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大掃除,輻射汙染怎麼除?
2013年民間版《台灣環境輻射地圖》
告訴你54個嚴重超標三倍的測點
2013年3月起,由民間自主發起的"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進行全台輻射普查,第一階段的調查計畫至當年12月31日止,已經完成台灣本島、澎湖、金門總共733個地方,測量了1959個測點,累計大約24000個測値,製作完成二組輻射地圖,並在44個地方找出54個嚴重超標三倍的測點,也就是測値超過0.3微西弗/一小時的部分,在立委田秋堇的協助下及主辦下,參與調查的志工及環團於1月29日上午在立法院共同向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提問,該怎麼除汙?
與會的志工包括活動召集人,亦即社運紀錄片工作者林瑞珠,還有台北教改鬥士蕭曉玲、綠色陣線常務理事林長茂、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鍾淑姬、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理事長洪維峰、台灣生態協會秘書長蔡智豪、遠赴日本福島災後測量的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以及走調團顧問核工專家賀立維博士。
林長茂表示,台灣「游離輻射」汙染源主要來自老舊的核電廠跟燃燒低階核廢料的「減容中心」,他要求原能會儘速提出說明跟因應對策。方儉則指稱國人身在「輻」中不知「輻」。核工專家賀立維博士指出核一廠乾式貯存即將啟用,這將是輻射汙染另一可怕的汙染源,全世界沒有哪個敢在距離首都20多公里的地方成立核電廠擺放核燃料,只有台灣這麼做。蔡智豪在會中澤敦促政府資訊公開。累積最多測點,幾乎走遍整個苗栗進行輻射測量的洪維鋒則表示,沒想到為於台灣中部的苗栗輻射値竟然也很高。
這次的調查結合了各地志工以及環保團體大約五十人的力量,組成"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由曾經於1990年代初期做過中台灣、北台灣輻射屋、輻射馬路普查的綠色陣線常務理事林長茂提供測量儀及測量指導。此外,美國國家實驗室核廢專家卓鴻年教授、核能專家賀立維博士、台北醫學大學張武修教授、反核作家劉黎兒小姐均提供許多輻射測量的寶貴意見。
此次調查同時希望未來能持續追蹤調查。林瑞珠表示,之所以招集各地友人進行這個計畫,乃基於台灣的核一、核二廠均為營運超過三十年的舊廠,核三廠亦已轉28年,過去事故頻仍,核四則是一個危險的拼裝機,政府卻對人民多所隱瞞,問題避重就輕,對於核能安全,台灣人民長期被蒙在鼓裡,加諸政府資訊不完全公開,迫使人民必須主動探究台灣環境輻射現況,以免暴露於疾病威脅的因子底而不自知。基於此,才會召集志同道合的環團及朋友,共同完成《台灣環境輻射調查地圖》,以對現況有所警覺。
記者會主持人鍾淑姬表示,這次的輻射測量則有三個重要的價值:
1.近年來福島之後第一次民間自發性很有系統的動員做出來的全國性的輻射測量。
2.測量點遠超過政府監測的地點。目前原能會的監測點僅有45個。
3.測量的地點都是民眾關切的地點,例如小學、人潮聚集的公共場所,一般市民的生活環境、海邊。
測量目的則有五項,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關心輻射汙染的議題,五項分述如下:
1.提醒民眾輻射汙染的現況,以加強環境意識。
2.建立一套2013年輻射測値檔案,以做長久測値的對照。
3.敦促官方執行更有系統更普及的長期輻射監測計畫,並且能與人民的生活環境緊扣。
4.希望學術界能夠關注這個議題,進行更多的輻射研究計畫,尤其與民生有關之議題,如食品輻照、各種類型的輻射汙染,以及輻射測量。
5.希望國內的NGO,尤其是有人力的、有財力的組織,盡速提出有效的、有系統的、長期的{民間輻射監測計畫}。
