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局強調,民眾露營前應先上觀光局網站「露營專區」了解注意事項,選擇合法的露營場所紮營
👆新聞無屏蔽,一指盡覽!點下去就對了
【野營3死1失蹤】武界栗栖溪露營遭沖走溺斃 觀光局:該地非合法場地
https://bit.ly/3mhbKxv
【野營3死1失蹤】建議挑選合法場地 專家提醒:野溪露營有致命危險
https://bit.ly/32r7xzk
【獨家/野營3死1失蹤】2童開心戲水最後身影!溯溪族空拍到遇難前畫面
https://bit.ly/33uJGOK
【獨家/野營3死1失蹤】疼小孩!兩家庭常出遊 鄰居提醒山上危險竟一語成讖
https://bit.ly/2ZtXebJ
🍎全面解鎖,APP免費即點即看→https://tw.adai.ly/h70aWHaF23
📣千呼萬喚《蘋果》付費會員「無廣告版」來了→http://bit.ly/2Z9Gqny
#蘋果社會 #露營 #水庫 #武界 #栗栖溪 #河床野營 #台電 #水壩 #閘門故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宥嘉轟爆丁允恭 揭發不倫戀的背後真相 👉https://youtu.be/_36eZZJmeT8 祖先三代撞死期 亡妻託夢真相讓人鼻酸 👉https://youtu.be/ziUKA9GPckw 窮苦身世熬出頭!名醫心碎道盡一生遺憾 👉https://youtu.be/tzgcTnIWnZM 再婚...
溯溪遇難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元和前輩撰寫的李姓山友救援行動全紀錄,值得分享。
感謝這群願意無私付出的人們,也祈禱魏大哥早日康復。我私心許願未來山難搜救能有更完整的規劃,讓不幸遇難的山友都能平安回家。
生命是無價的。
李明翰救援事件歷程
6月1-3日 我在嘉明湖的向陽山屋值班。連日大雨,勸退所有上山的山友。4日稍晴,走去3K+400m收訊。鴻昆在找我。轉身回去4k+200m的山屋。
6月07日 南橫路坍,遊樂區封閉至月底從便道下山返回台北。
6月08日 晚上10:45左右,正式介入搜救作業。 請阿弄(張嘉榮)幫我羅列去過哈崙工作站人手(含原住民協作)資料和聯絡方式。他們至少熟悉工作站以東的路徑和營地! 要開始建立曾去哈崙做過調查的協作和人員的聯絡方式和能力屬性!政府部門結束後,就是ob的事情了。
6月09日 成立資料庫平台:搜救事務所。收到三份資料:消防局搜救簡報,雨量監測以及明翰失聯記錄。
最新消息:在山上搜救的人有人受傷,又因為下周二又會有梅雨鋒面來襲,預計明天會有一架次上去把搜救人員撤下山。至於放晴後還會不會繼續搜救,就要看消防局後續的決定了。山友傳來黃秋豪墜落!
6月10日 請學弟妹將所需裝備理出來。特別是衛星電話。糧食就讓他們在花蓮買吧!記得輕、熱量、飽足感對原住民是有意義的。衛星電話已經跟學校租借了,已經開通。等要上山再儲值。消防隊也願意租借衛星電話給我們,費用他們會吸收,直升機部分免費。
6月11日 中午請雪羊、元植吃飯。晚上七點最新進度 1.西線搜救已經回到牡丹池,因為訊號太差,無法取得任何訊息,必須等6/12才能知道資訊。 2.西線搜救活動,6/12中午以後全部暫停,人員全數下撤。
6月12日 中午12點半,鴻崑與王指揮官電話確認進度如下: 1.西線,因路況非常不好,沒有下去勘查石洞獵寮! 2.基於上述原因,自搜路線6/12下午將會重新規劃。 3.消防隊已經請求國搜協助,空降武稜工寮,尚未回覆。 4.搜救航跡圖下午會拿到,請哲安協助整理,放置於google文件。 最後,祈求鋒面加速通過!與阿花連袂拜訪李家。我們想瞭解他們對搜救期望值;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6月13日 無事,上興大法商山社OB會(雁聲園)瀏覽。看到與學弟素昧平生的夥伴紛紛捐輸,內心頗受感動!
6月14日 明翰打電話求救。小葉1130到玉里跟魏、高會合,預計12-30~1300到壽豐。小高和魏大哥是從山上田地被緊急通知前來。魏大哥沿路抱怨來不及磨山刀。山刀不利,獵人之恥! 小葉也是被我發通緝才從池上找來。耀禾原本要跟同居女友在她生日時登記結婚。現在要再等一陣子。他連夜開車從美濃前來,凌晨五點半到壽豐,接著就上山救援。搭02:34分到壽豐05:08哪班。跟兒子、女兒答應參加畢業典禮,全部爽約。哈哈!剛搭計程車到松山車站,司機名叫林長壽。真是好兆頭!
