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記憶🚞
上週 #太魯閣號事故 的同一日,因為感冒之故起得晚,一打開電視看到新聞報導,怵目驚心的搶救畫面,令人鼻酸心疼。那幾天也因家中網路和筆電故障,只能整天盯著電視看,心情更加沉重。
昨晚則是 #台南後火車站 營運的最後一刻,它無疑是許多成大人共同的回憶,尤其是剪票口上頭大大的車次電子顯示牌,凡走過,必會先瞧上一眼。後站位在前鋒路與大學路交會口,鄰近成大的操場和宿舍,平日即是學子通勤及民眾上下班的重要出入口,每逢開學迎新,站外更是車水馬龍。看著它功成身退,有著滿滿的不捨。
過去我對火車的印象其實不算太好,第一次搭火車是在國小高年級時,隨親戚搭車到路竹,當時我對火車的車種並不熟悉,上車就侷促不安地詢問旁人:「下車鈴呢?沒有的話,如何讓司機知道我要下車?」我搭的是站站停靠的區間車,從市區到路竹,中間要停左營、楠梓、橋頭、岡山等站。比起客運車,火車雖較快速,也不會聞到後勁楠梓上空飄散的刺鼻油污味道,但軌道兩旁的景色較為單調,少了搭車遊街觀看沿途人物和風景的新鮮感。
⏲️誤點的日常
上大學前,我大概只搭過兩趟火車,而大學四年,除了寒暑假外,每周至少要往返台南高雄一至四趟。從高雄發車幾乎都是準點,必須提早進站,但回程可不是這樣,高掛告示牌上的車次,少則誤點十幾分鐘,甚至還出現過八十幾分鐘的。從我上課的光復校區走到台南後火車站大約十分鐘,通常都是到車站後瞄一眼告示牌再去買票,若為了省錢搭區間車或復興號,即便是先離站的車次,往往得在大湖站等禮讓對號車通過,有時一等就是十來分鐘,加上車程,回到高雄得花上一小時以上。
台南到高雄通常不劃座,若想要有座位,大家通常都會盡量走去車頭後的車廂碰碰運氣。即便是站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倒也還好。不過,上研究所後,每回從高雄北上新竹,車程拉長到三小時,若從新竹站上車南返,還得設法穿過走道上滿滿人牆,這時才深刻體驗到為何列車到台南,往往已經誤點多時,旅客上下車所花的時間通常比表定還久。由於車票很難訂到,清大離火車站也遠,後來我都是選擇到交大附近搭乘阿囉哈或統聯客運,至少有座位,而且所需時間跟搭火車回高雄差不多。
擺脫了搭長途火車之苦,但當時為了去中研院工讀,每周仍是得搭乘區間車往返北車和南港兩、三趟。前後算算,頻繁搭乘火車的時間長達近7年。高鐵開通後,北漂南回,搭火車的次數更是鮮少。
🤔對火車的改觀
猶記得2013年的暑假,趁著9月立院開議前,我想在國內來趟自助旅行,首選便是從未造訪的花蓮,於是開始上網訂好民宿,刻意挑選太魯閣號搭乘前往目的地。一上車才發現我的座位並非是靠海那側,為了拍攝風景,我只好數次離開座位到車門邊。
列車駛近花蓮,蔚藍的海空真的讓人心曠神怡,下了車,到站前租好機車,沿著中山路買好公正包子和紅茶,坐在北濱海邊,享受海風的吹拂,愜意品嘗花蓮美食。兩天的行程,從自強夜市、吉安慶修院、松園別館、文創園區,到太魯閣的白楊步道(水濂洞),痛快地玩了一輪。回程依舊是搭乘太魯閣號。
2014年到2016年,因旅遊與輔選之故,我又去花蓮四趟,除了其中一趟的起程訂到普悠瑪,其餘都是太魯閣號,平穩舒適,是我對它評價。
2018年普悠瑪在宜蘭蘇澳發生列車脫軌事故,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對比下,讓我對太魯閣號的好印象又加深了些。4月2日太魯閣號發生嚴重事故,帶走50條寶貴生命,遺憾難過之餘,也不免心生恐懼,之後再去花東遊玩,到底要訂甚麼車型才安全?
