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林瑋豐那些可愛的小玩笑長怎樣:
□國台辦對蔡英文說:民進黨有何資格談民主
林瑋豐:國台辦說的太好了,#快來取代綠共吧
□疼惜做工的人 陳時中:藍領勞工戶外吃飯脫口罩不宜開罰
林瑋豐:#工人吃什麼飯?
□國泰醫院總院出現疑似感染者
林瑋豐:#再蓋啊再蓋啊再蓋啊再蓋啊
□為什麼好像沒事了一樣?
林瑋豐:誰說好像沒事?大家快跟我一起喊啊,#鬧鐘下台
□中共解放軍會不會趁此機會攻打台灣呢??
林瑋豐:#不然要繼續給綠共統治?
□新黨青年軍涉共諜 王炳忠等人全無罪
林瑋豐:#陷害好人啊,這些青年都是國家未來希望 幸好有還給炳忠清白
□金門快篩站遭強制拆除!楊鎮浯衝機場發飆
林瑋豐:金門加油,#小三通加油
□《華爾街》曝病毒起源新證據:武漢病毒所3研究員2019年11月求醫
林瑋豐:#還在推給武漢?
□民進黨的朋友心態崩了該怎麼辦
林瑋豐:台灣這幾年就是一直黑共產黨啊,九二共識也不認了 #就不敢承認習近平帶領新中國大進步啊
□一到五要上班 六日不能出門是什麼意思
林瑋豐:八卦板發起週末出遊革命,#打垮指揮中心
□防疫記者會重點怎都變成造謠要罰300萬?
林瑋豐:八卦板加油,不要屈服,#大家繼續造謠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是不是台灣頂標
林瑋豐:不然呢?阿北一個人在前線守著#某個牙醫天天扯後腿
我老婆想要響應柯P的醫護徵招令怎麼辦
林瑋豐:有柯P保護別怕啦,#如果是陳時中召集就死都不能去
□李俊俋:中國啟動對台認知作戰
林瑋豐:#快統一就不會有煩惱了 不敢進大陸疫苗有什麼資格講話
□國家需要你!柯文哲發徵集令
林瑋豐:#呂秀蓮早就發現柯文哲防疫會做得比較好,中央堅持不撤換
□中國16日新增25例確診 20境外5本土
林瑋豐:台灣不承認九二共識活該啊 #綠共再反對九二共識啊
□817道歉區
林瑋豐:整個PTT去年把韓總罵成什麼樣子,#集體切腹還他公道
□LIVE北市防疫升至三級 柯文哲臨時記者會
林瑋豐:以後每天看阿北記者會就好,#不要再看蓋牌那場了
□稱快篩站發揮「神效」 柯文哲明設第5個
林瑋豐:#全台灣唯一在防疫的人
□等等 所以找到定序就不用升級了嗎?
林瑋豐:大家加油啊,#快再找到可以讓鬧鐘下台的方法
□公衛的怎麼看這次感染事件
林瑋豐:為什麼要問公衛?#公衛和牙醫有醫生厲害嗎?
□傳新北、宜蘭確診感染源不明 柯文哲3點宣布「北市防疫升級」
林瑋豐:#推只有台北市認真防疫,市民真的很幸福
□議員酸鄭文燦「皇太子」卸責 柯文哲:沒這麼好命!發生在台北我早完了
林瑋豐:羅智強真中肯,#希望是他接棒台北市長
□珍愛桃園藻礁譏「三接可外推到福建」
林瑋豐:#兩岸一家親,到福州有什麼不對
□夫妻月薪「相加10萬」積蓄被房貸榨乾
林瑋豐:#10萬有夠少,還是非凡公子的9萬才叫權貴
□陳時中盼台灣受邀參與WHA 籲譚德塞做正確
林瑋豐:#譚德塞>>>>>>>>時鐘
□中正大學驚傳1師3學生與確診者吃
林瑋豐:#可以罵陳時中了當然開心啊
□黃珊珊不滿沒收到學生赴清真寺通知
林瑋豐:#大家該還范瑋琪公道了吧?
