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24)
平凡的邪惡
(讀友Manlung Leung在我星期五的文章後留言,附上我多年前在「一分鐘閱讀」中對漢娜·鄂蘭的《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所作介紹。這篇閱讀感想發表在2016年3月,那時正是旺角事件後不久,一些人的反應促成我要在那時候講鄂蘭的「平凡的邪惡」理論。現在美國大選中暴露的問題,或者香港許多追隨主流偏見的平凡市民,也許是促使讀友記起這篇文章的原因。鄂蘭的理論顯示,「在一個公民不思考、不以實質行動參與攸關公眾利益的政策討論、不對政治人物的承諾予以關注與監督的民主社會裏,民主名存實亡,自由繁榮只是社會集體的虛妄想像,無法長久延續。」我翻閱舊作,也想重溫這篇4年多前的文章。)
不久前,朋友給了我一部電影的DVD:《漢娜·鄂蘭:真理無懼》,封面有一行宣傳語:「HER IDEA CHANGED THE WORLD」—— 她的思想改變了世界。我知道漢娜.鄂蘭這名字,但沒有讀過她的著作。這部電影,主要介紹這位思想家參加耶路撒冷審判的前因後果。當時她應《紐約客》雜誌邀約撰寫採訪專稿,提出「平凡的邪惡」理論(the banality of evil)。這理論對於社會普遍關於邪惡、是非的認定來說,提出了顛覆性論斷。因此,我也特別找來漢娜·鄂蘭的書《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閱讀。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德國猶太人,1906年出生於德國,在海德堡大學哲學家亞斯培(Karl Jaspers)的門下,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納粹政府掌權後,鄂蘭流亡到法國,1941年到了美國,並於十年後成為美國公民。她曾在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等擔任教授。1954年獲美國藝術與文學院文學獎。她的著作有《極權主義的起源》、《共和危機》、《黑暗時代的人們》、《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等。1975年12月去世。
正義與邪惡問題
1961年4月11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中,展開一場令全球矚目的納粹戰犯審判。受審者阿道夫.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是納粹德國在東部佔領區內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執行者之一,雖然並非納粹政權的高層決策者,但在猶太人滅絕上扮演重要角色。
漢娜.鄂蘭全程參與此次的審判活動,透過現場的實際觀察,以及對歷史的大量分析,提出了「平凡的邪惡」的概念,是正義與邪惡問題的經典論述。
納粹軍官艾希曼將上百萬的猶太人送上通往死亡的列車。納粹政權倒台後,他逃到阿根廷。1960 年,他被以色列特工綁架,次年在耶路撒冷受審。
艾希曼在法庭上說,「我無罪」,因謀殺罪起訴他是錯的:「我從來沒殺過猶太人,也沒殺過非猶太人,我從來沒有下令殺人。」
在獄中定期探訪他的牧師也說,「他顯然不是個狂熱的反猶太主義者。他『個人』從未有任何反猶行為。」精神科醫師一致認為他很正常;他對妻兒、父母兄弟姊妹態度「不只正常,還堪稱為理想典範。」
他認為自己只是個守法的人,他的一切行為都只是在履行職務,而他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偶然的,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取而代之。
漢娜鄂蘭在書中描述他的最後陳述:「他從來沒有憎恨過猶太人,也從來沒有殺人的意願,所有的罪行都是來自對上級的服從,而服從應該被譽為一種美德。他不屬於統治階層,只是個受害者,受罰的應該是領導階層。艾希曼說:『我不是那個被打造出來的禽獸,我是謬誤的犧牲品。』」
鄂蘭說「艾希曼既不陰險奸詐,也不兇橫;他格外勤奮努力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想晉升,而我們無法認為這種勤奮是犯罪……. 他並不愚蠢,只是缺乏思考能力——這絕不等同於愚蠢,但卻是他成為那個時代最大罪犯之一。」
缺乏思考產生最大的邪惡
缺乏思考造成一個人的平凡,但也產生最大的邪惡。漢娜鄂蘭書中提出:「艾希曼在臨終一刻,似乎總結出我們在人類漫長罪惡史中所學到的教訓——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
鄂蘭提出了「邪惡的平庸性」的概念。邪惡本身並非如希特勒般狂暴,而是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作用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
平凡的邪惡,是因為我們缺乏思考。思考等於做評斷、分別善惡對錯。思考就是要先學會從他人角度切入問題。
艾希曼如能假設自己是猶太人就會說出這樣的話:「我是德國猶太人,跟數百年前的祖先一樣,我在這裏住了一輩子,跟其他德國人具有同等的居住權,政府無權剝奪我的公民身分、工作、甚至性命。」但實際上艾希曼沒有這種同理心,他追隨當時的主流偏見:既然政府說猶太人不是德國人,那當然不能把他們當成德國人,政府說猶太人是壞人,他們當然絕非善類。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認為凡是被判死刑的人,便必定是窮凶極惡的壞蛋,或凡是使用暴力,不論施暴還是抗暴,都危害社會,如果這樣想,那便與艾希曼犯了相同的錯誤。「道聽途說」會被視為理所當然,此外,既是道聽途說便沒有人需要負任何責任。
鄂蘭期待看到具有思考能力、願意負責、勇於質疑的人民,願意設身處地、從他人立場思考問題所在的人民。而實踐這種思考模式的首要條件,便是與他人建立關係,所以鄂蘭鼓勵我們學習與他人相處,對需要援助的人伸出雙手。只要我們不再質疑那些令人安心的政治常態、只要我們不再關心那些事不關己的議題、只要我們漠視他人需求,邪惡的勢力便會開始大舉擴張。
