張牙舞爪的方式呈現。」
表達憤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也可以是朝佯裝波瀾不驚的水面「片石仔」,也許什麼都無法改變,但每個「片」過水面的遞進必定會啟發更多的思考。
有著演員的自我修養,柯煒林除了認真看待每一個自己需要演繹的角色,代入角色生活,還會在戲劇落幕之後,清空淤積的情緒。
「怎麼清空那些情緒﹖像是這次演完木仔的角色之後。」
「以前是去旅行。現在……我本來就是一個喜歡到處『癱』的人,不想回家的時候,在樓下木條長凳,隨便『癱』在上面,然後開始回覆工作的事情,那個時候我忽然想起木仔,他有勇氣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然後貫徹到底,很自由。當很多人仍舊營營役役生活著的時候,他有勇氣不隨波逐流。」
相信戲裡戲外的柯煒林還是會繼續自由漂流吧,漂向每道光源,每個出口。
「什麼是贏﹖它始終不是一個運動比賽,你覺得我輸了,但我覺得我贏了,有時候我會這樣想。」他說。
如果你們也一樣選擇了以《綠袖子》為起點,啟程後,忘記背後的綠袖子,才是真正的贏。
Storyteller: Will Or 柯煒林
Movie:濁水漂流 Drifting
Illustrator:Pris Pong
Text:嚴詩瓏 @dear.shiron
ad-lib & StoryTeller presents : 【#WeWearStories】
展期 Date : 05/06/2021 (Sat)- 26/06/2021 (Sat)
場地 Venue : K11 Art Mall 地下 G01
開放時間 Time:上午 11 時至下午 9 時
MM2 Entertainment Hong Kong #EveryoneisStoryteller #柯煒林 #willallwailam #濁水漂流 #driftingthemovie #嚴詩瓏 #dearshiron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淤 青 小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後記]
其實,當初在接演這齣戲的時候,我真心壓力山大。面對三位主演,我本人就是他們的粉絲,要與偶像同台演出,本來就是一件會興奮到心臟爆裂,同時緊張到嘔乾胃酸的矛盾狀態,尤其本劇又非常仰賴角色本身的性格與魅力,深怕原本觀眾看得開心,會在我登場後每個人心中都冒出「憑什麼」的問號。在此先謝謝各位來到劇場看戲的朋友,謝謝你們的一切反饋,不論是喜愛、意見、指教,或是批評,也是因為這樣的交流,才能夠讓作品或是劇場有持續向前的動力。
.
我害羞,不敢在本人面前講這些,但身為他們的粉絲,我想我也有大聲說愛的權利。
呂寰宇(小馬)小馬,第一次看到你就覺得,怎麼可以有人這麼穩定,在場上撐起一片厚實的氛圍,同時又飽含狂氣與神經質。尤其每次在排練場看到你無奈卻又杏眼圓睜地看著勞闆講垃圾話時,那瞬間的寂靜,彷彿整個空間都掉入你雙眼的星辰大海,我在旁邊都看得心花朵朵開。要知道,勞闆可是腦子在異次元的存在,少數如你能夠鎮住他,這樣充滿愛(?)的互動我也是怎麼看都不膩。我真心覺得,你非常非常適合雪見。從厭世主人公,到傲嬌吐槽役,你們身上都帶有一種貓科的孤傲和細膩,因此在第一次訪談中你覺得自己跟雪見很不一樣時,我整個在心裡(?)驚坐起,因為在我眼中,你們都是一朵出淤泥而桀驁的白蓮花。
徐浩忠 Jasper Hsu 浩忠,雖然在劇中沒有跟你對到戲,但在排練場每次有他登場的場景,我都坐在台下非常期待,金頂電池完全不是浪得虛名。只要有他登場的場次,可以讓所有人從疲累的一天當中復甦過來,看著他充滿活力地試各種超乎常理(?)的手段。坐在台下看著他心裡總會冒出「這樣可以嗎?」「這樣不行吧?」「但怎麼在他身上好合理」「真的只有他才辦得到」「怎麼這麼不合理但這麼可愛喇這是才能吧」等等os。每次,他在初見雪見的場景,在廚房模擬怎麼殺雪見時,那一句「殺殺,殺殺亞。吼唷這樣真的可以嗎。」我們都會在側台吐槽不行,真的不行。但,我們還是對於他堅持保留這一拍,感到非常開心。他從骨子裡的能量、熱情跟認真,每次排練結束嚴肅跟導演討論所有細節的模樣,持續感染排練場的所有人,他就是這麼獨一無二的,徐浩忠。
鮑奕安 Yian Bau 小安學長,請讓我還是稱呼你學長。在我大一那一年剛進戲劇系還沒開學的暑假,學校有個暑期劇展,而當時剛踏入校園看的第一齣戲,就是由小安學長主演的《浪跡天涯》,那真的是奠定我心中「啊,原來這就是藝術啊」的第一齣戲,而我非常非常慶幸,這是我的大學生涯所看的第一齣戲。劇情跟台詞或許已遺忘,但某幾刻的畫面跟當時的震撼,依然深深的刻在我心底。在這一段排練的日子裡,小安學長總是溫柔且聰慧的協助大家一起解決表演上的難題,不管是自己的角色或是別人的角色,他總是可以細膩地從觀察當中找到癥結點,並且維持著開闊的心胸,去迎接種種的可能性。與他對戲的任何一個時刻,我都能感到無比安心,自然地去丟接所有可能產生的反應,因為我知道,他,接得住我(?)。演出後大家一致盛讚丹木源的角色,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丹木源的細膩與溫柔,一直都是小安學長最溫暖的特質。
.
