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39)
天堂門與地獄門
(日前重刊舊作《世間再無蔡元培》。現時北京大學仍然設有「元培學院」紀念蔡元培。但有沒有傳承蔡元培精神呢?話說2018年3月22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沉簡,發表一篇題為《挺直脊樑拒做犬儒》的文章,開頭寫道:「戊戌變法、北大建校一百二十年,我們紀念蔡元培校長。在中國近代史上,元培先生當之無愧是現代教育之父。他留給我們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是北大的精神火炬。蔡校長在人們的印象裏總是一個謙謙君子式的思想領袖。其實蔡校長的另外一個側面同樣是萬世師表,那就是一個挺直脊梁、拒絕做犬儒的男子漢。」。文章說,「自由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有骨氣的人們付出沉重的代價換來的」。歷史上「有脊樑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軟骨頭甚至為虎作倀」,「多少人是精明地昧著良心、為自保而誣陷同事、為加官進爵而落井下石」。現在,「高級知識份子裡的無恥之徒絲毫不比普羅大眾少」,「我們沒有科學、人文社科大師的第一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系統性地培養精明乖巧的撒謊者,而不是真理的捍衛者:這和知識無關,和人格有關。」文章迅速被刪,學院的公眾號被關閉,李沉簡和北大資料研究院院長鄂維南,北大元培學院負責通識的副院長張旭東三人名教師辭職,校方逐一要求學生刪除已轉發的文章。
2018年3月29日和30日,我寫了兩篇關於李沉簡的文章。現重刊如下。)
造福與造孽
「在這種千年嚴酷的條件下,人們甚至被剝奪了保持沉默的權利,而被強迫加入諂媚奉承的大合唱」,北大三君子之一的李沉簡在他的文章中婉轉講出了辭職原委,就是為了拒絕加入「諂媚奉承的大合唱」。從一個沒有說真話自由的時代,進入一個沒有不說假話自由的時代,是三君子辭職的警號。
李沉簡以在美國已擔任醫學院講座教授的地位,2012年被中共的「千人計劃」延招回國任北大教授,他顯然沒想到政治現實會變成這樣。網上讀到他2017年12月寫的一篇較長的文章,深入談到作為一個科學家,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文精神。
文章講20年前,他和妻子徐楊充滿享受地翻譯物理學家費曼的書。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1988年)是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納米技術之父。他們享受翻譯,是因為費曼著作大都寫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李沉簡說他和妻子帶著費曼的書旅行,走到哪裡翻譯到哪裡。在遊歷意大利佛羅倫薩這個文藝復興古城時,看到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靜靜地俯瞰全城。他拿出書來打算翻譯幾段,誰知一看就停不下來,於是整個下午,譯出了全篇文章,通身愉悅:「夕陽、佛羅倫薩、大衛像、費曼,大概世間不會有太多更讓人激動/有幾近宗教神聖感的瞬間了。」
所講的是書的最後一篇,費曼的一個演講。
費曼說,他年輕時認為科學會有利於每個人。科學顯然很有用,也很有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參與了原子彈的製造工作。科學的發展導致原子彈的產生:它代表著對人類的毀滅。戰後,他對原子彈憂心忡忡,既不知未來會怎樣,更不敢肯定人類一定會延存。自然地就想到:「科學是不是包含着邪惡的成分?」「當我們看到科學也可以帶來災難時,那麼我如此熱愛,並且畢生孜孜為之的科學事業的價值究竟何在?」
他為這問題苦苦求索,直至在夏威夷的一個佛寺,主持跟遊客講佛學,最後送上臨別贈言,這贈言是佛經中的一句箴語:「每個人都掌握著一把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也同樣能打開地獄之門。」
科學是這樣的鑰匙,它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其實,任何學問、知識、技能也如此。權力就更是這樣。有些人從政,認為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可以為所服務的人群造福,甚至說相信天堂留了一個位置給她;但當被權力欲所驅使,不斷說謊時,造福變成造孽,他(她)手中的鑰匙(權力)不是開啟天堂之門,而是為人群帶來煉獄。
馬克思主義提出把民眾帶往人間天堂的理想,1924年徐志摩遊蘇後寫道:「他們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實現的,但在現世界與那天堂的中間卻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類泅得過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們決定先實現那血海。」造福終變成造孽。
鑰匙每個人都有:知識、科學、技能、權力,都可以開啟天堂之門,但同樣能打造地獄。怎麼分辨天堂與地獄呢?