「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漢娜·鄂蘭以艾希曼的審判為實證案例,說明當社會上大多數人不思考,集體的瘋狂,最終將把整個社會推向極致的犯罪。她認為,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公民實質參與政治。她的理論思想對後世民主社會帶來深刻影響,在一個公民不思考、不以實質行動參與攸關公眾利益的政策討論、不對政治人物的承諾予以關注與監督的民主社會裏,民主名存實亡,自由繁榮只是社會集體的虛妄想像,無法長久延續。
鄂蘭在書中追究與納粹合作的猶太人領袖。她說「猶太領導人的角色無疑是整個黑暗故事中最陰暗的一章」,這讓很多人批評她對猶太人沒有特殊的同情。
對於有人批評她不愛猶太人,她的回應是:「你說的很對──我並不被這一類的任何『愛』所打動,原因有二:首先,我這輩子不曾『愛』過任何民族或團體──無論是德國人、法國人、美國人,還是勞動階級,我真正愛的只有我的朋友們;其次,我所知道和相信的愛僅僅是對於一個個具體的人的愛。」
鄂蘭在本書的核心主張就是,只要你參與了執行,你就要負起責任,就是有罪。
本書最後一段她說,法官應該有勇氣說:「我們關注的重點是你實際的作為,而非就你內心和動機是否可能無罪,也並非你周圍的人是否有犯罪的可能。」「我們假設,你之所以成為這個大屠殺組織中的一個工具完全是出於壞運氣,但這不影響你執行大屠殺政策的事實。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因此就要負擔責任:「這就是你必須被處死刑的理由,也是唯一的理由。」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漢娜鄂蘭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心得] 行動生活與為何行動 鄂蘭《人的條件》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玉山社出版公司- 經典好書:漢娜.鄂蘭,《平凡的邪惡──艾 ...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漢娜鄂蘭傳》當鄂蘭思想碰上精神分析,葉浩教授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漢娜鄂蘭書 在 2022最新最好看的電影線上看- 熱門電影大全排行榜 的評價
漢娜鄂蘭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規模邪惡是平凡人造成的
——《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
李怡
邪惡本身並非如希特勒般狂暴,而是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作用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大規模的邪惡不是大奸大惡的人造成的,而是許許多多平凡的、不作思考、沒有同理心的人製造的。
×××
1961年4月11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中,展開一場令全球矚目的納粹戰犯審判。受審者阿道夫.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是納粹德國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執行者之一,他雖然不是納粹政權的高層決策者,但在猶太人滅絕上扮演重要的執行角色。
艾希曼將上百萬的猶太人送上通往死亡的列車。納粹政權倒台後,他逃到阿根廷。1960 年,他被以色列特工綁架,次年在耶路撒冷受審。
艾希曼在法庭上說,我無罪。他認為因謀殺罪起訴他是錯的:「我從來沒殺過猶太人,也沒殺過非猶太人,我從來沒有下令殺人。」在獄中定期探訪他的牧師也說,「他顯然不是個狂熱的反猶太主義者。他『個人』從未有任何反猶行為。」
精神科醫師一致認為他很正常;他對妻兒、父母兄弟姊妹態度「不只正常,還堪稱為理想典範。」他認為自己只是個守法的人,他的一切行為都只是在履行職務,而他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偶然的,因為任何人都可以取而代之。
服從上級難道有罪嗎
美國雜誌《紐約客》邀約猶太裔學者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前去全程採訪審判,鄂蘭描述艾希曼的最後陳述:「他從來沒有憎恨過猶太人,也從來沒有殺人的意願,所有的罪行都是來自對上級的服從,而服從應該被譽為一種美德。他不屬於統治階層,只是個受害者,受罰的應該是領導階層。艾希曼說:『我不是那個被打造出來的禽獸,我是謬誤的犧牲品。』」
鄂蘭說:「艾希曼既不陰險奸詐,也不兇橫;他格外勤奮努力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想晉升,而我們無法認為這種勤奮是犯罪……. 他並不愚蠢,只是缺乏思考能力——這絕不等同於愚蠢,但卻是他成為那個時代最大罪犯之一。」
接下來,鄂蘭提出了一個關於邪惡、是非的認定的顛覆性論斷,就是一個缺乏思考的平凡人,卻產生最大的邪惡。漢娜鄂蘭書中提出:「艾希曼在臨終一刻,似乎總結出我們在人類漫長罪惡史中所學到的教訓──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
鄂蘭真正要指出的不只是邪惡的平庸,而是其原因:艾希曼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沒有思想能力(thougtless),而這就是平庸。「大規模犯下的罪行,其根源無法追溯到作惡者身上任何敗德、病理現象或意識型態信念的特殊性。作惡者唯一的人格特質可能是一種超乎尋常的淺薄……是一種奇怪的、又相當真實的『思考無能』」。「這種脫離現實與缺乏思想能力,遠比潛伏在人類中所有的惡的本能加總起來更可怕,這才是我們在耶路撒冷應該學到的教訓。」
