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靜晶日誌【擂茶,擂棍與擂盆】
一定要仔細看那內盆的峰利紋路。
日本人稱磨缽為「摺缽」,客語稱為「擂盆」,也可稱為[牙盆]。
擂棍一般用無毒、
無異味的樹枝削製而成,長約1.5米,直徑約三四厘米;擂盆為盆內佈滿溝紋的陶器。
這照片是2013年8月9日跟 James 占士 和 Yuri 兩人,為"蘋婆"剝皮前,在大埔墟舊街市拍的。重點是那盆子﹣店主叫它“牙盆”,用以“擂物”。一定要仔細看那內盆的峰利紋路。
翁靜晶 (寛熾) @ 擂盆
“擂茶粥”的來歷,相傳在東漢建武年間,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南征湖南的武陵“五溪蠻”,行軍途中,扎寨馬頭村,那裡瘴氣瀰漫,將士感染瘟疫,紛紛病倒,正危急之中,當地一個懂藥的老婦,見馬援的軍隊紀建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十分感動,便自願獻出祖傳秘方“三生湯”為馬援將士治病。
那老婦把生茶葉、生米、生薑放在陶製的擂盆裡,倒入適量的水,用山蒼子木棒將其擂成糊狀,然後衝入沸水製成湯,拿給將士當茶服用,病情迅速好轉,後來人們就稱其擂茶。擂茶能“祛瘟避邪”,清熱解暑,提神治病,幫助消化,因而廣為流傳,成為許多農戶的主食。
擂茶與擂茶粥
飲擂茶與食擂茶粥是客家一種古老而獨特的習俗,它起源於中原,流傳於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台灣等地的客家人中。
當今的擂茶與擂茶粥已在古代三生(生茶、生薑、生米)擂茶的基礎上大大地豐富發展了,有鹽擂茶、糖擂茶、清水擂茶、五味擂茶、七寶擂茶等不同風味的擂茶。擂茶原料除以乾茶葉、炒芝麻、炒花生等為主要原料外,還加入甘草、香料、生鹽、食油等各種配料,同時還根據不同用途、不同季節加入不同的配料,如滋潤肌膚、美麗容顏等加入黑芝麻、黑豆等,防暑清熱加入魚腥草、綠豆、陳皮、藿香、白芍、甘草、金銀花等;又如春季加入薄荷、茉莉花,夏季加入金銀花、白菊花,秋季加入甘草、白扁豆、八角,冬季加入花椒、肉桂、茴香。佐料也從韭菜、菜豆、紅薯片等增加到餅乾、糖果、蜜餞、瓜子、水果。飲用已從鄰里竄門請飲擂茶的傳統習俗擴大到喜慶社交場合中。而英德市“茶趣園”更以之作為一種茶藝介紹給遊客。製作擂茶與擂茶粥,一是備好工具,包括擂棍與擂盆。擂棍一般用無毒、無異味的樹枝削製而成,長約1.5米,直徑約三四厘米;擂盆為盆內布滿溝紋的陶器,大小根據家庭人數而定,一般擂盆上部直徑25至40厘米為宜。二是根據原料用途、個人愛好和季節等選擇不同的原料和輔料,其中茶葉、花生或芝麻等為必需原料。
擂茶與擂茶粥的製法:一是原料準備。茶葉一般採用清明至立夏前後的鮮葉,經蒸燙去其青澀味,然後烘乾或炒乾貯藏備用。然後將原料裝入擂盆,將原料擂至泥狀。如果制擂茶則將擂好原料裝入茶碗,衝入剛煮沸的開水稍作攪拌即成;如果是製作擂茶粥,擂好的原料可以不取出,加生油、生鹽等,把煮至剛熟米粒的稀粥衝入擂盆,經攪拌均勻即成。但也有將茶葉、生米、生薑等用水浸泡後加入生油、生鹽等放在擂盆內擂成糊狀取出,拌入韭菜、菜豆、紅薯粒等放入鍋內,衝入溫水煮成稀粥,食粥時再加入熟花生粉、熟芝麻粉、熟豆粉、碎糯米糍等各種輔料。
飲擂茶或食擂茶粥時,賓主圍桌而坐,茶桌上放置炒花生、香酥豆、蜜餞、油炸米果等佐料,主人依次將擂茶或擂茶粥送給客人,邊品嚐邊敘家常。品嚐時先呷一口,品香嚐味,您會感到甘醇可口,齒頰留香;二三口慢飲,您會感到五腑通暢,神清氣爽,迴腸蕩氣;飲盡您會感到餘味甘甜,回味無窮。正如汪曾祺書贈的擂茶詩:紅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金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
