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8日完成
《千年一問》的文化版面時
渾然不知
人生會有大變動
記者生涯一個月後
就要畫下句點
一切來得突然
但我慶幸自己在看完
《千年一問》的第一版本時
就完成了這次採訪
將近半年後
再次看了 《千年一問》
我很驕傲
自己即時做出歷史見證
以下是專訪全文
文化週報》女導演的千年一問—王婉柔用魅影召喚鄭問博物館
2020/04/18 專訪◎藍祖蔚
鄭問畫作在故宮展出時,號稱《千年一問》。鄭問過世三年後,導演王婉柔拍攝的《千年一問》紀錄片也完成定剪。 認識他的朋友,會讚嘆電影中雖然無法訪到鄭問,從頭到尾鄭問彷彿就在身旁;不認識他的粉絲,也可以在看過兩個多小時繁花似錦的影像後,明白何以大家要稱他千年一問,因為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了。
藍:傳主已經過世的紀錄片容易變成導演自說自話,加上傳主低調,生前留下的影音資料有限,艱難指數更高,而且拍攝之前,妳並不認識鄭問,怎麼會對這個題材感興趣?又怎麼敢接下這個工程?
王:或許就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吧,兩年多前,監製王師問我有沒有看過鄭問,我回答說沒有,他就要我趕快Google一下,我找來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東周英雄傳》,翻著看著,耳旁就響起了馬叫的聲音,那是以前從來沒有的經驗。
鄭問吸引我的地方不只是畫好,更在於他的古典取材,我念的是中文系,鄭問又擅長古典故事,從史記到戰國策到東周,共鳴感本來就高,接下來我又去找時裝的《深邃美麗亞細亞》,應該是我看過最怪的漫畫了,當下的反應就是天啊,究竟鄭問是個什麼樣的人?怎麼可以畫出這麼怪又這麼迷人的東西?就想來挑戰。
鄭問2D銀幕現身 故宮看展魂兮歸來
藍:不管認識不認識,看過《千年一問》的人很容易產生一種好像進入鄭問博物館的讚嘆,視覺華麗,凸凹陰陽的刻痕鮮明,有如看到了鄭問的立體雕像。更有趣的是妳創造了一種魅影般的意象與敘事詩意,到處都是意外與驚喜。
王:我的上一部作品《擬音》,討論的是電影中的聲音,這部《千年一問》念茲在茲的就是想在畫面上有突破。攝影師韓允中看到鄭問的畫作原稿時,就立志這部片要拍到讓觀眾目不暇給,要跟鄭問的畫拚了,有鄭問畫作在前,視覺風格不能遜色。
鄭一生經歷崎嶇起伏,再加上人已過世,只能靠眾人回憶來拼湊身影,難免會陷入孰真孰假的困惑,還好,眾人口中的鄭問滿一致的,只是我會自不量力地想:要不要談到台灣漫畫史?要不要把1980年代的氛圍著墨多一點?最難的是在還沒有理出頭緒之前,鄭問故宮展就要開展了,錯過了,就沒能再補拍,所以我逼問自己:要拍什麼?要怎麼拍?當下的念頭就是要做2D動畫,而且找鄭問的兒子來演鄭問,要他模擬鄭問也來到故宮看自己的畫展,因此才能拍出鄭問也在現場看展的律動。
藍:採用2D動畫,讓鄭問重現銀幕,這款美學選擇很「鄭問」,因為很多漫畫主角的長相根本就是鄭問本人的翻版,畫中有他,電影中也有他的動畫身影,鄭問在天之靈應該也會對妳的巧思露齒一笑!