不思考的邪惡最可怕
她認為邪惡本身並非如希特勒般狂暴,並不只是一個有邪惡壞心的人作出的行為,而是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兇殘惡果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平凡的邪惡,是因為我們缺乏思考。思考等於做評斷、分別善惡對錯。思考就是要先學會從他人角度切入問題。也就是需要有同理心。
艾希曼如能假設自己是猶太人就會說出這樣的話:「我是德國猶太人,跟數百年前的祖先一樣,我在這裏住了一輩子,跟其他德國人具有同等的居住權,政府無權剝奪我的公民身分、工作、甚至性命。」但實際上艾希曼沒有這種同理心,他追隨當時的主流偏見:既然政府說猶太人不是德國人,那當然不能把他們當成德國人,政府說猶太人是壞人,他們當然絕非善類。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認為凡是被判死刑的人,便必定是窮凶極惡的壞蛋,或凡是使用暴力,不論施暴還是抗暴,都危害社會,如果這樣想,那便與艾希曼犯了相同的錯誤。「道聽途說」會被視為理所當然,此外,既是道聽途說便沒有人需要負任何責任。
這就是鄂蘭提出的關於邪惡的顛覆性論述:大規模的邪惡不是大奸大惡的人造成的,而是許許多多平凡的、不作思考、沒有同理心的人製造的。「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當社會上大多數人不思考,集體的瘋狂,最終將把整個社會推向極致的犯罪。她期待社會產生具有思考能力、願意負責、勇於質疑的人民,願意設身處地、從他人立場思考問題所在的人民。而實踐這種思考模式的首要條件,便是與他人建立關係,所以鄂蘭鼓勵我們學習與他人相處,對需要援助的人伸出雙手。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公民實質參與政治。
鄂蘭認為,只要我們不再質疑那些令人安心的政治常態、只要我們不再關心那些事不關己的議題、只要我們漠視他人需求,邪惡的勢力便會開始大舉擴張。在一個公民不思考、不以實質行動參與攸關公眾利益的政策討論、不對政治人物的承諾予以關注與監督的民主社會裏,民主名存實亡,自由繁榮只是社會集體的虛妄想像,無法長久延續。
政治中服從就是支持
漢娜•鄂蘭關於艾希曼審判的報導和「平凡的邪惡」的經典論述,寫成一本當時引起巨大爭議的書《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她在書中的核心主張就是,只要你參與了執行,你就要負起責任,就是有罪。因此,書的最後一段她說,法官應該有勇氣說:「我們關注的重點是你實際的作為,而非就你內心和動機是否可能無罪,也並非你周圍的人是否有犯罪的可能。」「我們假設,你之所以成為這個大屠殺組織中的一個工具完全是出自壞運氣,但這不影響你執行大屠殺政策的事實。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因此就要負擔責任:「這就是你必須被處死刑的理由,也是唯一的理由。」
這本書當時引起的另一個爭論焦點,是她書中追究與納粹合作的猶太人領袖的責任。她說「猶太領導人的角色無疑是整個黑暗故事中最陰暗的一章」。她的說法讓很多人批評她對猶太人沒有特殊的同情,批評她身為猶太人而不愛猶太人,她的回應是:「你說的很對──我並不被這一類的任何『愛』所打動,原因有二:首先,我這輩子不曾『愛』過任何民族或團體──無論是德國人、法國人、美國人,還是勞動階級,我真正愛的只有我的朋友們;其次,我所知道和相信的愛僅僅是對於一個個具體的人的愛。」
漢娜.鄂蘭1906年出生於德國,在海德堡大學哲學家亞斯培(Karl Jaspers)的門下,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納粹政府掌權後,鄂蘭流亡到法國,1941年到了美國,並於十年後成為美國公民。她曾在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擔任教授。1954年獲美國藝術與文學院文學獎。她的著作有《極權主義的起源》、《共和危機》、《黑暗時代的人們》、《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等。於1975年12月去世。
漢娜•鄂蘭的「平凡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的理論思想對後世民主社會帶來深刻影響。幾年前,根據她評述艾希曼大審的事蹟拍成電影《annah Arendt》,中文片名叫《漢娜•鄂蘭:真理無懼》,電影DVD的封面有一行宣傳語:「HER IDEA CHANGED THE WORLD」—— 她的思想改變了世界。
漢娜鄂蘭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解夢體驗與教學工作坊】~學會善用潛意識的資源~2020/10/24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450
【12/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4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12/19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參考資料:
一、作者 漢娜.鄂蘭 。《平凡的邪惡》。玉山社。
漢娜鄂蘭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相信對台灣有一定熟悉程度的你,一定會知道,台灣揚名國際的名產,除了「夜市」跟「人情味」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宮廟文化」。
無論你住在哪個城市,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大都會區,只要你在大街小巷裡穿梭,很容易就會發現三步一小堂,五步一小廟;甚至到了比較近郊的地方,也很容易看到各大寺院、精舍的成立,讓人眼花瞭亂啊!
