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雜誌第46期:威士忌的遊牧人生
五月中疫情爆發前,到戲院看了《遊牧人生》(Nomadland),電影描述我們從來不曉,也曾未關注的一群人,他們開著露營拖車從一地換到一地、一州遷徙一州的追逐零工生活,有如趕著牛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雖然他們並不等同於無家可歸的遊民,少數人甚至為著某些浪漫憧憬而四海為家,但絕大部分的人都因為生活環境所迫,無法安穩地居住在某個安身立命的所在,而必須在有限尊嚴下艱困、刻苦的生存。
導演趙婷的鏡頭極富詩意,瑰奇的山岩、遼遠的沙漠與寧靜絕美的日出與日落,美化了這群遊走在社會邊緣的旅人,但風雪覆蓋的蒼茫大地、偌大的撿貨倉庫和人口凋零的小鎮都把觀眾拉回現實。這些孤獨的靈魂四處飄盪,偶而聚集在營地交換故事和溫暖,但最終還是駕著自己的營車四散離去,讓我不禁沉坐於電影院,暗自發出蜉蝣天地、滄海一粟的感嘆。
Nomad是「遊牧民族」、「流浪者」的意思,或根據劍橋辭典「從四處遷徙而不長久居住在某地的人」,但是對愛好威士忌的各位酒友,這個字詞,是不是有些熟悉?沒錯,早在2014年橡木桶洋酒便引進了一款NOMAD,由大摩的首席調酒師Richard Paterson調和了30多種在蘇格蘭熟陳6~8年的麥芽與穀物威士忌,放入雪莉桶3年,再運往西班牙González Byass雪莉酒莊,填注於PX桶進行至少12個月的過桶。因為最終的處理在西班牙,便無法標註為蘇格蘭威士忌,所以取了個「遊牧民族」的品牌名稱,也十分貼切。
同樣的,去年新竹風城酒展時,發現來自法國的品牌Michel Couvreur也是威士忌界的游牧者。Couvreur家族原本是葡萄酒商,1978年跨足威士忌產業時,決定納入法式葡萄酒文化,所以從蘇格蘭酒廠蒸餾過程便開始參與,而後將麥芽新酒運回勃艮地,填注於自己的木桶,放入終年低溫的地下酒窖緩慢的熟陳。這種方式裝瓶的威士忌,當然無法稱為Scotch,我和代理商Natasha Leung討論,到底該怎麼稱呼?答案其實簡單:依循歐盟法規。
這種浪跡天涯的酒,雖然源自於蘇格蘭,但不被允許掛上蘇格蘭威士忌的名號,原因在於許多商品-主要為農業產品-受到「全球智慧財產組織」(WIPO) 「地理認證」(GI)的保護,無論干邑、香檳、波本、雪莉酒和蘇格蘭威士忌等,都必須在特定的地區以特定的方法製作。蘇格蘭威士忌並未限制運送到國外(否則如何外銷?),但是自12/23/2012之後,禁止以瓶裝以外的方式將單一麥芽威士忌運出,也禁止其他四種威士忌(單一穀物、調和麥芽、調和穀物和調和威士忌)以木桶或其他木製容器外運。為什麼會特別針對「木桶或木製容器」要求?因為規範規定蘇格蘭威士忌必須在稅務海關總署(HMRC)監管的倉庫內熟陳,完稅出了倉庫,如果放入其他木桶,就不能稱為蘇格蘭威士忌。
大量運送到他國裝瓶的蘇格蘭威士忌並不罕見,臺灣菸酒公司的玉尊威士忌中,所調入的蘇格蘭威士忌也是這麼來的。我們之所以感覺疑惑,是因為太熟悉蘇格蘭威士忌,以致習慣性的從蘇威去看其他國家的威士忌,進而產生認知誤解。有哪些誤解?例如在酒標上尋找酒廠名稱或裝瓶商名稱,卻不知道以「品牌」行銷的威士忌遠比「酒廠」還要多,事實上,五大產國的威士忌除了蘇格蘭,大多不會特別標明酒廠,想搞清出品牌的酒液來源還得花一些功夫。
今年二月日本洋酒酒造組合( JSLPM)突然發布新聞,規範組織內的酒廠必須遵照規定製作並標示威士忌,一時之間全球額手稱慶。我的好朋友反串問我,你覺得蘇格蘭威士忌比不上日本威士忌嗎?賣你蘇格蘭熟陳的威士忌有什麼不好?當然不好,先不談蘇威與日威各擅勝場,如果我花錢買的酒標明是日本威士忌,卻發現瓶中酒液部分或全部來自蘇格蘭,我該不該生氣?