王:我要求這個2D人物,要一看就知道是畫像,是很虛的影像,就貼在實景上,我透過這個方式表現鄭問,透過2D動畫比對他的畫作,請教大家一部沒有傳主的紀錄片究竟能掌握多少真實?我看的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受訪者描述的鄭問都是真的嗎?回憶有過濾或誇大嗎?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答案,因為我沒有真的見過他本人。
電影的第一顆鏡頭就是從鄭問心肌梗塞倒下的那個書桌開始,樓下有工作人員正在拍攝訪問鄭師母,但是另外有架攝影機就從那個位置站了起來,你看見了一位外型有點像鄭問的2D人物沿著樓梯走了下來,我從未點明他是誰,或許是鄭問的魂魄,也或許只是想像中的鄭問,想要看看我們在做什麼。
我用了超廣角的鏡頭來拍攝這個有點魔幻的時刻,鏡頭走經狹小的樓梯間有點快要撞牆的近視感,再神秘又優雅地悠悠繞行工作團隊身後,開門走出戶外,希望真能創造一種魅影流動的感覺。而且,不只開場,凡走過,必有鄭問,從香港到故宮,都有同樣的律動。
藍:2D動畫出現時提供了一種換口氣,深呼吸,繼續看下去的能量,這種魂魄猶在的拍法很奇特,很迷人,而且是一以貫之,最初怎麼想到魂魄依舊在的這個點子?
王:我看過一部法國動畫片《魔術師(The Illusionist)》,主角闖進一間電影院,銀幕正放映著法國導演賈克.大地的電影《我的舅舅》,也就是真人和動畫同步存在,鄭問的作品就適合這樣子的做法,因為這個2D版鄭問,有如一位畫中人正看著我們在拍片,這一切或許也是因為我們在現場一直感覺到鄭問跟我們同在……
說話寫信找大師 有如鄭問降臨現場
藍:真的同在嗎?
王:現場沒有發生什麼靈異事件啦,只是特殊體質的人三番兩次都感覺到鄭問就在現場,所以我們會試圖跟他講話,我則是不時寫信給鄭問,把我的感覺或疑問逐一寫下來,那是一種抒發,一種反芻,也是一種治療,寫完信,既無法投遞,也得不到回信,然而冥冥之間你就比較能夠走下去。
藍:信件內容能分享一二嗎?
王:每封信都會以敬愛的鄭老師開場,輕聲問著我是否不停在對鬼魂說話?投石於井,一切需要我自己找答案。問他你是否在圖書館內,今日,與我們同在,看著聽著我們如何用攝影機和錄音機建構你……我該傳遞什麼剪輯什麼建構什麼,給世人什麼你的樣貌?我相信你與我們同在,一如你現在很可能坐在我的身後……還是,我自始至終都駛錯了方向?如何輕鬆一點? 我不知道。我只能掌握當下。
我也會喃喃自語似地寫下……關於紀錄片種種,關於電影理論,甚至過去很多經驗,這次幾乎不適用了。很濃烈的情感主宰了一切……也會試著想問他:電影會長怎樣,你是否也好奇呢?
畫中人都是鄭問 英雄映照人生哲學
藍:《千年一問》拍攝工程浩大,先後走訪了日本、香港和中國,逐一重現鄭問曾經風光、逐夢及夢碎的場址,這種認真與堅持,很接近鄭問本人?
王: 電影其實是無數淚水換來的,一開始,日本人不太開心,因為我們從故宮展開幕時就把握機會先做訪問,架好攝影機就要搶拍,然而日本人講究細節與禮數,事先不但要擬好題綱,層層送審,還要說清楚受訪影片未來要怎麼用……剛起步的我們有點手足無措,場面一度僵住了,幾度懇談,我和監製更不時泣訴心聲,表達我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鄭問,以及日後映演若有盈餘,一定會回饋鄭家人……日本人才打開心房。
有過這次文化碰撞後,我選擇做預訪做足功課。開拍前,先到日本探勘可以拍攝的場景,更逐一拜會預定的受訪者聽他們細述鄭問,熟讀翻譯逐字稿擬定拍攝重點,才二度前往日本正式拍攝。講堂社新泰幸先生看到了我們的用心,一路陪著看著,主動幫我們打點大小事,不但拍到了很有大正風格的舊辦公大樓,原本日本漫畫家受訪時都有行情價,而且價格不菲,也因為他的協調,輕快達陣。尤其看到講談社編集長栗原良幸拿出厚厚一疊有關與鄭問合作的歷史檔案時,你就能感受到日本人的認真。
藍:《千年一問》揭露了很多鄭問的創作秘辛,妳不但找出《三少爺的劍》說明他的素描源頭,更點出不少角色依稀都可以辨認出鄭問的影像,都藏有他本尊,所以片中出現的動畫身影,剛好也呼應著鄭問無所不在的小自戀?而且第一場戲是鄭問高中同學在講他的自畫,片尾也是鄭問的自畫像,自畫像顯然是個很有趣的題目?
