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忠誠與廢物 (李怡)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周在一篇講香港選舉改制的文章中,最後說:「3月3日,中國鷹派學者田飛龍撰文表示,中央需要的香港建制派『不是橡皮圖章或忠誠的廢物』,而是『賢能的愛國者』。這恐怕比改制還要困難。」
選舉改制沒有困難,人大以2,895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香港的選舉改制向着人大這個「人民民主專政」的體制進發,將來立法會的投票,大概也會與人大投票相類。
「忠誠廢物」論吹皺一池春水,建制派以葉國謙為代表,表示「很反感」,指田飛龍是「廢柴學者」;田指葉「情緒化」,說「忠誠廢物」不是針對建制派任何人,「是一種現象」;葉再回應指田不禮貌,甚至是「廢話」;轉軚大狀加入戰團,說忠誠廢物論用詞較刻薄,但道理是對的。在兩派「忠誠」論中,他向大陸學者歸邊,認定了北京要整頓原建制派。
但「忠誠廢物」的正反論者,都沒有解釋「忠誠」的真正含義。
忠與誠,並非相連的概念。誠,是實在、真心的意思。誠與實相連,是為誠實。《說文》指:誠者,信也。意思是誠實即可信。《中庸》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意思是:誠是萬事萬物的始終本末,不誠便虛妄無物了。所以君子把「誠」看得特別寶貴。
忠,原指盡心盡力做好本份的事。後來又有忠於他人、忠於國家及君主等含義;「臣事君以忠」,「忠」發展到成為臣民絕對服從君主的一種片面的道德義務。
忠與誠連用的忠誠,按照漢語詞典解釋,是「指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對上級、對朋友等真心誠意、盡心盡力,沒有二心」。但國家、人民是空泛的,具體而言,對上級、對領導、對君主的「忠」,應該體現在「誠」,即真心實意,將看到的現實、不同的意見,直接說出來。范仲淹說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忠誠的最高體現。但在現實政治中,所有居上位者,都不喜歡聽到批評聲音,不喜歡被告知與他設想相反的現實,甚而只是不同的意見;而喜歡聽到迎合他、歌頌他的聲音。為了對上級的「忠」,往往就無法做到依心直說、據實而言的「誠」。
中國作家劉賓雁1985年發表過一篇報告文學《第二種忠誠》。它描述了兩位忠黨愛國的普通人,20多年來一直冒死向毛澤東進言,面對着黨國命運向着令他們擔心的方向發展時,他們仍圖以螳臂擋車之力,去挽救向危險斜坡下滑的黨國的巨輪。而他們所遭遇的,則是一連串厄運。劉賓雁在這篇作品的最後說,在中共中央強調黨員要「同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的紀律要求下,「忠誠」有不同的品種,第一種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老實聽話、從無異議」的忠誠;第二種是兩個主人公那樣,「要付出從自由、幸福直至生命這樣昂貴的代價」,「在乾旱而貧瘠的土壤裏,它們能夠生存下來而未絕種,已近乎奇跡」。但還有第三種忠誠,它「嬌嫩欲滴,嫵媚誘人,可愛度又勝過第一種忠誠一籌。只是它結出的果子卻常常是苦澀的,在一定氣候條件下,還有毒呢。」
事實上,第一種忠誠只有忠而沒有誠,第三種忠誠是既無誠也無忠,有的只是為求個人利益的「諂」。但在專權政治下,最燦爛繁榮的就是第三種忠誠。看看香港現高官、建制派、乃至大學校長、醫學專家的表演,就知道《經濟學人》所說絕非虛言。其實,當廢物不是最糟,最糟是搶着做第三種忠誠的毒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隨着大陸網站例如淘寶、微博、抖音興起,其網絡用詞成為潮語,甚至影響香港,也成為香港的「潮語」,更有詞語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之中,成為「正規書面語」,但這是否意味,以廣東話為母語的香港,也應該使用這些大陸「潮語」?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
漢語詞典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道人生:胡言亂語(李怡)
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歐洲五國,換來法國放棄使用華為,德國改變親中路線,歐盟開始考慮與美國結盟採取「圍中」政策。王毅其後在東盟峯會視訊會議上,批評美國軍機、軍艦頻繁進出南海攪亂整個區域秩序,換來主席國越南的外長表示:我們歡迎美國為東盟對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發展所作的努力。接着,習近平參加中歐領導人視像會晤,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香港、新疆的人權問題,習近平的回應是中方不接受人權「教師爺」,兩天後,馮德萊恩就在她的國情咨文中回應中共人權狀況,宣佈「馬上提出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提案」。香港被美國第一輪制裁和緊接第二輪制裁的高官與建制派,真係要「多得王毅、習帝唔少」。