這就是我不厭其煩的喜歡講法規的原因。純粹以酒的風味而言,我們可以很單純的喜歡或不喜歡,完全不用管酒的製作、銷售法規,不過不會有人喜歡受騙上當,而防止的方法,除了酒商的內控和嚴格執法,消費者具備一定的知識,在酒款如過江之鯽的今日絕對是必要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88的網紅温軒宇 godboy2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godboy23-網癮檢討書 詞 Lyrics:godboy23 曲 Composer :godboy23 混音 Mix :godboy23 編曲 Arrangement :YUKI 歌詞 Lycis 1234 everybody counting 就該爆 就該爆 沒有爆你哪來成績 數據它掌控...
「滄海一粟造詞」的推薦目錄:
滄海一粟造詞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開幕至今已經快三個多月,從一開始的千頭萬緒到現在慢慢進入軌道,雖然已經慢慢找出通勤、送貨、備料等工作流程的步調與工作節奏了。
但畢竟還在草創時期,生意不穩定、備貨壓力或是忽然忙起來焦頭爛額的各種狀況還是頗令人頭大。
但要說到最大的改變,就是工時了。現在的休假日只有以前的一半,但每天都要工作11小時,也會造成心理壓力跟疲勞的。
這讓一般休禮拜二的我,開始萌生一種"無論如何我都想放一個假日"的任性想法。
剛好看到廣告上有提到某個企業發起海灘的淨灘,想想自己也好久沒去海邊走走,便非常具有行動力的報名了這個活動。
時間有多接近? 大概就是活動前十天才去報的名。
而且我準備就在今天(照理說生意要好的禮拜天)只上上午的半天班,傍晚就直接休息回家打電動或睡覺(都自己開業了,總是要任性點了)。
----------------------
今天早上六點多,當我起來的時候,我第一個念頭就是想放棄了...........因為這不是我平常會起床的時間啊啊啊
而且因為對該海灘不熟悉,路又是那種只比後照鏡寬一點點的密林田間小路,還一度找不到.....最後是硬著頭皮沿著海岸線走,才看到了一撮人群聚集的地方。
雖然遲到,但還好找到了;不然我真的想直接回家補眠了............
結果因為到的晚,說好的"發放垃圾袋"早已發罄,我只能帶著手套下場找垃圾,然後去丟人家的袋子了。
----------------------
活動規則上說,每撿到一個寶特瓶,該企業就會捐出十塊。
基本上,本著我對台灣遊客的認識,我是準備去撿它一兩百個的,但當我下場後發現我太樂觀了。
並不是說遊客公德心抬頭,沒有垃圾了;而是甚麼垃圾都有,唯獨寶特瓶很少,我只能盡量撿起一些已經分裂成塊狀的保麗龍(因為一旦飄回海上,會被某些動物當食物吃下去)。
我撿了很多保麗龍杯、便當、塑膠袋綁好的那些食物包裝廢棄物、玻璃酒瓶,而垃圾種類五花八門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例如,有人撿到保險套、有人撿到賣場裡有賣且家中尋常可見的那種塑膠椅子,我就很好奇了~帶保險套可能是想來點刺激的,但是誰帶兩把椅子到海邊,然後離開時卻不帶走?
而除了各種光怪陸離的廢棄物之外,我們能找到最大宗的垃圾可能就是漁網。
正當我在想辦法做點業績時(找到瓶子可以讓企業捐錢耶!!),就在遠處的石壁上看到一個飼料袋好好地躺在上面,我走上前去試探性地踢了踢。
"嗯,還會搖動,那應該不是屍體。"
而當我拖下來,小心地打開後,發現那是一整包破棄的漁網;既然看到這麼大的廢棄物,自然不能當沒看見(雖然這不能讓主辦方捐錢),於是我便想要把它拖回活動營地。
這種又濕又髒的東西,我自然不會抱在身上,所以我選擇用拖得;而這個東西說重不重,但也是有二十幾公斤的。而一邊拖,我就一邊尋思著......