💪改革別再淪為口號
台鐵的改革喊了幾十年,歷經幾次的政黨輪替,台鐵也陸續採購了許多新車,但營運管理與長年虧損等問題始終難解。小英總統昨天的宣示,從台鐵工會發出的回應可看出,中央想要大刀闊斧地改革,人事負擔仍是首要面臨的棘手難題。
台鐵的文化,其實是台灣文化的縮影,也並非是台鐵員工獨有的原罪。鐵路運輸乘載了台灣社會賦予其沉重的使命和政治任務,包括長短途旅遊、通勤、民代的選服、返鄉專車,許多鄉鎮對外聯繫的長程交通要道得依賴台鐵,更別提不遵守交通規則闖越平交道的人車平日對鐵道行車安全的威脅。
我們能夠同理台鐵員工長年背負的責難與重任,但台鐵的改革能否成功,員工將是最大的關鍵。這幾天的新聞報導,不時有所謂不具名的專家或知情人士透漏台鐵施工環境或行車安全維護的缺失,這些事後諸葛都難以挽回死難國人的生命。我們期待的改革,並不是端出一本又一本的檢討報告或計劃書,而是每一位台鐵員工先從自身做起,檢視自己或工作環境有哪些可以改善或調整的習慣,能夠讓自己和乘客獲得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一一記錄下來,落實執行。
不論是坐在冷氣房的台鐵高層或相關的部會首長,至少花一周的時間,自己實地去體驗鐵道運輸管理與乘客所面臨的種種不便,不論是維修、採購、站務管理,或乘客長期詬病的誤點、轉乘、購票、無障礙環境等問題,邊回想太魯閣號破損的車體殘骸和死傷的同仁同胞,讓未來搭乘火車的每個人,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返家,才對得起往生者寶貴的生命與國人殷切的期許。
#太魯閣號
#鐵道
#台鐵
#改革
清大宿舍退宿時間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沒寫什麼文章,刻意讓自己沈澱一下。世界變的很快,有時候心中會突然出現政治攻防的小邪惡,可又旋即厭惡自己無謂的小聰明。
勿忘初衷,政治前輩這樣提醒我。每每想起這四個字,總覺得既輕也重。若要在政治這條路緩慢前行,勿忘初衷顯然不是捷徑。蹭議題、拼流量,似乎才是當代政治的顯學。
但回歸初心,自己對於這塊土地的關懷是什麼?
似乎才是夜深人靜一個人飲著一杯酒時的當頭棒喝,無可迴避。
最近常常想起念清大社會所中國研究組時,跟著所上老師在中國大江南北折騰的田野調查的畫面。
當時沒想到,自己後來進入外交部,就難以再度踏上中國的土地。
在中國寫論文期間,自然也有一些難忘的回憶。例如一個非常照顧我的中國牙醫,我管他叫王大哥。
當然也感謝慷慨讓我住在台幹宿舍的台灣朋友,當時認識的台商朋友,也許現在多已離開中國。
回想起來,儘管只是非常皮毛地涉獵了台商研究,但當時讀的書、上的課,還是深深影響了我對中國的看法。
最近台灣組的口罩國家隊,以及中國大動作地捐贈或買賣醫療器材予外國政府這兩件事,我的看法是,關鍵產業的製造能力,對一個國家來說還是非常必要。
以口罩國家隊來說,我一直認為,之所以能在短時間之內重組供應鏈,關鍵因素之一是中小企業協力廠商的裙帶關係。這些承平時期隱身在彰化等鄉間或衛星城市的工廠,是台灣製造業的重要資產。這是經濟社會學的有趣議題,國家(state)扮演何種角色?我很期待疫情過後有學者能對此議題寫出精彩論文。
至於中國大舉輸出醫療器材的新聞,國內媒體喜歡報導這些快篩試劑等產品諸多瑕疵被退貨的獵奇角度。
誠然,瑕疵品一定是有的,比例肯定不低。前幾天我分享華爾街日報一篇新聞,談的是有關美國州政府透過中間人及空殼公司,自負資訊不對稱的交易成本風險,爭奪醫療器材及產品。其實那讓我想到了台商在早期西進中國時,當時面對的市場利基。資訊不對稱時,真的就是各憑本事。
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製造能量,還是不容忽視。這也是全球化時代,各國放任中國扮演global supply chain樞紐位置的隱形風險。
疫情過去,各國必當嚴肅思考製造業跨國分工的比例性及必要性。川普呼籲美國企業搬回本土,是一項必然。美中的戰略衝突,未來還會持續發生。