賀立維則以其專業發表對輻射除汙的看法:「以物質不滅定律與輻射物質半衰期多在數十年至數萬年的原因,除汙以水清洗則污染的水到處流竄,汙染農田、地下水、海洋。若裝桶,則成千上萬的桶子經數十年數百年鏽蝕,還是到處流竄。若自然蒸發則汙染大氣,成為雨水又汙染大地。污染的土壤與固態物質,以袋裝或桶裝又牽涉到運輸、貯存場地、風化、鏽蝕而外洩的問題。所以輻射除汙是一件將甲地的汙染移到乙地而已,不製造輻射汙染才是根本之道。輻汙是動態的,隨著氣流、風向、地形、雨量而有所不同,同一個區域因迎風或背風面有所不同,原能會在蘭嶼的偵測點,就遠離核廢場十公里外的山後,量測值為全國最低,其動機可議。日本有SPEEDI動態輻汙資訊系統,在福島核災時因資訊刻意隱瞞沒有發生作用,我們原能會的系統也有類似的嫌疑,只是浪費人民的血汗錢」。
此次輻射調查以縣市分區進行,並運用google地圖強大的編輯功能,將調查數值及圖片上傳,整合出兩套「台灣輻射調查地圖」,在網路上公開瀏覽。可惜馬祖、蘭嶼、綠島等離島無暇顧及,2014年將盡可能補足這幾處的調查。
一、輻射地圖2組
1. 2013台灣環境輻射地圖_gamma射線:
儀器: 烏克蘭製СИНТЭКС ДБГБ-01С Д03ИMETP БbITOBOИ,測點1193個。
日製AIR COUNTER_S ,測點252個。
偵測: gamma放射性輻射(γ射線)
地圖: http://goo.gl/maps/HwExE
大於0.3微西弗的7個地方15個測點
http://goo.gl/maps/8cO0g
(日期 測點 最高測値)
2013_0317 台北市古亭國小操場中央 0.360
2013_0625 台北市北投桃源國小南樓走廊中央 0.310
2013_0625 台北市北投桃源國小北樓走廊中央 0.49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校門口 0.39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校門口 空間一米 0.34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北角落 0.33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東角落 空間一米 0.330
2013_0701 桃園市同安國小西角操場偏南角落 空間一米 0.310
2013_0227 新竹市清大生技館2F北牆角 1.92
2013_0227 新竹市清大生技館2F南牆角 1.42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南角0.32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操場中央 0.31
2013_0619 新竹縣寶山鄉三峰國小操場南角校門口0.32
2013_0524 南投縣合歡東峰 0.420
2013_0331 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核廢預定地南邊小溪水邊 0.330
2. 2013台灣環境輻射地圖__beta, gamma射線:
美製 Inspector偵測儀,測點514個。
可偵測:alpha, beta, gamma及X-rays放射性輻射(α,β,γ,X光射線),因為alpha不容易測得,而且為保護測量儀,在感應器外貼一層塑膠袋,所以只能顯現β,γ放射性輻射。
地圖: http://goo.gl/maps/6TdSj
大於0.3微西弗的39個測點(兩個測點與上同)
http://goo.gl/maps/1vXjk
(日期 測點 最高'測値)
2013_0808 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11號門信義新生南 0.359
2013_1120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國小 0.323
2013_0830 基隆廟口愛四路28巷 0.305
2013_1121 新北市八里渡船頭 0.317
2013_1004 桃園縣復興鄉羅浮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 0.317
2013_0728 新竹市清大生物科技館 0.928
2013_1122 台中是豐原火車站 0.305
2013_0902 南投縣日月潭頭社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 0.323
2013_1123 彰化縣田中車站 0.317
2013_1123 彰化縣田中國小 0.335
2013_1123 彰化縣社頭國小 0.317