□最新民調:盧秀燕滿意度破7成 大勝蔡其昌
林瑋豐:#台中人總算要還顏家公道了,被污名化那麼多年
□為啥有人出來抗議低薪只有兩萬四?
林瑋豐:#阿北願意給年輕人小凱機會,哪像林飛帆爽領高薪
□PTT的全盛時期是什麼時候?
林瑋豐:當然是現在啊,#綠共被我們嚇到都不敢來了
□高雄下雨了!陳其邁穿西裝淋雨謝天 水庫仍沒進帳
林瑋豐:#韓選台北一定投
□侯友宜出席校慶「久逢甘霖」
林瑋豐:#綠共綠媒造神不意外
□低薪國恥!3千勞工五一上街頭 訴求提高薪
林瑋豐:#當初投韓總不就發大財了?
□北市景美槍響 愛貓陽台曬太陽遭開2槍
林瑋豐::曬太陽代表暖,#可見是高雄的責任吧
□今日香港 明日台灣
林瑋豐:#早知道就投韓總
□民進黨辦比賽讓高中生秀超強國際觀
林瑋豐:#不會畫三角形的都是廢物高中生
□台北捷運花了一兆???
林瑋豐:#我們台北人種比較高級,懂?
□陶德請藍綠白立委提建議他將帶回給拜登
林瑋豐:#廢物美國人,怎麼不敢來PTT問啊?沒種嗎
□不斷才怪!李義祥用綁貨束帶拉10噸工程車
林瑋豐:#八卦板要聲援李義祥了
□為什麼準戰爭狀態大家都不怕??
林瑋豐:#中國對柯市長那麼友善,哪有什麼威脅?
□我就問啦!高雄是否已超越台中?
林瑋豐:#該還胡志強和顏清標公道了
□焦糖大哥在八卦板被洗超過40篇很扯!
林瑋豐:#焦糖快給我退選喔
□越來越不知道要不要回去罷韓
林瑋豐:韓本來就比較優秀,柯市長沒看錯人 發大財這句話被污
名化很嚴重,#不想發財的人錢給我啊
□"無法無天"近百篇 民調七成
林瑋豐:#民調都假的,韓總有叫大家回答支持蔡英文
□二位兒子被爆疫情期間出國 張上淳回應了
林瑋豐:#張上淳好大喔,好可怕喔 阿淳要下台了沒啊
□打破迷思!衛福部呼籲搭公車、捷運「不用戴口罩」
林瑋豐:#陳時中下台啦
□國共合作─木馬屠城記
林瑋豐:#扯什麼國共的想幫綠共脫罪
□大家對葛來儀這個人有什麼看法?
林瑋豐:#綠共專門收買姓葛的洋鬼子
□賴品妤一個政二代還一堆人推?
林瑋豐:#陳其邁政二代更多人推
□林穎孟FB-邀請達賴喇嘛尊者來台連署
林瑋豐:#為什麼要請分裂祖國的人
□韓國瑜: 我並沒有感冒
林瑋豐:韓黑再嘴啊,等韓總明年選上把你們都 #送去大陸再教育營
□PTT高雄板禁發特定媒體新聞 引爆鄉民反彈
林瑋豐:中時如此優質的媒體,不但不應該禁止,#還應該印成課本
民進黨好幽默喔 笑死
漢民 國 小 課 後 班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7.21一周年/相信良知一定會勝過邪惡 】
游大東影視筆記Telegram頻道👉🏻👉🏻https://t.me/yautaitung
幾年前,有感知識乾涸,決定報讀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課程,在緊湊的學習課程和海量的參考文章中,有一個理論極之深刻,翻開自己寫的論文功課,才知道本來的理論名字 ── 那是20世紀德國猶太裔思想家懷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提出的Now of Recognizability(Jetzt der Erkennbarkeit) ── 他指出所謂「歷史」其實有兩個「時間」,第一個是發生那一刻,第二個是那件事的意義獲得辨認時。之所以深刻,是因為離開校園,回到現實世界,我發現這個理論幾乎可以應付在任何事情的分析之上,不論自己的,還是社會的。