我個人相信喔,有宗教信仰、願意修身養性,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只是喔在很多社會案件裡,宗教的斂財、神棍的騙色…都時有耳聞。
因此呢,在尋找心中的清境地的同時,要如何能夠避免自己誤入陷阱,這絕對是刻不容緩的。
因此啊,在這一集裡,我會跟你分享那些邪教控制人心的四個手法,以及哪種人,特別容易的被邪教所吸引。
要避免誤信邪教,首先你一定要知道,邪教跟所有的偶像崇拜,都有類似的手法,就是會對你進行洗腦;讓你一步步的去接受他們的想法,對他們敞開心房。最後呢,他們就能夠控制你的行為,讓你對他們百依百順。
所以,無論你再怎麼樣喜歡某個領袖,或者是某個特定的團體;在參與的過程裡,你一定要特別意識到下面的四個要點,如果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你就要格外的小心。
這四個要點分別是喔,第一個叫「得寸進尺」。
你可以先觀察一下,在參與團體的過程裡,這個組識,或者是某個特定的人士,他會不會用一些你無法拒絕的理由。
像是捐款拯救貧苦人家、那些危難的人、建造新的廟宇或者是屋舍,讓神明可以開心,香火可以傳遞的更遠,要求你為組織無條件的奉獻。
而這裡的奉獻也許是金錢,或者是身邊的人脈跟資源,或者是你的時間或體力;等到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會要求你奉獻得更多,來表達出你的忠誠。
甚至於進階到更高的管理階層,可以更接近神明或者是師父,好獲得更多的保佑,說服你一步步的投入更多,以換得更好的位置。
那這時候你會為了求安心或者是賺大錢的渴望,而聽話照做嗎?還是你會先停下來想想看,自己是不是已經被控制了呢?
再來第二個,叫做「有志一同」。
請你要特別留意,在這個組織裡,是否有任何跟組織想法不同,或者是公開討論某些不同意見的那些個人,很快的就會被打壓?
變成是「一言堂」的組織,只有領導者說了才算數,其他人都不准有自己的意思跟看法,否則就會被排擠跟攻擊。
如果你身處的組織,確實有這樣的情況,那麼我邀請你思考一下,這個組織有什麼理由,要維持統一的想法或做法?不准有其他新的可能性發生,這麼做對他們有什麼好處?你可以深思一下喔!
德國有一位我很喜歡的哲學家,叫漢娜・鄂蘭曾。她曾經說過:「最可怕的邪惡是停止思考。」
當一個組織,制止你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的時候,通常會開始極端化,最後就會做出駭人聽聞的事情。
而接下來的第三點,就是宗教騙徒必備的技能,那就是「展現神蹟」。
你可以想想看喔,你的組織領導者是否宣稱自己有超能力,或者是某位神佛的降生轉世?
說到這裡喔,我要特別澄清一下,我會這樣講,並沒有否定這個世界上,會有一些特異人士的存在;畢竟我自己也只是凡胎肉身,也有很多未知的世界,和值得探索的地方,是我不知道的。
但在這裡,我想強調的是,不管你眼前那個「展現神蹟」的人,看起來有多麼的了不起,能夠治病或者是一語成讖...。
其實你都得先有個自覺,你眼前的一切,都很有可能只是自己在自欺欺人。你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對方透過展現神蹟,想要贏得你的什麼?
或者是對方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想要展現你和他的差異的時候,他是否不斷的在墊高自己的地位和階級,好贏得你的崇拜,讓你感覺到自卑?
