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了,我們是什麼?】
孩子長大了,我認為我們是:空氣、陽光和水。
記得孩子年幼時,我寫的第一本書是「教養好好玩」,那時我也說我們爸媽,尤其是媽媽,是孩子的空氣,小BB分分秒秒都無法離開空氣而活,他們不懂物質不滅定律,只要看不到媽咪,就以為媽咪已憑空消失,哭天搶地。
看不到媽咪和無法呼吸一般,是小BB所感受到的人生最大痛苦。因為~
沒有媽咪=沒有奶水=沒有安全=沒有愛與擁抱=無法生存
因之,當一個女人榮登媽咪時,她會感受前所未有的振奮與使命感,覺知到自我在天地宇宙間乃最神聖之能量組成、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可是,在此最驕傲榮耀的時刻,我們沒注意到空氣很重要的物理特質:無形、無色、無味。
十幾二十年後,我發現我們依舊要好好、認分的當孩子的空氣,因為長大的孩子真的把爸媽當成了「空氣」----無形、無色、無味的空氣。
他們看不到爸媽、不想看到爸媽、他們想不到爸媽、也不想想到爸媽,總之,父母理所當然的,是宇宙洪荒裡永恆不變、也甩不開的存在。
此時,我們扮演的不是空氣裡的成分,而是空氣的物理特性。若沒搞清楚這一點,會窒息的不僅是孩子,也是我們自己。
所謂無形,就是和大孩子保持一點神祕距離,愈少在他們面前晃來晃去,「空氣品質」愈好
所謂無色,就是修練自持,事事都隨風過,事事就都會過,喜怒別太形於色,別降格和尚在練習換氣的大孩子斤斤計較,如此,空氣自然清新宜人、含氧量高;
所謂無味,就是別堅持己見,別好為人師,別沒事愛出主意多嘴雞婆,那麼,空氣自然能形成對流。
或許當大孩子感到空氣稀薄時,還會自個兒提個氧氣瓶來我們身邊汲滿所需。
彼時,我們當小小孩的「空氣」,每天都被抱緊處理到喘不過氣,被分秒需要到狼狽不堪,媽媽想要優雅談何容易?
然而,當孩子長大,我們扮演無形、無色、無味的空氣時,那麼行走坐臥,也只剩輕省優雅一途了。
當孩子長大了,我們還是「陽光」,該露臉散發光和熱時,就自然流瀉,不用刻意。
聽過「北風與太陽」的寓言故事吧?孩子小時候,我們深怕自己忘了天天露臉,要溫暖擁抱、要溫暖陪伴、要溫暖共讀共玩,有時忍不住吹吹北風、噹一下頑皮過份的孩子,他們頂多打個哆嗦,然後相信太陽還是會再次對他們微笑。
但是對長大了的孩子,烈陽可別照拂得太大、太久,否則他們一定會躲起來,最後融化、扭曲、變形、消失無蹤;
吹一吹北風,他們就耐不住一件一件衣服加上,然後界線一劃、房門一關,不再裂開任何空隙,任你變回陽光都回不了溫。
那麼,我們就當個自然出沒的太陽吧,不須用力、不必勉強,想露臉就露露臉,有時烏雲遮蔽,也別勉強振作必當微笑陽光,大孩子慢慢都會懂,也必須慢慢懂,沒有地方天天白送給他們暖陽,撥雲見日自有時。
孩子長大了,我還提醒自己要當「水」。
幾個月前,我把Line的招呼語改成了「上善若水,安之若命」,每天告訴自己,要以「水」做榜樣,快要失去理智時,我就向自己喊一聲:「我是水,我是水」!
老子道德經曰:水利萬物而無形。人的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默默地澤被萬物於無形,且不爭名利。
水又如此柔軟,在什麼容器就成為什麼形狀,順勢而為,可巨大也可微小,能屈也能伸,無形而柔軟,但是力量卻最是強大,滴水可穿石,洪水卻力大比猛獸。
水平靜無波時,任何雜質都能沉澱於底。
面對長大了的孩子,爸媽必須當水,必須練就如寧靜之水平面,不隨意起波瀾,靜觀一切變化而願意沉澱與等待。
水是柔情之最,以柔克剛;必要時,更須如匯聚之水,張持有度,韌力無窮,大破而後才能大立。
孩子大了,有時父母就得狠心任他們自己受傷結痂成長,看似無情卻才是真有情。
孩子長大了,我常常告訴自己,我就是空氣、陽光,和水。
清 境 氧氣瓶 在 頭城二三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純協助曝光 #價格品質請自行衡量或發問
****請直接留言,養殖場老闆娘會留言統計****
****蝦農文宣****
7/1售 🌊 宜蘭本地半鹹水泰國蝦(綜合)🌊
價錢:290元 /斤
當日早晨現撈,我們會開著貨車,現場打著氧氣瓶等您取貨,讓您收到「活跳跳」的蝦子哦!
(請留言+數量++++並告知我們您要在哪個面交地點取貨)
♦️頭城鄉親特別優惠,只要喊單,我們會聯繫,當天直接送到府上♦️
📌請自備零鈔,能減少接觸共同為防疫加油
(當日數量售完為止,如超過,可另約下次抓蝦時間優先取貨)
🦐優質宜蘭養殖小農蝦🦐
⚔️有吃益生菌長大的泰國蝦💯
⚔️用心養地養水的環境長大💯
⚔️蝦池週圍人工除草,無用除草劑(農藥)💯
🦐有著堅硬的外殼也是泰國蝦健康的認證之一。
🦐清洗後 蒸+炒+煮+烤 通通都好吃!