2019年7月21日晚上,過百名白衣人在元朗鳳攸北街一帶和西鐵站襲擊黑衣人,透過無間斷的直播畫面,震撼全球,兩名別過頭離開的當值「縮縮」警員、那位向時任《立場新聞》記者何桂藍正面施襲的「小牛農場西瓜佬」陳志祥、幾位在南邊圍外跟防暴警察搭膊頭的白衣人、元朗區八鄉分區指揮官李漢民總督察回應港台記者提問時的囂張態度、當晚帶隊搜查南邊圍村的警司游乃強,他說村內無人持械時的嘴臉,所有荒謬所有醜陋,一次過盡現眼前。
元朗是我經常去吃宵夜的地方,包括鳳攸北街和阜財街,無他,美食選擇多,水準高,又近屋企。我記得,當晚本來打算乘巴士經元朗轉車返家,結果因為擔心自身安全,要老遠的從荃灣乘港鐵,經九龍塘轉乘東鐵綫。回家路上,元朗的襲擊仍未平息,各樣未經核實的消息從四方八面傳來,有指白衣人會分別在屯門、大埔、上水襲擊身穿黑衣者。我乘坐的是最後一班列車,乘客寥寥無幾,當列車駛至大埔墟站的時候,車門準備打開的一剎那,我的內心出奇的突然冷靜,再望望手上的雨傘,心想如果萬一真的被打,我應該要怎樣做,但另心房的某個角落,那種虛怯的情緒快要爆快,那是繼幾年前採訪泰國曼谷四面佛爆炸案之後,再一次覺得自己跟死亡如此接近。
平安到家,繼續看直播,心驚膽跳的感覺,夾雜憤怒和悲傷絕望的情緒,支配身體髮膚,我不知所措,好想隨意伸手的找些東西來安撫自己,卻只能夠抓到空氣,好想打開窗口大叫,卻因為夜深而無法如此,複雜的情緒無法安放,直至看到去年7月29日播出的《鏗鏘集》,我才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了解整個襲擊事件的來龍去脈 ── 正如《Stranger Things》第三季的擔任地區報《Hawkins Post》實習生的Nancy Wheeler(Natalia Dyer飾),因為好奇,結果追查真相,揭發地區政府與蘇共私通陰謀,最終遇上核突Final Boss「The Mind Flayer」,差點連命都冇 ── 愈是恐懼,愈要勇敢面對。
一年後,經歷《頭條新聞》「被斬」、政府借「顧問委員會工作小組」試圖干預港台編輯自主,再加上《港區國安法》實施,香港電台腹背受敵,如此艱難時間,《鏗鏘集》團隊仍然能夠製作出規模如此龐大的偵查報道,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其中一位編導鄭思思早前在《星期日明報》撰文(https://bit.ly/32H5XtC),直言今次製作過程相當艱巨,「我們最終決定,把所得的閉路電視片後每一秒每一格畫面認真看一次,試圖掌握案發過程。看甚麼?坦白說我們也不知道要看甚麼,就是『LOG』帶,把畫面任何有意義或可疑的事記下來:白衣人的行為、可辨認的白衣人模樣、有關的車輛等。每人負責不同的鏡頭,把天光到天黑,閉路電視片後的任何綫索填入Excel表格,再試圖整理出甚麼,再試圖觀察甚麼。」單單是這一段,只要受過專業訓練的記者和編導都會明白,他們做的事情是有幾黐綫,面對龐大資訊,大海撈針式尋找蛛絲馬跡,而更癲之處,是他們讓涉事者有回應機會,而不是對方認為記者總是帶有立場、總是想抹黑捏造甚麼,受訪的包括當晚在鳳攸北街跟白衣人握手的何君堯,直頭擺好錄影機,讓他好好的說清楚,如果要「老作」,何需勞師動眾?