在你確定這些答案之前,不要太快被所謂的「超自然現象」或「超自然能力」迷惑,這樣子會對你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而最後,第四點,那就是「受苦的儀式」。
我邀請你回想一下,在你加入組識的初期,也就是所謂的「入會」的時候,是否會經過一些痛苦、刁難,或者是一些屈辱的儀式呢?
我相信只要是人,難免都會有難過、脆弱的時刻,所以我們會需要朋友,需要一個能夠接納他,甚至於給他幫助的地方。
然而弔詭就在這裡了,是什麼樣的組識,會在人們特別脆弱、上門求助的時候,還要刻意的去羞辱、刁難他呢?這背後的動機到底是什麼,你可曾有想過?
有沒有可能這樣的組識,就是要去抓住人們脆弱的時刻,運用「受苦的儀式」,去剝奪人們最後的理性跟自尊,也就是台語俗稱的「壓落底」;讓人產生扭曲的忠誠度,一輩子不敢反抗呢?
我相信聰明的你,可以自己做出一些判斷。
正因為台灣的宮廟的密度如此之高啊,我相信正在看影片的你,或許身旁就有家人、朋友很熱心的投入宗教活動。
那麼我就有義務要提醒你,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可能要有個心理準備;因為可能聽起來會有一點刺耳、會有一點不舒服。
然而如果你認為自己是玻璃心、心臟不夠大顆,我會建議你,這段視頻看到這裡就好了!我實在是無意造成你的不舒服,但對於我的節目的忠實聽眾來說,我還是有義務說出我的相信。
其實喔,要破解宗教的詐騙,還有更釜底抽薪的方法,那就是先了解人為什麼會「迷信」?
要拆解「迷信」這件事,不免俗的,我們得先知道「迷信」它是怎麼來的,得要好好追本溯源一下。
事實上喔,關於「迷信」這件事,早就跟隨著演化,深入到我們的血液裡;因此呢,人類的文化有多長,迷信的DNA就流傳了多久。
我來說兩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在古希臘裡,最偉大的帝王是「亞歷山大」。據說他的母親,在生下他之前,就夢見雷電擊中母親的子宮,造成一團火焰。
而且這團火焰更以雷電的速度,從馬其頓王國向四周擴散開來,這就預言了亞歷山大將征服歐亞非三洲,建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
回到我們的文化傳統,也有很多類似的傳說,就像《唐書》裡面記載的唐太宗李世民。
他在出生之前,就有兩條神龍,在李淵家的大門口遊蕩了三天才離開,當神龍離開之後,李世民就出生了。
那我們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喔,我們都很清楚,這些古代的開國君王,是為了能夠去穩定國家的統治、讓人民有一個擁載的理由。
所以會為自己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目的就是想要灌輸人們「君命天授」這樣的思想;顯示帝王統治地位的合法性,就能夠讓老百姓更聽話,打自內心的服從。
而且這樣的把戲,幾千年來屢試不爽啊!才會演變到今天,一些思想比較封閉、保守的地方,還是有人去相信,我們的領導人出生的時候天降異象;三歲就能夠開車,五歲就能夠開戰車…這樣「神蹟」,一直流傳到今天。
而這些迷信,之所以能夠深植人心,那背後更深的本質,就是把自己的權利,交給了帝國、或者是不可挑戰的神佛。
他不讓你有任何理性挑戰的空間,最後只剩下「絕對相信」這個概念;它讓你失去了判斷力,變成是一個被操控的玩偶。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時至今日,極權統治已經被推翻,教育也打破了很多迷信跟謠言;但為什麼還是有人會誤信邪教?甚至於這些人裡,可能有高級知識份子,一樣會受騙上當。
假如你對2019年的年初,有一款爆紅的電玩遊戲,叫「還願」還有印象的話,你就可以更快的去體會到,一個太過迷信的父親。
因為內在的軟弱,和不想面對一些核心的問題,他就對所謂的「何老師」的一個迷信喔,迷信到妻子跟他離婚、女兒也死了,才相信何老師是神棍,有多麼的匪夷所思對這種事!
但是事實上,這樣的一個你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背後,一個很隱微的心理動力,那就是「不想要負責任」啊!
太多人太想要一步到位,去獲得錢財或者是幸福,但是他又不願意去付出相對應的努力,或者是承認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轉而崇拜一個虛無的對象,去逃避自己的問題。
結果呢?等到自己頭洗下去,捐出自己所有的身家、性命、財產,也不能夠保證婚姻幸福、工作順利之後,那些所謂的「忠誠信徒」,他就可以去怪「這些神棍太壞了」。
或者是,去怪這些團體「不應該仗著宗教的名義騙人」這些理由,就能夠一直把手指頭指向別人,自我合理化「其實我是個無辜的受害者,我很可憐啊」!
