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討厭我的老師。關於那些「被老師扼殺的青春」,有數不完的怨恨。在偏鄉學校唸書,15歲前,老師對我而言,是敬而遠之。
老師,是一種「會貼你標籤」的人。
老師,是會限制你自由的人。
老師,是你要花好大力氣滿足他期待的人。
老師,是勢利於資優生的人。
老師,是一個決定你學涯生死的人。
老師,是在上位者,你不能不聽從他的指示。
老師,是權威的存在,學生該努力獲得他的認可。
刺耳,卻真實,是我對老師的謬誤。
身為一個成績極差且高敏感的青少年,我感受到老師對資優生的熱情,嗅到老師對我的冷漠。我練習習慣升學制度裡,成績不好的卑微。
我的成績差,滿分100分的考卷,我的數學大約在26分上下。課業不好,但我從小很喜歡寫日記,更喜歡在國文課寫作文。
我可以不打遊戲
我可以不上體育課
我可以忘記吃飯時間
我也想把作文寫好。
我不想算數學
卻沈溺於算計句子的對仗與排版的工整與平衡。
我不背英文單字
卻可以背出周杰倫的所有抒情歌歌詞
我不喜歡讀課文
卻將自己的文字反覆讀上數十次
但我的作文卻從未被國文老師認可,國文老師是大男人主義之「菁英老師」,世界好像理所當然把重責大任委派到他身上,他當上學校主任,他也喜歡「菁英學生」
他將資源集中於好學生。
特別是那些完美的資優女同學。
投稿的機會,當我得知時,已是好學生文章刊出的時刻。
比賽的機會,當我知道,已經是好學生得獎後的事。
我並不是想比賽,我只是疑惑著:為何我沒有選擇權?
為什麼我連知道我有這條路能走的機會都沒有?
我不喜歡國文老師的偏心,更恨自己無能為力。
後來一次大考,批改作文的評審老師是外部老師,我的作文得到全班唯一的滿分,比那些平時被老師派去參賽、投稿的完美女同學高分。
國文老師才終於看見了我。
他半開玩笑說:「你的作文是不是抄王同學的?還是抄柯同學的?」他英俊挺拔,脣紅齒白之笑容,拍拍我的背。我說,沒有,我自己寫的。但我心裡很生氣的。
這個玩笑我開不起,寫作文是我唯一喜歡的事。
而我對國文老師的不屑,不只是他對我的玩笑話。
而是班上某位「陳同學」經常對我施暴,早自習進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先賞我巴掌。那次連續幾天,被惡棍陳同學在校門口廢棄教堂圍堵。我鼓起勇氣,求助於國文老師,國文老師卻說:「我教務處要開會。陳同學不壞,他只是比較頑皮。你們要好好相處。」
就走了。
國文老師就這樣走了。
當時他已當上學校主任,忙於會議,忙於升官後的社交,真的很忙。畢業後至今沒見過他,如今,他已經爬上高位,是某間學校的「校長」了。
而我也寫完第一本書,文筆不好,但字句真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8912
希望校長您會看見。
-
回想青春期,我的壞運氣都在 15 歲前用光了,在上了「金門高中」以後,我遇見許多與學生真心相待的老師,他們不只教我課業,更分享他們的人生。
我的愛情難題他們陪我走過
我收到老師去旅行時的明信片
我接到老師打電話來祝我生日快樂
我失戀的時候,老師曾聽我深夜訴苦
老師的身教,影響我的人格。
後來,我才知道,老師真的很好。
老師的好,是給你勇氣,相信自己可以與眾不同!老師的好,是讓你知道,學校很小,世界很大。
你不必因為青春裡的一次失敗,
就捨棄那尚未精彩的未來。
謝謝老師,現在的我,過得很好。也相信自己的價值。那些青春裡的難受,如今都已釋懷。
老師辛苦了,老師難以取悅每一位學生。
老師辛苦了,老師承擔了許多眼光。
老師辛苦了
你想要的理想,學校不一定讓你實踐。
老師辛苦了
你總是默默為社會努力,卻得到許多怪罪。
老師辛苦了
遇上像我這樣的怪學生。
謝謝老師,教師節快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夜燈照,霓虹光,紅妝女郎樓下看,街上幾個人兒盪,紅車舉旗四處闖。鬧市的深夜如此耐人尋味,彷彿誰也殺不掉那生機。 日出而作者要不早已安睡;要不就如街上幾檔食肆般,洗洗刷刷,準備關門歸家。 日入而作者又豈止艷娘與司機,正如弼街這一家小店,才剛亮起了燈。 招牌上的射燈保持晦暗,隱約見到是深棕色雲石底配以「...