2013_1122 彰化縣員林火車站0.305
2013_1123 彰化縣二水國小 0.317
2013_0818 彰化縣伸港鄉新港國小西北角 0.317
2013_0818 彰化縣漢堡濕地南端 0.335
2013_0819 彰化縣田尾怡心園 0.305
2013_0819 彰化縣大城台西社區堤岸 0.305
2013_1114 台南市議會 0.311
2013_0824 台南市曾文溪口 0.545
2013_1027 高雄市生態園區站 0.353
2013_1027 高雄市西子灣站 0.335
2013_1027 高雄市前鎮高中 0.311
2013_1112 高雄市路竹公有市場 0.311
2013_1113 高雄市二仁溪南岸茄萣環保公園 0.341
2013_1113 高雄市阿蓮區戶政事務所 0.365
2013_1026 屏東縣南州運動公園 0.317
2013_1026 屏東縣南州觀光糖廠 0.359
2013_1027 屏東縣屏東書院 0.329
2013_1027 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 0.311
2013_0825 屏東縣佳苳海岸養殖魚溫仔蕃崘海岸 0.305
2013_0825 屏東縣枋山社區入口海灘 0.305
2013_1016 台東縣台坂國小 0.305
2013_0904 台東縣南田核廢預定地 0.359
2013_0912 花蓮縣中橫西寶國小 0.347
2013_1024 宜蘭縣南澳國小 0.305
2013_0730 宜蘭縣大同國小正門口 0.329
2013_0828 宜蘭縣東港 0.305
2013_1212 金門縣復國墩 0.311
2013_1209 金門縣山后民俗文化村0.347
二、統計結果
烏克蘭儀器: 測gamma射線
台灣本島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09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29微西弗/一小時,
與1996出版之王玉麟所著"輻射汙染白皮書第一冊_揭發輻射汙染大弊案"第100頁所載的資料整合平均之後,當年台灣本島地表輻射為0.065微西弗/一小時,今昔相較,地表輻射幾近當時的二倍。(王玉麟表示,他的資料來自原能會高雄輻射偵測站)
澎湖當年地表輻射為0.033微西弗/一小時,現在為0.099微西弗/一小時,剛好三倍。
日製air counter s: 測gamma射線
台灣本島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18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27微西弗/一小時
金門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095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099微西弗/一小時。
美製Inspector:測 beta、gamma射線,台灣本島平均離地一米空間0.134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201微西弗/一小時
金門平均測値為,離地一米空間0.151微西弗/一小時,地表0.194微西弗/一小時
三、調查期間:第一階段從2013年3月~12月31日,
四、調查地點:小學(因輻射對孩子影響大)、親潮流經海灘,人潮聚集點、可能污染地。
五、測量方法:每個測點都需測量離地一米空間背景輻射、地表輻射。
烏克蘭、日本製的儀器於離地一米的空間、地表,各取連續5個測値,美製儀器取10個測値,並以拍照做紀錄,包括環境、測值,都須拍下來,並盡量選用可以紀錄GPS的相機。之後上傳至google地圖。
附錄1 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團員:
測量指導儀器提供 : 林長茂(綠色陣線協會)
活動召集&連絡人: 林瑞珠
網路地圖製作指導 : 徐鴻慶(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
統計: 林瑞珠、林家如、張淑芳
台東: 楊宗瑋(台東環盟)、戴明雄(拉勞蘭牧師)潘世珍 Saivi . Langalj 、希婻‧瑪飛洑、林瑞珠
