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計劃專案小組會議】第23次會議(1912)
首先感謝蔡榮豐議員、戴寧議員、孫貫志議員、都發處黃處長、鄭科長的參與。
距離2026年台鐵高架化完工時程,還有五年的時間,請都發處就都市計劃相應的配套措施,提出進度報告。如附表。
感謝都發處黃處長提出完整的書面報告,共六點如下:
第一點,針對公共設施用地專案通盤檢討,共26案9處的整體開發計劃,將長年來無法編列預算完成徵收的機關用地、停車場用地、兒童遊樂場用地、市場用地、綠地用地、加油站用地、文小用地、公園用地、文中用地、環保設施用地等,通盤檢討,改編題目,扣除必要成本,現地分配發還。
第二點,嘉義縣太保即將設立嘉義科學園區,都發處也將利用通過的800萬規劃預算,提出五公頃平方的支援型產業特區,滿足北港路兩側開發規劃的公益性和必要性,逐次完成北港路兩側都市開發計劃。
第三點,為滿足縣市共榮的交通需求,在南北兩端,各自新設道路一條,北端新設海口寮路,連接文化路華興橋,滿足嘉義市到嘉義縣工業區上下班需求。南端新設重慶二街,將嘉義市紅瓦里,連接到世賢路,舒緩新民路,進出嘉義縣水上鄉的上下班交通車流。
第四點,配合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嘉北車站站區附近,將進行以交通運輸為導向的區段徵收,和嘉義後站,嘉義大車站的土地改編,現地分配的都市發展計劃。
第五點,民國路建國二村,和國防部合作的土地開發案進度,既要滿足原本平面停車供給,也要滿足未來合作開發的雙重需求與進度。
第六點,吳鳳北路垂楊路口,民族國小西側停車場,和教育部合作的公辦都市更新案開發進度。
感謝蔡榮豐議員叮囑,延宕超過30年的公共設施用地通盤檢討,終於有了撥雲見日的成果,但也提醒都市計劃變更的細節,比如北香湖公園,文化路世賢路路口,公園用地徵收,和道路使用需求不符等問題,有人要努力用心解決。
感謝戴寧議員,肯定都發處鐵路高架化,搭配的交通縫合計劃,五處平交道、四座路橋、四處地下道等整體規劃。
感謝孫貫志議員,要求都發處辦理都市計劃變更流程,公開展覽與說明會時,要正式發文通知專案小組成員共同參與。
最後,希望藉由每月一次召開的都市計劃專案小組會議,督促市政府都發處,注意嘉義縣科學園區開發地點進度和時程,配合嘉義市鐵路高架化相應的都市計劃變更和執行進度,讓農工產業的嘉義縣,和商業觀光的嘉義市,搭乘縣市合作、縣市共榮的加乘效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1次會議 首先,謝謝嘉義市議會大會授權,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戴寧議員,和我一起,聯合召開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 也要謝謝市長,派出都市發展處陳副處長、建設處陳處長、工務處黃副處長、地政處饒處長,和交通處鄭處長等一級主管,參與這次...
湖 口 公辦 重 劃 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北高雄科技廊帶推升沿線土地發展 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則結合TOD多元開發策略扮演加速器
昨天上午我照例巡視北高雄地區的防疫整備情形,同時我也在防疫巡視後勘察岡山、路竹等地市集、火車站、公車站及計程車招呼站等公共場域,很欣慰我所見高雄市民朋友素質高、普遍具有防疫觀念,口罩都能確實戴好戴滿,故雖不復見往日絡繹人潮,但此時此刻避免人潮群聚才是最正確做法!
當勘察行程轉而前往行經施工中捷運RK1站區高架車站工地時,我與同行的都發局丶捷運局丶經發局首長與主管;再次盤點「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沿線都市及非都市土地再發展策略」藍圖;因為這條捷運路線得來不易,可說是百年一遇,歷來案例顯示捷運建設將對沿線地區發展將可帶來結構性轉變的機會,影響層面包含市民生活型態、就業機會創造以及地區環境大幅改善等等。因此,如何把握今年3月中央已經正式核定岡山路竹延伸線(2A階段)的當下;市府現階段啟動北高雄再發展策略規劃,此其時矣。
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始自紅線R24南岡山站,往北行經岡山市區丶岡山本州工業區、路竹科學園區而進入湖內市區。但同一條重運量捷運線南向鏈結橋頭、楠梓,沿線疏運服務2處科學園區、3個經濟部轄工業區及科技產業園區,恐怕是國內之最,也是這條捷運線的最大特色。
是故在中央政策明確定位北高雄科技廊帶的前提下,我認為藉由TOD導向發展的規劃手段,可以讓沿線橋頭丶岡山、路竹、湖內區更加緊密發展緊密城鎮(Compact city)。
TOD發展模式見諸於各國大眾運輸發展成熟的城市,但是各地所採取的手法卻各異其趣,考量北高雄的城鄉空間多元性,必須靈活運用國內多樣的土地開發工具、打破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的藩籬。因此,我認為以捷運站為核心,輻射三環因地制宜採取不同開發方式,包括與捷運設施毗鄰的捷運聯合開發、步行可及距離的公辦都市更新、都市計畫外圍農業區與非都市土地則可評估辦理產業園區納編或科學園區的擴編,以採取綜合性的規劃策略,將可開創高端科技製造的產業投資環境以及提供企業安家計畫以及改善城鄉地區生活環境,也才可達成岡山路竹捷運延伸線運量成長的需求。
