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承載美的藝術殿堂|法國羅浮宮 Musée du Louvre
羅浮宮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更是巴黎中心的地標,多數人來到巴黎必定造訪羅浮宮,一度是世界上最多人參觀的藝術博物館。羅浮宮原是法王居住的宮殿建築群,後來才成為藝術文物博物館。因此除了為數眾多的館藏外,博物館本身也是宮殿建築的傑作,是巴黎的代表形象之一。
▌羅浮宮的歷史
不同於今日的華麗與金碧輝煌,羅浮宮其實原本在12世紀時是中世紀風格的堡壘。但隨著巴黎的擴張,這個位在塞納河畔的城堡失去了防衛的功用,因此被改建成更適合居住的宮殿。
後來隨著太陽王路易十四在1682年把居住的宮殿改為凡爾賽宮,曾一度考慮拆除羅浮宮,但後來決定把羅浮宮轉為展示皇家收藏之用。在十八世紀末葉法國大革命之後,國民議會更是決議羅浮宮應該作為展示法國最高藝術傑作的博物館。在拿破崙掌權時期,除了將羅浮宮改名成拿破崙博物館之外,館藏數量也因為法軍在歐洲的劫掠而大增。此時的羅浮宮大幅增建,拿破崙三世時期更增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成為今日所見的羅浮宮建築群。
但在面對現代日益增加遊客與展品下,羅浮宮開始顯得有些不敷使用。在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推動下,屬於慶祝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的大建築計劃中的大羅浮宮計畫就此展開。這個計畫打算擴建羅浮宮並遷走當時還在羅浮宮內的法國財政部來擴大館藏展示範圍。這個計畫委託給了美籍華裔的建築師貝聿銘,他在地下新建了一個大廳並在地面廣場的入口上建立了著名的玻璃金字塔。與其相應的倒金字塔也在五年後完工,就位在地下大廳的地下入口處。
▌羅浮宮的展區
羅浮宮有三個主要的展區,分別為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蘇利庭院(Sully Wing)以及最熱門的德農庭院(Denon Wing)。各個展區分別有不同的展覽主題,也都展品豐富。但也因為如此,即便只對重點展品詳細看、其他則蜻蜓點水式的速覽各個展品,我也花上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此如果參觀羅浮宮的時間有限,會先建議先去欣賞人氣最高的羅浮宮三寶。
▌羅浮宮三寶
羅浮宮三寶分別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米洛的維納斯(斷臂維納斯)與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米洛的維納斯是在希臘的米洛島發現,推測是西元前一世紀時的創作,因為人體比例的完美勻稱以及布料處理的雕刻手法而極具藝術價值。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則是在愛琴海北部薩莫色雷斯發現。被找到時其實是碎成許多石塊的。即便還原之後還是有許多缺塊,但女神前傾準備迎風展翅飛翔的型態,因身上布料在逆風飛行下而緊貼身驅,展現了身體的曲線以及布料的皺褶,讓靜止的石雕有著強烈的動態感,被認為是曠世傑作。蒙娜麗莎這幅達文西的名作在繪畫的技法上本來就已經備受推崇,但受自身的盛名所累,蒙娜麗莎曾經被盜走以及數次遭受襲擊的曲折歷史讓世人對這幅名畫更感興趣,是多數人來羅浮宮必定欣賞的藝術品。
▌德農庭院
此區主要展示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以及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法國、義大利與西班牙油畫,也有法國皇家的珠寶,包含路易十五及拿破崙的皇冠。除了羅浮宮三寶外,德農庭院的重點展品有:
* 自由引導人民 -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 梅杜薩之筏 (Le Radeau de La Méduse) -傑利柯 (Théodore Géricault)
* 拿破崙加冕 -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 大宮女 -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都相當值得一看。
▌蘇利庭院
蘇利庭院主要展品為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古中東的文物。此區的重點展品有:
* 漢摩拉比法典 -世界現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以「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條文著名。
* 捨度與拉瑪蘇 -亞述文化中半人半獸的怪物,分別為雄性與磁性,常被置於守護寺廟或宮殿入口的左右兩旁。
▌黎塞留庭院
黎塞留庭院主要展示了14-17世紀的法國油畫作品、雕塑品、德國與低地國的油畫等。此外,能一窺羅浮宮作為皇宮樣貌的拿破崙三世套房也位在此區。(雖然他並未真的在此生活。)