科學的價值
李沉簡2017年底發表的文章,前有引言:「作為科學家,我們知道偉大的進展都源於承認無知,源于思想的自由」。文中引述費曼的演講《科學的價值》。
科學價值的第一點,是科學知識使人們能製造許多產品、做許多事業。科學知識給予人們能力去行善,也可以作惡,它本身並沒有附帶着使用說明。鑰匙顯然是有價值的,否則分辨出天堂之門或地獄之門也無法開啟。
科學價值的第二點,是提供智慧與思辨的享受。這種享受一些人可以從閱讀、學習、思考中得到,而另一些人則要從深入研究中方能滿足。
科學價值的第三點,是它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概念。科學給了我們一幅圖畫——天宇中一個巨大的球在旋轉;在它的表面,人們被神奇的引力吸住,並附著它在旋轉。
科學最重要的價值,是科學家們成天經歷着無知、疑惑、不確定。當科學家不知道答案時,他是無知的;當他心中大概有了猜測時,他是不確定的;即便他滿有把握時,他也會永遠留下質疑的餘地。承認自己的無知,留下質疑的餘地,這兩者對於人類社會的任何發展都必不可少。
這是理性時代的觀念:沒有一種東西是絕對確定的。正因為相信沒有一個人絕對懂得如何管理政府,我們才要有民主制度來保證新的想法可以帶來發展、被嘗試運用、並在必要時被拋棄;更新的想法又可以再被嘗試。這是—種從嘗試到糾正偏差錯誤的系統方法。在18 世紀末,科學已經成功地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在那時,關注社會的人們已經意識到:對各種可能性持開明態度便帶來機會;質疑和討論是探索未知的關鍵,如果我們想解決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那我們就必須接受質疑和討論。
倘若我們自以為對眾多問題都已有了明白的答案,我們一定會犯錯。如果我們壓制批評,不許討論,大聲宣稱「看哪,同胞們,這便是正確的答案,人類得救啦!」我們必然會把人類限制在權威的桎梏和現有想像力之中。這種錯誤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費曼說,作為科學家,我們知道偉大的進展都源於承認無知,源於思想的自由。宣揚思想自由的價值,教育人們不要懼怕質疑而應該歡迎它、討論它,而且毫不妥協地堅持必須擁有這種自由。
一名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二戰後在美國一所學校當校長,他給每一個新來的教師都寫這樣一封信:我曾親眼目睹最慘烈的悲劇: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婦女由學識淵博的醫生毒死,兒童由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專業本領落在無人性者的手裡,就是人類社會之敵。
堅持質疑和思想自由,是人類文明得以進步的最根本的科學價值。害怕和拒絕質疑,則不論一個人持有的是多麼萬能的鑰匙,開啟的也只會是地獄之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30的網紅王薀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生糟粕書。」 在佛教的歷史上,《楞嚴經》無以倫比的殊勝,一直都被歷來的祖師大德們所推崇。 從一件故友走訪莫高窟的往事開始,王薀老師回想盛唐燦爛的佛教文化,自貞觀年間以下,唐朝帝王多能勵精圖治,創造煇煌的社會景象,而且在歷代帝王的支持下,有著大量的佛經譯為漢文,而且...