花蓮: 江敬芳、鍾寶珠(花蓮環盟)、林瑞珠
宜蘭: 蕭曉玲、林建豐、林瑞珠
金門: 章君祖
大台北:召集人張淑芳、陳俊酉、蕭美黎、宋祖慈、吳文軒、游正文、蘇惠君、林瑞珠
桃園: 潘忠政(桃園在地聯盟)、林瑞珠
新竹: 鍾淑姬(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許育綸、林黛羚、海茄苳&李玉筑&林宏文&何素芬(荒野保護協會)、林瑞珠
苗栗: 召集人 洪維鋒(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劉千瀅&陳光軒(中港溪青年工作隊)、林瑞珠
台中: 蔡智豪、陳要忠(台灣生態學會)、洪鴻佳、林瑞珠
彰化: 林瑞珠、蔣孟岑
南投: 林瑞珠
雲林: 林瑞珠、蔣孟岑
嘉義: 召集人 余國信(洪雅書房)、鄭書勉&吳思翰(台灣圖書館)、林瑞珠
台南: 晁瑞光(台南社區大學)、林瑞珠
高雄: 林瑞珠
屏東: 洪輝祥&陳瑤玲(屏東環保聯盟)、鄭書勉(台灣圖書館)、林瑞珠
感謝: 美國國家實驗室核廢專家卓鴻年教授、核工專家賀立維教授提供測量建議。
劉黎兒小姐提供測量建議並協助儀器添購。張武修教授提供小學測點建議。
徐鴻慶先生協助地圖製作與指導。
附錄2
此計畫使用的三款輻射偵測器介紹
1 美國製Inspector Handheld Digital Radiation Alert® Detector 輻射偵測儀
由台北醫學大學張武修教授推薦。(林瑞珠於2013年6月購買新機),可測得'α、β、γ和X光,因此獨立製作一組輻射地圖。由林瑞珠於2013年6月購買新機進行測量,出廠時已經過測量校正。由於alpha射線不容易測得,而且為保護測量儀,在感應器外貼一層塑膠袋,所以只能顯現β,γ放射性輻射。
可測範圍:0.001-100mR/hr 0.01-1000μSv/ hr
0.01-1000μSv/hr 0-300000 CPM 0-5000CPS 1-9999000總計數
以下兩支偵測器都是偵測咖碼射線,乃此次普查主要機種。
2 .烏克蘭製СИНТЭКС ДБГБ-01С Д03ИMETP БbITOBOИ,由林長茂提供、出借
偵測: gammas放射性輻射(γ射線)
此款偵測器為俄羅斯聯邦時期因車諾比核電災變所製造,日本名古屋大學河田教授精比較各國品牌,極力推薦,因為其感應棒很大,又有鉛線保護,得以隔絕電磁波的干擾,相對穩定的測得較準確的測值。本次「台灣輻射調查計畫」即以此款測量儀為主。
可測範圍:第一段從0.00~9.99,第二段從10.0~99.9,第三段從100~999
2.日製AIR COUNTER_S ,由反核作家劉黎兒於2013年1月推薦並代購,志工認購
偵測: gammas放射性輻射(γ射線)
這款家用型輻射偵測儀操作簡單,出廠經過測量校正,是福島事件之後日本研發的新機種。
附錄3
1.輻射標準: 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在1990年修改法規,把一般人的非背景輻射的游離輻射 年容許劑量由1977年規定的5毫西弗降為1毫西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於1996年亦公佈此標準。台灣於2007年公布此標準。1毫西弗換算成測量單位,則為0.11微西弗/時。
2.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對於測値的說明 http://www.trmc.aec.gov.tw/utf8/showmap/trmcuser.php
: 0.2微西弗/時以下 : 一般背景輻射範圍
: 0.2 ~ 20微西弗/時 : 加強偵測調查
: 20微西弗/時以上 : 執行輻射緊急偵測
3.原能會網站關於輻射劑量的說明:http://www.aec.gov.tw/緊急應變/對人的影響/輻射劑量比較圖--5_40_873.html
輻射除了一般生活上的各類應用之外,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也存在著天然背景輻射,包括:(一)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二)來自地表的土壤和岩石所含之天然放性射核種鈾、釷、鉀等核種所產生的地表輻射、(三)因鈾系及釷系元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的天然放射性氣體-氡氣,及(四)人體體內因自然存在或呼吸飲食攝入人體的放射性核種輻射。台灣地區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約為1.62毫西弗。
