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被羅貫中吹出來的四大人物
《三國演義》中,由於作者的價值觀的影響,不自覺的便帶上了個人的主觀色彩,對一些人物不免按照自己的喜好評價。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三國中被羅貫中吹出來的四大人物。
1、華雄
演義上的華雄,可厲害的不得了,首先是華雄大破先鋒大將孫堅,斬殺祖茂。再者就是勇武威震盟軍,接連斬殺俞涉、潘鳳。後被關羽斬殺。而其威名,已然記下。現在大凡三國題材遊戲,其中華雄的武力值,一直都是處於一流武將水準的。但真正歷史上的華雄又怎麼樣呢?額,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華雄就是個醬油男,剛一登場,就給孫堅同學送了個大人頭大戰績——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不得不說,華雄的英名都是羅貫中幫人家吹出來的。
2、徐庶
徐庶徐元直,可以算是半個蜀系,作為偏劉的老羅,當然也不會放過他啦。徐庶演義裏一登場,就如同諸葛亮登場一樣閃耀。剛來輔佐劉備,就把前來進犯的曹仁玩弄於鼓掌之間——要知道曹仁可是曹魏陣營數一數二的大將,曹氏宗族裏最傑出者,打仗跟玩兒似的,就是後來死守江陵,都也讓周瑜無計可施,圍了一年有餘。這樣的百戰名將,在跟徐庶對戰的時候,就跟沒了魂兒似的,這先鋒先折了,折了就折了吧,這鬥陣又輸了;這正面戰場輸了就輸了吧,曹仁不服氣要去劫營,被徐元直跟神棍似的又算到了,直接把曹天人坑的苦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徐庶倒是沒這麼厲害,也沒有史書記載他拿的出手的戰例。總之,他就是被羅貫中吹出來的。
3、郭嘉
郭嘉,字奉孝,曹魏手下的傑出謀士。郭嘉在正史上,也是位傑出的謀士。在本傳裏面,一共有三個計策,第一次是攻徐州的時候,與荀攸一起勸阻曹操不要退兵;第二次是袁氏之戰,郭嘉勸曹操不要緊逼,令其兩虎相爭;第三次是兵貴神速,勸曹操立馬北上用兵。外加預料孫策死亡。總體來說,也是相當傑出的謀士了。雖然最後一個兵貴神速出了點差錯,差點把曹操坑死,但是郭嘉只是計策提出而已,後面的事情,他也沒法料到,怪不得他。但演義中除了上面的三條計策外,羅貫中還幫他吹了三條:
1、十勝十敗之策
2、下邳城水計
3、遺計定遼東
但史書上曹操誇的人卻是荀彧,和郭嘉沒有半毛錢關係。可見郭嘉的真實才幹了。
4、趙雲
演義中的趙雲可謂是神將啊,什麼單騎救主,什麼曹操幾十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什麼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但真正歷史上的趙雲並沒有這麼厲害。
在《三國志蜀書趙雲傳》中,趙雲很早追隨劉備,但並不像關張那樣受劉備器中。劉備任平原相時,趙雲僅為劉備的「主騎」(衛隊長)。後來常在劉備身邊做保鏢,很少獨當一面。他的地位不僅不如關羽、張飛,而且不如馬超、黃忠、魏延。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右將軍,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趙雲僅為珝軍將軍,屬於雜號將軍。劉備稱帝後,除關羽、黃忠已卒外,張飛升車騎將軍,馬超升驃騎將軍,魏延拜鎮北將軍,趙雲原地踏步,沒升官。可見,趙雲也是羅貫中吹出來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三國演義 #羅貫中 #趙雲 #郭嘉 #華雄 #徐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漢中太守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天我在胡思亂想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自覺有趣的主題,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個三國時期的蜀漢將領─吳懿。
(咦?貌似我先前不是投票結果說要寫曹昂嗎?怎麼沒有絲毫動靜卻先寫了個吳懿呢?
如果有人想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回答......我就脫稿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吳懿」這個名字,相信有不少人可能沒聽過,所以我們要先說一個三國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去瞭解吳懿的地位,那就是讓無數蜀漢粉絲扼腕的「街亭戰役」。
話說諸葛亮一次北伐,打曹魏一個措手不及,天水、南安、安定三個曹魏郡縣不戰而降,諸葛亮有極大機會切斷曹魏與西北涼州的聯繫,到時涼州若是被蜀漢打下來,不但大大地擴充地盤,還能獲得戰馬生產區,到時蜀漢將有機會經營古代最具攻擊威力的騎兵部隊......