另一個值得敬佩的地方,是撇開記者身份,純粹以觀眾視角出發,透過鏡頭,設身處地的去想,前往圍村,向當事人問回應,就算烈日當空之下,也會感受到那股恐怖寒氣,我就會想,如果要去採訪的是自己,是否真的夠膽?是否有心理準備被打人到見血?當然鄭思思在文章中也不諱言「話唔驚就假嘅」:「我還想記下自己通宵在元朗西鐵站拍攝有人用噴槍噴黑連儂牆上的文宣,我拿着 手機追問噴槍男,他幾次用噴槍指向我,而我當時心裏叫『不要噴面,不要噴面』,而經大腦說出來的問題非常拙劣:『阿哥,點解你要噴嘢呀,講兩句啊……』」除了鄭思思外,尚有兩位編導(蔡玉玲、楊月芬),以及一位助理編導(陳琬蓉),而負責攝影的包括李俊華、何超元、曾義生、尹仲然,他們都是勇字當頭,為了找尋真相豁出去。
豁出去是「當下」的感受,也是去年7.21事件的(第二個時間)「意義驗證」,透過23分鐘的密集式資訊舖排,你會明顯感覺到,說謊的人為了不讓自己看上去是在說謊,於是試圖用更多謊話掩飾,愈說得多,那種虛怯的語氣愈見顯露,繼而揭開更多謊話和謎團(警方在這集報道播出後兩天,在社交媒體承認7.21當日曾派出便衣警員到人群集結地方視察,便是一例),反而兩位提供綫索的人(蘇先生和提供CCTV片段的James)說的時候,那種無所畏懼的態度背後,是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的誠懇,而這集《鏗鏘》的意義將來獲得確認時,大概就是「時機成熟」,真相揭開的時候了。歷史告之,真相通常很遲來,但勝出的一定不會是邪惡一方,每個在自己崗位努力的人,都有能力令黎明提早降臨,抵抗「洗白」,在此多謝《鏗鏘集》團隊的努力。
👉🏻👉🏻重溫《鏗鏘集:721誰主真相》請Click:https://bit.ly/2ZLoq6o👉🏻👉🏻重溫《視點31:721一周年》:https://bit.ly/3fPlCLk
👉🏻👉🏻重溫2019年《鏗鏘集:721元朗黑夜》請Click:https://youtu.be/16CiwPChpr0(YouTube)
http://bit.ly/2K3IeKG(fb version)
👉🏻👉🏻重溫2019年 Now News - 新聞《經緯線:元朗黑夜》請Click:https://youtu.be/B8QRzVbfLCQ
👉🏻👉🏻「反修例運動」系列報道總覽:https://bit.ly/2YSVk4O
(2207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RTHK VNEWS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鏗鏘集 Hong Kong Connection 元居民 柳俊江 Lauyeah #元朗黑夜 #721元朗黑夜 #反送中 #逃犯條例 gregory wong 王宗堯 Pazu 薯伯伯 譚蕙芸 陳朗昇
漢民 國 小 課 後 班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https://reurl.cc/RdMdXx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血的預感 by 胡淑雯
「人就像淺灘上的魚,口裡不斷吐出膠質,來黏補分離親人,有時膠質稀薄,再也黏不上了。」父親說。
父親成了數學教員是光復以後的事。歷史教了兩年以後,因為國語實在太差,經常詞不達意,或則心中的一番話無法如意吐出來感到焦慮而痛恨自己,於是改教起代數和三角來,一身的熱情漸漸被架空的幾何圖形和方程式的符號緊緊鎖住。他戴上了冷峻蕭瑟的表情。起先以為那是一個面具,母親說,可到後來脫下來後面的臉也是一樣的嚴冷。人要變成另一個人是多麼容易的啊……
-\-\-\-\郭松棻〈驚婚〉,二○一二