王:鄭問說過,畫中的每個角色都是他自己,他會把他的悲憤或厭憎都畫進畫中,他就是這麼奔放地把自己投射進作品的每個角落,才會給人無所不在的感覺。
鄭問的面相一直在變。高中期的鄭問,若不做箭頭標示,誰都認不出來。自畫像代表著畫家怎麼看自己,是對著鏡子畫?還是拿著照片描?不同的呈現方式,是否反映著他的成長?片子以自畫像始,又以自畫像終,我的想法是不管怎麼解釋,受訪者怎麼推崇,都遠遠不如從自畫像來認識,真正的鄭問就在他的自畫像之中。
藍:其實,片尾還有一幅自畫像,精準一點說是張照片,是鄭問在畫室中作畫,持筆含笑回眸的照片,放在故宮展的出口處,粉絲、好友、夥伴參觀完後,都會從照片前走過,形成有趣的生死對話,大家是來看鄭問,照片中的鄭問同樣也在看著這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尤其是鄭問的眼神那麼神采奕奕,散發著想和大家對話的火光,非常立體。
王:讓電影活起來,讓鄭問的作品也能活起來,就是我最希望達到的目標。我特別感謝剪接師陳曉東,他從巨大的影像素材中撈到了這顆鏡頭,其實畫面很短,只拍到了日本友人匆匆走過的一瞬,因此還特別放慢速度,經過這麼特殊的處理,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鄭問的笑容,達到了畫家與觀眾的對話目的。
認真研究過鄭問後,我發覺他的畫技可能花俏,編劇與敘事卻很古典,不會玩那種時空錯置的穿越戲,他堅持只要好好地說好一個故事,就夠動人了。鄭問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很在乎道德或禮貌,有道理的事情就會堅持做下去,作品中對英雄的定義也會變成自我要求的準則。
章回手法有巧思 重現大師文學氣質
藍:提到古典,你把電影分成九個章節,從《冰中的火焰》開始,一路還有《八眼醒來》、《驕傲的蜘蛛》、《好善良的蛤蟆精》到終話的《花開了》,帶有古典章回小說的欄目趣味,只是用字遣詞又非常新潮另類?為什麼?
王:鄭問是文學性很高的創作者,所謂的文學性不只是他擅長改編古籍經典,以《深邃美麗亞細亞》為例,這本漫畫的結構是先有話名欄目,翻頁之後才會看見漫畫,欄目文字容易勾起聯想,例如《好善良的蛤蟆精》會讓人去想蛤蟆精到底長什麼樣子?又如何善良?他在文字和圖像的搭配上顯然有過深思熟慮,角色的對白台詞,也都是他親筆寫下的,很有鄭問風格:乍看直白,卻又富含有趣的隱喻,很吸引人一路看下去,加上這個文字特色以前沒有人討論過,所以就成為我的表現重點了。只是後來的欄目名稱擴大取材範圍,不再局限《亞細亞》,還包括《戰士黑豹》與《大霹靂》。篇名來自他的創作,卻由我選擇放在哪一話,就有一種我跟鄭問錯身而過的感覺。
藍:《千年一問》一共採訪了54人,有獨訪,有聯訪,然而受訪人物出現方式都不一樣,鏡位既不重複,光影也不刻板,獨訪莊重,聯訪有趣,鬆緊參差之間很有巧思,很有漫畫格式任意伸縮的自由彈性,妳怎麼想出這種風格?