美夢就做到這裡吧。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曹魏後來派遣大將張郃進攻,試圖切斷蜀軍與後方的聯繫,所以諸葛亮決定派人領軍到街亭阻擊張郃。
當諸葛亮召開軍事會議商量街亭之戰的領軍人選,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應該讓熟悉軍事的魏延或是吳懿領軍!」但諸葛亮卻一意孤行的選擇馬謖,最終馬謖失街亭,從而導致第一次北伐的失敗,甚至可以說讓蜀漢再無北伐的可能。
做為可能鎮守街亭的將領,先說說魏延。
他是諸葛亮時代中毫無異議的蜀漢第一大將,早在劉備時代就領軍鎮守蜀漢北方門戶的漢中並寸土未失,其制定的「重門」防守策略,後來在興勢之戰中被後人執行,最終蜀漢守軍僅以3萬人,就把有10多萬魏軍懟的進退不得,可見魏延在實戰經驗以及戰術謀略的強大。
我個人認為:如果是魏延領軍守街亭,有95%的機會扛下魏軍攻勢。
而吳懿在蜀漢將士心中,是一個能與魏延比肩的幹將。
再來,蜀漢最大威脅是北方的曹魏,所以北方門戶的漢中歷來都由蜀漢的強將鎮守。
劉備及諸葛亮時代的漢中太守是魏延,諸葛亮死後,魏延也在內鬥中死去,此時鎮守漢中的大將就是吳懿。
順帶一提,吳懿之後的漢中太守是王平,前面提到的興勢之戰就是由王平領軍,可見王平強悍的防守能力(再繼續岔題講,王平以前也曾硬扛下張郃的進攻,是個連曹魏五子良將都啃部下來的超級硬骨頭)。
與魏延、王平來對比,可見吳懿實力的強悍。
然後大家有沒有發現......吳懿的實力只能拿來對比,因為使書中對吳懿的描述極少,甚至他本人根本沒有獨立傳記,他在歷史上就是個被附帶一提的人物。
究竟這位蜀漢幹將會這麼被忽略?還是要從頭說吳懿是如何在軍中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吳懿是怎麼進入軍中的?僅而言之就是:靠妹。
吳懿的老爸,當年入蜀投靠劉焉,後來把吳懿的妹妹嫁給劉焉的兒子,吳家自此緊密依附於劉焉家族,吳懿也因此分享到劉焉集團的權力。
劉焉死後,其子劉璋繼任。(所以吳懿是劉璋嫂嫂的哥哥,嗯......這輩分不知道要怎麼稱呼呀?)後來發生劉備入蜀攻打劉璋的衝突,劉璋於是派吳懿領軍抵抗劉備,然後......然後吳懿就投降了。
由於史書只有寫吳懿投降,但詳細經過沒有紀錄。所以吳懿投降以兩種情況,一種是像三國演義描寫的,與劉備大戰一場落敗後選擇投降,那我覺得吳懿算是盡本份了。可另一種,就是吳懿是直接帶兵投降,那吳懿這個親戚就很對不起劉璋了。由於史料欠缺,真偽這個不解之謎,大家認為吳懿投降到底屬於哪一種情形呢?
總之劉備統領蜀地後,竟然娶了吳懿的妹妹。(隔壁營的曹操:玄德,想不到你也.......嘿嘿嘿!)於是吳懿又一次地分享到權力。
雖然吳懿的發跡史並不立志(但說不定很讓人羨慕,想想你有一個正點的妹妹,然後還嫁給豪門,這不正是許多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人生少奮鬥二十年嗎),但有能力的人可以證明自己的成功不只是靠關係。例如西漢時的漢武帝外戚─衛青、霍去病,的確是先靠關係進入軍中,但後來兩人把匈奴打得滿地找牙,成為後世許多將領的偶像,那時候大家崇拜的可就是真功夫了。
而前面提到,吳懿後來成為蜀漢軍中公認的幹將,可見他一定有立下赫赫威名。可問題來了......為何他卻無赫赫威名流傳後世?
翻看史料,有關吳懿的軍事紀錄,僅有一條:
「建興八年,與魏延西入羌中,大破魏將郭淮、費曜。吳懿遷左將軍,徙亭侯,後進封高陽鄉侯。」
換言之,吳懿是常與魏延搭檔的。所以我覺得吳懿的威名,應該是被主將魏延給掩蓋。
這時又有一個疑問出現:那為何諸葛亮不讓吳懿自領一軍呢?