這樣子他就可以繼續的躲回「受害者」的角色裡討拍,然後再尋找下一個「老師」,為他的人生負責。
說得再白話一點喔,「迷信」是讓人逃避自己最省力的方法。
因為你只要相信這些,你就可以別人說什麼,你就跟著做就好,你根本不用自己承擔思考和做決定的責任跟風險。
如果你看了我的視頻,終於弄懂了,身旁的人為什麼會這麼的迷信;或者是大夢初醒一般,發現自己已經陷入邪教太深了啊!
你想要離開的話,那我會建議你,不要太快的想要搖醒那個「還深信不疑的人」,或者是突然就跟你現在的組織「一刀兩斷」。
因為如果你還不具備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相關判斷訊息真偽的能力,你的任何反擊,都會被那些組織用更強力的力道打壓,你有信心自己真的能夠挺得住這些攻擊跟排擠嗎?
因此啊,如果你真心的想要改變,希望自己變得更有力量,不想要繼續用「受害者」的面具來自我保護;或者是跟所愛的人,因為這樣子撕裂關係。
那我會很鼓勵你,有機會走進我的教室,特別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在這一門課裡,我會讓你明白,怎麼樣看出對方「不真」的訊息;去聽出對方那些「可疑」的陳述;去問出對方的「關鍵訊息跟情報」;同時依照整體的局勢,去做出最適當的回應跟選擇。
只有這樣子,你才能夠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判斷力,不管外界怎麼調包你的問題,你都能夠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會被洗腦。
然而我很希望喔,今天這一段內容,不只是跟你分享關於「邪教」的這件事,還有一些我們可以給你的幫助。
我更希望無論你會不會踏進我的教室,有時候認知的開啟,才有機會造成我們後續行為跟重新選擇的改變。
所以無論如何,我都很希望透過這一段視頻,起碼你退一步,能夠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
然而進一步,很渴望你能夠幫自己透過有效的學習,哪怕不是進我的教室,只要是這個學習能夠幫助你,產生屬於自己的力量,跟屬於自己的獨立思考跟理解,我都很鼓勵你,這是人生當中最好的投資。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跟你分享的【高難度對話】課程;這一門課,在10月15號開課。
這是今天2019年的最後一期,我希望你能夠把握這個機會,因為如果你錯過的話,下一期就要等到2020年的3、4月之後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在錄影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也在倒數,其實我自己根本沒有把握,在你看到這一段影片的時候,還有沒有名額。
如果那個時候還有的話,我真心渴望你能夠踏進教室,為自己長出判斷的能力,並且跟值得的人,和你想要圓滿的事情,有效的達成必要的共識。
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漢娜鄂蘭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假的我眼睛業障重啊:書評體的百萬種測試與生命叩問」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紀昭君
內容簡介:
從《車諾比的悲鳴》到《永遠的零》,從薩米爾欽到漢娜鄂蘭:一場跨學科的對話多重奏!
書評體的火力展示:兼論類型小說到人社諸學科,旁徵博引觸類旁通!
既是書評也是文學創作:《小說之神就是你》的正宗精神續作!
不只是劇情大綱和心得簡介!五百本書的知識交融,展現書評的多元可能!
書評X心理學X神話學X比較文學X人文學科X社會時事X女子兒童話語權X兩性戀愛X創傷療癒X寫作佈局X小說X推理X藝術評比X社會關懷X百家博雜「原型」一鍵貫通,所有願望一次滿足!
