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移除2,150萬公噸碳排放量 森林真是我們的好夥伴】
農業部門溫室氣體吸收量遠大於排放量,且為我國唯一估算碳匯量之部門,2018 年森林碳匯可抵減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之7.25%。即便農業部門排放占比極低,農委會仍積極推行各項減碳作為,透過強化精準農業概念,持續推動合理化施肥,並推廣有機與友善環境耕作;鼓勵汰換節能設施(備),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動漁船用油減量。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9890
#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誕佳節當然要食大餐,慣了大魚大肉,有沒有想過聖誕都可以食素?近年潮流興食素,有指攝取豐富膳食纖維可降低患心臟病、糖尿病等風險,同時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不過註冊營養師謝詠瑩表示,食素都要識得揀,如果掉入素食陷阱,隨時越食越不健康。 素肉營養質素參差要識揀 對於新手素食人士,在開始改變...
溫室氣體吸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大規模造林實驗顯示,混合林可吸收較多二氧化碳。研究顯示混合林吸收碳的能力是純林的兩倍以上 !! (10/21/2018 明日科學)
由多國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中國江西省新崗山鎮進行一項研究,這是第一個實際種植大規模人造林,來驗證樹種多樣性與溫室氣體吸收量的實驗。結果發現,多樹種組合的混合林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兩倍以上,此項發現將有助於應對氣候變遷。
植物的葉子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將其轉化為有機碳化合物。當森林儲存更多的碳,便有助於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研究人員想了解樹木對於二氧化碳的吸收情況,便於 2009 年在江西省佔地 53 公頃的山坡上種植了超過 15 萬棵樹,其中包含 16 種樹種。來自中國、瑞士和德國的 60 多位科學家參與了該研究,並根據實地觀察結果驗證假設。研究結果顯示,八年多來在這個樹種多樣的實驗林中,平均每公頃吸收 32 噸碳。相較之下,單一樹種森林平均每公頃僅吸收 12 噸碳。
研究團隊砍伐約 100 棵樹,並分析其體積與含碳量的關係來評估森林的碳吸收能力,他們發現大約 47% 的樹幹和樹枝都儲存了碳。測量樹木的高度和直徑,他們便可以計算出樹木捕獲的碳量──也就是樹木從大氣中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
該研究指出,將全球現有森林中的樹種數量增加 10%,相當於一年花費 200 億美元(約 6170 億台幣或 1567 億港幣)進行減碳。
研究人員見解
研究人員中國科學院植物學家馬克平博士表示:「若僅觀察天然林,不可能得到這樣的結論。更高的生物多樣性是提高碳吸收量的原因。自行種植 15 萬棵樹,讓我們可以控制條件,並證明擁有大量樹種的森林會比單一樹種有更高的碳吸收量。」
馬博士也表示,這項結果強調了增加人造林多樣性的必要性。因為為了對抗氣候變遷,全球有許多計劃和實行中的大型造林計劃,僅是在中國, 2010 至 2015 年期間每年就種植了 150 萬公頃的新森林,不過中國主要是種植能快速生長的單一樹種。
研究人員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的生物學教授伯恩哈德·施密德博士(Bernhard Schmid)表示:「這些發現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經濟意義。這項研究表明,森林對抗氣候變遷的能力並不完全相同,單樹種純林的能力甚至達不到理想生態系統的一半。全球暖化的全面緩解只能透過混合林來實現。此外,物種豐富的森林也有助於保護受威脅的生物多樣性。這些森林也不易受到疾病和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而這些事件正由於氣候變化變得越來越頻繁。」
參考資料:
Shen, A. (2018, October 04). Forest study in China finds mix of trees can absorb twice as much carbon. Retrieved October 10, 2018.