6月15日 七個人上山。從池南進入木瓜山區。大約0840徒步起登。林務局跟警消留在登山口附近架設中繼站的。接近中午一時的位置。接二號索道頭,遇到鐵軌 ,往三號繼續前進,三號索道上方,有火車頭和客車車廂。約四時住宿鐵道工寮。三號索道發送站工寮約於海拔1815M。索道上叫作發送站 下叫作著點站 考量有:前晚搜救人員睡眠品質不佳。重裝和食物尚未減少。已上升1000米。我要讓所有人員有所保留力量。
6月16日 這是第二天。此日接近中午陡上木瓜山。在四時半於圓山前紮營。無水,晚上蒐集雨水。
6月17日 越圓山 在平頂山頭轉北下新木瓜(11時)午餐。下午陡下200-300米到溪底營地。同樣約四時許。
6月18日 同樣約8點出發,陡上(號稱早上賺好幾百高度,到了下午又還給它)。中午過後上到大檜山下哈崙的稜線。12:45,搜救隊人員打無線電下來,人員均安,要從哈崙工作站的稜線切過去搜救熱區了。2361峰轉西北稜線抵達鐵道溪谷。約四時許。
6月19日 魏大哥早上說他扭到腳,腫脹疼痛。給予消炎藥和止痛藥。他把雨鞋割除部分,才能穿上。08:00出發,將魏大哥背包拆分成四人份-。減輕他的壓力。鐵道附近都是人造林,但仍然是很陡峭。接上2457峰北側。聽見直昇機盤旋空中偵察。有時從身邊飛過。但不知道駕駛員有無看見我們。想幫魏大哥叫直昇機吊掛。他卻說:我下去做什麼?人又還沒找到?
讓耀禾和小高先搜偏東北的A稜。我 小葉和魏大哥搜北向的B稜。越過2418後稜線寬平,植被茂密,不久魏大哥發現淺淡腳印。往前呼喊,有回應。一時興奮起來。打開無線電通聯,才發現先行二人切錯稜,走到我們這邊。
只好讓二人儘速下鐵道,往A稜方向回搜。二人走了約一公里的廢棄鐵道,還穿過一個隧道。在稜尾仍一無所獲。走回會合紮營。
研判地圖,紮營地正好在四號索道下方工寮。
6月20日 魏大哥病況仍無好轉。我決定讓他留守。四人沿鐵道往前搜索至2309峰南北向的C稜。走約400米,小高發現有人試圖生火未果!-燃燒不完全的包裝紙和四號廢電池。旁邊有長期以來躺臥的形狀!嫩草微黃枯萎。
決定往主要稜線旁大溪溝,尋找更多跡證。果然發現2小堆人為疊石。泥巴地面有被雨水沖刷的模糊鞋印。大石頭上青苔完全磨掉,彷彿有人坐在上面想了很久的事情!
大溪溝,讓耀禾下切,看能否發現大背包。小高和小葉往上方找墜落痕跡。我仍在鐵道上搜索,尋獲藍色一人用小牙線盒。喚回三人,決定從火堆處往上搜索。發現上方寬稜為南北向,但地圖上並非明顯。讓其他三人呈扇形搜索,邊走邊呼喚名字。往上約200米落差處得到回應,隨即發現明翰。位置為2309峰東側南北向寬緩短稜,開始轉陡的高度,下方密密麻麻等高線應該是他跌落的大溪溝。
讓耀禾、小高、小葉到上方約30米處闢吊掛場,並通知消防單位。給予明翰兩瓶黑糖水(早上煮好並放在保溫瓶),煮泡麵,給予蘋果,糖果,餅乾,其他零食。聽他說了一些話。然後到上面岩石坡看吊掛作業場。
小葉試圖背負明翰,但身高不對等,加上重傷;稍微移動,即慘叫喊痛。決定耀禾和小葉做簡易擔架。小高負責狼煙和擴大吊掛場。我帶刀去開闢之字形搬運路線。傷患意外地輕,應該少了10公斤以上的體重。輕鬆將其移置上來。由於雲層介於地面和我們之間,直升機似乎有點晚才能起飛。約九時許發現,吊掛作業完成約下午二時許。
6月21日 黑鷹直升機載搜救小隊下山。魏大哥送慈濟醫院,至今仍未康復。