台灣環境輻射地圖部落格 http://gammausv.blogspot.tw/
清大生物科技館 在 鄭麗君- 清華大學的生物科技館在興建時, 因為一連串的錯誤 ... 的推薦與評價
清華大學 的生物科技館在興建時, 因為一連串的錯誤處理與輕忽大意, 而使用拌入了銫137的混凝土. 清大校方已於2011年決定拆除,但原能會還沒有核定計畫。 ... <看更多>
清大生物科技館 在 機關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 標案瀏覽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期 類型 代碼
20220527 公開招標公告 T‑111065
20220527 無法決標公告 T‑111065
20220527 公開取得報價單或企劃書公告 wls11109 ... <看更多>
清大生物科技館 在 [新聞] 那些年我們一起照的輻射-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0rz.tw/j7n9n
那些年我們一起照的輻射
新竹清華大學是台灣理工科系最優秀的學府之一,但從首任校長梅貽琦身故之迷,超過半
世紀來,清大校園的輻射問題疑雲重重,值得社會全面嚴肅重視清華大學的校園輻射污染
,以及清大核工畢業生現在主管核能安全與輻射防護的政府津要,他們是否有能力為國人
的輻射安全把關,並保護清大校園師生生命、健康安全。
解嚴後台灣社會許多翻天覆地的改變與進步,然而在核輻射污染管制問題上,卻比戒嚴時
期還退步,從台灣核工、核能管制、輻射防護的人才培育基地清華大學校園40年來嚴重的
輻射污染事件,就可以看出在核能人員的心態比戒嚴期間還糟糕。
1970年的夏天,一位醫生帶著一個熱水瓶乘計程車從台北永和到清華大學,向核工系的老
師們求助,因為來者的身份特殊,以及在製造原子彈的政策下,一切與核輻射有關的事件
,都高度保密,而這位醫生帶來的竟是從國外私自帶回來的「銫-137」射源,當年參與這
項工作的已故清大核工教授翁寶山負責主要的輻射防護工作,他在事後表示,連他新買的
一雙皮鞋都被污染,連同污染的房屋地板、牆壁都打掉,放入34個80加侖的大汽油筒,送
進後來是清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的一個乾溝掩埋。
沒想到在1978年蓋輻射生物館時,工人把這個乾溝當成調配混凝土的地方,又把這些含有
污染的物質拿去興建了「輻射生物館」,後來被發現後,又打掉了受污染的部份,但污染
不斷擴大,到了1985年蓋「生命科學館」時,污染的水泥、土壤增加到2200桶。
昔日清大輻射生物館現在已更名為「生物醫學科技研發中心」,但是輻射問題並不因更名
而獲解決。
這段「清大輻射生物館」事件的始未,記載於清華大學《鄭華生教授訪談錄》,由清大歷
史歷教授陳華率領學生製作的口述歷史,可以在清大的網站上取得,詳細的內容十分精彩
,也揭露了許多當年不為人知的秘辛,包括在一九七五年蔣中正總統過世後,討論是否用
雄黃來保存遺體,鄭華生教授也正是1990年清大「校園輻射污染調查報告五人專案小組」
的召集人,鄭華生是清大化學系教授,其他四人分別為清大楊振忠教授(歿),當時的原
能會輻射防護處楊義卿處長(已退休),當時的新竹市市長童勝男,以及今年和宋楚瑜搭
檔競選正副總統的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林瑞雄。當年的校長,正是後來出任行政院副
院長、院長的劉兆玄。但袞袞多士,竟連基本的一些問題都沒有解決,就是「到底清大校
園輻射問題,到底對清大的師生、教職員有何影響?」
根據清大在1990年的「校園輻射污染調查報告」顯示,這一大片區域,包括人文社會科學
研究院都受到輻射嚴重污染,產生2200多桶放射性廢棄物。
在1988年,一群1971年畢業的清大數學系同學會,發現多位同學罹患白血病,後來有人提
議,何不檢查一下血液,竟然發現這一班有群發性的「染色體雙中節」現象,這種現象只
有在大規模核污染,如長崎、廣島原爆,以及車諾堡居民才會出現,這顯示七一級(1971
