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無人可以擺脫娛樂,但我們可以選擇有質素的娛樂」】
💭「過去常常被問到為什麼喜歡這樣如此艱苦的運動,我的回答是,跑步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由自己掌控的事情了,世間太多事情,一個人能改變的都只有那麼一點點,最後結果如何,或是看人,或是看天。」
💭「把民族語言稱為『方言』,並把他們與粵語、蘇州話等真正的漢語方言等同起來討論,是十分錯誤的。這不僅不符合中國國內的學術共識,也與紙面上的現行法律是衝突的。」
💭 「無人可以擺脫娛樂,但我們可以選擇有質素的娛樂,而自肥看似是搞笑綜藝,但經常引起觀眾反思,尤其是最尾一集激起我們思考娛樂和電視的意義,使我們至少不會愚蠢地死去。」
我們選擇了更多精彩的讀者留言:https://bit.ly/3vzbIFy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端傳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畲族(「畲」音蛇)或稱為山哈,唐代稱蠻獠。中國東南少數民族,中國大陸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數民族。畲族漢化取漢姓後很多以四大姓氏鍾姓、藍姓、盤姓以及雷姓作為畲族漢姓。多數以廣東潮州鳳凰山為發源地,畲族在古代時遷入華南各地,唐宋明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以及浙江山區等。...
「漢語方言」的推薦目錄:
漢語方言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atreon海外香港🇮🇩】在平行時空,假如蘭芳國逃過荷蘭一劫,存在至今,一如婆羅洲島上的汶萊,成了被承認的國家,根據現代標準,官方語言或會像新加坡那樣,包括華語、英語、馬來語,或再加上印尼語。但蘭芳國的「華語」,必然不會是今天的普通話,不會像新加坡以北京官話為「華語」基礎,而是客家話。更大可能是,蘭芳客家話像荷蘭語去到南非那樣,經二百多年後愈來愈本土化,被正名為「蘭芳語」。中國面對這樣的國家,會否堅持「蘭芳語」是一種漢語方言?要是承認其語言地位,又如何理順國內客家人的身份認同?循這思路延伸,實在有太多思考空間......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410896
▶️杜晉軒:馬來西亞KOL為何不同情香港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YpdM6hN8Ss
漢語方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淺談那些中國方言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朱思思
馬鈴薯、薯仔、土豆、洋芋,哪個說法是對的呢?
答案是以上皆是,因不同方言中有不同的使用習慣而有不同的名稱。一般來說,「馬鈴薯」(potato)是統稱;而「薯仔」是香港、廣東等粵方言地區慣用的稱呼;「土豆」則是東北一帶等使用官話方言地區的流行稱呼;而「洋芋」的叫法常見於台灣地區,在吳、湘方言中也是常用叫法。關於「馬鈴薯」稱呼不止於此,有興趣的同學可参考項夢冰、周焊培〈漢語方言裏的馬鈴薯〉等文章,今期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甚麼是「方言」。
方言,以字面而言就是「地方使用的語言」,據《漢語大詞典》中「方言」詞條解釋:「語言的地方變體。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的、只通行於一個地區的話」。「方言」可以說是相對於「標準語」,同時又是集中在一個地區發展成具特徵的「通行語言」,如王維〈早入榮陽界》詩言:「人見風俗,入境闻方言」。
十大地方通行語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同時有着悠久歷史,故而發展出不下數百種方言,有的隨着時間而消失,有的則合而為一,發展成更趨成熟的語系。時至今日,各種方言仍不斷地在發展、變化。早在1900年,學者章炳麟於《書》提出將漢語方言分為十區;後有不少學者提出「七分」的說法,長時間為方言學界普遍接受。就官方而言,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除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外,也依此說,將方言分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閩方言。但如上文所言,語言無時無刻都在變化,故2017年教育部發布《中國語言文字概況》中(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將漢語方言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方言、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平話土話。
普通話VS方言
說到方言之間的差異,一般體現於詞彙、語法(如語序)、句式等各個方面的不同。前文提及的「馬鈴薯」,就是方言詞彙使用差異的典型例子之一。諸如此類,常在生活中引起不少的趣事,例如「土豆」在東北地區是馬鈴薯,但在台灣或福建等地區,因「土豆」和「花生」在閩方言的發音類似(近似粵音「拖逗」),所以有時「土豆」在當地指的其實是花生。