漢文翻譯滿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廣闊的海 ◎郭水潭/譯者:陳千武
──給出嫁的妹妹
妹妹 你要嫁去的地方是
白色鹽田 接著藍海
在那廣闊的中央突出
羅列的赤裸小港街
那邊 露出來的
家家的 屋頂上
鴿子和麻雀都看不見
那邊 有鹽分的
乾巴巴的 土地上
沒有森林 也沒有竹叢
然而那邊的海濱都有
美麗的貝殼像花散亂著
那邊 有歷史的港口
豎立著紅色戎克的帆柱林
那邊 所有的巷道
都刻有粗暴的腳印
驚奇那些粗暴的風景
耐著 廣闊有變化的生活
還有露出的屋頂 紅戎克帆柱
日日同樣吼叫的季節風
妹妹 你小小的胸脯
想必會受傷吧
那時 你必會
想到故鄉的許多事
在夏夜納涼著吃龍眼
聽父親常自誇門第高貴的話
曾經 純樸溫柔地羨慕著
在榕樹下搖籃裡背唱母親的催眠曲
同年的女孩子們 在院子裡玩跳
常在月夜玉蘭花翳下捉迷藏
妹妹 想把那些遺忘而嫁出去
你的夢 太美了
然而很懂事的
善良的海邊的丈夫
會特別愛護你
會給你聽聽新土地的傳說吧
天晴 無風的日子
會溫柔地 牽著你的手
讓你撿起海邊美麗的貝殼
佇立在那潔淨的海灘
你就會知道比陸地
多麼廣闊的海
-
◎作者簡介
郭水潭(1908─1995),號「千尺」,台南佳里人。曾入私塾「書香院」學習漢文,又函授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科。文學風格推崇寫實、關注地方性。
極精於日文,故能縱橫臺日文壇間。擅短歌俳句,短歌曾入選《皇紀二五九四年歌集》,戰後主持臺北歌壇,並發行機關志。新詩又為北門七子中最善者,有「島的詩人」的美譽,詩作〈向棺木慟哭〉被龍瑛宗譽為1939年最使人感動的傑作。曾以小說〈某男人的手記〉獲《大阪每日新聞》本島新人懸賞佳作。亦多文藝、文史評論。戰後與人著有《臺南縣志稿‧文化志》。1993年獲頒「南瀛文學獎文學特殊貢獻獎」。
(引自「拾藏:台灣文學物語」)
-
◎小編柄富賞析
郭水潭這首詩寫給即將出嫁的妹妹,當時她要嫁給與哥哥同為鹽分地帶文學的重要作家,有「鹽田詩人」之稱的王登山。雖然兩親家離得不遠,同在台南,但郭水潭與妹妹生活的地方是比較內陸的佳里,王登山則住在更靠海的北門。以兩地不同的生活背景為這首詩的基調,郭水潭對妹妹的疼愛之情,帶著擔憂,以及對妹婿能給予妹妹不同幸福的期待,溶入這首詩中,言語自然,是一首感人之作。
海對郭水潭來說,應當是個狂野且陌生的象徵,這個印象不只是海的存在本身,也是海與靠海生活的人們之間的關係所形成:相對於廣闊的海,人們生活的地方是那一小條突出,且「赤裸」的小港街。充滿鹽分且乾巴巴的土地上,沒有鴿子麻雀,也沒有森林和竹叢,只有露出的屋頂與海上紅色帆船的帆柱,海風日日吼叫,吹著相顯赤裸的人們,在充滿歷史的港口,為著生計來往走踏留下粗暴的痕跡。郭水潭想像著妹妹即將嫁去的地方是這樣狂野且少庇護的所在,心中不免擔憂:「妹妹 你小小的胸脯/想必會受傷吧」。
郭水潭並接著想像在這環境之中,妹妹會回想起故鄉佳里的安恬與靜美,夏夜乘著徐徐的晚風吃龍眼,與一同生活長大的家人:父親、母親、同年的朋友們,哼唱過的曲子與玩過的遊戲,這些記憶將要隨自己的出嫁而被淡忘。郭水潭對妹妹的不捨,呈現在這節之中,提醒著妹妹故鄉的一切;「然而很懂事的……」卻也必須告訴妹妹,對不同的幸福有所期盼(這也是哥哥對他自己的安慰吧,期盼妹妹有不同的幸福),善良的丈夫會告訴她新土地的傳說,他會牽起她的手一同撿拾海邊的貝殼,海雖狂野但也浪漫,鹽地雖然貧瘠但是純淨,到時妹妹就會知道比起陸地,「多麼廣闊的海」。
海復從開頭的狂野陌生,儼然成為了愛的象徵。在這首詩中郭水潭為人兄長要「嫁妹妹」的心情轉折相當動人,他簡直像是自己也要嫁過去一樣地擔心這個,期待那個,對妹妹的深愛表露無遺。在詩的風格上,郭水潭的作品根據鹽分地帶同輩詩人林芳年的說法,是濃郁的「抒情之飄逸」,其詩作必加千錘百鍊的推敲。我們也可以看到這首詩雖然經過陳千武的翻譯,也可以在斷句上發現節奏的控制,妹妹_(空格),那邊_(空格),那邊_(空格);妹妹_(空格),那時_(空格),林芳年說郭水潭的寫法,能夠讓每行均有一種「甜美的韻律」,現在我們可以回頭再讀一次,看看是不是!