我想應該不會有漁民大老遠跑到這裡來拋棄這麼重的東西,那這些隨處可見的廢棄漁網就是那些漁民從船上直接丟棄,或是破損後不願意回收就直接滯留原處,然後隨著浪潮被送到海岸上的。
這些魚網其實會對很多動物造成危害,不管是勾到腳的海鳥又或是在海中會纏住大型魚類甚至是海龜,都會對牠們造成傷害(急性的勒死,慢性地導致行動不便又或是無法進食或正常獵捕食物)
想想那些漁人用這些工具來賺錢,卻因為回收相對麻煩或是貪方便,就把它隨意丟棄,不只危害了海洋生態,也實在有失厚道。
拖著拖著,我又遇到一群人蹲在地上不知道在挖什麼。走過去一看,他們也在挖漁網,那是一個被沙灘吃掉的魚網。
我加入了挖角的行列。但那成團的漁網是由浮標、網子跟繩子所組成,當它被沙灘吃進去後,會因為無孔不入的濕沙包覆著的緣故,而變得很難動搖。
我們一群十來個人努力了二十分鐘,各自施展渾身解數,又挖又拔又搖,還是無法把它從沙灘裡面挖出來丟掉;我在力竭之後,想離開到比較靠海的地方找看看有無其他垃圾,結果只是發現更多的魚網被沙灘埋在更深的地方。
說不無力,是騙人的~
------------------------
也不知道是因為有事做,又或是海邊風光好(其實太陽還沒出來前,超冷的!風又很大~~),兩個小時的時間其實過得很快。
我拖著飼料袋回到集合地點,發現大家已經收穫滿滿,但.......或許不能用"收穫"這個詞彙來形容;我寧願大家白忙一場,就是來撿一點東西兼散心,但事實上大家撿到了形形色色的廢棄物,而且堆成一座小山。
看著這座小山,我高興的跟大家合照,因為這是大家努力的成果;但心裡面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在這些小山上,我不只看到了大家滿滿的善心,也看到那些丟棄者滿滿的惡意。
#我們撿的只是九牛一毛_滄海一粟
別的不說,在太平洋的某地方,還有一個德州那麼大的垃圾倒漂浮著,光想到我就高興不起來。
而在回程的路上,我沿著自行車步道走回我停車的地方,剛好路經了方才大家努力挖掘的那個漁網洞穴,也不過經過了半小時,我們挖的洞又被風吹沙給掩蓋得差不多了;再一小時的漲潮沖刷後,那球漁網又將要重新被沙灘吃掉。
然後又有千千萬萬的漁網等著被沖上不同的沙灘上,然後隨機傷害著不同的動物;光這麼想,心裡就又沉重了起來。
------------------
雖然說好要放自己一天假,但看到才十點的我,又跑去市場買菜,然後回去開店了...........
好吧,最後還是有提早一兩個小時打烊啦;只是,今天的生意依舊爛透了......撐吧!
不能因為廢棄物清不完就不去清,當然也不能夠因為生意清淡就不努力。
我相信天道酬勤,到現在依然相信著。
PS:照片點開裡面有註腳說明喔
.
.
.