▌拍攝建議
拍攝羅浮宮的展品如果不想拍到滿滿的人頭,最佳的拍攝時機是閉館前的一小段空檔。此時遊客大多往出口移動,許多熱門的展品,包含蒙娜麗莎,會有空景的機會出現。拍攝室外的最佳時機是日落到blue hour期間,這個時候除了遊客少之外,也能拍攝到比較漂亮的顏色。搭配羅浮宮建築的特徵如金字塔、水池以及夜間燈光,有諸多的題材與構圖可以拍攝。
▌更多我的攝影作品
我的Instagram上除了旅行的攝影作品外,也分享了一些拍攝當下的背景與故事,希望能夠更完整的傳達每個旅行的時刻。歡迎大家參考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漢摩拉比法典條文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羅浮宮 以美乘載美的藝術殿堂|Musée du Louvre, Paris
羅浮宮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更是巴黎中心的地標,多數人來到巴黎必定造訪羅浮宮,一度是世界上最多人參觀的藝術博物館。羅浮宮原是法王居住的宮殿建築群,後來才成為藝術文物博物館。因此除了為數眾多的館藏外,博物館本身也是宮殿建築的傑作,是巴黎的代表形象之一。
【 羅浮宮的歷史】
不同於今日的華麗與金碧輝煌,羅浮宮其實原本在12世紀時是中世紀風格的堡壘。但隨著巴黎的擴張,這個位在塞納河畔的城堡失去了防衛的功用,因此被改建成更適合居住的宮殿。
後來隨著太陽王路易十四在1682年把居住的宮殿改為凡爾賽宮,曾一度考慮拆除羅浮宮,但後來決定把羅浮宮轉為展示皇家收藏之用。在十八世紀末葉法國大革命之後,國民議會更是決議羅浮宮應該作為展示法國最高藝術傑作的博物館。在拿破崙掌權時期,除了將羅浮宮改名成拿破崙博物館之外,館藏數量也因為法軍在歐洲的劫掠而大增。此時的羅浮宮大幅增建,拿破崙三世時期更增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成為今日所見的羅浮宮建築群。
但在面對現代日益增加遊客與展品下,羅浮宮開始顯得有些不敷使用。在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推動下,屬於慶祝法國大革命兩百週年的大建築計劃中的大羅浮宮計畫就此展開。這個計畫打算擴建羅浮宮並遷走當時還在羅浮宮內的法國財政部來擴大館藏展示範圍。這個計畫委託給了美籍華裔的建築師貝聿銘,他在地下新建了一個大廳並在地面廣場的入口上建立了著名的玻璃金字塔。與其相應的倒金字塔也在五年後完工,就位在地下大廳的地下入口處。
【羅浮宮的展區】
羅浮宮有三個主要的展區,分別為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蘇利庭院(Sully Wing)以及最熱門的德農庭院(Denon Wing)。各個展區分別有不同的展覽主題,也都展品豐富。但也因為如此,即便只對重點展品詳細看、其他則蜻蜓點水式的速覽各個展品,我也花上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因此如果參觀羅浮宮的時間有限,會先建議先去欣賞人氣最高的羅浮宮三寶。
【羅浮宮三寶】
羅浮宮三寶分別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米洛的維納斯(斷臂維納斯)與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米洛的維納斯是在希臘的米洛島發現,推測是西元前一世紀時的創作,因為人體比例的完美勻稱以及布料處理的雕刻手法而極具藝術價值。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則是在愛琴海北部薩莫色雷斯發現。被找到時其實是碎成許多石塊的。即便還原之後還是有取多缺塊,但女神前傾準備迎風展翅飛翔的型態,因身上布料在逆風飛行下而緊貼身驅,展現了身體的曲線以及布料的皺褶,讓靜止的石雕有著強烈的動態感,被認為是曠世傑作。蒙娜麗莎這幅達文西的名作在繪畫的技法上本來就已經備受推崇,但受自身的盛名所累,蒙娜麗莎曾經被盜走以及數次遭受襲擊的曲折歷史讓世人對這幅名畫更感興趣,是多數人來羅浮宮必定欣賞的藝術品。
【德農庭院】
此區主要展示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以及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法國、義大利與西班牙油畫,也有法國皇家的珠寶,包含路易十五及拿破崙的皇冠。除了羅浮宮三寶外,德農庭院的重點展品有:
* 自由引導人民 -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 梅杜薩之筏 (Le Radeau de La Méduse) -傑利柯 (Théodore Géricault)
* 拿破崙加冕 -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 大宮女 -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都相當值得一看。
【蘇利庭院】