讓擂茶、擂茶粥在茶文化中發揚光大,成為絢麗的奇葩!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7a42_hlghmA
翁靜晶
www.facebook.com/MaryJeanReimerLau
劉家良
www.facebook.com/sifuforever
寬熾良緣
www.facebook.com/wisdombravefate
劉家良導演慈善基金
www.facebook.com/laukarleung
劉萬儀 REBEL GIRL
https://www.facebook.com/RebelGirlHK
劉萬儀 Jeanne Lau
https://www.facebook.com/jeannelauofficial
佛門警訊 Buddhist Alert ( International )
請分享香港,澳門,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有違佛門戒律的警醒
Please share all stories around the world about Fake ( or Fraudulent )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and relevant news, etc.
Web: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dhistalert/
湖南 擂茶 在 翁靜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翁靜晶日誌【擂茶,擂棍與擂盆】
一定要仔細看那內盆的峰利紋路。
日本人稱磨缽為「摺缽」,客語稱為「擂盆」,也可稱為[牙盆]。
擂棍一般用無毒、
無異味的樹枝削製而成,長約1.5米,直徑約三四厘米;擂盆為盆內佈滿溝紋的陶器。
這照片是2013年8月9日跟 James 占士 和 Yuri 兩人,為"蘋婆"剝皮前,在大埔墟舊街市拍的。重點是那盆子﹣店主叫它“牙盆”,用以“擂物”。一定要仔細看那內盆的峰利紋路。
翁靜晶 (寛熾) @ 擂盆
“擂茶粥”的來歷,相傳在東漢建武年間,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南征湖南的武陵“五溪蠻”,行軍途中,扎寨馬頭村,那裡瘴氣瀰漫,將士感染瘟疫,紛紛病倒,正危急之中,當地一個懂藥的老婦,見馬援的軍隊紀建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十分感動,便自願獻出祖傳秘方“三生湯”為馬援將士治病。
那老婦把生茶葉、生米、生薑放在陶製的擂盆裡,倒入適量的水,用山蒼子木棒將其擂成糊狀,然後衝入沸水製成湯,拿給將士當茶服用,病情迅速好轉,後來人們就稱其擂茶。擂茶能“祛瘟避邪”,清熱解暑,提神治病,幫助消化,因而廣為流傳,成為許多農戶的主食。
擂茶與擂茶粥
飲擂茶與食擂茶粥是客家一種古老而獨特的習俗,它起源於中原,流傳於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台灣等地的客家人中。