深夜訴苦 在 區思晴 - Jess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其實一直以來都幫過唔同傳媒拍攝,所以得到好多人嘅支持,真係好開心,嗰陣每日都過得好精彩,但為左生活無得唔放棄因爲生活先係最重要,投入左飛鏢後都已經將時間放晒喺練習同比賽度,兩者之間我都好鍾意,但時間長度點都係飛鏢佔最多,所以拍攝方面都停下來,縱使飛鏢路上難行都要堅持下去,因為飛鏢其實都只係一個人去努力嘅事,成就發揮都係個人質素。
但我就開始諗,點解個人越來越頹,係咪成日匿埋自己所以開始無著重外表嘅打理?以前我出街點都會化妝整頭,依家真係妝都唔化😟因爲咁個人自信都無埋,醒下啦,女人係要靚咖!
#深夜訴苦#其實我都忍夠自己#慢慢我會變返靚#可能嗰陣有簽公司先有個責任要靚啲#但有無簽都要靚咖唔該
深夜訴苦 在 音地大帝 Indie DaaD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下開放深夜訴苦時間。
算了還是睡覺好了。
深夜訴苦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夜燈照,霓虹光,紅妝女郎樓下看,街上幾個人兒盪,紅車舉旗四處闖。鬧市的深夜如此耐人尋味,彷彿誰也殺不掉那生機。
日出而作者要不早已安睡;要不就如街上幾檔食肆般,洗洗刷刷,準備關門歸家。
日入而作者又豈止艷娘與司機,正如弼街這一家小店,才剛亮起了燈。
招牌上的射燈保持晦暗,隱約見到是深棕色雲石底配以「金華冰廳」四個金燦大字,
這個色樣顯然是老舊款式,對了,這是一家有四十六年歷史的老店。
越過前方賣麵包的小檔口,穿過舊式的玻璃雙門,又是一片漆黑,這裏似乎是小店的食廳,
還未來得及察看,後方盡頭處便傳來鏗然之音,只見有兩至三名男人於該處搬來弄去,揉揉眼睛細看,
他們手執的正是一疊生鐵焗盤,一股溫熱,正瀰漫着整間冰廳。
老舊的巧手
這是一間長方小店,前鋪為外賣麵包檔及食廳;後鋪為水吧、廚房及麵包工場。凌晨兩時,幾位師傅正在工場內準備製作麵包。工場地方不大,僅僅容得下三位師傅,裏面只有一張偌大的搓粉桌,銀鐵色的雪櫃以及裏邊殘舊的大焗爐,唯一的機器就是大攪拌機。工場內較為主導的,是一位已在此工作十數年的老師傅,他邊把攪拌機整理好,邊謂:「我哋嘅麵包用舊式做法,盡量用人手製作,好多準備功夫㗎。」以「我們」稱呼小店,可見其歸屬感之大,對於自己所做的麵包,他十分自豪,尤其是接下來要製作的菠蘿包。
小店習慣用老方法製作,不加化學劑,他先倒入麵粉,這是來自香港的九龍麵粉廠的麵粉,本地有名,再加入糖及豬油。他把豬油遞上,見豬油呈雪白色,指目前最好的豬油,來自荷蘭,豬油對麵包而言十分重要,質量次一點都已經大有不同,坊間很多麵包店都用台灣豬油,做出來的味道及鬆化度都不理想。接着,又加入雞蛋及奶,多用些雞蛋的話,麵包會更鬆軟美味,千萬不要吝嗇材料,不然就不好吃了,這是老師傅的原則。
待機器把材料攪拌成一個麵糰,師傅即撒一把麵粉於桌子上,再把麵糰放上。除了機器做麵糰,其餘步驟都要以人手做。三位師傅並排於桌前,先把麵糰捏成長條,再分成幾份搓成一個個圓形,三人一個勁兒地搓,不消一會兒就將圓麵糰整齊地放在盤上,好讓它們發大,這個過程就是發酵。發酵需時一至兩小時,發酵不足的麵包會又硬又實;發酵太久麵包又會如同空氣般,沒有質感。他把一根指頭壓下去麵糰上,只見它立即回彈至圓形,他解釋,倘若麵包用料不足便會塌下去;若加入添加劑的話,麵糰同樣會扁塌。