王:攝影師韓允中會先問我想怎麼拍,然後提出可以加分的拍法。既然受訪者這麼多,畫面上不求變化,看過幾回就一定會膩了,所以即使是同一個人,我至少拆成兩個地方拍攝,不同議題就要找出對位場景,創造不同的視覺感,找到對的氣氛,讓觀眾更有感受。但要這樣操作,前置準備就要大費周章,現場要找場景還兼打燈,時間又緊迫,這麼高密度的作業要求折殺了我的團隊。
藍:鄭問進故宮開展是漫畫界的大事,然而藝術界卻出現一些雜音,妳的紀錄片略過了這個議題,呈現的都是讓人感動的盛況,是不想碰,還是另有考量?
王:主要是怕離題太遠。我請教過故宮的三個單位,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研究員都對鄭問的用功與用力給予高度肯定,只有書畫組認為鄭問雖然擅用毛筆,然而畫風與傳統水墨無關,不願多談。
故宮的青銅器專家一輩子都鑽研其中,一看見「東周英雄傳」的封面,立刻就可以指出主角頭上戴的帽子其實是鄭問借用了哪個朝代的文物,但是鄭問厲害的地方在於他不是只會複製或重畫,例如他可以把傳統的壅不落痕跡地轉化成為帽子,而且古文物上的花紋經過鄭問拆解轉化,組合排列出新貌,讓他們佩服又感動,鄭問不是抄襲,而是把這些死文物都活化了。因為你不會活用國寶,它就只能硬邦邦地晾在那兒發呆,鄭問不是瞎用亂用,而是理解消化吸收之後,賦予這些古典多重意義或象徵,讓文物得到了新生活力,鄭問的活用或許可以帶動更多人願意再來從骨董中找尋更多東方元素的靈感,年輕人透過漫畫看到了青銅之美,在美的召喚下願意去認知青銅時代,不是更有意義嗎?
有位甲骨文研究員還指著《鐵血三國志》的圖告訴我,鄭問花了不少力氣去鑽研甲骨文,除了會變造新字,還會偷偷在其中藏進一個「問」字,用得既巧又妙,讓人會心一笑,近來歐美流行的中國元素都還在紅色或者龍鳳的表象層次上打轉,鄭問早就超越了他們。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金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閒聊]鄭問-深邃美麗的亞細亞- 看板Native 的評價
- 關於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TT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的彩蛋和評價,FACEBOOK、PTT和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閒聊]鄭問-深邃美麗的亞細亞- Native | PTT Web 的評價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閱讀讀者 #邀請刺青師莊生
#關於漫畫的快問快答
Q:最難忘的漫畫?
A:最難忘的是《電影少女》,其實我根本沒在追那部作品,我甚至不知道那兩個角色叫什麼名字。總之,那段劇情是一個中分男召喚出了電影少女,然後,他叫電影少女拉起裙子給他看內褲,接著,他竟要求對方彎下身,他讓從領口偷看對方的奶,有夠震撼!小小年紀,看到這種橋段,完全可以了解男主角,為什麼會自言自語的說,好像置身天國。
那一回,我曾每天看、看了好多遍、每次看都血脈賁張,但是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尚未經過《靈異教師神眉》訓練的我,總覺得那沒有乳頭的奶奶很怪。於是有一天,我不知哪來的自信、拿了一隻藍色的SKB幫它補上了乳頭……
打開眼界的漫畫👇 👇 👇
────
#整個6月是Openbook閱讀誌的漫畫月
#將會介紹滿滿的國內外漫畫
────
👉按下「搶先看」,不要錯過精彩文章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跟Openbook成為Line好友:http://pse.ee/5SYGV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金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鼻劍斷