郭水潭的一生其實相當傳奇有趣,「拾藏:台灣文學物語」有做了一個系列的關於郭水潭的報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
◎延伸閱讀
1.台灣文學網_廣闊的海
https://tln.nmtl.gov.tw/ch/M12/nmtl_w1_m12_s1_c_2.aspx?sid=70
2.拾藏:台灣文學物語─郭水潭專輯
【賣菜郎的傳奇前半生(1)】班與唐:打麻將、打拼文壇的好朋友——郭水潭
https://vocus.cc/@nmtltrans/5efbdba6fd89780001c15300
【賣菜郎的傳奇前半生(2)】曾映泰:從文政雙棲的文青,到戰後第一賣菜郎──郭水潭
https://vocus.cc/@nmtltrans/5efc270afd89780001c1dade
【賣菜郎的傳奇前半生(3)】班與唐:我是誰?我在哪?天才少年的中年危機——〈通譯十五年〉
https://vocus.cc/@nmtltrans/5f040c7ffd8978000146e62e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CC0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南國 #鹽份地帶 #郭水潭 #廣闊的海 #妹妹 #台南 #陳千武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20200909.html
漢文翻譯滿文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文帝雖未開疆拓土,卻是行仁政,養民生的好皇帝|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漢文帝劉恆,西漢第三代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雖然在宮中地位不高,但處事淡泊,為人謹慎;劉恆七歲被封為代王,就國於偏遠的代地(今山西境),薄氏也隨子就國,從此遠離宮幃是非之地。劉邦去世,呂后專權,劉邦諸子多為呂后所害。至呂后去世,劉邦諸子只剩下了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這也算是劉恆的避禍得福吧!
呂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呂后駕崩。九月,諸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諸臣誅除。因惠帝劉盈無子,而呂后所立少帝非惠帝之子,故被廢黜,經諸臣權衡,遂擁立代王劉恆繼承皇帝位,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其基本國策就是:休養生息。他在位其間,勵精圖治,從諫如流,把國家帶入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時期。司馬遷在《史記.孝文本紀》中,是這樣評論漢文帝的:「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就是說,漢朝立國至文帝己有四十餘年了,文帝治國,德行最好。一個有作為的皇帝,除了有符合實際的治國方略和用人之道外,必定還會有精闢的言論流傳於世。現從《史記.孝文本紀》中,選出部分可以古為今用劉恆語錄來,以資借鑑。
劉恆說法制: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十二月,文帝在與大臣們討論司法問題時說:「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為收帑,朕甚不取。其議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準繩,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經被治罪,卻還要讓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兒和兄弟連坐並罰款,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請討論。」他還說:「朕聞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翻譯過來就是:「我聽說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判罪得當,百姓就服。而管理百姓,並引導百姓向善的是官吏。如果官吏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不能以法令為準繩公正地判罪,那就是在殆害百姓,並使之犯罪呀。還怎麼能談得上禁止犯罪?」
在討論時,對劉恆的這兩段語錄,司法大臣們也提出了不同看法,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最終廢除了民怨極大的連坐罪以及向罪人收繳罰款的條文。遺憾的是,這只限於劉恆時代,以後仍連坐如初。到了明、清,連坐罪更是令人髮指了,朱棣在處死方孝孺時,還創造出一個株連十族的罪名。由此可知,在專制時代,百姓的命運完全繫於皇帝個人德行的好壞。