#不是大企業
#仍有使命感
#天道酬勤
#地球只有一個_請大家愛護好嗎?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不能致遠
#持續人生迄今的最大挑戰
#操瘦了四公斤.....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來實體店面會會真實的我 :
https://www.facebook.com/%E6%89%93%E9%8B%BC%E8%B2%B4%E5%80%AA-%E5%89%B5%E6%84%8F%E5%B0%8F%E9%A4%90%E9%A4%A8-100750331729506
滄海一粟造詞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願者上網》裡面提出的那些問題,我猜大家大概早已有所掌握,但網羅已為我們設下了(「網羅」二字強得多吧:我們網羅一些東西讓我們困在網羅之中),我們在拆招時,網羅也在拆我們的拆招,單靠幾個小提示不足以救我們出苦海。
我們是人,不是機器,不是執行指示的程式。人要戰勝這一場演算戰爭,首先要令自己的思維行為活脫在運算之外。機器很想取得你的原代碼,想把你的所有特性都轉化成一項項參數和變量,好讓一切在它的計算之內。
這也是一種「非人化」的過程,我們天天被餵飼資訊,被一套既定編碼牽着走,不自覺被機器所馴化,由一個原本難以被計量的人,逐漸降格為一個被同步的終端。為甚麼會這樣?因為你所有東西都被成功編碼了。縱然你知道人有一些寶貴特質無法被程式編碼,但很抱歉,你的存在卻全在編碼的掌握之內,人的可悲在於他發現自己不具備那些凌駕編碼的東西,你的全有就只有區區的這一些。
不明白這種悲劇,再多的防範措施也是枉然,因為防線之後、編碼之外你已一無所有,那你在保護甚麼?
這個問題在電腦未發明之前已有人提出了,以前的人比我們更像人,更清楚知道人萬萬不可輕易落入操作之中而喪失自我。《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在《風沙星辰》很準確寫出了我們現時的處境:
「你雖然掌握著飛機所有的技術操作,但這並沒有把你變成一個單純的技術員。我常常覺得,那些對技術發展之所以會心存恐懼的人,是因為他們混淆了目的與手段的區別。單純的物質上的鬥爭所取得的進步,並不能解決人生存本身要面對的終極問題。機器也好,飛機也好,都只是一種工具,如同農民耕種時使用的犁。
如果人們以為機器的發展正在損壞著人本身,也許那是因為,在面對如此迅速地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技術革新面前,我們喪失了客觀審視這一切所必須具備的相對性。這一百年的技術發展,與人類一萬年的漫長歷史相比較,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才剛剛棲身在這片風景中,我們選擇要住下來的房子,甚至都還沒有完全建造完畢。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迅速地改變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工作的條件,生活的習慣。即使是人內心最隱秘的那個角落,也同樣在經曆著猛烈的衝撞。分別、離散、距離、相聚,所有的這些詞彙仍然保留著它們最初的面目,只是它們所包含的意義,卻已經不同於往昔了。我們依然固執地使用昔日的詞彙與語言,來解釋闡述今天的世界。過去似乎總是顯得更美好,因為它所講述的涵蓋的一切,都是我們早已熟悉了的語境。
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將我們推向自己所熟悉的環境以外。我們好像不停地在遷徙著的民族,始終都還未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祖國。」
網絡世界賦予我們游牧性,但我逐甚麼而居?哪裡有新熱潮冒起,哪裡就有一窩蜂把那一片水草啃光,我們每個星期都見證着這些遷徙發生,見證人與人怎樣爭先恐後地蹭熱度,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荒涼。在非洲的荒涼大地,偶發的水源就會觸發類似的大遷徙,唯有不渴者才不用爭着擠上去,可在後面看着這一切發生。但你渴了,你迫不及待衝到前,唯恐第一啖已被人喝光。