不過方言皆源自共同的母語——古代漢語,因地理、歷史、社會等種種因素而漸漸有異,可謂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詞彙、語法方面彼此都存在一定的對應規律。
小總結
每種方言均承載着特別的歷史、文化等內涵,繼而組成博大精深的漢語言系統,這是決決中華悠久歷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雅俗之別,卻無優劣、高低之分。如今隨着時代發展,人口流動更勝從前,即使不必到訪當地,也能在生活周邊聽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講着不同的方言,對此我們應予以尊重、珍視每一種不同的方言。
(本文曾於2020年12月11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悅讀語文 #方言 #土豆 #馬鈴薯 #薯仔 #洋芋 #土豆仁湯 #牛奶煮花生 #七大方言 #十大方言
漢語方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畲族(「畲」音蛇)或稱為山哈,唐代稱蠻獠。中國東南少數民族,中國大陸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數民族。畲族漢化取漢姓後很多以四大姓氏鍾姓、藍姓、盤姓以及雷姓作為畲族漢姓。多數以廣東潮州鳳凰山為發源地,畲族在古代時遷入華南各地,唐宋明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以及浙江山區等。畲族世居地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西、貴州、廣東和湖南六省,其中尤以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最為集中。畲族人口在中國大陸31個省市區均有分布,其中人口分布前三位省份:福建省有畲族375,193人,占畲族人口的52.8%,列福建第一大少數民族;其次是浙江省,有畲族170,993人,占24.1%,列浙江第一大少數民族;第三是江西省,有畲族77,650人,占10.9%,列江西第一大少數民族。很大量漢化後亦進入珠三角、香港、澳門等地。畲族是中國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稱山哈,但這個名稱,史書沒有記載。唐代居住在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地區,曾發動史稱蠻獠嘯亂等延綿泉、漳、潮三州的反官府事件,成為後世閩南小說《平蠻十八洞》的題材。包括畲族先民在內的少數民族泛稱「蠻」、「蠻僚」、「峒蠻」或「峒僚」。南宋末年,史書上開始出現「畲民」和「拳民」的稱謂,「畲」指的是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也是畬族的生產方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做民族劃分之後,畬族統一稱為「畲族」。畬族有本民族語言,沒有文字,通用漢文,在古代使用畲語,現今則大多改為使用畲話。語言學家所說的畲語,不屬於漢語,僅在廣東博羅、增城、惠東、海豐一小部分自稱「活聶」的人群中使用,使用者僅有數千,是一種瀕臨消失的語言。畬語與炯奈語最接近,屬於苗瑤語系苗語支。畲族人口通常使用一種被為畲話或畬民話的語言,與客家語的淵源很深,也有學者認為是客家語的一種方言。而客家人在古代指一切外來客籍漢人,現在東南的少數民族仍稱土籍漢人為民家人,客籍漢人為客家人,如在明代時移入雲南的官話人群現在都是叫客家人,而畬客指受客家人影響,太多已經不會母語活聶話只會客家話的畬族,不同地區的畬話都受到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方言(如吳語、閩語、客家語)很多影響,但文法上有差異及夾雜較多非漢語詞彙。學者專家認為這種稱為畲話或是畬民話的語言的歸屬應為漢藏語系。
漢語方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湖南旅遊景點」介紹
專訪領隊:張增吉、 葉濬暘
湖南省,全境位於長江中游以南地區,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境內廣植芙蓉(木芙蓉),古詩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句,故有「芙蓉國」之譽。湖南的省會長沙市,湖南大部分地區的漢語方言以湘語為主。
漢語方言 在 中州韻輸入法漢語方言拼音方案全集Collection of Rime Input ... 的推薦與評價
收集現代漢語方言和古漢語的中州韻輸入法拼音方案Collection of phonetic spelling schemas for Sinitic languages and dialects - GitHub ... ... <看更多>
漢語方言 在 现代汉语方言音库《福州话音档》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书名:福州话音档作者:梁玉璋冯爱珍ISBN:9787532044566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年11月第1版丛书:现代 汉语方言 音库✴ 作者介绍:1996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