Morin, X., Fahse, L., Scherer-Lorenzen, M., & Bugmann, H. (2011). Tree species richness promotes productivity in temperate forests through strong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species. Ecology Letters,14(12), 1211-1219. doi:10.1111/j.1461-0248.2011.01691.x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omorrowsci.com/environme…/中國-人造林-研究-混合林-吸收-較多-溫室氣體/
♡
溫室氣體吸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聖誕佳節當然要食大餐,慣了大魚大肉,有沒有想過聖誕都可以食素?近年潮流興食素,有指攝取豐富膳食纖維可降低患心臟病、糖尿病等風險,同時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不過註冊營養師謝詠瑩表示,食素都要識得揀,如果掉入素食陷阱,隨時越食越不健康。
素肉營養質素參差要識揀
對於新手素食人士,在開始改變飲食習慣的過渡期,素肉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其中一款不可能漢堡,是用薯仔蛋白和大豆蛋白製成,內含19克蛋白質,可媲美3両牛肉,而且添加了鐵質和維他命B雜。不過註冊營養師謝詠瑩提醒,市面上的素肉營養質素參差,有些會添加色素、增味劑、味精,甚至會加入椰子油,令口感味道更佳,必須小心挑選。如果質素沒問題,她建議一星期可以吃三至四次素肉。
醬汁 油炸 高糖 水果易墮素食陷阱
很多人誤以為食素就等於健康、低卡路里、有助減肥,其實不然。雖然蔬果普遍熱量較低和高纖維,但關鍵是菜式所用的醬汁,例如茄汁比蛋黃醬相對健康,原來1湯匙的蛋黃醬有約100卡路里,2湯匙已經等於1碗飯。相比之下,芫荽和茄汁每湯匙只有約20卡路里,比蛋黃醬足足少了八成。加上坊間不少素食都以油炸方式烹調,或用多油去炒,油份高、熱量都高。尤其是番薯這類高澱粉質食物,如果經高溫油炸,會釋出致癌物丙烯醯胺,要少吃為妙。
此外,部份水果的果糖較高,例如香蕉、火龍果、芒果、菠蘿等,在挑選沙律或果汁時最好選擇含蔬果成份,例如super food⽻衣⽢藍,屬高鐵質低卡路里低糖,可製成飲品。惟人體從蔬菜攝取到的鐵質較肉類低,只有2-20%,因此進食蔬菜時,可同時進食高維他命C水果,如奇異果、橙、木瓜等,有助吸收蔬菜中的鐵質。
素食者最易缺乏鐵質、維他命B12 可飲豆奶補充蛋白質
鐵質是其中一種素食者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它能夠幫助身體造血,特別在寒冷的冬天,可以令身體更和暖。鐵質能從深綠色蔬菜中攝取,如菠菜、莧菜、木耳等。還有素食者要補充足夠的維他命B12,蛋奶素食人士可透過雞蛋、芝士、乳酪來吸收,純素食者可考慮添加了維他命B12的素肉,而市面上亦有添加維他命B12的豆奶和早餐穀物。
另外,一般素食菜式都含豐富膳食纖維,但蛋白質含量相對較少。尤其是植物性食物,很多時會缺乏一種或以上的必須胺基酸,必須胺基酸的作用是幫助身體修補細胞和增加肌肉,並維持免疫力。而黃豆則有齊所有必須胺基酸,營養師建議素食者多喝豆奶,以補充蛋白質。
全文: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25/DTV6OZ5CGNGEVF45XC4YNBJMR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素食 #營養師 #豆奶 #膳食纖維 #素肉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zqcqOABxlo/hqdefault.jpg)
溫室氣體吸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近年流行食素,食素除了更健康,原來也可以救地球,減少食肉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助改善全球暖化問題。
環境問題一直都有增無減,但現在最嚴峻可謂全球暖化。甚麼是全球暖化呢?即是指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整體氣溫平均比以往提高,導致各種氣候上及生態上的問題。全球暖化主因是溫室效應增強,地球的大氣層內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會延緩熱能離開大氣層,就像被子蓋住地球,維持一定的溫度。但當溫室氣體越來越多,吸收的熱能也越多,就會讓地球越來越熱,熱能不易散退。
原因並不是因為吃多了植物,而是吃少了肉製品。在全球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中,食品生產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當中大部份都來自畜牧業,特別是牛的排泄物,他們釋放出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加劇了氣候變化。光是製造肉品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佔了全球14.5%,超過汽車、船、火車以及飛機的總量。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素食 #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 #甲烷 #溫室氣體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kQ1cfJZqSc/hqdefault.jpg)
