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後,為自己安排一場探訪清法戰爭遺址之旅吧!從淡水到基隆再至澎湖,拼湊起一塊塊歷史的痕跡。
經典雜誌 繼274期〈#清法戰爭的基隆戰場〉之後,再度重磅推出這批極為珍貴的百年歷史照片,一八八五年清法戰爭時,法軍對台灣始終久攻不下,決定占領澎湖對清施壓。隨行的法國攝影專員薩勒,因而留下許多觀察百年前台灣/澎湖的紀錄。
書店現貨供應中,喜歡文史的朋友不能錯過喔~另有少量274期|#福爾摩沙拾遺〈清法戰爭的基隆戰場〉
圖片取自 經典雜誌 粉絲頁
清法戰爭‧馬公無戰事:薩勒的影像紀錄Ⅱ
撰文.圖片/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了解更多精彩專題👉️經典雜誌官網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
清法戰爭遺址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公有土地招商案邁入新里程!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合力再造沙崙風華。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5)日出席「淡水沙崙園區暨停車場用地投資啟動記者會」,強調要讓沙崙地區恢復往日榮光,讓淡水觀光文化持續升級,並感謝國產署及南山人壽對新北的大力支持。
侯市長提到,沙崙海水浴場過去因水質還有安全問題關閉,荒廢多年,缺乏適當管理造成公安問題,他曾經協同消防、警政同仁以及當地志工設立巡邏站希望遏止類似事件發生;感謝國產署給予新北支持,讓市府能在該地招商、發展,從根本解決問題,也讓外界有機會認識沙崙之美。
侯友宜表示,這項計畫延宕多年,甚至在開發過程中發現清法戰爭遺址,所幸經過與文化單位的溝通合作,在開發與保存重要遺跡中取得平衡點。沙崙是藍海線的最後一顆珍珠,更是青春山海線的起點,將串起淡水的觀光休閒與文藝特色。
經發局指出,南山人壽在這項計畫當中投入超過21億,希望未來每年能夠吸引5萬人次前來;將以藝文及親水設施為主軸,民眾搭乘輕軌就可以抵達北臺灣最美的沙灘,並享受藝文演出。
清法戰爭遺址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公有土地招商案邁入新里程!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合力再造沙崙風華。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5)日出席「淡水沙崙園區暨停車場用地投資啟動記者會」,強調要讓沙崙地區恢復往日榮光,讓淡水觀光文化持續升級,並感謝國產署及南山人壽對新北的大力支持。
侯市長提到,沙崙海水浴場過去因水質還有安全問題關閉,荒廢多年,缺乏適當管理造成公安問題,他曾經協同消防、警政同仁以及當地志工設立巡邏站希望遏止類似事件發生;感謝國產署給予新北支持,讓市府能在該地招商、發展,從根本解決問題,也讓外界有機會認識沙崙之美。
侯友宜表示,這項計畫延宕多年,甚至在開發過程中發現清法戰爭遺址,所幸經過與文化單位的溝通合作,在開發與保存重要遺跡中取得平衡點。沙崙是藍海線的最後一顆珍珠,更是青春山海線的起點,將串起淡水的觀光休閒與文藝特色。
經發局指出,南山人壽在這項計畫當中投入超過21億,希望未來每年能夠吸引5萬人次前來;將以藝文及親水設施為主軸,民眾搭乘輕軌就可以抵達北臺灣最美的沙灘,並享受藝文演出。
清法戰爭遺址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一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高金素梅2021.08.26
這幾年,有一些地方推動重建日據時代的神社,為什麼要重建?他們說,重建神社是為了台日友好。
「神社」在這些人腦海中的歷史座標意義是什麼?是類似「二二八紀念碑」?還是像「中正紀念堂」?