年畢業)清大數學系學生當年他們受到某種強烈的放射線照射,才有此結果,但這個事件
不了了之,成了二十多年來的懸案。
清華生命科學館二樓北側的進門處,測得的劑量警人,已經超過了「嚴重環境輻射污染」
的限值2~3倍。
在一九九0年3月的清大校園輻射污染調查小組會議中,也將「調查本校歷年因血癌致死案
件與輻射之關係」列入調查事項中,但是在十頁的「調查報告」中,對此項調查結果隻字
未提,迄今仍然不知道「那些年我們一起照的輻射」到底是怎麼回事,看來清華大學必須
給師生與全國人民一個清楚的交待。
台灣校園輻射污染的奇蹟「清華大學生物科技館」,當年是「輻射生物館」,在1998年在
這裡發生情殺王水溶屍案就改名了。但是這並沒有降低這裡的輻射問題,40年來持續放出
超過嚴重環境輻射污染的法規限值。
僅管清華大學在1990聲稱除污完畢的「輻射生物館」,現在已更名為「生命科技館」或「
生物醫學科技研發中心」,我在7月16日會同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鍾淑姬(她也是
清華校友)至館內二樓,以輻射偵測器測得每小時高達2.6微西弗/小時的劑量,乘以一
天24小時,365天(2.6微西弗/小時×24小時/天×365天=22,776微西弗/年),即為
年劑量約為23毫西弗,為輻射防護法規定「嚴重污染環境輻射標準」的十毫西弗的2倍。
後來清華大學保健物理人員也來測量,他們的儀器測出3.5微西弗/小時,換算年劑量
30.6毫西弗,則為嚴重污染環境輻射標準的3倍。而正常背景值是20微西弗/小時,清大
生命科學館的最高輻射劑量是背景的150倍以上。
清大保健物理人員不太相信我們的測量,用他們的輻射偵測設備,量到的劑量是3.5微西
弗/小時,比我們量到的2.6還高。
鍾淑姬質問清華原子分子研究院的人員,生命科學館裡裡外外完全沒有標示輻射管制,也
沒有限制人員進出,而且在館內工作人員也未被告知,更未接受相關輻射防護訓練講習,
這是草菅人命,讓清大校譽蒙羞。而原分所人員解釋:「我們監測的是『南館』,你們測
的是『北館』,我們沒有管制這一區。」
在生物科技館(輻射生物館)外,也測到超過背景值數十倍的劑量,也接近嚴重環境輻射
污染的限值。
可是所謂「南、北館」,根本就在生命科學館同一棟樓內,沒有任何標記可區隔南、北,
更沒有輻射劑量偵測與警告標誌,完全未依「輻射防護法」規定辦理,依該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未依法棄置放射性物質,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百萬元以下罰
金,依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之二,「放逸核能、放射線,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
期徒刑。」
如此刑罰的刑期不可謂不重,但是清大相關負責人員似乎老神在在,因為目前台灣所有核
能發電、管制、輻射防護的行政長官,都是清大核工畢業的,甚至清大的輻防主管要求「
美化」輻射管制標誌,讓大家不害怕。立法委員田秋堇認為,這是非常可怕的行為,如果
清大都這樣有計畫的隱匿、欺瞞、刻意弱化輻射防護 ,這樣台灣還有誰來為人民的輻射
安全把關?
鄭華生教授訪談錄重點內容節錄:
特別提到一件事情,梅(貽琦)校長是民國五十一年(1962)春天過世,後來聽陳可忠校
長說梅校長生前總是隨身帶著一個小包包,晚上睡覺就擺在床下;梅校長過世後,他打開
來看,包裡裝的是中子源,也就是鐳和鈹(Ra–Be)的中子源,這個有放射性,中子一直跑
出來,可是他怕傷害到別人,所以他自己帶。他的過世或許跟這個有關係,這是我猜想的
。不過後來這個有紀念性的中子源到底放在哪裡就不清楚了,可能是由當時保健物理組保
管。(編註:這兩顆可能害死梅校長的射源,至今仍下落不明。清大人員表示,四、五年
前清大才開始管制校園的輻射射源。)
(民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夏天經常停水,停水的時候家庭沒有水怎麼辦?原子爐的同
仁就會打電話來請大家過去拿水回去,大家都去原子爐那邊搬水回家,根本不會有放射性
。有放射性壽命也是很短,你到家的時候已經沒有放射線,放射線已經死掉了。所以吃東
西用的水是原子爐的,洗澡的時候用的水也是原子爐的。當時反應器組的主任是林嘉熙教