劉恆說自己:漢文帝前元二年十二月,在兩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日食後,文帝即詔告各地官員:「…。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飭其任職,務省繇費以便民。」直譯就是:「…。接到詔令後,你們都要認真想想我的過失,包括你們知道的、見到的、想到的,所有我做得不夠的地方,懇請你們告訴我。還要推舉賢良公正,能直言敢諫的人,來補正我的疏漏。因此,官員要履行各自的職責,減輕百姓的繇役,節省官府的費用,做利於民眾的事。」
古人認為:兩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日食的異常天象,是上天在向天子示警,警告天子必需糾正過失。此時的漢文帝並沒有把責任推諉到別人身上,而是自責自糾並下詔讓官員幫助自己糾錯。這與後世那種文過飾非,把人禍歸罪於天災的作法相比較,簡直判若雲泥。
劉恆說批評:漢文帝前元三年三月,文帝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用今天的話說是:「古代君王治理天下,在宮庭外設有進善言的旗幟和批評朝政的木牌,用來打通建言治國方略的途徑和招徠進諫的人。可是,現在的法令中,有誹謗領袖罪、妖言惑眾罪和顛覆政權罪,這就使得大臣們不敢完全說真話了,而做皇上的也就無法知道自己的過失了。這樣下去,又怎能招攬到天下賢良之士呢?政府應廢除這些阻礙言論自由的法律條文。……從今以後,都不能以任何言論來治罪。」
終文帝一朝,不以言論獲罪,始終堅持了下來。一個皇帝能倡導言論自由,並懂得言論自由對天子,對政府的好處,懂得「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則氾濫,疏,則通暢。」的道理。這在封建王朝殊為可貴。可惜的是,這種言論自由在專制時代的存在都是短暫的。好的政策會因一人的存在而興盛,也會因一人的故去而廢止,即「人亡政息」。所以,言論自由在專制時代,從來都是曇花一現的(後重現於唐太宗朝)。沒有民主的社會制度作保證,哪裡會有言論的自由。
劉恆說農業:在漢文帝前元三年元月和前元十三年五月,文帝分別說過:「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米。」「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前一段語錄的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我要開闢籍田(皇家的耕田),親自帶頭耕種,生產供應宗廟祭祀用的穀物。」後一段語錄的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現在農民辛勤地從事農業生產卻還要交納租稅,這就使務農和從商沒有區別了,這樣是不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的。我們應當免除農田稅賦。」
在農耕文明時代,一個皇帝如果不重視農業,無異於動搖國家的根本。漢文帝能親自耕種籍田,瞭解農民之需求,提出減免農田之稅賦,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實屬不易。難怪文帝一朝能夠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劉恆說生死:漢文帝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文帝崩於未央宮,終年四十六歲。其遺詔曰:「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今之時,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毋發民男女哭臨宮殿。」「歸夫人以下至少使。」將以上遺詔合併解釋為:「我知道天下萬物的萌芽生長,最終沒有不死的。死是天地間的常理,是萬物間的自然規律,沒有必要過分悲哀。當今之時,社會上都是喜生而怕死,為了厚葬死者而不惜損家破業,為了服重孝而不惜傷及身體,這是我最不讚成的。我死之後,詔令天下官吏和百姓,從令到之日算起,服喪三日就可以除去喪服。三日後,恢復人們的正常生活,婚慶娛樂,飲酒吃肉,概不禁止。我的喪禮從簡,不要組織男女群眾到宮殿前來哭靈哀悼,以免影響他們的生活。下葬以後,後宮夫人以下的嬪妃一律遣散回各自的娘家。」多好的臨終囑咐啊!漢文帝至死都在提倡節儉,施行仁政。可惜他的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沒有聽得進去。劉恆死後,劉啟徵調了京城附近各縣的士卒一萬六千人,內史所統轄的京城士卒一萬五千人,去做安葬棺槨的挖土,填土等活計,辜負了他老子節儉辦喪事的一片苦心。
漢文帝劉恆在位二十三年,雖未開疆拓土,卻能倡節儉,薄徭賦,行仁政,養民生。漢初的社會經濟之所以能夠得以迅速恢復,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漢文帝功莫大焉。劉恆確實是個好皇帝,尤其是兩千多年前那些充滿了仁愛和智慧的語錄,就是放在時下,也是值得執政者們認真研究研究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漢文翻譯滿文 在 王薀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生糟粕書。」
在佛教的歷史上,《楞嚴經》無以倫比的殊勝,一直都被歷來的祖師大德們所推崇。
從一件故友走訪莫高窟的往事開始,王薀老師回想盛唐燦爛的佛教文化,自貞觀年間以下,唐朝帝王多能勵精圖治,創造煇煌的社會景象,而且在歷代帝王的支持下,有著大量的佛經譯為漢文,而且詞藻華美、義理精湛,為歷代翻譯佛經的巔峰時期,其中更有著屬於《楞嚴經》獨有的傳奇。