蘇利庭院主要展品為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以及古中東的文物。此區的重點展品有:
* 漢摩拉比法典 -世界現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以「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條文著名。
* 捨度與拉瑪蘇 -亞述文化中半人半獸的怪物,分別為雄性與磁性,常被置於守護寺廟或宮殿入口的左右兩旁。
【黎塞留庭院】
黎塞留庭院主要展示了14-17世紀的法國油畫作品、雕塑品、德國與低地國的油畫等。此外,能一窺羅浮宮作為皇宮樣貌的拿破崙三世套房也位在此區。(雖然他並未真的在此生活。)
【拍攝建議】
拍攝羅浮宮的展品如果不想拍到滿滿的人頭,最佳的拍攝時機是閉館前的一小段空檔。此時遊客大多往出口移動,許多熱門的展品,包含蒙娜麗莎,會有空景的機會出現。拍攝室外的最佳時機是日落到blue hour期間,這個時候除了遊客少之外,也能拍攝到比較漂亮的顏色。搭配羅浮宮建築的特徵如金字塔、水池以及夜間燈光,有諸多的題材與構圖可以拍攝。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漢摩拉比法典條文 在 鄭正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鄭正鈐
期盼司法改革反映民眾真實需求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校友會於今(31)日舉辦「改革司法、點亮台灣」座談會,邀請實務經驗豐富的檢察官、刑事庭法官、民事庭法官與律師,從人民的觀點為司法把脈,提出對於司法改革的省思與建言,號稱民間版的的司法改革座談會;相對於總統蔡英文親自召開的「司改國是會議」,或許更能貼近地氣,走出象牙塔,真實的反映民意。
《天下雜誌》在去年(105年)進行「台灣社會信任度調查」,各界對「法官」(司法官)的信任感僅有28.4%敬陪末座,原本應該守護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卻成為台灣民眾最不信任的對象,這是非常危險的現象,也因此總統蔡英文將「司法改革」列為要務。
然而經過了一年多的紛紛攘攘,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會議,「司法改革」仍只淪為夢幻口號,未曾得見具體結論,始終拿不出牛肉;司法令人難以信任必然是眾多原因相互加成而得的結果,姑且不論司法人員操守、素質、態度等問題,光是生澀拗口的法律條文,就與庶民所能理解的部份相差十萬八千里,此外,判決結果悖離一般民眾的生活經驗,更是激起民怨之根源。
「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法律」更須從眾人角度進行思考,不能只是關起門來自圓其說,我們現在已經有完整的司法獨立制度,但是要能夠讓民眾產生信賴感,仍是條艱辛的漫漫長路;試舉幾個「鄉民觀點」來看現行司法的衝突、荒誕之處。
經常遭抱怨的「司法審判延宕多時」,就是因為法律事實關係懸而不決,造成民眾糾結不爽,主要原因即在於「三級三審」制度;絕大多數案件,一審判完還是要上訴,所以一審本身是多餘的,且延伸成二審肥大化,而二審判完,又要上訴三審最高法院,還是浪費時間,再發回更審,更審完,繼續上訴最高法院,陷入了循環消耗,不但勞民傷財,更造成法院效能不彰。
其次,假設摩托車騎士撞上轎車,摩托車騎士有過失,但是因為受傷,即使轎車駕駛是被動的挨撞,卻可能因此吃上過失傷害官司,這公平嗎?當摩托車騎士「以刑逼民」以刑事案件要求民事賠償和解時,轎車駕駛雖然無過失(或過失比例低),但不想背負過失傷害的前科或是陷入冗長的司法訴訟流程,最後只好含淚和解,這公平嗎?
再者,死亡車禍,按照現行實務的賠償計算,即霍夫曼計算法,造成死者的親屬關係,而獲得不同的賠償;假設,一位十五歲的小孩被撞死,賠償金額不會太高,因為他沒有孩子,沒有可擴張的請求權人,而一位四十五歲的死者,有孩子五位,就變成賠的多;但十五歲的生命更久遠,卻賠得少,這公平嗎?
上述觀點未必符合法學理論,只是一個門外漢的淺見,但相信也是一般市井小民的真實感受;如果大多數人都認為「司法不公平」,那麼,空有多如牛毛的典章法規又有什麼意義?!漢摩拉比法典終歸而言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竭盡自身所能以恩報恩。」劉邦入關中也不過「約法三章」而已。既然要司法改革,就應該建立制度、簡化流程,從人性來檢討法律,才能改善人民對司法的信任感!
#司法改革 #司法信任感 #民意
漢摩拉比法典條文 在 漢謨拉比法典之中,有個「荒唐」的條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漢謨 拉比法典 #啤酒漢謨 拉比法典 之中,有個「荒唐」的 條文 ,往啤酒兌水竟是死路一條【8方史說】 ... <看更多>
漢摩拉比法典條文 在 這句話就是出自漢摩拉比法典。它是由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任國王 的推薦與評價
廣告清代有蒲松齡誌異,現有阿司誌法。 阿司誌法NO.3:古巴比倫的六法全書-漢摩拉比法典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