本書是《小說之神就是你──暢銷作家百萬滾錢術,你不可不知的寫作心機》的精神續作,參考近500本各類書籍,以讀寫評與時事小說交織穿梭的架構進行寫作。立基於人文學科各概念的串結,直指書評、創作、推理、小說與女子兒童話語權等各方邊緣領域的提升、正名與進位,既是書評體的百萬種測試,亦是對人命運百轉千迴的生命價值意義進行叩問詮解。
全書共收錄六章、三十節以上內容,廣角歸納文學、社會學、心理學與神話學多重奏,並佐附特別收錄與時事精選,搭配索驥地圖與主要參考書目相互參照對看,是任何對閱讀與書評有興趣的讀者所不能錯過的大膽跨學科嘗試。
作者簡介:紀昭君
臺中人,成大中文所畢,美國聖地牙哥比較文學交換一年,臺灣推理小說創作者與書評家,【故事-說書】專欄作者之一,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
著有長篇推理《無臉之城》與寫作教學書《小說之神就是你》,二書共同入圍2016年誠品10月網路書店閱讀職人大賞與【年度最期待作】年度最注目臺灣在地創作者,全臺演講授課行腳無數。
《小說之神就是你》的精神續作《假的我眼睛業障重啊:書評體的百萬種測試與生命叩問》,榮獲2017國藝會創作補助,現正登場。
漢娜鄂蘭書 在 玉山社出版公司- 經典好書:漢娜.鄂蘭,《平凡的邪惡──艾 ... 的推薦與評價
經典好書:漢娜.鄂蘭,《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 《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由20世紀重要的思想家漢娜.鄂蘭所著。1961年, ... ... <看更多>
漢娜鄂蘭書 在 漢娜鄂蘭傳》當鄂蘭思想碰上精神分析,葉浩教授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漢娜鄂蘭 完整記錄鄂蘭其人其事、所思所想從尋索 極權主義的起源 ,探問人的條件,到點明邪惡的平庸, 鄂蘭的一生,見證了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的發展 ... ... <看更多>
漢娜鄂蘭書 在 [心得] 行動生活與為何行動 鄂蘭《人的條件》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行動生活與為何行動──讀漢娜‧鄂蘭的《人的條件》
書名:人的條件 (THE HUMAN CONDITION)
作者: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譯者:林宏濤
出版社:商周出版
網誌好讀版:https://momating.weebly.com/25991314569474post/8912012
我不屬於哲學圈。我的工作,如果真要說的話是政治理論。
我完全不覺得我是哲學家,我也不相信我在哲學圈會被接受。[1]──漢娜.鄂蘭
作為一名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的理論對於目前的國內讀者而言,應該不會太過陌生。
目前國內已有數本鄂蘭的譯著。如早些年出版的《極權主義的起源》在對納粹與史達林等
極權主義政權進行反思。《平凡的邪惡》則是對於納粹黨衛軍幹部艾希曼受審的觀察,並
在《責任與判斷》一書中進一步完整論述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惡之平庸性」(the
banality of evil)此一概念。而在今年(2016)年初,鄂蘭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人
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亦在臺灣出版了漢語譯本。
從書名來看,《人的條件》是個指涉廣泛,不太容易一眼看懂的詞彙。但如果我們先參考
德文版的書名 Vita activa──行動生活[2],或許就稍微能夠限縮主題。顧名思義,本
書就是在探討行動的生活,在書中,鄂蘭一開始就用了三個分類來指稱人類的行動生活(
Vita activa):勞動(Labor)、工作(Work)與行動(Action),並透過大量的篇幅仔
細考察與爬梳。然而,對於閱讀者而言,這三個在本書一開始就拋出來的概念確實容易混
淆,因為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並未仔細區分這三組概念。
那麼,我們可以問個問題:為什麼要做這些區分,鄂蘭想透過這組區分做些什麼呢?
行動的生活與沉思的生活
按照鄂蘭的看法,行動生活(vita activa)在古代曾有過一個不怎麼正面的意涵。
行動的生活是對比於「沉思的生活」(vita contemplativa),而「沉思的生活」才是更
為正面、值得追求的。在此,可以用兩個方式來討論。首先,從最符合直覺的方式來想,
行動就是一直在動來動去的、忙東忙西的,它因此就是一種不平靜的(askholia)的狀態
;相對而言,沉思是一種平靜,行動因此就是對於平靜的干擾。從這個角度來看,行動生
活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可以滿足沉思前必須滿足的人類身體渴望(比如說,要吃飽喝
足)。
再者,我們可以看到,行動生活是「人」在行動,行動是在跟這些「人的事務」打交道,
而人們總相信人為的領域是次佳的,與自然相比,人為領域當中無法蘊含真正夠格的美與
真裡。
為什麼人為的領域會相對差呢?