《楞嚴經》為龍樹菩薩至龍宮取出的法藏,被當時印度國王視為國寶而禁止外運。而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師,因聽聞一位梵僧對他說《楞嚴經》的殊勝之處,特別設立一座拜經台,日日向西方禮拜,求此經早日能在中國問世,可惜終身無法如願。
般剌密諦法師聽聞此事,為滿所願,而欲至中國弘揚此經,但因禁令所限,遂用絹布寫此經藏於手臂中,始能出國。適逢諫議大夫房融,於唐朝神龍年間被貶至廣州,與般剌密諦幾經波折才讓此法寶得以譯為漢語。
《楞嚴經》的不凡,使得它自出世以來就飽受質疑。幸賴許多名宿大德,諸如永明延壽禪師、明代四大高僧蓮池、蕅益、憨山和紫柏老人,及近代的虛雲大師、太虛大師及圓瑛法師等人的弘揚,才使這部經典得以在末法時期為眾生帶來無數利益,成為明珠在握般地修行瑰寶。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盡薀於書官方網站】:https://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拾慧文化創意】:https://www.modernwisdomcc.com/
【LINE@】:拾慧文創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楞嚴經#般若#佛經講述#佛#經典#王薀老師#暢銷書作家#amazon#虛雲大師#玄奘大師#盛唐
漢文翻譯滿文 在 AKIRA放送/日語教學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10/31前🔴 「會N4就會N2 !跨級學習大丈夫」 無限看86折優惠2950元 !
👉優惠連結:https://9vs1.com/go/?i=6177e997f839
(贈授課投影片PDF檔135頁 + N2句型接續39類匯整表12頁 )
🎞試看集錦: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Thau3F4QaI&feature=youtu.be
🎞介紹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iuOe7glX5A
🎁 好禮雙重送 🎁
10/31前買本課程,送:
1️⃣「日文動詞終極寶典」:$ 350折價券
2️⃣「日文常犯錯誤80講」:$ 300折價券
----------------------------------------------------------------
限時全課程「👑滿漢大餐85折無限看」
合購價 : 9200元 ( 原價10800元,激省1600 元❗️)
👉優惠連結:https://9vs1.com/go/?i=6177e997f839
( 請點「方案二」)
👑全課程含Akira老師目前九比一教育平台所有課程 :
1.「助詞一網打盡」
2.「動詞終極寶典」
3.「日文常犯錯誤80講」
4.「會N4 就會 N2 ! 跨級學習大丈夫」
漢文翻譯滿文 在 免除貧窮和一切經濟窘困|黃財神心咒加持三小時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黃財神在象雄文中稱為「占巴拉」,藏文叫做「諾拉」, 翻譯 成 漢文 叫做「財神」。 藏名叫作「占巴拉色波」或「藏色」,他的色膚是黃色,故稱為黃財神。 ... <看更多>
漢文翻譯滿文 在 Re: [問卦] 滿文是官方語言消失的最佳例子嗎?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nnnn (大刀剜心)》之銘言:
: 1644年,滿洲人入主中原
: 隨後消滅南明,中國正式滅亡
: 滿洲人一同殖民中國、蒙古、新疆、西藏等政權
: 統治下的民族與疆界之遼闊,當時只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可以與之相輝映
: 滿文被滿清政府定為國語,公文也是滿漢文並行
嚴格上來說不只滿漢文,而是滿漢蒙回藏文
回文是指察合臺文,算是今天維吾爾文的前身
: 因此滿文的公文體系幾乎遍布全東亞
: 結果到了清末,連滿清皇室都不會講滿語了,滿語可說是絕跡了
也不完全是這樣
: 還有什麼官方語言最後淪喪消逝的例子嗎?
先講官方語言的部分
清朝談到的「國語」當然就是滿語
不過當時通常不稱滿語,而是「清語」
講到公文書的用語,其實必須要談到清朝皇帝的多重角色
在漢文裡,當然把北京城裡那位穿龍袍的先生稱為「皇帝」
但在滿文和蒙文中卻用了han這個字,對,就是「大汗」
你看皇帝的玉璽「皇帝之寶」
旁邊的滿文就是han i boobai
所以漢人看到的是「皇帝」,而滿蒙遊牧民族面對的則是「大汗」
到了西藏、尼泊爾等藏傳佛教的區域
他們又把北京城那位穿龍袍的先生稱為「文殊菩薩大皇帝」
就是說呢,達賴喇嘛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班禪額爾德尼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而清朝皇帝則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所以同一位統治者在面對漢人時,他是皇帝
對於遊牧民族,他是大汗
到了藏傳佛教,他又成了轉世菩薩
這種多重角色,說明了清朝對於不同民族、不同區域會採取不同的統治方式
在漢人的區域沿用行省制
滿人繼續使用八旗制、蒙古人一樣用盟旗制
西藏嘛,比較複雜,但乾隆年間之後也大致確立授權達賴喇嘛來治理
總之,各個民族各因其俗
扯了這麼多,這跟清朝的官方語言有什麼關係?