以岡山市區的RK1車站周邊為例,高架車站採取側式月台設計,乘客自月台下車,步行通道即可抵達車站兩側的聯開基地大樓,目前捷運局已完備RK1西側商業區的招商準備工作,而東側屬臺鐵局經管的站前廣場,則有待協商;車站周邊約莫300公尺範圍內,尚有分布多處的低度利用國丶公有土地,在戰略上皆是未來岡山市中心活化再生的契機,後續市府將邀請各國公有土地管理機關來詳談合作發展機會。
至於坐落在非都市土地的車站(RK4、RK5)周邊區域該如何擘劃,也不能忽略了發展多時且廠商進駐滿載的岡山本州工業區、橋頭科學園區,在發展成熟的產業園區周邊提供適足的產業擴充腹地是合適的選項;而園區附近佈設捷運車站則是有別於傳統工業區的產業園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我建議經發局重新檢討本州北產業園區案,並同時研議路科北側新設產業園區的可行性;而正在進行捷運延伸線基本設計階段的捷運局,必須與市府都發局丶經發局充分合作,因應微調車站區位及出入口,創造最大計畫綜效。
我也請都發局再次盤點北高雄沿線地區的人口分布、現行都計住宅供給、未來可能新增住宅供給,北高雄科技廊帶不僅要引入產業活動,也要提供產業人口所需的安家環境條件的優化。
#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沿線都市及非都市土地再發展策略
#非必要不外出,共同守護高雄
湖 口 公辦 重 劃 區 在 賴峰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春寧長照集團將進駐澎湖
春寧長期照護集團丁秀娟執行長到縣府拜會,表達該集團預計在湖西鄉城北村設立100床住宿式機構、20人次的日間照護中心,我表示樂觀其成。
澎湖老年人口比例16.7%,老化指數在全國名列前矛。依衛福部長照標準,澎湖所需床位數至少要486床,但目前澎湖4家長照型、養護型老人福利機構、2間護理之家、1間住宿型身障福利機構,僅能提供380床,床位確有不足。
春寧集團是國內知名的長期照護機構,在全台設有護理之家、診所、藥局等16個照護據點,服務床位達739床。春寧進駐澎湖後,可望大幅提升在地長照能量。
我上任後將長期照護列為施政重點,因此在鼎灣舊營區規劃全澎湖最大的公辦民營「享居社福養生園區」,可供住宿式長照80床、社區住宿式專區21床。另外,部立澎湖醫院將在舊院區興建長照大樓,惠民醫院則預計在許家村新院區設置長照中心。
相信在縣府、醫療機構、民間共同努力下,澎湖的長照資源會愈來愈完善,所有長輩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顧。
#在地老化
湖 口 公辦 重 劃 區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1次會議
首先,謝謝嘉義市議會大會授權,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戴寧議員,和我一起,聯合召開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
也要謝謝市長,派出都市發展處陳副處長、建設處陳處長、工務處黃副處長、地政處饒處長,和交通處鄭處長等一級主管,參與這次會議,讓市民朋友,有機會了解,未來10年,嘉義發展的方向與願景。
我就嘉義市和新竹市,36年來的人口成長作比較,嘉義市近27萬人,新竹市的人口數,已超過44萬人,這中間14萬的巨大差距,有我們嘉義市的優勢,乾淨、悠閒。
但是,我們也可以借鏡新竹市,有產業,有就業的發展模式,為嘉義市尋找一條,適合嘉義發展的產業道路,作為都市計畫發展方向。
都市發展處,主導都市計劃業務,開宗明義,定位我們目前的都市計畫發展方向,是把嘉義定位成雲嘉南商業消費中心。
建設處,配合都市發展,將公園做多元使用,特別是停車場用途,做了詳細的說明。
工務處,也在都市計畫中,扮演要角,在防治水患,有了初步成效之後,進一步綠美化排水系統,建設開放的親水空間,啓動污水下水道工程,讓我們已經有汙水處理廠後,將來也會有地下污水淨化池,20年內,讓城市排水和污水淨化,同步完成,重現三百年來,兩河流域,流經這裡的親水景觀。
地政處處長,為我們分享了目前嘉義市公有土地,大多是畸零地,必須和中央部會協調,才能取得都更所需要的公共用地,為公辦都更中繼住宅基地。
交通處指出,舊有商圈和市區內,公用停車位不足,已規劃有20處的公用停車空間,11處已開發,但仍不敷使用,規劃建立小型電動中巴為主的公共運輸系統,連通公共停車空間,到各大商圈的最後一哩,希望雙管齊下,解決商圈停車,和交通運輸,兩大難題,促進城市繁榮。
未來,我們將陸續邀請都市發展處,就台北市成功的公辦都市更新成功經驗,提出嘉義可行的公辦都更計畫專案報告。
邀請建設處,針對網路購物和電子金融,對實體店面經濟衝擊下,因應方案和招商計畫專案報告。
邀請工務處,就大型公共建設,做進度專案報告。
邀請交通處,提供大型停車場設置,和電動公車公共運輸系統的專案報告。
邀請地政處和都市發展處,共同就湖子內成功的區段徵收經驗,提出加速區段徵收速度的專案報告。
自己的嘉義自己救,我們會在尊重專業的前提下,公開透明,理性監督,形成共識,代表民意,支持市府勇敢做對的事,讓嘉義有產業有就業,實現一個,讓年輕人可以返家就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