早前在台灣誠品看到鄭問祭,《東周英雄傳》、《刺客列傳》、《阿鼻劍》、《始皇》都齊全。年輕時買過的都生了書蝨,每次拿起來讀都會手臂痕癢,只怪自己從前沒有好好收藏。事實我們都生活在彈丸之地,天氣又潮濕,要妥善保存紙本真不容易。於是在台灣看到鄭問作品集蠢蠢欲動,又心想香港誠品會不會都有呢?好端端抬幾公斤書本回港會不會太傻。最後還是買了《東周英雄傳》、《刺客列傳》、《阿鼻劍》,心想《深邃美麗的亞細亞》不算我杯茶。回到香港再探問,太古城誠品固然沒有鄭問專櫃,來到銅鑼灣也只有《刺客列傳》,連《東周英雄傳》、《阿鼻劍》沒打算入貨。好在香港仍有些樓上書店,甚麼書也有,連《始皇》也買了,二十年前就是在田園買《刺客列傳》和《阿鼻劍》的,還記得當年第一次看鄭問的震撼,還掛念當年的年輕。
初入行當漫畫記者,會拚命找各地漫畫來看,港漫和日漫固然不放過,台灣也會看蔡志忠、麥人杰和林政德。鄭問毫無疑問是另類的,可是他幾乎一出道就石破天驚,他的光芒教懂我們只要你有才能,不管你的想法有多偏鋒,總會被世界發現。沒想到馬榮成老早看到,又落落大方在自己專欄介紹《刺客列傳》,讓大量《中華英雄》迷跑去田園掃貨。後來鄭問編繪由馬利編劇的《阿鼻劍》,這是本罕有著明編劇名字的鄭問作品,可說看第一部《尋覓》已有驚為天人的感覺。我當時想,他繪畫的人物像有生命,很會演戲,他愛畫正面大頭面相,五官很精緻表情很浮誇,然後配合帶點迷幻的水墨軀體,兼備了虛和實。後來他說過,面和手都要畫得仔細實在,身體卻可以虛。
他的畫面也像現在拍攝天文星象的手法,使用很慢的快門,明明只是一幅靜止畫面,卻像凝聚了一段長時間,蘊藏了千言萬語。有和他共事的寫畫助理說過,有時鄭問明明完成了畫作,卻感覺仍不圓滿,會看著畫作發呆句鐘,才忽然用手指沾了點墨,在畫紙上輕輕抹上一記,就像傳說的神來之筆,龍被點了睛,畫作登時入聖超凡。他編寫的故事情節也詭異奇幻,有神有妖有佛有烈士有英雄有霸王,總帶著不安又引人入勝的悲劇魅力。《阿鼻劍》讓日本人震驚,講談社馬上邀請他連載新作,更替他辦理入籍日本。如果你清楚日本是全球最強的漫畫王國,你會明白鄭問作為首位華人被邀請連載漫畫的震撼。簡單說,日本人想擁有這塊寶。鄭問在《東周英雄傳》編繪的中國歷史,其實都為日本人而寫。日本人對國史尤其三國和春秋戰國之沉迷,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反過來今天不只台灣年輕人在遺忘《東周英雄傳》,香港新一代也再沒有讀金庸的熱潮,年輕一代都想跟歷史劃清界線!
鄭問平素溫文有禮,但熟悉他的朋友知道他的內心有俠氣也有霸氣。鄭問住在僻遠地區,有次徒弟和友人們前來為他賀壽,可是友儕們都漏了買蛋榚,徒弟自告奮勇走山路購買,卻超過一個小時還沒回來,鄭問親自致電沒聯絡上,於是想到他可能在途中遇上困難或被找麻煩,便二話不說拿出球棒騎車沿著山路下去找他。也有接觸過鄭問的人說,他非常寡言,卻有一股懾人氣勢,事實沒有內心那份驕狂,不會畫得出《始皇》的君臨天下。有人說他的內心有始皇的成分,事實上嬴政這角色不斷反覆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但鄭問也有自己的起落周期,在日本完成《東周英雄傳》後,他好像看到了自己的頂峰,不管壯烈悲愴的刺客、鐵骨錚錚的英雄、意氣風發的暴君,他都寫盡了,以中國歷史作基礎的故事幾近發揮淋漓,他身邊沒有人可以提供優秀劇本,之後的《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和《萬歲》都沒有從前的波瀾壯闊。後來他再掏出靈魂力量編繪《始皇》,歷史的光芒都讓他透支。於是他嘗試離開日本,來到僅次於日本的香港漫畫界謀求發展。