「我們如同那些蠻族部落,被嶄新的玩具吸引著,癡迷著。一程又一程的空中飛行,除了追求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快的紀錄,再沒有其他的意義。我們似乎是忘記了,究竟為了什麼讓飛機翱翔在天空中。飛行本身這個行動,暫時地取代了它最初的目的。如同出征打仗的將軍,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占領那片土地。士兵們鄙視被他們征服的人民,可是這場侵略的最終目的,不正是建立與統治一個新的國度?在一切的技術進步中,我們用人力搭建鐵路,創造工廠,挖掘石油。我們是否有些忘記了,這所有的建設,最初都是為了服務於人?這場戰鬥中,我們不知不覺地,採用了與士兵們同樣的邏輯。只是,在奪取了土地以後,現在到了建立與管理這個國度的時候了。我們要把這座沒有身份的房屋,交還給那些活著的人。真理對於某些人來說,矗立在不斷地開墾、建造、占領中。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它隱藏在停留與棲息中。」
與此同時,機器卻在進化,愈來愈天衣無縫:
「我們的房子也許會慢慢地,被建造得越來越人性化。機器的角色,則會隨著它自身的不斷完善,而變得越來越模糊。人類所做的所有工業化的努力,各種計算,徹夜地審視著圖紙,似乎都是為了尋找到一種簡單明了的符號。好像幾代人不斷地實驗與尋找的,隻是讓穹隆、船頭和機身,用一種最簡單純粹的,形似胸脯或肩膀的線條在圖紙上呈現出來。工程師、繪圖員、統計員們的工作,似乎就是為了讓所有的銜接處都變得更為流暢,讓機翼再沒有與機身脫離的可能性。精美自然的外表,所有的細節好像一首詩歌一般,生動地組合在一起,成為研究與計算的終極目標。當圖紙上再沒有任何細節可以刪除時,就是抵達完美這一境界了。機器在其進化中,只顯出越來越簡單的面孔。
當科學創造的發明性探索性不再被人們注意時,也就是它達到頂峰的那一刻。機械器材其『機械』的外表正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它光滑如鵝卵石般的外貌。在使用它的時候,你甚至都忽略了它的存在。」
那麼,人怎樣才可重獲自由?完全否定機器嗎?
「不久以前,人們還習慣於同構造複雜的工廠打交道。而今天,我們幾乎已經忘記了某一個引擎此時正在運轉著。它終於完成了它的使命,就是像心臟一樣的跳動。而你我,早已對自己的心臟習以為常,不再關注於它的搏動了。當注意力不再集中在工具本身時,它便通過工具,讓我們同園丁、航海家和詩人所共有的某種氣質相聚相彙。
飛行員將從水面躍起,進入天水相連處。當引擎轉動,發出銅鑼似的巨響時,他能通過被震動的腰間,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即將開始。他感覺到飛機在水上一秒一秒地在積聚著速度。他感覺到十五噸重的機身正準備著,衝上天空。飛行員把雙手壓在方向盤上,一種來自上天的力量在他手心裏滋長著。當這股力量成熟時,他靈巧地移動著雙手,於是飛行員將飛機與水面分離,滑進了蔚藍的天空中。」
關鍵就在哪個在上面,哪個在下面。
作者
滄海一粟造詞 在 温軒宇 godboy23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godboy23-網癮檢討書
詞 Lyrics:godboy23
曲 Composer :godboy23
混音 Mix :godboy23
編曲 Arrangement :YUKI
歌詞 Lycis
1234 everybody counting
就該爆 就該爆 沒有爆你哪來成績
數據它掌控的不只有流量還有名氣
這個野蠻遊戲 welcome to the party
人手一機大家都是玩家
拍張照片上傳社群 咖掐 咖 咖
自由身的我們卻被觀看數給綁架
燈光 下
社交 下
被笑 話
的框 架
我們談論著 藝術
千萬人有萬千想法往我這邊 挹注
全記錄 互聯網上的注視針織密佈
沒有隱私的生活到這地步
自由是否有去路 虛實抽離找庇護
網海茫茫 滄海一粟
個資早就不被尊重
大家各自的資料早就已經被看透透
廣告更懂我的感受
我上秒在找飯店下秒就出現trivago
這裡 那裡 歇斯 底里
找數據 流媒體 有名氣才會搭理
串流中的淺規
則
畫面高品質規
格
資本又讓誰跪
著
網紅圈的新手 圈走了金流
Ni ko ni ko ni ko ni ko ni
開抖音再看個迷因 是
現代人娛樂的福音 刺
激的感官 我真改觀
雙重人格
刷新三觀 po照上傳
ㄑㄧ
偏執人格
是天生的
構造改革
靠三寸之舌
相同類型
不同準則
初衷背離
大家想看的奇觀是
血流成河
假的real
真的fake
怎麼set的
我不會
無所不為
get the grade
截止日期還在催
綜藝效果走到飛
為了讓你成癮精心設計
填飽你的胃
一天又過一天
到了凌晨一點
垃圾快樂堆滿我的房間
四四方方的框促成井蛙之見
網癮檢討書上交後限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