甚麼是「教師爺」?他的出處是京劇傳統劇目《打漁殺家》的一個人物,是土豪莊主的拳腳教頭,也是欺壓漁民的打手。實際上不是習帝所指的那種角色。不過,以中國這一代掌權者的知識水準,不會有人知道了。
央視主播李紅報道台灣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率團去大陸參加海峽論壇消息,打出標題是「兵凶戰危,這人前來求和」,台灣朝野譁然,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要求央視道歉,一貫霸道的央視怎會?收拾攤子,就讓李紅出來辯解說「求和」的意思是「尋求和平」,意思是促進兩岸溝通,又強調她純屬個人表述不代表官方。咁都得?翻遍所有漢語詞典,恐怕都找不到說「求和」是「尋求和平」的意思。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又回應,「不要把主持人的個人言論無限放大。」但習近平不是曾經指令中國新聞工作者須「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嗎?央視主持人在節目上說的話可以有不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的個人言論乎?
不過,中共從來處事都是只顧「權宜」而沒有一貫原則,因此言行總是前後矛盾。對新聞工作者發號施令,就要求「同中央保持一致」,到說錯話要解困時,就說是「個人言論」。幾天前,嗌交部發言人講到在海上抓捕的12名港人,說他們「企圖將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但他們是去台灣,華大媽這樣說,不是正說明她才是企圖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嗎?
中國的國際處境越來越不堪,除了非洲國家,幾乎同全世界撕破臉了。遠因是暴發戶財大氣粗和向全世界擴張勢力引起反彈,近因則同中共向全球展示霸凌香港直接有關,但若沒有中國從領袖到涉外高官的胡言亂語,也不會對「天下圍中」產生如此大的助攻效應。這當然同極權政治的只問權力、沒有是非原則有關,但觀諸中共國前幾代的領導人和外交官,即使在被孤立的5、60年代,也還像樣,說話有分寸,不至於像現在那樣幾乎每句話說出來都是反效果。
最近,習近平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讀一篇長稿又讀錯字,更抄襲去年反送中香港一位現已流亡海外的李珏熙為激勵群眾而創出的口號。這不是他個人的問題,而是整整一代領導層的問題。這一代領導層,在中國文革期間正值長知識的青春期,而文革是毀滅知識的年代。那時候的青少年,被認為最該學的與最擅長的就是罵人和打人,而且罵人也不懂得不帶髒話的含蓄技巧,完完全全就是粗鄙語言。
在今天,在中國高官的帶領下,自稱是中共國治下的中國人,很可能在外國人眼中被視為與文明漸行漸遠的族類。
漢語詞典 在 Vangie 鄧穎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一句佛語,《纓絡經·有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思是,行善的人,到頭來會有好的報應,作惡的人到頭來會有壞的報應。
「善」的漢語詞典解釋是:善良、慈善。在這裏的意思是做好事、行善事;「惡」的漢語詞典解釋是:壞的行為,罪的事情。在這裏的意思是做壞事、行惡事;「報」即報應,佛教用語,原指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後來多指種惡因得惡果。
俗語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需要等待....
漢語詞典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隨着大陸網站例如淘寶、微博、抖音興起,其網絡用詞成為潮語,甚至影響香港,也成為香港的「潮語」,更有詞語收錄在《現代漢語詞典》之中,成為「正規書面語」,但這是否意味,以廣東話為母語的香港,也應該使用這些大陸「潮語」?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漢語詞典 在 现代汉语词典条目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