麵糰發酵期間,老師傅又開始製作菠蘿皮。加入麵粉、豬油、奶粉、雞蛋及砂糖,僅此而已。攪好的皮料偏黃色,不如麵糰般有彈性。將皮料用鈍刀壓成皮狀,薄不好,厚不好,均勻就最好,這就講求手感及經驗。於發大了的麵糰上噴上開水,好讓菠蘿皮黏附於麵包上,接着塗上蛋漿讓麵包能更好地上色,便將一盤盤的麵包推入焗爐,焗十八至二十分鐘,其間要轉爐。菠蘿包顏色要呈金黃,皮裂適當,不能過多,不然一咬下去表皮就會碎掉。
待麵包出爐之時,師傅就要開始製作酥皮蛋撻,這是小店最難做的食品,很多功夫。首先要把酥皮打起,白色的是酥皮,較有彈性,材料十分簡單,就只有豬油及麵粉這兩種食材。黃色的則是水皮,材料有雞蛋及奶粉,質感較軟。酥皮及水皮疊起來,就是一層層酥軟的效果。師傅先於桌上放上酥皮,將之用「酥槌」壓成長扁狀,再放上水皮,把酥皮包着水皮後再摺疊,重複至整塊酥皮都按壓均勻,分佈平均。
見老師傅動作輕柔,看着覺得輕鬆,其實十分辛苦,所有的手力都用陰力,他邊搥打邊訴苦:「呢個酥槌用咗十幾二十年,好重㗎!有幾磅重,一天打幾十次,好攰㗎!」語畢,把打好的酥皮切成四份,放到雪櫃中。待其變硬後,又再取出搥打,即可倒模。倒模後,要將酥皮平均地按壓於鐵模上,再倒入用雞蛋、糖及奶所製成的蛋漿,只要分量適當,蛋漿就會滑。完成後放入焗爐焗一焗,同樣是焗至金黃色。打開焗爐,酥香頓時撲鼻而來,同時告知時已六時半,麵包準時發售。
昔日的苦頭
踏出工場,水吧、廚房以及食廳已經亮了燈。兩三位樓面阿姐已經穿戴好圍裙就位。「睇住啊!菠蘿包出爐啦!睇住啊!」一位短髮阿姐高舉雙手,將一盤新鮮熱辣的菠蘿包托在頭頂上,由工場步出玻璃門外的麵包檔。只見麵包檔前站着一位束髻端莊的婦人,看其架勢就知是老闆娘,人稱「陳太」。既然員工眾多,為何尚要堅持每日到店裏親力親為?她邊把出爐麵包整齊放到門口的麵包櫃內,邊笑說:「每日我返工都有呢個感覺,希望透過呢度,令人感覺到仲有個有人情味嘅地方,大家互守互望。」有此想法,就是源自老闆陳生開店的一個概念。
老店於一九七三年開辦,當時大牌檔開始漸少,演變成偏向輕食的冰室盛行,其實就是茶餐廳形式。陳生及陳太生活並不貧苦,開此冰廳,就是因為陳生一個好客的性格,他希望有一個地方,能經常讓朋友來坐坐聊聊天,聚一聚腳喝杯茶,於是想到開間冰室,並提出取客廳之意,改名為冰廳。小店當年因為牌照問題,不能大動爐火,故此都是賣些普羅大眾的輕食,西餅蛋糕、雞批、叉燒酥等,略為飽肚的都只有麵食。好賣的食物,就是至今仍然街知巷聞的菠蘿包及酥皮蛋撻。隨時代改變,小店的外貌及座位依然保持一樣,大部分食物也不變,只是為滿足客人而加插了飯類以及小炒,反正都以快為主。
畢竟是四十多年前,總有些不一樣。陳太說起當年,竟是一肚子辛酸。當年,全店都沒有女工,員工全是男人,甚至光顧的客人都以男性為主,其他食肆亦然。她以前也是一個全職主婦,不止如此,來自保守的家庭的陳太,到店裏工作前,因為父母不允許,故從來都沒有外出工作。至一九九七年後,兒女都送去英國讀書,不用湊仔的她因為無聊,就來店裏來幫忙。對她而言,着實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到店裏來,方發覺原來與人相處十分困難,她翻了翻白眼:「我直情以四個字形容,啞口無言,我從來未接觸過咁多人,雙眼從未見過咁多嘢,人哋講乜我都唔知佢有咩意思。」起初數年,根本沒有員工會聽她說話。她請員工做事,他們則認為其毫無知識,甚至着他們下班前先把地掃乾淨,也沒有人願意。她笑言:「佢哋唔做,我做囉!我忍耐力都幾高㗎。」