我只有一些基本信念啦!人命無價。自己的學弟自己救。如此而已。我把明翰救下來,都沒去看他。有跟他父親和二舅解釋。希望他未來能在登山界發揮專長。幫助他人。幕後英雄是協助我上山的朋友。他有蠻多自己人生的功課要處理。
搜救人員有很多外界不知道的犧牲奉獻
葉兆擁(小葉,東海山社ob)
高瑩山(小高,花蓮卓溪布農獵人)
魏友仁(魏大哥,花蓮卓溪布農老獵人)
黃耀禾(耀禾,文藻山社指導老師)
伍元和(五元,曾擔任興大法商山社和國北師山社指導老師)
隊伍內4-6人(含原住民嚮導,中級山經驗豐富,體能優異,去過該地區,擅長溯溪架繩)。這些人是我熟悉和信任的人選。全部。我在山上不想跟陌生人合作。會按我指揮行動的團體。小型,快速,默契十足。報導說速度奇快。其實沒有,按部就班而已。魏大哥是資深獵人請來幫忙追蹤的,相當銳利的獵人眼光。很淺的足痕都能告訴我。
溯溪遇難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32/登山醫學
雷霆突擊閃電快攻
台灣夏日午後常有對流雷雨發生,
發生雷擊的風險不可小覻。
但是也因為它的神秘與令人畏懼,
關於預防雷擊的知識也是攙雜了正解與流言。
文/賴育民
夏日將至,讓我們再來談一下雷擊。
近年我們已經可以在實驗室模擬閃電,
許多雷擊預防的方法是否有效也都可以加以驗證,
筆者發現在之前寫的文章中,也有不少證明為誤,必須更新的部分。
問題一:在山區行走,如何預防雷擊?
答覆:有一個「30-30法則」可供參考,不過由於在山野活動中有時不易尋得安全的蔽護所,尤其在夏天可能會有雷雨的日子登山,預先了解一下路線附近容易到達的、可提供完整蔽護的建築物,如大型廟宇或民宅等,製作一份「避雷計劃」是有必要的。
30-30法則
看見閃電後開始數秒,在數到30之前聽到雷聲(表示閃電在10公里之內),應該進到蔽護所內;另一個30是在你聽到最後一聲雷聲之後至少30分鐘才能回到戶外活動。但是因為在山野中,有時閃電會被地形或植被遮住而沒有看到,有人把它簡化成「聽到雷響,進入室內」(When thunder roars, go indoors),因為雷聲的傳遞距離很少能大於16公里,而且我們在野外要預留尋找蔽護所的時間,所以時間的估算要更保守些;後面的30分鐘原則在山野活動還是很適用的。
雷擊受害者有機會救活
相較於幾百到幾千伏特便可致人於死的人造電力,雷擊(lightning strike)的傷者似乎斷然沒有生存的機會,實則不然!
在美國,每年約有200~400人遭受雷擊,其致死率約兩成,而生還者大部份並沒有嚴重的殘障存留。
在雷擊的一瞬間,大部份的電流其實是從傷者的體表飛掠過去,強大電流所引起的高溫會使體表的水份瞬間蒸發而將衣物炸開;所以,雷擊的傷者常衣不蔽體,體表有灼傷脫皮的情形,但是相較之下,進入人體的電流只佔極小部份。
這相對極小部份的電流並非不足以致死,筆者只是要提醒大家,即使是心跳停止的傷者,如果能夠執行標準的CPR(如果可以取得AED應即使用)並且儘速送醫,雷擊的傷者是有很大機會救活的!
另外是,電流不會停留在傷者的體內,救援者不會因為碰觸傷者而觸電(但是雷暴如果仍未遠離,同一個點有可能會被雷擊兩次而擊中救援者),這點和處理因為家中電器漏電而觸電倒地的傷者不同。
---------------------------------------------
問題二:在山區遭遇雷雨時,可以躲進涼亭裡嗎?