台灣幸運地,能快速重組口罩這項戰略物資的在地生產。但說實話,並非每項物資我們都能自給自足。
台商在九零年代西進對岸,李登輝時期曾喊出南向政策,但成效不彰。小英政府在第一任也曾高舉新南向政策,無奈多數台商及僑胞幾乎都心知肚明,這當中有太多主觀及客觀的困難。
結果就是,表格憑空多了許多,填上承辦人員自己也不相信的KPI。
回到本文剛剛的捫心自問:我對這塊土地的關懷是什麼?
我還在找答案,但我一直很關心台灣的產業地景(industrial landscape)會是如何?
如果我們沒辦法做到新南向,那台灣究竟要不要製造業回流?
如果是,又是哪些產業應該回流?哪些應該隨夕陽西下?
政府說,回流的產業應該數位升級。沒錯,這說得很漂亮,但我們又有多少資源跟決心來做這件事情?
這個問題,不若Google或Amazon來台設點那樣光鮮亮麗,但對台灣的經濟體質卻有決定影響。
台灣的技術官僚,有沒有升級足夠的digital mind? 當政府與民間談論官民合作數位升級時,雙方有沒有on the same page?
政府的官僚文化,有沒有鼓勵異議?有沒有容錯空間?
這些,也許都很難上新聞版面,但卻讓我憂心。
清大宿舍退宿時間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俄羅斯《關於歧視的故事》
文章有點長。
首先送上新片🇷🇺https://youtu.be/Gb6NabrVG8I
*還有下星期又到我主持大城小事了*
「我的狀態」
各位,先來更新一下我自己的情況。我的隔離期已經完結,現在已經重獲自由了。上次說到,在詢問好所有安排下我回到聖彼得堡(這已是2月初的事),回到隔離到第8﹑9天時,學校卻突然間說要我搬到另一個宿舍,起初要我和幾個中國學生同一個房間,我拒絕了,因為我不可能與不認識的人同住,加上我更加不知道他們的接觸史。後來,學校說可以安排一人房給我,結果外辦職員說,其實你現在也是一個人住了,我也不清楚學校的安排是什麼。如是,我說如果真的要這樣,我只好退學吧。
奇怪的是,過了兩日學校也沒再找我,到第11天,外辦說教務主任想和我聊聊,但大家不會再逼你,只是想面對面跟你談談。結果,那個所謂的教務主任根本不是要談,她說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去和中國人住,要麼去他們安排給我的一人房間。我說,我真的不想去,萬一我在那邊生病了怎麼辦?她笑說,「你不用擔心,不會生病的。」他們會給我們的房間消毒,還有檢疫人員每天前來量度體溫。我問,那我的飲食安排是怎樣?她說,在那建築裡的人可以出外買東西的,我聽見後覺得這更加危險。我說總之我不去,主任說大家都很害怕,這是俄羅斯政府的法令。我已經做好功課,她說的所有俄羅斯的大學都將中國人集中起來,並不如此,我說的還是2月中的情況,沒有所謂所有人要搬在一起的情況。我跟她爭論期間,她不斷說「當然我知道你是香港人」等等,我生氣到極點,突然就哭起來了,外辦姐姐見狀拍拍我的大腿想要安慰我。我說,「請問你說完了嗎?」教務主任叫我聽話,不明白到底我還有什麼擔心,眼見談了十多分鐘她根本都不明白,我只好說我會考慮。離開前,她說我必須在今天內回覆,我回答今天還未完。
一踏出教務主任的房間,外辦姐姐臉非常紅,說她很生氣,明明教務主任說不會強迫我作出選擇,現在卻這樣,覺得自己被利用了來騙我過來。她把我帶到外辦主任的辦公室,一口氣把剛剛的事說完,外辦主任說:「你回家吧,先回家看看明天怎樣。」我回到宿舍,情緒突然大爆發,我在想為什麼自己像極了無家可歸的人?我對自己說,堂堂香港兒女,這麼一點事難不到我,其實我很明白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大抵我們這些人,對他們來說,全部都是未知的恐懼,就像我們恐懼Chinese一樣。對我而言,隔離是必須的,但是如果用謊話來騙我過去,我絕對不認同。我所謂的大不了回香港,讀者們都叫我不要回來,香港很危險,我突然想起半年前,我想回去,大家都是說「香港很危險」。再加上看著香港不封關,大家說呀年輕的感染了,還是有希望的,可以痊癒的,那老人家的生命就不是生命嗎?一切原可避免,偏偏落得如斯田地。我想回家,什麼時候變得如此難了,是誰說要愛惜這個家,卻一而再的將香港破壞,吾有家而歸不得。