當今的擂茶與擂茶粥已在古代三生(生茶、生薑、生米)擂茶的基礎上大大地豐富發展了,有鹽擂茶、糖擂茶、清水擂茶、五味擂茶、七寶擂茶等不同風味的擂茶。擂茶原料除以乾茶葉、炒芝麻、炒花生等為主要原料外,還加入甘草、香料、生鹽、食油等各種配料,同時還根據不同用途、不同季節加入不同的配料,如滋潤肌膚、美麗容顏等加入黑芝麻、黑豆等,防暑清熱加入魚腥草、綠豆、陳皮、藿香、白芍、甘草、金銀花等;又如春季加入薄荷、茉莉花,夏季加入金銀花、白菊花,秋季加入甘草、白扁豆、八角,冬季加入花椒、肉桂、茴香。佐料也從韭菜、菜豆、紅薯片等增加到餅乾、糖果、蜜餞、瓜子、水果。飲用已從鄰里竄門請飲擂茶的傳統習俗擴大到喜慶社交場合中。而英德市“茶趣園”更以之作為一種茶藝介紹給遊客。製作擂茶與擂茶粥,一是備好工具,包括擂棍與擂盆。擂棍一般用無毒、無異味的樹枝削製而成,長約1.5米,直徑約三四厘米;擂盆為盆內布滿溝紋的陶器,大小根據家庭人數而定,一般擂盆上部直徑25至40厘米為宜。二是根據原料用途、個人愛好和季節等選擇不同的原料和輔料,其中茶葉、花生或芝麻等為必需原料。
擂茶與擂茶粥的製法:一是原料準備。茶葉一般採用清明至立夏前後的鮮葉,經蒸燙去其青澀味,然後烘乾或炒乾貯藏備用。然後將原料裝入擂盆,將原料擂至泥狀。如果制擂茶則將擂好原料裝入茶碗,衝入剛煮沸的開水稍作攪拌即成;如果是製作擂茶粥,擂好的原料可以不取出,加生油、生鹽等,把煮至剛熟米粒的稀粥衝入擂盆,經攪拌均勻即成。但也有將茶葉、生米、生薑等用水浸泡後加入生油、生鹽等放在擂盆內擂成糊狀取出,拌入韭菜、菜豆、紅薯粒等放入鍋內,衝入溫水煮成稀粥,食粥時再加入熟花生粉、熟芝麻粉、熟豆粉、碎糯米糍等各種輔料。
飲擂茶或食擂茶粥時,賓主圍桌而坐,茶桌上放置炒花生、香酥豆、蜜餞、油炸米果等佐料,主人依次將擂茶或擂茶粥送給客人,邊品嚐邊敘家常。品嚐時先呷一口,品香嚐味,您會感到甘醇可口,齒頰留香;二三口慢飲,您會感到五腑通暢,神清氣爽,迴腸蕩氣;飲盡您會感到餘味甘甜,回味無窮。正如汪曾祺書贈的擂茶詩:紅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金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
讓擂茶、擂茶粥在茶文化中發揚光大,成為絢麗的奇葩!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7a42_hlghmA
湖南 擂茶 在 翁靜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翁靜晶日誌【擂棍與擂盆】
一定要仔細看那內盆的峰利紋路。
日本人稱磨缽為「摺缽」,客語稱為「擂盆」,也可稱為[牙盆]。
擂棍一般用無毒、
無異味的樹枝削製而成,長約1.5米,直徑約三四厘米;擂盆為盆內佈滿溝紋的陶器。
這照片是2013年8月9日跟 James 占士 和 Yuri 兩人,為"蘋婆"剝皮前,在大埔墟舊街市拍的。重點是那盆子﹣店主叫它“牙盆”,用以“擂物”。一定要仔細看那內盆的峰利紋路。
翁靜晶 (寛熾) @ 擂盆
“擂茶粥”的來歷,相傳在東漢建武年間,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南征湖南的武陵“五溪蠻”,行軍途中,扎寨馬頭村,那裡瘴氣瀰漫,將士感染瘟疫,紛紛病倒,正危急之中,當地一個懂藥的老婦,見馬援的軍隊紀建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十分感動,便自願獻出祖傳秘方“三生湯”為馬援將士治病。
那老婦把生茶葉、生米、生薑放在陶製的擂盆裡,倒入適量的水,用山蒼子木棒將其擂成糊狀,然後衝入沸水製成湯,拿給將士當茶服用,病情迅速好轉,後來人們就稱其擂茶。擂茶能“祛瘟避邪”,清熱解暑,提神治病,幫助消化,因而廣為流傳,成為許多農戶的主食。
擂茶與擂茶粥
飲擂茶與食擂茶粥是客家一種古老而獨特的習俗,它起源於中原,流傳於廣東、湖南、江西、福建、台灣等地的客家人中。