(小編最愛簡單清燙過沾哇沙米吃,超讚的😬)
以往本地宜蘭養殖的泰國蝦,收成幾乎都到釣蝦場去,有時還怕不夠!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大家可以吃到我們宜蘭自己養的泰國蝦
👍在地養殖,當日現撈,省去南至北遙遠路途,給您最健康的蝦子,泰國蝦口感就是吃起來飽滿又Q彈,讚的呀!
清 境 氧氣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冠肺炎 #聚焦印度 #WSJ #華爾街日報 #indiatoday
今天還是想談一下印度。
這是一張殘酷的雜誌封面:排隊的屍體,但這卻是真實的世界。
現在也是我們抗疫的時刻,對於這個強大又致命的隱形敵人(病毒),我們必須小心謹慎,除了口罩戴好戴滿,也必須知道,世界發生了甚麼事。
因此,我想分享這兩篇報導,一個是國際媒體:WSJ華爾街日報的觀察分析,一個是印度當地的新聞雜誌India Today.
#失敗的國家covid2.0 #Thefailedstate
#印度的新冠疫情是如何失控的? 給了世界何種警醒?
印度,曾經也是抗疫的模範生,就在五個月前,今年1月28日,總理Modi莫迪,還向世界經濟論壇自豪地宣布:“一個人口占世界人口18%的國家有效控制了新冠病毒,使人類和整個世界免於重大不幸。”
的確,WSJ整理了過去一整年的資料,但如果把時間到回一年前,2020年初,全世界就像是熱燒的紅線,但擁有超過13億人的印度,卻相對安全許多(藍色曲線)。
為什麼? 因為在2020年3月24日,莫迪對全國發出了為期十周的封城令,(go under complete lockdown)。
造訪過印度的人,或許都會跟我有同樣的感覺,雖然街上凌亂不堪,嘈雜聲不斷,但是,對於政府的禁令,全民都買單,首都新德里在第二天(2020.03.25),冷清的不像是一個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國家。
因此,在去年2020年,跟美國相比,甚至全球,印度實在是一個防疫模範生。
今年,2021年初時,印度確診人數幾近於零,人民的生活,也開始回到正常,聚餐.逛街.看球賽,三個月前,2021年二月,當美國和英國,正迎戰又一波疫情高峰時,印度還是很太平。
總理莫迪又出現了,他說:印度,是成功抗疫而且拯救多數人民的國家!
我相信,任何一個印度人,都會覺得身在印度,與有榮焉。
但,#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聖經.箴言)
接下來,四月份大型的政治集會一場接一場(因為快要選舉),甚至有高達千萬人聚集的宗教活動。
4月21日,全國單日確診人數突破31萬,五月破了40萬。
倒底是哪裡出錯了? 為什麼短短三個月,成功的抗疫天堂,成了如今的殘酷地獄?
公衛專家提出了幾點原因:
第一, 人民開始鬆懈了…人群中,多數的人都拿掉了口罩。而且大型的群聚。
包括政治活動。4月10日,莫迪在造勢活動上甚至說:集會群眾多的前所未見…顯然 相當自豪。但看看4月17日的單日確診人數已經開始走高。
第二,疫苗短缺。#誰該被責怪? #到底做了甚麼
印度當地媒體India Today在封面上問了這兩個問題,內文裡更毫不留情地痛批莫迪,讓印度人就像蒼蠅一樣死去:因為醫院病床,毒品,氧氣瓶,救護車,靈車,甚至是一個將死者埋葬的地方,全都短缺….。
身為一個全球最大疫苗生產製造國,從1月開始,印度與英國合作,並同時自主研發新冠疫苗,更開始向數十個國家承諾並實際交送疫苗。BBC駐印度的記者說,這被看作疫苗外交,受到一些國際讚譽。印度媒體還將總理莫迪捧為「疫苗大師」。
但是印度境內接種新冠疫苗的速度卻步履蹣跚。2021年1月中旬開始接種疫苗,到5月下旬已接種了大約1.86億劑疫苗。按人口比例接種率僅3%。
India Today寫到: “2020年,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對於新冠病毒仍持懷疑態度,但他還是下令訂購6.5億種疫苗,為3.3億人口提供疫苗。但印度卻僅為13億人口購買了3.7億種疫苗….”。
對於曾經造訪過這個文明古國的我來說,心中無限哀戚。
如果看過”聚焦印度”,就會知道,印度城市有多擁擠,更不用說貧民窟,民生物資平日都短缺了,何況是疫情來襲?
而同為人類,當死後,連一個埋葬的地方都沒有,這是國家制度崩潰下的最大悲劇…
最後,引述India Today,送給所有地球上的人類:
「在與這個微型敵人的戰鬥中,警惕和準備,永遠是我們的主要武器。」
“Vigilance and preparedness were always going to be our primary weapons in the battle against this microscopic enemy.”
#在家防疫請看聚焦全世界 #天堂與地獄 #聚焦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