那個晚上,我躺在床上仔細望清楚我的房間,說不定明天就要搬走了。很奇怪地,之後沒有人再找過我,最後一天量體溫,外辦給我一張健康證明,證明我完成隔離,身體健康。就這樣,我的倔強勝出了。這些日子,我遇過一個不想載我的司機,我很明白他的擔憂,之後我每次上車都會說「不用擔心,我沒生病」,司機們總是笑意迎迎的說「謝謝您的告知,希望我們都身體健康。」還有在超市遇過一個中亞人,看見我便和旁邊的人說,「那個不是道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我下意識吼了:「我是香港人。」然後我深呼吸了一口氣,我是香港人,哈。對他們來說,也就是中國人。這邊我沒有心思跟你們討論什麼身份認同,反正長久以來,我就是香港人。不過真的,暫時那些俄羅斯人,還是常和我聊天😂
「關於生活的不便」
莫斯科針對這個肺炎作出很多的措施,包括在地鐵站裡查護照,我有好幾個台灣及香港朋友都遇上了,怎麼說,我還是明白這些措施的出現,因為如果你到俄羅斯未夠14天,便四處跑,誰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病,還是應該做個負責任的人,所以我不同情不隔離或違反隔離而被捉的人。莫斯科的亞洲人,特別留學生,經常遇到上車查護照,我好幾個朋友說真的很不便,有時一天遇到查幾次,還會忍受其他人的目光,他們深知是非常時期的措施,可是每天面對這樣的壓力,又怕會被人罵甚至打,內心還是很矛盾的,壓力還是有的。我在聖彼得堡,目前市政府感覺上沒有莫斯科那麼緊張,但天知道哪天會突然遇到。
「關於歧視的故事」
所幸的是,我並沒有遇到歧視,暫時,但不代表我不會遇到。但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真的會傷害到人的自尊。以下說的,不知道你們覺得是否歧視,無論如何,我還是想分享。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她的好朋友是台灣人,最近回到莫斯科。她回到宿舍後,差點被趕出來,宿舍要求她馬上去做體檢,體檢後便開始隔離。說到這裡,我覺得隔離是絕對可以理解的,我們在香港不是在罵那麼不自主隔離,還有政府所謂的無監管隔離嗎?但接著發生的事卻不應該發生,先是樓媽(管理員)不讓她回房間拿東西,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又可以了。還有,她要去宿舍辦公室辦文件(俄羅斯很煩的是不停要辦落地文件等等),因為有點東西需要討論,她便打電話給台灣還是外辦之類,她想把電話給那個經理聽,那經理說她的電話有病毒,叫她站出房間外開擴音器。我當然明白有些人真的會很害怕,我自己也怕啊,但如果是這樣,要不要一開始就公布安排,先隔離後處理文件?還是寧可一早說明不讓她回宿舍讓她自己決定回不回俄,而不是這樣侮辱人吧…
還有,隔離的安排令人感到很混亂,問宿舍說會否有人安排食物,宿舍說不知道,然後說隔離就是不能去買東西和到公共廚房煮食,那麼也沒人送食物的話,是要餓死她嗎?結果她想去看看有什麼可以幫手,樓媽說:「啊你們都不怕她啊?她有病毒。」知道嗎,這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嘴巴就是一副要殺死人的模樣。我們完全明白隔離的意義,但是有必樣這樣講話嗎?她們那邊,還有學校把沒有出過國的中國人都捉起來隔離,還有些是8個人住兩人房間,所以是隔離就不用管人權了嗎?還有人說,因為你們是中國人,不論有沒有出境都要隔離。就算不是歧視,也是對人基本權利的踐踏吧?隔離真的需要大家都明白,只是安排不至於此吧?