因為在這些人眼中,人有一種特質:必朽性(mortality)。鄂蘭指出,從古希臘人的眼
裡來看,自然是不朽的,因為自然更迭與重生、生生不息;而諸神是不朽的,因為諸神不
會衰老死去。所以說,人相對於自然與諸神,是這世間唯一會終老死去的必朽者。對於必
朽者來說,能做的事情有兩種:一是創造出延續自己的創造物,使得這些事物值得繼續存
續下去;另外一種方式則是脫離於這個世間的紛擾,追尋一個超出世間的永恆真裡。前者
是創造行動,在人世之間創造事蹟、話語與神話,形成共同活動(城邦生活也是其一);
後者是一種獨自沉思的活動。
對一些古代哲學家(以及其繼承者)而言,他們並不那麼相信城邦生活的不朽性,而這個
不信任有其緣由。蘇格拉底的審判與死亡本身揭示了衝突。蘇格拉底願意相信上述這套講
法(人世不朽性),他並不著書立論(因為這並不是關心永恆,而是關注於永恆的足跡,
簡單說是在拷貝永恆),而是踏入了行動的生活中,整天跟雅典的鄉民們打交道進行討論
。不過呢,蘇格拉底也就因為這樣死掉了,他被當成城邦的禍害,被雅典鄉民判了死刑。
因此,對其徒弟柏拉圖來說,這個做法是有衝突的,克服必朽性的方式只能往人類世界之
外尋獲,去找尋一個「永恆的真裡」。
這種永恆真裡是不可說的(unspeakable)[3];所以說,這並不是一群人嘰嘰喳喳就可以
決定或是否決的東西,人們的嘰嘰喳喳只是提出意見而非動見,這是真理(aletheia)和
意見(Doxa)的對立[4]。對哲學家來說,它們是要遠離這些嘰嘰喳喳,透過「一個人」
的沉思進入思考而找到這樣子的真理,真理是去除多餘紛雜之物而「開顯」[5]。這種想
法因此也就和行動的生活對立。如果說沉思的生活較高級而且必須只有一個人為之,那麼
行動生命的~複數性(plurality)和忙碌也就成為了對於沉思的干擾。
行動生活中的另一種可能性
但上述那種看待行動生活的方式,並不完全道盡行動生活的特質,毋寧說,這是一種將行
動生活的獨特性消去的一種詮釋方式。按照鄂蘭的想法,這套想法是以一套階序的觀點來
看待行動生活與沉思生活,沉思生活高於行動生活,並認為沉思生活獲得的真理進一步做
為指導原則。但鄂蘭並不這麼做(因此她不是個政治哲學家)。
鄂蘭認為,行動的生活有著與上述「哲學家式觀點」不一樣的意義,因此也不應該被放入
上述的階序中。鄂蘭不否認真理的開顯意義,也不認為真理因此就比較高檔而行動生活就
比較低端,因為兩者想要面對的東西不同,也無法比較優劣。
按照前述的看法,行動生活能夠勉強獲得基本敬重的原因在於,滿足沉思前的人類身體上
欲求。如果要克服這個觀點,我們必須挑戰這種對於行動生活的界定,我們必須從行動生
活這一含混的概念之中,想像出一種不一樣的行動生活方式。那麼,這個工作就會使得我
們必須對於那些「看起來都是動來動去」的行動生活做出細緻的考察與區分。從這個角度
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鄂蘭要去區分這幾個名詞了。
最後讓我們單介紹一下鄂蘭的這三組概念。
在鄂蘭的看法中,勞動是植根於人的自然性;很顯然地,人就是要吃喝,而勞動就是基於
滿足這些生理條件。而工作來自人的不自然性(unnaturalness),是人們在試圖超出自
己自然生命必定朽敗的事實,試圖製造一個人造的領域出來。比如說,我們會製造一些器
具、作品等人造物出來,這些東西可能可以在世間存活得比我們更長久。
而之所以會以為行動生活就只是服務臣服在沉思生活,是因為我們只用這兩者當成了行動
生活的全部。從《人的條件》一書的序言中可看到,鄂蘭稱現代社會是個「勞動社會」:
我們缺乏了想像的能力,不知道所謂的更高意義之生活的樣貌為何。但行動生活中還有一
項有待挖掘的特質,也就是行動,與人群的共同行動,是對應於人的複數性(plurality
)。
如果說,人只是單一的型態,那麼跟「自己的複製品」打交道就是奇怪而且不必要的奢侈
舉動。我們只要對於這種單一型態有所掌握並預測反應就好;但我們顯然不會這樣認為的
,跟人群打交道並不只是在預測他人的行動,這當中一定還存有更深刻的意義。鄂蘭指出
,對於古羅馬人來說,活在人群中才是活著,而離開人群則意味死亡;我們透過行動形成
政治活動,並留下歷史與記憶,方能賦予另一種的耐久性與可能。
至於這種可能性是如何像奇蹟一般降臨在充滿必朽的人世呢?這部分的答案或許已非本文
的篇幅所能道斷,就留待各位閱讀全書之後的自行思考了。
註釋
[1] Zur Person: 1964 年阿倫特(Hannah Arendt)與高斯(Günter Gaus)的訪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Gm-t04oMrQ
https://de.wikipedia.org/wiki/Vita_activa_oder_Vom_t%C3%A4tigen_Leben
[3] 漢譯本用了一個佛學用語──言語道斷,去查了一下意思應該差不多。但使用這個佛
學用語好玄啊!(微抱怨)
[4] 這個「真理(aletheia)和意見(Doxa)的對立」之用法參考自鄂蘭的《政治的承諾
》(臺北:左岸,2010)一書。
[5] 這說法應該是承自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海德格解釋希臘文中的真理為去蔽(
Unverborgenheit):真理就是把存在者從其隱蔽狀態中取出到其無蔽狀態中。
參考文獻
Arendt, Hannah. The Human Condition, 2n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漢娜.鄂蘭,《人的條件》,林宏濤譯,臺北:商周出版,20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48.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80248467.A.15B.html
※ 編輯: hg7318480 (140.112.248.176), 11/27/2016 20:10: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