授,他做事非常嚴謹,一定要照manual 去操作,十五個鐘頭開放就十五個鐘頭,一分鐘
都不會延長。(編註:從現在的眼光看來,這簡直是匪疑所思,如果現在這樣做,主任先
要負刑責。但這也顯示清大長期以來沒有人管制輻射防護,把所有人都當成「原子小金剛
」。)
校園輻射問題發生在民國七十九年(1990),中國時報刊登說清華大學校園有污染,影響
到年輕學子。那個時候原子科學中心馬上提出反駁,說根本沒有污染。當時原科中心變成
颱風眼,一切問題都針對原科中心,全台灣聽到輻射都嚇壞了,大家也懷疑到底有沒有污
染。我們學校化工系、數學系,還有交大搞地下水的,中興大學土壤系的教授等等也聯合
來攻擊。所以劉兆玄校長叫我去處理這件事,弄清楚假如有放射線,那麼是多少?會不會
影響人體或動物?限我兩個禮拜就要把報告消化,劉(兆玄)校長已安排好新竹市長童勝
男、台大醫院流行病學林瑞雄教授,還有原子能委員會的楊義卿處長,及本校的楊振忠教
授〈已故〉等一共五個人來做這個調查小組,我來當召集人。後來根據採訪結果與實際上
測量,跟原科中心或保健物理組公布的狀況,其實有點落差。(編註:「其實有點落差」
是差很大,過了二十二年後,仍在在現場隨意測量到超過嚴重環境污染的程度。但是鄭華
生教授在二十年後坦承當年的問題,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個調查小組成員的表現是不合格
的。)
劉(兆玄)校長說一定要採訪有關係的幾位教授,問清楚事情到底是怎麼樣,但我心裏想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會講實話,一定是避重就輕。去找翁寶山教授,他把研究報告給
我看,永和的醫師身體裏有污染物,他的兒子也有。葉(錫溶)教授說,因為于其康教授
急著要蓋好,假如他沒有催工人的話,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但沒有辦法求證。他很肯定
的說,最後的處理方式,是汽油桶裏砌水泥防止放射性外洩,然後搬到蘭嶼去。顯然他根
本沒有瞭解狀況,石油桶已經裝滿泥土,裏面根本不能砌混凝土;再者,石油桶也沒有搬
到蘭嶼,而是在龍潭。追查到這裏,最有問題的是,當初為什麼會說沒有污染?當時報告
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敢講,因為我接收到的任務是查清有沒有污染而已。至於為什麼他們
會說沒有,現在才可以講二十年前的事情。(編註:鄭華生在一九九0年時什麼也不敢說
,過了二十年,才敢說真話,這可見在一九八七年七月解嚴後,社會仍然瀰漫著白色恐怖
,但是輻射的恐怖卻越演越烈。)
當時為什麼說沒有?當時楊處長拿檢測器離牆壁有一點距離去測,結果當然沒有;測量小
組說沒有,新聞記者就如實發布。舉例來說,如果站在輻生館向原子爐測,當然沒有輻射
。因為當時測量小組認為,沒有人會一直靠著牆壁站一整天,所以就離開一點來量,如此
一來當然沒有。一開始的時候,許俊男教授、林宏輝先生、曾家亮先生,都主動跑來幫我
測量,我對林宏輝先生說:「你一定要在五公分之內測量,不能超過五公分,超過五公分
就沒有意思了。」因為輻射防護法令規定,一定要假設你一定有機會碰觸到汙染源(牆壁
)。所以他們說沒有污染,其實是往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釋輻射防護相關法令,這樣的解釋
是不對的。另外一件事是說,汙染事件本身有過沒有?有,但為什麼說沒有?原因是保密
不敢公開。他們違反一個原則,當發現有污染的時候,就一定要封鎖現場,嚴防污染擴散
不讓人員進出,然後才調查它的污染分佈、深度如何等等。三位主管都沒有封鎖現場,一
直保密並把污染擴大,從三十四桶變成兩千兩百桶。這是值得令人重新研討保健物理和輻
射防護意義的一宗事件。(編註:鄭華生教授是說了實話,可是至今原能會、輻防處、清
華大學人員仍然一脈相承的瞎掰硬抝,結果只是讓問題更擴大、更嚴重。到現在他們仍未
學到教訓。)
-----------------------------
要不要趁著暑假根系上申請幾支Geiger counter 全面清查所有清大的建築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1.157.2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