整齣戲裡有兩個時刻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歡。
在蔣巖雪與丹木源第一次相遇,紅衣女子事件結束後,丹木源獨白的那一段。我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整理案件的經過,拉著小安的水袖請他一起幫我釐清案情,在他坐下的那一刻,我看著他的雙眼,我內心其實有真的很多很多的悸動。我在他的眼裡看到了溫暖、開心、無奈、自責、後悔,種種複雜的情緒,那個眼神彷彿在告訴世界,「我希望你們永遠記得我眼前這個人,他是那樣的善良,但已經不在了。」雖然在那段戲裡我們處在不同的時空,但看著他的眼眸,跟他揮手道別的那一刻,我也在心底默默發誓,我一定,一定會回來的。
另外就是尾聲,季莫終於找到丹木源的樹體,跟祂傾訴的那一段。當時我跟小安都會默默先提前走上旋轉舞台,靜靜聽著浩忠的獨白。之前排練,每次當季莫說起「我也想用盡全力,讓全台灣的讀者明白,台灣有像您一樣好的推理小說家。」我都在心底吐槽,丹木源,不是都在寫一些輕快甚至有點BL的推理小說嗎,到底好在哪?但一直到進了劇場,第一次技排的時候,我的心底有了很大的悸動。是啊,丹木源究竟是不是好的推理小說家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給了季莫前進下去的動力,而他為了回應這份感動,努力地做好編輯的工作。
在每個人心中,多少都有啟發自己的作品,在他人眼中卻是普普或是糞作的時候,但是又何妨,我們從中獲得了力量,進而想要讓他人也得到力量的這份衝勁,也是我們做劇場,或是做創作,想要把自己的感動,想辦法傳遞給觀眾的原動力。在整齣戲裡我們致敬了許多動漫,這些作品陪伴我們長大,在青春的歲月裡留下痕跡,如果這是一齣獻給創作的情書,那麼我們也想要獻給那些,帶給兒時的我們,或是現在的我們,深植在心中的作品。
.
在開演前焦慮這一切真的可以嗎的我們,直到進劇場,才真的感受到什麼叫做劇場的魔法。當看到各個部門整合在一起,每個環環相扣的細節,在精準的調度後,才真正地呈現了這個2.5次元的世界。
題外話,蔣巖雪不小心喝到丹木源茶杯的橋段之所以會出現,也是排練初期,為了解決丹木源無法把開場拿在手上的茶杯帶走的問題,進而發展出這一段,也讓茶杯在接下來的戲中,成為了蔣巖雪與丹木源的信物。這,也是劇場的魔法吧❤️
.
千秋場前,導演突然走到我身邊跟我說,你覺得最後披著西裝外套如何,本來還在一邊換裝一邊苦思該怎麼調整比較好的我立刻回覆好,當然好。
你在書裡寫到「我願化作一棵山櫻樹,此生只為你遮風擋雨。」現在我成了土地公,換我為你遮風擋雨。
.