當今的擂茶與擂茶粥已在古代三生(生茶、生薑、生米)擂茶的基礎上大大地豐富發展了,有鹽擂茶、糖擂茶、清水擂茶、五味擂茶、七寶擂茶等不同風味的擂茶。擂茶原料除以乾茶葉、炒芝麻、炒花生等為主要原料外,還加入甘草、香料、生鹽、食油等各種配料,同時還根據不同用途、不同季節加入不同的配料,如滋潤肌膚、美麗容顏等加入黑芝麻、黑豆等,防暑清熱加入魚腥草、綠豆、陳皮、藿香、白芍、甘草、金銀花等;又如春季加入薄荷、茉莉花,夏季加入金銀花、白菊花,秋季加入甘草、白扁豆、八角,冬季加入花椒、肉桂、茴香。佐料也從韭菜、菜豆、紅薯片等增加到餅乾、糖果、蜜餞、瓜子、水果。飲用已從鄰里竄門請飲擂茶的傳統習俗擴大到喜慶社交場合中。而英德市“茶趣園”更以之作為一種茶藝介紹給遊客。製作擂茶與擂茶粥,一是備好工具,包括擂棍與擂盆。擂棍一般用無毒、無異味的樹枝削製而成,長約1.5米,直徑約三四厘米;擂盆為盆內布滿溝紋的陶器,大小根據家庭人數而定,一般擂盆上部直徑25至40厘米為宜。二是根據原料用途、個人愛好和季節等選擇不同的原料和輔料,其中茶葉、花生或芝麻等為必需原料。
擂茶與擂茶粥的製法:一是原料準備。茶葉一般採用清明至立夏前後的鮮葉,經蒸燙去其青澀味,然後烘乾或炒乾貯藏備用。然後將原料裝入擂盆,將原料擂至泥狀。如果制擂茶則將擂好原料裝入茶碗,衝入剛煮沸的開水稍作攪拌即成;如果是製作擂茶粥,擂好的原料可以不取出,加生油、生鹽等,把煮至剛熟米粒的稀粥衝入擂盆,經攪拌均勻即成。但也有將茶葉、生米、生薑等用水浸泡後加入生油、生鹽等放在擂盆內擂成糊狀取出,拌入韭菜、菜豆、紅薯粒等放入鍋內,衝入溫水煮成稀粥,食粥時再加入熟花生粉、熟芝麻粉、熟豆粉、碎糯米糍等各種輔料。
飲擂茶或食擂茶粥時,賓主圍桌而坐,茶桌上放置炒花生、香酥豆、蜜餞、油炸米果等佐料,主人依次將擂茶或擂茶粥送給客人,邊品嚐邊敘家常。品嚐時先呷一口,品香嚐味,您會感到甘醇可口,齒頰留香;二三口慢飲,您會感到五腑通暢,神清氣爽,迴腸蕩氣;飲盡您會感到餘味甘甜,回味無窮。正如汪曾祺書贈的擂茶詩:紅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金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
讓擂茶、擂茶粥在茶文化中發揚光大,成為絢麗的奇葩!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7a42_hlghmA
湖南 擂茶 在 Cuimin 粹想町- 【茶品。豆知識! 】 擂茶 的推薦與評價
湖南擂茶 一般用茶葉、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山蒼子、生薑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沖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客家擂茶可能源於北宋的中原地區(現 ... ... <看更多>
湖南 擂茶 在 芝麻、花生等原料混合,再加入水泡勻享用的養生茶飲。各地擂 ... 的推薦與評價
各地 擂茶 製作方法各有不同,可分為客家 擂茶 和 湖南擂茶 兩大類。 原來 擂茶 都不少功效,降低膽固醇,開胃健脾,明目清肝,平五臟,而且,店鋪講明 ... ... <看更多>
湖南 擂茶 在 035湖南擂茶似茶似豆浆,擂出来的特色风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旅行#旅游#穷游#自驾游#美食#毕业旅行#vlog #中国# 湖南 拍摄时间:2020年7月31日拍摄地点: 湖南 省益阳市拍摄设备:MI9 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 20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