《讓過去成為此刻》第一卷收錄的,並非郭松棻這部未完成的遺作,而是解嚴前,於一九八四年發表的〈月印〉。一九八四,喬治歐威爾的發明,一個飽含象徵意義,時而意義超載,於是不斷更新靈魂的數字。在一九八四之前的一九八一,臺灣發生了「陳文成命案」,再前一年的二二八紀念日,「林宅血案」。將近四十年過去了,懸案依舊是懸案,亡者的血早已乾了,謀殺依舊是「無解釋」的謀殺。
人人都無從得知內情,但人人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這就是白色恐怖。
在一九五○年代大殺大捕的高峰期,槍決了多少人?關押了多少人?至今依舊是一個模糊不定,彷彿有數,卻無法蓋棺論定的謎題。我們只知道,被槍決者,至少有一○六一人,在獄中死亡者,大概是五十四名。至於戒嚴時期的政治犯總數,國防部在二○○五年呈給總統府的一萬六一三二人,可能是比較接近,然而保守的數字,但其中只有九千多人有刑度,另外六千多人簽結或不起訴,這還不包括那些「未經審判程序」,被送往「反共先鋒營」進行思想與勞動改造的,數百名海軍受害者。(注一)
威權政體帶來的傷害,遠大於它所欲防止的危險。為了「反攻」,「反共」,為了一場即將發生但始終沒有發生的戰爭,人民首當其衝,成為國家的戰犯。本書裡收錄的五篇作品,為我們寄存了二戰之後,國民黨政府來臺接收至五○年代,白色恐怖高峰期,傷殘與抵抗的精神面貌。
〈月印〉銘記的是「罪」,一個少女由初戀的至貞至純,走向告密與背叛的罪。不同於陳映真筆下俊朗的革命少女,〈月印〉中的少女文惠,是一個被革命事業排除,孤寂而心生黑暗的少妻。陳映真的少女千惠,其形象,封存於當年「那截曲曲彎彎的山路上」,終究失敗卻不忘初衷,呼喚著「請硬朗地戰鬥去罷」。而郭松棻的少女文惠,其形象,則失落在「她逐漸感到,生活或許本來就是這樣寂寞的」心事裡。付出的青春無法兌換成世俗的幸褔,她也曾經想要趕上大家,趕上她的摯愛,趕上那吸納了丈夫身心的新人物,新思想,與新時代,「把病中那段空白的日子補回來」,但猜疑的心讓她不由自主提早做了行動,她告發了丈夫的祕密,本以為可以把生活要回來,卻無法預料,這小小的個體行動,引致了一連串的死亡。在那危險的關頭,被歷史選中的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在那大逮捕剛要啟動的歷史時刻,革命的參與者與旁觀者,還來不及覺察國家暴力的殘酷,就硬生生撞上了它。直到九○年代,各種口述歷史出土以後,身為後人的我們,在受難者的陳述中恍然驚覺,怎麼,被特務帶走的許多人竟然以為,自己「去一趟問話就會回來」。
〈月印〉中另有一個女性角色,楊大姐,是一位從事地下工作的外省女性。她總是穿著旗袍。那一身旗袍,標誌了革命女性動盪中依舊雅致的女性魅力,她高尚的人品,也召喚著文惠學習「漢民族」的認同,是文惠曾經嚮往,繼而嫉妒的女性形象。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則帶領我們回到戰後接收的歷史時空,以「學穿旗袍」這樣的「光復姿態」,描寫了臺灣人對新政權的困惑。這篇小說,在緊接著二二八事件後的一九四八年,以日語發表,在當時造成極大的轟動,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以在這份中文的譯本中,讀到日語句法輾轉新鮮的趣味。這是一個外省籍特工,改換了名字與身分,來臺從事接收工作,搜刮圖利的故事。也是一個本省女性心向「祖國」,努力學習國語,婚嫁於外省官僚的風采與氣勢,進而瞭解「劫收」之內情,於日常中緩緩頓悟的過程。借女主角玉蘭的話說,那是一種獲得國家,獲得婚姻之後,發覺「所得者並非所求」的徬徨。小說在批判省籍情結的同時,試圖理解並超越省籍情結,為臺灣社會至今未解的政治矛盾,提供了第一手的觀察。