附上原作喵老師 喵四郎 / nyaroro 看完千秋場後回家手刀畫的畫面,逆輸出真的是太令人感動❤️
最喜歡的CP照,也和小安一樣,歲月靜好。
以及在原作漫畫中,我最喜歡,最喜歡的一格畫面。
最後,謝謝蔣巖雪,謝謝你正直善良溫柔的靈魂,謝謝你選了我成為這名角色,希望我也能一直帶著你的正直和善良(還有魔法),來面對自己的人生。
#Debug筆電的使用手冊
#筆電舞台劇
淤 青 小說 在 游智維的說書傳道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越靠近天堂,才清楚生命的方向
或許,對某些人來說,追逐夢想的勇氣是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與社會期盼上,那通常都 是人生某個年紀經過的第幾步驟後的次要計畫,至少比較符合現況與踏實。
但少年維特的青年如我們便不時的著,我們的生命要往哪邊走呢?追求財富與權力一定是幸福的嗎?這些問題,不斷地在腦海中一次又一次的反覆問著。
你可能很難想像,三四個約27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用匍匐前進的方式磕著長頭,五體投地的貼近地表,將額頭輕觸土地,將戴著木頭保護的雙手往前伸直劃記,再起身走到記號前再行伏身趴地,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拖著疲累的身體,耗盡生命熱情來表達他們對於宗教信仰的虔誠之意。這一去往往是數千公里的旅程,日日夜夜地不斷累積,這是一個耗費數年時光的朝聖之路。
當你看過,人們擁有了強烈的信仰時,甚麼困難都可以克服,甚麼事情都可以做到。
好多年前,便如此深刻地走了一趟西藏。旅途中一路顛簸奔波,由四川的成都啓程出發,目標是2500公里遠的藏傳佛教聖地:拉薩。決定走一趟平均海拔超過三千多公尺的旅行,任性地穿越了歷史課本裡頭一列列由北向南流的雅魯藏布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所切割出來河谷所組成的橫斷山脈由東往西走,那是一個旅行者們常出現帶點倔強自傲與愚笨幼稚的單純勇氣,就好像從熟悉的城市中離開出走卻答應了整趟近三週的時間你都得在玉山頂上渡過一樣的狀態。
傳說中的高原反應在你不斷地驚呼身邊的雪山美景與自然風光的同時,悄悄的襲上了你的身體 與腦袋。深夜裡躺平在又溼又冷的睡袋中,在不知名小鎮裡棲身的招待所失去了水源,讓你不需思考是否要盥洗還是擦身就好,只想要快點閉眼睡去,希望一覺起來陽光燦爛的白晝美好又 來到。但事實與想像總是差距很遠,廁所排泄物淤塞的狀況,讓你寧願在路旁讓冷風吹過屁股也比室內來的好過,連要泡個熱騰騰的湯麵,熱水卻因海拔過高不易煮開讓你失去了耐性。
最不想要的,在我三秒就能入睡的人生中幾乎不見的整夜失眠卻此時出現,因為感覺滿滿的血液衝上佈滿了我腦部的微血管裡。遠處的野犬狗吠與玩樂聲交錯/打檔機車噗噗地呼咻而過/走廊上有兩個人在交談著感情與心事/窗外的寒冷露水滴答落下敲到金屬片狀物/刺骨的寒風從窗縫硬擠進來...。
頭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酸痛與極度不適交錯著出拳攻擊你的身體與心靈。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應該不用撐到世界末日來的那天,應該就會立刻離開這個世界。
當然,那感覺沒有成真,不然我也無法寫下段文字。那段旅行,成了我一輩子最難忘的一塊記憶區域,往往腦袋一開機便會浮現出來變成開機畫面。
許多朋友問我:這段如此難忘的精彩旅行經驗,你最有收穫的是那一段?
我永遠記得一晚,我躺在公路上的某小鎮旅館歇著,翻閱著帶出門的旅行小說,電視節目無意 識地播放著作為背景音樂與場景。一句話傳入耳中:「西元前五百年前後是人類歷史上的黃金年代。」我轉頭起身,雙眼盯著節目中的學者說了這時間前後一百年左右出現了哪些人:孔子、孟子、莊子、老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
這多麼令人驚訝呀! 奇妙的事情發生在這個年代,這些人類史上的先知與哲學家們,費盡了一輩子的時間幾乎都在 追尋著同樣的一件事情,便是人們活在這世界上的結果,我們該如何找尋生命的真義,如何產生對別人的價值,而活的快樂且有意義。
但二千五百年過去,我們多數忘了有這些經典存在。我們多數忘了花時間去思考這些真理。我們卻仍舊重蹈覆轍地不斷地在人生中迷失,直到某的事件的發生後才會驚覺,發現生命存在的追求的最終目的。
走過這最靠近天堂的地方,你開始思考生活的本質是甚麼?望著然烏湖旁瓦村的可愛孩子,害 羞著將頭埋入雙腿中躲避,看到數位相機中的自己掩飾不住地開心。這些孩子們們住在泥土塊堆砌的房子裡,過著沒有電力的生活,炊煙裊裊地從屋後升起,伴著背後遺世獨立的湖光山色。
他們貧窮?還是富有?
終於,你才發現只要將物質生活降到最低,那麼快樂極為容易。因為當你一無所有,代表的是多的都是收穫。當你身處逆境,那麼一點順利都是值得感激的幸運。
我感謝老天給了這趟旅行,讓我清楚了生命的方向何去。
#Shopping Design
#設計採買誌
#2012年11月號
#旅行專題:「#末日後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