答覆:其實涼亭並不安全,在涼亭之類的結構下方空間中,人體相較於周遭的乾空氣是較低電阻的導體,容易成為閃電通過的路徑。
閃電是自然界中最令人畏懼的強大神秘力量之一,單一閃電可有兩億到二十億伏特的直流電壓。全世界估計每年約有24萬人遇受雷擊,造成約24000人死亡……
筆者於大學時,曾經和登山社學弟在坪林番子溪溯溪時與雷擊擦身而過。當時是陰天未雨,雷聲由遠而近,瞬間一道白色電弧落在學弟身後十餘公尺的溪水(或溪石)上,巨大的聲響和震動讓我們幾乎跌倒,連忙倉皇逃入溪邊一間小土地廟躲避。
多年後我才知道當時的處置是完全不正確的,沒有遇難單純只是好運而己。
近年我們已經可以在實驗室模擬閃電,許多雷擊預防的方法是否有效也都可以加以驗證,筆者發現在之前寫的文章中,也有不少證明為誤,必須更新的部分。
只有以下兩種蔽護所能確保安全
雷擊必須事先察覺與尋找避難所,只有兩種結構體可以確保安全,其一是大型、實質的,大致封閉的建築物,如一棟完整的水泥屋;其二是可以完全封閉(沒有破損)的金屬頂車輛或貨櫃。
這兩種結構可以在雷擊時將電流繞過人體而導引到地球:一旦閃電來到身邊,如果沒有找到以上兩種結構體,在野外沒有任何姿勢、位置或是行動可以保證安全。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雷擊傷亡發生在雷雨來臨之前。
因為人們常常錯估了雷雨的距離,閃電可以在空中橫向延展10英里(16公里),所以可以發生在天空沒有烏雲的情形下(所謂的晴空霹靂);另外約有三分之一的事故發生在雨停之後,也是因為錯估距離,太早出外活動。
避免雷擊的其他重點
一、除了上述的兩種結構體,沒有絕對安全的蔽護所
如鐵皮工寮、木屋、草屋、帳篷這些都是不安全的。
有些結構如涼亭、懸崖下方或較淺的山洞地形,事實上還會增加被雷擊的機會。
多年前曾經有山友在汐止大尖山山頂涼亭躲雨,遭受雷擊死亡的案例。這類結構或地形可以避風避雨,卻不能躲避雷擊。
二、避免成為突出點
如行走於裸露的稜線上,或立於眺望良好的空曠地點時,應尋求較低下或凹陷的地形來躲避。不過這只能減少部分被雷擊的機會,在前述筆者親身經歷的準雷擊事件中,雷就打在比我們位置還低的溪床上。
三、不可立於大樹下
高大(尤其是突出林表)的樹木很容易受到雷擊,當它受擊時,電流會散擊(splash strike)到立於樹旁的人;同時,樹木亦可能因爆炸燃燒而傷到一旁的人。如果我們正在樹林中而且別無選擇,應尋找較低矮且無明顯突出大樹的林區躲避。
四、遠離水邊
水是電的良導體,如果從事水上活動如游泳、溯溪或釣魚等,在雷暴將至前應儘速遠離水邊。
五、以下的行動經實證對於減少雷擊的風險沒有幫助
原地蹲下(以前認為這個姿勢有用)、坐在背包上或睡墊上都沒有用;平躺在地上則可能因為地面電流效應反而增加被電擊的機會。
#台灣山岳雜誌132期
#賴育民醫師專欄
#登山醫學
#歡迎分享台灣山岳
#提供您自已的經驗也很感謝!
溯溪遇難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黃宥嘉轟爆丁允恭 揭發不倫戀的背後真相
👉https://youtu.be/_36eZZJmeT8
祖先三代撞死期 亡妻託夢真相讓人鼻酸
👉https://youtu.be/ziUKA9GPckw
窮苦身世熬出頭!名醫心碎道盡一生遺憾
👉https://youtu.be/tzgcTnIWnZM
再婚女歌手羞辱!許常德抓狂爆料真面目
👉https://youtu.be/beC1deI10m0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0:53 武界壩奪命野營,神秘秘境?
10:28 水壩異常開啟 還原當時情況?
14:45 告示牌警告還進去,法律責任怎麼看?
19:07 國外對戶外活動的規範多嚴格?
23:55 國賠問題牽扯甚廣?
29:42 挪威教育鼓勵什麼 值得省思?
32:05 去溪谷遊玩如何察覺危險?
35:35 瘋狗浪的形成可以預測?
39:10 海灘附近玩竟也藏危機?
43:05 看到「齊頭水」快逃啊!
44:24 尋朋友大體遇什麼靈異巧合?
49:15 夢禮老公的樣貌,竟然跟屍體一樣?
50:40 腳陷入泥流如何自救?
52:48 瘋戶外活動要注意什麼危險?
57:04 小島浮潛為何遊不回來?
1:01:38 夜潛為何突然跟不上其他人?
1:02:47 潛水迷路,怎麼自救?
1:05:28 綠島潛水兩天後在蘇澳?
1:07:05 秘境探險為何被罵帶錯泡麵?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武界壩奪命 #露營洩洪釀四死 #南投日月潭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RyzQfNE0a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