今天,在新城神社前,我來為大家上一堂『神社』的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爭。
1938年4月1日,日本政府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動員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與設施去支援侵略戰爭,動員範圍是『日本、朝鮮、台灣、厙頁島』。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新秩序』,擴大侵略東南亞與大洋洲的圖謀已顯現。
1939年2月9日,日本政府成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精神總動員範圍同樣是『日本、朝鮮、台灣、庫頁島』,要這些地區的人民「效忠天皇、膜拜神社,凝聚對戰爭的支持,挺身接受戰爭動員」。那時的規定,膜拜神社同時還要朝日本皇宮的方向遙拜天皇,天皇是神,神社是護國神社。而護『國』神社的『國』,就是發動侵略戰爭的那個軍國主義的日本國。
1940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發動全面亞洲大洋洲侵略戰爭。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天皇公開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這幾個歷史事實清楚的顯示,「神社」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的工具之一,是推動殖民地人民「皇民化」的一環,是凝聚對戰爭支持的「洗腦手段」。
「重建神社」無關台日友好,「重建神社」是一種推動皇民化意識的表態,是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一種現象,是一場跨時空的荒謬劇。
我們要如何看待歷史?1972年中日斷交,內政部下令清除日本殖民遺址;民進黨執政,重建日本殖民遺址 神社。國民黨的清除遺址與民進黨的重建遺址,考量的都是政治目的,這都模糊了人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
台灣的執政者常說「讓世界看見台灣」,但「重建神社」卻是讓世界看到台灣復辟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工具,這種能見度不要也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NQnbTWK6LE/hqdefault.jpg)
清法戰爭遺址 在 左下角-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規劃從暖暖渡船頭--基隆河內河航運的終點,一路上游(遊)至山上古道,開始我們的尋古旅程。
本段為淡蘭古道中路的起點,自暖暖車站往安德宮、金山寺前進。
本次走讀路徑: 暖暖荖寮坑入口 -- 暖東舊道 --五分山鞍部的嶺頭土地公廟 --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十分老街
*背景知識*
淡蘭古道以暖暖為起點,從暖暖車站出發,第一站古道景點即為安德宮,建廟歷史已超過200年(建於西元1801年,嘉慶六年),是暖暖區的信仰中心,更是百年老校暖暖國小的初建校的教室。沿著金山街,蜿蜒上山,是於民國16年建寺的金山寺,寺廟廣場可遠眺基隆河壺穴、品味暖暖溪龜潭傳說,探訪寺後方則有西元1884年清法戰爭的戰壕遺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yLi9Aa1PUI/hqdefault.jpg)
清法戰爭遺址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裡,中華民國誕生於此。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併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漢大學生人數已超過100萬,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漢高等院校高達82所,僅次於北京。近年來,武漢經濟大幅增長,被認為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製造產業升級換代的城市」和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極少數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於深圳等極少數城市,城市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二。
武漢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1956年,湖北省博物館對東湖之濱的放鷹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石斧、石錛以及魚叉等新石器時代遺存,經認定屬於屈家嶺文化。武漢最早的傳說是關於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至今武漢漢陽江邊的禹功磯上建有禹王廟。在黃陂區發現的距今約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是迄今中國極少數已發現並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被認為是「武漢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漢擁有著比北京、西安等更為悠久的建城歷史的考古依據。
1858年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中增闢的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由此,漢口開始了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國際大都市的轉型。此後,漢口先後開闢了英、俄、法、德和日五國租界,40餘個歐美國家在漢設立領事館。外國各路商人先後來漢通商,從此武漢的對外貿易大幅增長,貿易量穩居全國前四,成為全國四大港口之一,其中有40年對外貿易總額占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居全國第二位,呈現出了「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態勢。隨著漢口在商貿更趨國際化,大批外商在此興修碼頭,設立銀行,成立公司,極大提升了漢口的國際輻射能力。至清末,外商在漢開辦的經營土洋貨銷售、金融、航運、房地產的洋行劇增。就具體的實業經濟而言,制茶是當時漢口最大的工業,出口占全國6成。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爆發,革命成功後,起義軍宣布脫離清朝,建立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隨後中國各省響應,清朝被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宣告結束,武漢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的地方,於是每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紀念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節。1912年1月,黎元洪成為臨時總統兼湖北都督。抗日戰爭初期,南京國民政府將武漢作為戰時首都據此抵抗日軍入侵,為國民政府內遷爭取時間。1937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軍事委員會等部門陸續遷至武漢,蔣中正來到武漢指揮全國抗戰,中國共產黨有關方面力量也陸續來到武漢,國共兩黨在武漢展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武漢作為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各重要機關的臨時辦公地點,成為中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2019年底發生新型冠狀病毒事件,至2020年1月23日因疫情擴散而宣布 10:00 後實施武漢市建國以來的首次全城封鎖政策;隨後當日相鄰的鄂州市、黃岡市也相繼封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hbWRHALyk/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1qT_2LC7khjrslcP0eXjOMO63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