我自己沒有遭遇這些事,不代表並不存在。我知道現在在世界各地也有針對亞洲人的歧視,我覺得大家的確對於這個病太恐懼,激起了種種的矛盾。有朋友在歐洲,想到餐廳吃飯,店家一看見是亞洲人就不招呼了。總是覺得現在真是說不清,大家會害怕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我也不知道了。但對於那些人,對著亞洲人就大叫「你是病毒」,這些簡直是難以理解。
「我的俄國朋友」
大家記得屋頂俄羅斯女孩瑪琳娜嗎,她之前去亞洲旅行,從香港轉機回來。回來後她也正在接受隔離,不過她說隔離的狀況非常差,設施很差,另外是檢疫人員沒有戴手套就檢疫,她很怕會從這些人員身上感染到病毒。瑪琳娜說她入住隔離房時身體還很好,卻因為膳食及設備等問題,覺得自己身體變差了。加上防疫的嚴謹令她很擔心,她怕自己會在裡面感染。這個病毒也是一種心病,會令人疑神疑鬼,只要自己沒力氣﹑喉嚨不舒服,就會害怕。
今天的文章有點長,抱歉。在隔離完畢後,我和台灣朋友外出吃飯,談到在這邊的困難,就是外國人都覺得生病的人才會戴口罩,可是其實他們經常病得很嚴重也不會戴。在這種敏感時期,我們戴口罩又會被看,不戴口罩又會害怕,也自然形成一種心理壓力。
十四天的隔離,我連洗衣房也沒去,因為我怕萬一自己真的有病,會連累到其他人。親愛的大家,我們不是蝙蝠,不會百毒不侵,不要覺得自己一定沒事。出外或回來,請負責任地自主隔離,這不是一個人的事,現在已經變成全個地球的事了。這十四天,讓我更多時間思考,「什麼是幸福?」從前對「身體健康」四個字並沒那麼大感受,現在我只願好人們都身體健康,原來幸福是一樣這般簡單的存在,或許是在愈困難的時候,我們在注意到這種珍貴。一個寧靜的晚上,一頓普通不過的晚餐,和陪伴我的朋友,便已是幸福。還有最近發現,幸福是發現自己原來還是有點獨特的地方,記得許久前寫過篇文章,說無論如何都不要做別人的尾巴。就是說,你就是你,你不必要去跟隨別人的風格,也不必因為要像別人而勉強自己去做些不在行的事,反則只會弄巧成拙。我們都必須讓自己活得快樂點,如果你不喜歡看我,不必花時間在我身上,像我只會看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喜歡的我就會略過,道不同就不為謀。花時間討厭,還是捉緊時間去欣賞喜歡的東西好。請大家務必勤洗手,回家消毒電話等等,我們這家人,不能少了誰。最後,康復香港:-)感謝你花時間看完。
-\-\-\-\-\-\-
羅素的紅Caitlyn
日日更新的IG imaginerussiaa(https:// goo.gl/myi5tZ)
SUB 我YOUTUBE啦 https://bit.ly/2Mx1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