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札|八旗文化如何在大中華地區嶄露頭角(渾水)
新生代作家朋友盧斯達寫了一本關於香港歷史文化建構的書,好景不常,沒人敢出,甚為可惜
我私下跟他交易,他分享了電子版內容給我。盧斯達是我們這一代時事文章寫得最好的人,早在渾水這個筆名被創造之前,我已是他的讀者,看他如何得罪人和跟不同界別的大佬筆戰廝殺。他未出的新書沒有太敏感的地方,內容頗為紮實,只是言論自由空間不停收窄,寒蟬效應下冇人敢出版。這10多年他在政治、社會運動和文化圈子混,字裏行間看得他對過往恩怨情仇看淡,雖然渾身傷痕,但依然含著口氣混下去,未死得。
他寫的理論結構有岡田英弘、劉仲敬的影子,跳出國族史觀框架,兼容了游牧民族史觀,以文明為單位敍史。剛才提到的兩位作家是台灣八旗文化的作者,如果盧兄的書要出版,看來也只能夠找八旗文化了。
話題一轉,反而想講講八旗文化的崛起。現在八旗文化應該是兩岸三地大中華地區最受歡迎和最成功的出版社。文化事業向來難做,大概只有台灣這個土壤才養得起這樣的出版社
八旗一聽就知滿州的產物,出版社的話事人是滿族後裔富察延賀。富祭在大陸大型出版社工作過,後來因家庭因素去了台灣,和讀書共和國的老闆合作經營創辦了八旗文化。
做出版會捧紅了作者,捧紅了書,很少出版社會獨立地打響名堂,做到自己品牌的性格。
八旗文化21卷世界史是極具打卡功能的知識藏書系列。過往歷史書都是以國家為單位,大民族史觀為骨架,民族恥辱貫穿核心結構。八旗的作者群跳出這種過往的主流,較出名的有剛才提及那兩位歷史作者,也包括獨派余杰、ibanker轉型做歷史作者的汪浩和葉劉的老師Larry Diamond。更多的是日本偏右翼的作家和外國史學家,衝擊了主流歷史書意識形態,有種耳目清新的感覺。
我們一直的歷史教育是漢族中心,大中華為主。望文生義,八旗文化這個出版社背後承載着的意識形態,就是跳出漢族中心論,以外人的觀點去看文明共同體。
它的成功在於捉到了大中華文化圈的生存空間,成為一股清泉,在現在台灣反中的大趨勢下,意識形態上跟政權無縫契合,是非常強大的文化輸出機器,而他的作者群也不是無名小卒,每個人都獨當一面。甚至,它得到政權的默許支持,蔡英文總統在競選活動中逛書店,買的書就是八旗文化的。何況富察這個滿人就有特殊的家世淵源,加上商業上成功,這人將會在台灣文化界扶搖直上
香港沒有太多文化涵養,更不用說文化產業,文化商人骨子裏只是商人。外邊的月光特別圓,做文化產業做到成功也是我嚮往之事,既能賺到錢,又可用文化粉飾自己滿身銅臭的外殼。我寫的又是財經專欄,所以留一記錄,以作參考。
渾水財經Channel x Fortune Insight 獨家眾籌出版《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率先網上預訂:https://muddywater.fortuneinsight.com/web/
你的支持,將會在香港金融史上烙下痕跡。
至於想知多點制裁對國際金融、香港個市的影響,可以訂閱我
《金融經濟精神食糧》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另有每日Podcast、特選內容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 Water Podcast:超技術金融政治分析加長版 - 否認洩密報告也抹殺不了恆大極危險的系統性泡沫,由大Dee會、內房結構、七折賣樓、硬谷物管上市和失敗的708操作講起恆大爆煲風險和後續風浪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1978645
➡️Water Podcast:拯救和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通用法則是?如果金融人才要移民,在台複製金融中心,哪類人會最快適應,找到生存窗口?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112738
➡️ Water Podcast:Bloomberg狙擊李澤楷 – 先爆富衛上市計劃,再分析他跟傳奇矽谷人Peter Thiel的美式借殼上市合作大茶飯的底蘊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90203
➡️Water Podcast:導讀經濟學人 – 新能源如何改變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巨無霸指數取笑Kyle Bass/持份者主要義如何發展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90132