其實,不止忍耐力,陳太本是有主見之人,她來這裏第一件事就是改賣麵包形式。她見無論客人買多少個麵包,員工都只用一個膠袋盛着,結果客人吃麵包時,要用手指夾着麵包,她認為不體面,於是提出一個麵包用一個袋子的做法。起初員工都不接受,她惟有站在外面看着,員工不按指示,她即開口阻止,堅持了數年,又得客人讚賞,故現已經成了習慣。遇到這些問題,陳太不會跟老公打小報告,她不屑:「我唔會,我一個人要打理一個家庭,一樣需要堅強,我鍾意人除咗用手,仲要用心去做,由我做起囉。」日久見人心,員工現時對她十分尊重,相處愉快,好些員工都跟隨她十年以上。
她自覺幸運,在此,學懂了很多東西,最大的改變,就是懂得去關心別人,她漾起笑意:「冇人教我,但我喺度感覺到客人好關心我,我唔舒服佢哋會知道,我自己感動,所以我先學識咗去關心人。」她終於了解,有些東西要在生活中磨練。
然而,她學懂了,人情卻漸消逝。以前客人間十分和睦,沒有人介意搭枱,一起坐後就會互相對答,但這些畫面漸漸在她眼中消失,她嘆口氣道:「講吓講吓,連早晨都唔想講啦。」這份人情不知何時失落了。只是,人情去,光陰同是。年紀漸老,很多事情都由不得她去主宰。事實上,她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再工作了,腰痠背痛。但累積了四十多年的客人,跟在她身邊多年的員工,真的捨不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她沒有後悔把時間都投放在此,這家小店對她而言,是其成長的地方,彷彿這是她的家,只要每天立於家門前,守護着這份舊情,足矣。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金華冰廳
地址:太子弼街47號
電話:2392 6830
營業時間:6:30am-11pm
詳情: http://bit.ly/2TUq00E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zO_aLSjb9U/hqdefault.jpg)
深夜訴苦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飲食籽:瘋狂食事】
讀着《深夜食堂》,總羨慕日本有這麼一位能幹又溫柔的食店老闆。每聽到客人訴苦,他只默默從廚房捧出美食,用另一種方法治癒客人(和讀者)的心靈。香港也有位老闆,雖不會靜靜聽你訴苦,卻會坐下和你談時事談生活。他和刀疤老闆一樣,都能在廚房變出各樣日式美食。難怪政治人物朱韶洪(大陸朱)或雜誌社高層也是這裏的座上客。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LRIxqUlKA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