溫室氣體吸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甚至可能會在政治經濟上面漸漸脫鉤,這時候世界上其他政體的態度就很重要了。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歐盟和印度,看看這剛剛在7月15日一起召開了視訊峰會的他們,會不會是接下來左右世界的重要政體。這是歐盟與印度之間的第15次峰會,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虛擬峰會。印度總理本來應該在今年3月親自飛往布魯塞爾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以及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晤,但疫情迫使峰會改變了傳統的形式。在這次的會議上,歐盟特別強調,歐盟與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民主政體。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會後還特別表示,雙方擁有相同的價值觀:自由、法治、尊重人權。
這樣聽起來比一個月前歐盟跟中國的視訊峰會好很多,當時好像沒有什麼成果,歐盟嘴了一下香港,但是歐盟還是把中國當作「體制性競爭對手」。而這個歐印峰會其實也看得到滿多中國因素的,首先是剛剛前面提到的歐中視訊峰會連習慣性的聯合聲明都沒有,雙方後來各自的聲明其實滿尖銳的。在印度這邊,這個時間點印度正在處理與中國邊境的重大軍事危機。所以雙邊對中國其實都有不滿。對雙方來說,如果可以加強夥伴關係、都可以從中國轉移出一些資源,不要完全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歐印的確價值觀比較接近,雙方都有意構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安全、貿易和投資、數位經濟、基礎設施、新冠病毒危機應對和氣候危機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倡議。此外,歐盟迫切想要增強自身的地緣政治地位,並且將民主的印度視作理所當然的夥伴。而且,印度從2021年起將擔任兩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還將在2022年擔任G20輪值主席國。德國接下來半年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接下來一個月是安理會主席,應該有很多可以談的。
歐印兩邊應該最主要還是想在貿易上合作,但這也是這次峰會最困難的一點,雙邊貿易協議遙遙無期。主要是因為印度目前正深受新冠疫情危機的困擾,確診已經破百萬大關,東部省份還有大洪水來襲。相較起來歐洲疫情已經逐漸平息。在印度疫情和天災對經濟及社會持續造成衝擊下,雙方要談合作還有一段路。
在15號的峰會中,除了疫情還談了很多經濟重建的計劃。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歐洲在經濟重建中將尤其注重可持續性,因為歐盟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就是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不多於吸收的溫室氣體,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范德賴恩表示要在全球層面上,透過歐盟推動變革,其中一定要跟印度這樣的夥伴合作,因為印度在太陽能等潔淨能源領域一直位居世界前茅。所以雙方要一起在氣候保護上努力。
至於貿易協議歐盟當然很想談, 2013年雙方就暫停了印歐貿易協議的談判,當時歐盟給出的理由是:「雙方對此的雄心存在相當的程度差異」,白話文就是印度沒有很想啦。所以范德賴恩在峰會上再次強調,歐方希望能夠達成一份充滿雄心的貿易協議,還說要透過進一步的最高層貿易對話,推進這個計劃。
由於莫迪領導的政府趨於貿易保護主義,一名歐盟公務員在雙方視訊峰會前透露,2013年談判暫停至今,雙方並沒有在此議題上取得任何進展,印度方面甚至還出現了倒退的跡象,說印度現在給予歐洲企業的市場准入在某些領域還比以前更少,所以圈內人士對歐印貿易協議的前景並不樂觀。
這也難怪歐盟很急,投資應該是要互惠開放。但是現在歐盟在印度的投資力度很強,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在印度,歐盟只排第10,連排名第一的美國跟中國的車尾燈都看不到。所以范德賴恩跟米歇爾才會說,歐印貿易「有開發的潛力」。回到前面講的中國因素,如果印度要在經濟上跟中國脫鉤和多元化發展,一方面又可以對中國軍事力量強勢回應,跟歐盟合作是一個關鍵點。但前提也是要歐洲的態度果斷,能從中國轉移重心,成為印度的重要夥伴。
雖然我們今天談的是歐印峰會,但是其實背後中國的影響很深。隨著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張,歐洲對印度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 2018年,歐盟發布了與印度合作的新戰略,稱印度是亞洲多極化的地緣政治支柱,對維持該地區的力量平衡至關重要。巴黎和布魯塞爾也一直在積極推動歐洲將印度視為真正的戰略夥伴。但說實在我不是很樂觀啦,這歐盟27國要搞定各自的內部聲音很難,印度也有自己的地緣政治考量。大家覺得這兩個民主政體真的有辦法手牽手一起對抗中國嗎?歡迎大家告訴我們你的意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kHYvDp4L-g/hqdefault.jpg)
溫室氣體吸收 在 為何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 的相關結果
太陽能量以短波輻射形式抵達地球,把地球表面加熱。地球表面透過釋出紅外線(長波輻射)以降溫,但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會吸收部分地球釋放的紅外線,然後 ... ... <看更多>
溫室氣體吸收 在 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的相關結果
從太陽來的能量,約二分之一被地表吸收使地表. 自然溫室氣體效應的理想模式. < 圖片來源: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第1工作組第4 ... ... <看更多>
溫室氣體吸收 在 溫室氣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溫室氣體 的共同點,就在於它們能夠吸收紅外線。由於太陽輻射以可見光居多,這些可見光可直接穿透大氣層,到達並加熱地面。而加熱後的地面會發射紅外線從而釋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