「游牧民族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游牧民族英文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游牧民族英文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游牧民族英文 在 柴女阿美的大城小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游牧民族英文 在 【ABC互動英語:20221025】世界好望角:貝都因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游牧民族英文 在 游牧民族的推薦,YOUTUBE、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游牧民族英文 在 游牧民族的推薦,YOUTUBE、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游牧民族英文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游牧民族英文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故宮圖書文獻館葛瑞森氏藏書所收兩種西方傳教士蒙古遊記📙
本院圖書文獻館葛瑞森(David I. Gredzens)氏藏書內含兩部西方傳教士之蒙古紀行專書,一為《魯不魯乞東遊記(The Journey of William of Rubruck to the Eastern Parts of the World, 1253-1255)》,一為《蒙古巡遊記(Among the Mongols)》。茲就其背景內容略述如次:
十三世紀中葉第七次十字軍東征期間,佛拉芒方濟各會修士魯不魯乞(Willem van Ruysbroeck, c1215-c1295)銜法王路易九世(Louis IX, r. 1226-1270)之命,遠赴東方,向蒙古各族宣揚基督教義,成為歐洲第四度派往蒙古帝國的使者。期間,他曾面見欽察汗國開創者拔都(Batu, r. 1227-1255),更獲蒙古帝國大汗蒙哥(Möngke, r. 1251-1259)接待。《魯不魯乞東遊記》所載,為其旅行聞見,亦為向路易九世復命之書面報告。前十章對蒙古風俗宗教、傳統文化、皇室殿閣以次帝國境內各種民族申述甚詳,嘗被視為「中世紀基督教徒蒙古旅行的最佳書面紀錄」,重要性足與近半世紀後成書的《馬可波羅遊記(Il Milione)》齊觀。此後三個世紀,《魯不魯乞東遊記》拉丁文本曾經多次傳抄,迄十六世紀末正式出版,其英文譯本則遲至二十世紀初始印行流通。圖書文獻館所藏,為美國文人曼努埃爾‧科姆羅夫(Manuel Komroff, 1890-1974)編入《與馬可波羅同時代的旅行家(Contemporaries of Marco Polo)》之英文譯本,於1928年由紐約波尼和里福萊特出版社(Boni & Liveright)發行。
至於《蒙古巡遊記》,則為十九世紀蘇格蘭籍新教傳教士景雅各(James Gilmour, 1843-1891)所作。他於1870年天津教案浪潮中抵達北京,繼又轉赴蒙古,學習當地語言文化,並向草原上的游牧部族傳播福音。1882年,景雅各於英格蘭休假期間,特將其十餘載之蒙古生活體驗與旅行觀察所得彙集成書,以《蒙古巡遊記》為名,交倫敦宗教出版協會(Religious Tract Society)發行。全書最為生動有趣者,厥為景雅各與蒙古人民親密交往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透過不同事件、事物與場景的文字描述,讀者當可對草原游牧民族特性與文化內涵獲致深入瞭解。景雅各的蒙古宣教工作雖不順利,皈依基督者無幾,然從未氣餒,總不放棄希望,是以論者嘗將其力抗困難的寫作風格與《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作者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文字手法並論。景雅各休假期滿,即重返蒙古,繼續教會工作。1891年,他赴天津參加倫敦傳道會(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華北教區委員會集會,不幸感染斑疹傷寒去逝。本院所藏《蒙古巡遊記》,為倫敦宗教出版協會1888年之精裝再版,內附三十餘幀版刻圖繪。
八月初,本院將於南部院區推出「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介紹清代宮廷與蒙古、西藏四大活佛世系間的互動與影響。展覽題名的「呼畢勒罕(Khubilghan)」即源自蒙文,為「轉世化身」之意。上列《魯不魯乞東遊記》與《蒙古巡遊記》兩書均述及蒙古民族之信仰文化,歡迎醉心蒙古文化的讀者來院申請閱覽。
********************************************************
《與馬可波羅同時代的旅行家》書影
Manuel Komroff, ed., Contemporaries of Marco Polo (New York: Liveright Pub. Corp., 1928).
831784
《蒙古巡遊記》書影
James Gilmour, Among the Mongols (London: 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 1888).