接續著〈波茨坦科長〉的心理與物質寫真,迎來了葉石濤的四個短篇,取自《臺灣男子簡阿淘》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這是政治犯書寫的白色恐怖小說。在鐵窗中度過一千多個日子的小說家,以素描般輕快的質地,描繪了獄中的生活,一幕接著一幕,簡直目不暇給:囚禁的歲月中,一方可以得到日照的角落(可以免除皮膚病)。觀看女犯從牢房前走過,所得的撫慰與快樂。「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的傳說。「鹿窟案」爆發的一夕之間,單一囚室湧入的三十幾個新囚,那一張張農民與礦工的,文盲的臉。發霉的美援奶粉,也算是一種新奇的食物。獄中種種,葉石濤寫來輕盈幽默,那是一種歷劫歸來,倖存者獨有的豁達。除了出獄後謀生的艱辛,他還為我們記錄了一間,偽藏於妓女戶的特務訊問所。最後,在〈邂逅〉這則短篇中,他偶遇了過去的戀人,「他向來連她的手也沒摸過」,然而他記得,「他曾經傷過她的心」。幾年後重遇的女人,已然成為一個「老公被槍決,大哥被抓的『不吉祥』的女人」,即將再嫁某個喪偶的男子,當兩個孩子的後媽。而小說是這樣走入尾聲的,「在她堅毅的告別裡,藏著挽救不了的脆弱與某些躊躇。」是的,就算心有渴望,他們不可能再回到從前了。
而那些逃出去的人呢?他們逃到了香港。
一九五五年,邱永漢以日語發表了〈香港〉這部中篇,並獲得同年的「直木賞」。這本小說在臺灣的視野中一度閃現,又消失,如今,這部作品在長期的沉默之後,重新呼吸,並且加入了此刻,當前,全世界目光爍爍凝視且深情關注的,香港的抵抗運動。以虛構逼近真實,豐富了此時此刻,「由當下所充盈的時間之中」(借用班雅明的句子)。為了保有原作剛出爐的光澤與氣息,也為了讓讀者跟隨角色的命運,一路陪著他們走到最後,親臨政治的創傷與生命的頹敗與韌性,我們決定遵從藝術的「任性」,全文收錄。這可是一九五○初期的,逃犯的香港啊。然而,這並不是一部關於「成功」的小說,它關心的是挫敗。挫敗是現實所能給予的,無可迴避的真實。這說明了自由的艱困。自由從來都不是飛翔般天馬行空的「天賦」,自由的艱困,展現在生存的艱困之中,而生存的痛苦,體現在尊嚴的失敗裡。優秀的小說無意成為革命文宣,那不是藝術的責任。流亡者之精神潰敗,本身,就是「野蠻與欺騙的實錄」。
至於那留下來的人呢?他們「戴上冷峻蕭瑟的表情」,如郭松棻筆下的父親,再也無法黏補分離的親人。女人則無名無姓無面孔,流落在市井間,在李渝的〈夜琴〉中永恆地勞動著,也許在麵店擦桌子,問你,「要不要來盤小菜?」也或許,在某個公寓打掃,在附近的教堂裡打雜。你只當她是個沒讀過什麼書的婦人,無從發現她的身世:「父親沒有再回來,丈夫又是不見了的。」此後僅剩餘生。女人在宗教的寬慰中,「第一次明白了安定感是什麼。」在下工後的課禱中,學習,「不離棄自己的終向,不失落超性的生命,不隱瞞自己的存在,不背棄自己的過去。」這是一篇不容易解讀的小說,角色通過意識滲流至字句的回憶,有的像夢,有的像幻,男人回來過嗎?怎麼好像又不在她身邊?創傷記憶本就帶著如此曖昧的「不穩定感」。這篇小說發表於一九八六年,下一年,臺灣解嚴了。然而直到今天,許多人依舊並不知道,小說家告訴我們的事,「黑暗的水源路,從底端吹來水的涼意。聽說在十多年以前,那原是槍斃人的地方。」
-\-\-\-\-\-\-\-\
去年,我跟童偉格一起,花了很多時間,選編了一套「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以上是我為第一卷寫的導讀。
全書四冊,名為《讓過去成為此刻》。第一冊叫做「血的預感」。
注一:參見《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卷一清理威權遺緒,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著(新北市:衛城出版,二○一五),第一二四頁。另,根據周婉窈所著的《轉型正義之路》(新北市:國家人權博物館,二○一九),一九八八年時任法務部檢察官陳守煌,曾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高達兩萬九千多件,魏廷朝據此預估受難人數約達十四萬。但這個數字至今無法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