有的,就是各主要民族的語言都是清朝的官方語言
所以清朝的皇子們從小課業壓力就很大
各種語言都要會
公文書不只是滿漢文並行,而是滿漢蒙藏語的公文都會出現
到了乾隆年間征服天山南北路以後還多了回文
甚至到了清末,光緒皇帝和宣統皇帝還要學習英文
至於這麼多種語言的公文,其實多半不會出現翻譯對照
當然還是有啦,有的奏摺可能滿漢合璧
一些重要的諭旨可能會用上三四五種語言等等
但對於一般的官員而言
漢官可能只會漢文,他寫的公文當然就只有漢文
他不需要也沒有能力來個滿漢並行
只是說各個不同民族的官員所撰寫的不同語言公文同時在一個帝國裡運行
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帝國可以維繫這麼久真的很強大
尤其在沒有電報的時代,從雲南發一份奏摺到北京大概就要一個月才會到
皇帝看了看奏摺批上意見,又要過一個月才會回到雲南那位官員的手中
不論從空間或是人文條件上看來,可以維繫長期的有效統治真的很不簡單
至於滿人對於滿文能力的退化,其實要看是哪個地方的滿人
最明顯的當然就是關內跟漢人混居的那批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一直要滿人恢復「國語騎射」
你就知道當時的狀況悽慘到連皇帝自己都看不下去
但皇室不可能不會講滿語,因為從小就要學
這是溥儀小時候的英文筆記
他學英文是用滿文來拼英文發音的,怎麼可能不會講滿文呢?
他在「我的前半生」裡說自己只會「伊立」(起立、平身)應當只是自謙
清代皇子教育中,漢滿蒙文絕對是基礎必修課
所以不可能有皇帝不會講滿語這回事
光緒皇帝有時也會收到滿文奏摺、有時也會用滿文批奏摺
但在其他地方,滿文可是活躍了很長的時間
到了十九世紀,仍然有滿文聖經的出版
左邊那兩行是「我主耶穌基督降示新約第二冊」
這段是馬可福音
到了清末,普魯士外交官穆麟德
在1890年代出版了給西方人看的滿文教科書
並且發明了用羅馬拼音拼寫滿語的「穆麟德轉寫」
這是以穆麟德轉寫拼寫出的尼布楚條約
https://reurl.cc/15Qnp 不過很顯然還沒KEY完就是了XD
到今天都還是最主流的滿語轉寫方式,這也顯示滿語一直到清末仍有一定的活躍性
現在在中國東北的三家子村,還有一些耆老是滿語的母語人士
另外,今天的新疆有個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錫伯族是乾隆年間被派往新疆駐防的八旗官兵後裔
他們至今仍使用錫伯文,而且跟滿文非常相近
其實基本上就是互通的,只是有些詞彙不一樣,大概有點類似英語和美語的關係
所以也可說滿語其實至今都沒有真正沒有消亡
這是當地的報紙
左下角大標題是「習近平調研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
打著打著不小心成了一大篇而且還搞到凌晨了
明天還要上班(崩潰)
看完還可以的話給個推吧
不然半夜寫長文沒人看真的蠻空虛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1.224.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72458958.A.072.html
※ 編輯: aa3ch (61.61.224.78 臺灣), 10/31/2019 02:15:59
※ 編輯: aa3ch (61.61.224.78 臺灣), 10/31/2019 02:16:47
好一陣子不敢去見他了
※ 編輯: aa3ch (61.61.224.78 臺灣), 10/31/2019 02:20:15
基本上也沒有證據能證明這不是溥儀寫的
應該不可能拼錯boundary這個單字
而且莊士敦不會滿文
※ 編輯: aa3ch (61.61.224.78 臺灣), 10/31/2019 02:47: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