831475
游牧民族英文 在 柴女阿美的大城小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早上去買菜,整個超市唱空城計,除了工作人員、我、和兩個小孩,沒有其他顧客。
學期結束,外派家庭都回家了。在沙漠的日子,不知不覺已經四個月。
也許心態上仍然存在著短期旅居的新鮮感,除了空中運動和少數幾個朋友之外,我完全不想念紐約。
******
受到美國主流媒體影響的人,可能多少都跟我一樣,對中東國家充滿著各種刻板印象。
一定有很多這種自以為是的傲嬌另一半,所以當初公司面試才要把全家都飛來感受這個城市的西化和開放程度。一人面試,公司買單全家的商務艙機票和五星級飯店食宿,傻強在面試時,還有司機載我和孩子去參觀學校、看房子和各種觀光。這整個收買人心的流程很可以啊。
決定搬來之前,身邊的家人朋友多少都有點擔心我們的安危。不只是因為海灣區的政治情勢不穩定,他們也很怕天天穿無袖背心和瑜珈褲的我在這裡會不小心觸犯禁忌。
搬來以後,發現美國才是大家眼中最可怕的地方。孩子們在這裡的同學,不論是加拿大人、歐洲人、還是亞洲人,對美國的印象就是校園槍擊。
飛到地圖的另一邊,深植在腦海裡的世界觀,整個被顛覆。
******
傻強公司為新進人員的家屬辦了一個聚會,讓大家互相認識。除了四季飯店自助餐吃到飽(不可否認我是衝著這個去的)、免費健檢、介紹公司歷史(誰在乎啦)、阿聯酋歷史,還有問答時間,讓我們這些茫然的外國人,自由發問,由兩位當地員工(就是大家印象中穿白袍的男性和黑袍的女性)回答。
「請問未婚女性能不能單獨旅行?」
我問了這個問題。因為傻強之前和單身女同事出差到紐約,對方的媽媽也同行。
「我們的宗教或法律並沒有相關的規定,所以其實是看每個家庭的狀況,我上個月就自己去了倫敦開會。」眼前穿著黑袍的年輕女生,用一口流利的英文笑著回答。
「你們是不是只能跟本地人(Emiratis)結婚?而且要用相親的方式,不能自由戀愛?」
「這也是看家庭。我阿姨九零年代時想幫我介紹一個遠親表妹,嚇得我立刻逃到美國,後來和美國人結了婚。感謝我的太太願意放下一切搬到中東,那可是將近三十年前,沒有臉書,連電子郵件都不普遍的時代。不過我阿姨到現在都還不肯跟我說話就是了。」
「沒有冒犯的意思,但,請問你有幾個老婆?」
我為發問的人捏了一把冷汗。
「『只有』一個。伊斯蘭教的教義規定,每個老婆受到的待遇必須是一樣的,不能虧待任何一個人。一個太太就很貴了,現在很少人能負擔得起四個啦。」
大家笑出來。
******
前陣子因為氣象預報會下雨,全阿布達比學校放假一天。
結果當天只下了毛毛雨,孩子爽賺一天假。想起暴風雪還盼不到市長宣佈雪假的紐約孩子,真是別人的性命鑲金又包銀。
(紐約市貧富差距大。學校免費供應的早餐和午餐對一些弱勢家庭的孩子來說是必須的,待在家很有可能會餓肚子,或是家長的工作是領時薪,小孩沒上學,大人少領一天工資就會對家庭經濟造成影響。所以紐約的冬天即使常常下雪,學校也不輕易放雪假。)
******
阿布達比的郵政系統是個神秘的存在。
這裡的地址,是沒有郵遞區號和門牌號碼的。
在 Google Map 還不盛行的時代,邀請朋友來家裡作客時,都是這樣說明:「到A購物中心門口,往左轉走到路口的銀行,左轉OO路,第三個路口右轉,第一個路口再左轉,直走數到第五個房子,淡粉紅色的牆,就是我家了。」
這裡的郵局,似乎也沒有我們習慣的「送信」服務。我因為住飯店,所以只要寫下飯店名稱和房號,就可以順利收到媽媽從台灣空投的物資。後來才聽朋友說,如果是住在獨門獨戶的房子或是一般大樓,都必須要在郵局租一個郵政信箱,再自己去領取信件和包裹。
「地址」的觀念,對於阿拉伯游牧民族來說根本如浮雲吧。
******
阿布達比,是個新與舊、富裕與貧窮、黃沙與海水,以及不同的宗教和種族交錯並存的地方,而我在這個沙漠城市的差異和矛盾裡看見了紐約的影子。
#沙漠日記
游牧民族英文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本圖錄以展覽為核心,收錄有「尊貴的飲食器用」、「藏傳佛教的浸潤」、「珊瑚與松石的對話」、「超越國界的珍寶」等四個單元,看游牧民族如何與環境共存,對於宗教信仰 ... ... <看更多>
游牧民族英文 在 【ABC互動英語:20221025】世界好望角:貝都因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ABC互動英語:20221025】世界好望角:貝都因人:沙漠中的 游牧民族 2 ... 1.5K views 5 months ago #學 英文 #ABC互動英語 #LIVE互動英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