鄭問當年被黃玉郎禮遇加盟玉皇朝,他願意放下身段以製作港漫形式繪製《大霹靂》,可是最終適應不了港漫的製作流程,也失卻鄭問本來的個人風格,大概一年便忽然宣告合作失敗,再跟馬榮成合成編製風雲外傳《天下無雙》後便返回台灣。題外話說句,到今天我仍然閱讀港漫,尤其邱福龍和鄭健和的作品。以一位主編年中無休每星期繪製三十頁的畫作,放眼世界沒有作者有這種頻率,我尊重和敬愛這種香港獨有的急趕頻率。回到台灣,鄭問主要為網絡遊戲製作設定,再沒有耀眼作品。又在2013年前,他的二十五歲兒子鄭宇書自殺身亡,對他造成極沉重打擊。從此再看到鄭問的照片,他的眼睛失去了神采。到今年三月,他因為心肌梗塞辭世,享年58歲。
他的猝逝帶來最大的遺憾,是本來兩年前,《阿鼻劍》的編劇馬利,即大塊文化的老闆赦明義先生,待鄭問喪子之痛稍為平復,兩人約好把只寫了兩部的《阿鼻劍》延續,本來以鄭問五十來歲之齡,是該有很充裕的時間,為這部驚世鉅著帶來一個完整結局,可惜《阿鼻劍》最終仍逃不過劍斷人亡的宿命。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閒聊]鄭問-深邃美麗的亞細亞- Native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閒聊]鄭問-深邃美麗的亞細亞@native,共有11則留言,8人參與討論,8推0 ... 漫畫多用旁白或是人物口說的方式勾勒出劇情或是細節角色的表情可能也多 ... ... <看更多>
深邃美麗的亞細亞角色 在 [閒聊]鄭問-深邃美麗的亞細亞- 看板Native 的推薦與評價
版上關於鄭問大師的作品討論
似乎多聚焦在近期重新再版的《阿鼻劍》
但鄭問大師另一部長篇作品《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共五集)
則較少人提到;其實我也是昨天才剛蒐集到手
由於鄭問老師的作品多偏向單本或少本
其中內容有建基於歷史腳本的作品,像東周英雄傳、刺客列傳、始皇、三國誌
或是有現成劇情架構的畫作,如大霹靂(前十集)
又或是與作家共同創作的題材,像阿鼻劍
(有些作品我也是未能欣賞,只是略知一二而已,若有錯誤敬請見諒)
但內容、劇情完全由鄭問大師所編繪的作品
較具代表性的應該為這一部了~《深邃美麗的亞細亞》
倒楣王-百兵衛、理想王、潰爛王、收妖王、幸運王、善意王...等
這些人物角色的造型、功能設定,都非常具有特色與創意
我個人認為這部作品凸顯出鄭問老師對於角色創造的深厚、獨到功力
而且更可看出鄭問大師喜好以人物的“表情”來敘說、鋪陳、銜接故事內容的特點
但這點可能是多數漫畫迷較難以接受的部分(我個人認為啦)
一般漫畫多用旁白或是人物口說的方式勾勒出劇情或是細節
角色的表情可能也多侷限於幾種情緒的傳達
兩造比較之下,更顯得鄭問老師對於繪製人物表情的用心程度以及其自信
(鄭問老師最為人稱道的作畫風格與技巧就不在此多提)
但我個人認為這部長篇作品
在劇情的完整度、緊湊度、流暢度都...太有個人特色了
反而會造成讀者閱覽上的困難
(很容易看到一個狀況就是,某枝節交代的很詳細,但對於整體劇情似乎不大重要)
(或是根本與核心劇情沒有相干)
也許這部作品隱含了許多意寓或是道理
但呈現手法不夠淺白或簡單,仍造成讀者觀看上的些許遺憾
但整體而言,仍舊非常值得收藏
鄭問老師有很多作品是我來不及參與的
像這本《深邃美麗的亞細亞》初版時,我還不到九歲
但由於對老師他的景仰與崇拜
所以才陸陸續續的去做蒐集、網羅的動作
但希望自己可以盡棉薄之力去表示對台灣漫畫的支持
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3.12.211
若單就劇情來評述,那麼...那麼...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評論(掩面)
只能說你朋友很忠肯啦,嗯
※ 編輯: Mrfishbone 來自: 140.133.12.211 (06/25 13: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