由於史料沒有留下任何相關描述,所以我只能大膽推測:諸葛亮是有意壓制外戚勢力。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拿東漢桓帝、靈帝朝政混亂的例子,告誡劉禪不要重蹈覆轍。而東漢之所以衰弱,就是內部陷入外戚與宦官鬥爭的負面循環,所以說諸葛亮有意避免身為劉蟬名義舅舅的吳懿因軍功而掌權,也不無可能。
最後,吳懿後來因威望而接任漢中太守˙的3年,蜀漢與曹魏都沒有向對方實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以吳懿沒能獲得證明自己的機會,就在沒有特別記憶點的情況下謝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妹而崛起,因妹而受限(吳懿的相關描述,其實就是在他妹的〈先主穆皇后〉傳記中被附錄,當真妹妹才是主角呀)。
好在透過不少旁證,仍舊可見吳懿的幹練之才,以二線腳色來說,吳懿也算是頗有存在感了吧?
圖片為:三國志11中的吳懿
在三國志11中,吳懿統率80、武力69、智力64、政治66、魅力73,弩兵S適性,並且擁有特技「輔佐」(可支援攻擊),真的是好用的副將。
到了最新的三國志14,數值變為:統率82、武力72、智力69、政治70、魅力79,都有更大的提升,在後期已經能擔任主將一職了。
光榮在「某些部分」,還是有精益求精的改進呀。
話說大家如果玩到三國後期,有沒有哪些特別愛用或重視的腳色呢?一起來留言聊聊吧。
漢中太守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追求成仙的道教竟然推動了東漢民間起義? 丨 歷史驚奇
道教是中國傳統宗教之一,最初以《老子》、《莊子》等道家思想為基礎,發展出一套宇宙觀和人生觀,後來加入煉丹、占卜、巫術等元素,漸漸在社會各階層中流行起來,成為中國民間信仰的重要構成部分。道教追求長生不老以及成仙的境界,原本不涉及世俗政事,為什麼在東漢末年卻發展成為推動民間起義的基礎?下面簡單說說來龍去脈。
到了東漢末年,道教出現兩大支派——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創立人為鉅鹿人張角,他依據《太平經》創立了「太平道」,並與其弟張寶、張梁在靈帝熹平年間於華北一帶傳道。由於當時政治黑暗,導致民不聊生,以畫符治病為賣點的太平道大受歡迎,十餘年間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信徒發展至數十萬眾。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張角率眾起兵,起事者皆裹上黃色的頭巾作標誌,因而被稱為「黃巾軍」,史稱「黃巾之亂」。雖然張角於起事後不久病逝,但這支以道教信仰掛帥的黃巾軍活躍多年,朝延長期無法將其殲滅,最終將權力下放,派朝中重臣出任州牧,掌握各州財、政、軍大權,形成日後中央權力被削弱、軍閥割據之局面。
至於另一東漢時期的道教支派五斗米道,首領是張魯,其祖父張陵為五斗米道創立者,由於入道者每人需繳納五斗米,故名五斗米道。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焉以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脩擊漢中太守蘇固。後來張魯殺張脩,自號「君師」,於巴、漢中一帶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道教政權,維持了三十多年。後來張魯政權臣服曹魏,封閬中侯,邑萬戶。張魯五子亦皆為列侯。
由此可見,東漢時期民間宗教在社會的影響力甚大,甚至形成了反抗和削弱中央政權的力量。
思考問題:
1. 試列舉並解釋東漢末年道教吸引大批信徒的兩個原因。
2. 民間宗教的發展在多大程度上促使東漢的滅亡?試舉例說明。
漢中太守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漢中太守 在 品論三國|劉備為何重用年輕將領魏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那時候,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 ... 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 ... <看更多>
漢中太守 在 [問題] 為何劉備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而不選趙雲- 看板SAN 的推薦與評價
有很多人因為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就認為劉備很會看
人。就認為劉備選擇任命魏延而非張飛為漢中太守是正確的選擇。
但是當時的魏延也因為跟在劉備身邊的時間不夠久,忠誠度不足。要擔任漢中太守這個益州
門戶的守門人,忠誠度高一定是非常重要的考量之一。
要論忠誠度高,除了關、張,還有趙雲。
既然劉備不選張飛是怕張飛喝酒誤事,那為何不選忠誠度高又老成持重的趙雲呢?
趙雲在正史直到死都是零負評的武將,比起魏延,趙雲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在劉備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時,正史會有「一軍盡驚」的記載,可能是認為就算不是張飛,
至少也會是趙雲,怎樣都輪不到魏延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247.16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665896221.A.7B1.html
※ 編輯: lockgolden (101.137.247.165 臺灣), 10/16/2022 12:58:21
※ 編輯: lockgolden (101.137.247.165 臺灣), 10/16/2022 12:59: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