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看到 李佳燕醫師 的文章,說真的,非常怵目驚心。
身為國語文專長教師,我最重視,最常對孩子要求的,從來就不是「寫出漂亮的字」。我會要求把字寫端正,而那是對應有些孩子會因為趕時間,潦草帶過的那種作業(趕時間是因為要吃東西、打遊戲、看電視,或被催促去洗澡...等);並且,我不會要求全部重寫(有些潦草到完全看不懂的,還是會請他/她擦掉再寫一個),只會用紅筆提醒孩子下次要把字寫端正。
事實上我認為,字要寫好看寫難看,全是個人的選擇。更進一步說,面對中年級的孩子,我不會去講這件事,但之前帶高年級,我就曾經跟孩子討論到「某個程度上,字跡乃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之一),你/妳要給別人怎樣的印象,你/妳要自己決定。」這樣的述說,對大一點的孩子是有影響力的,至於比較小的孩子,我完全不會也不想用嚴格的方式去控管筆跡。
我比較在意的是錯別字,和文句邏輯。
不得不否認,「要求孩子不要寫出錯別字」,可能更加困難於筆跡的要求。因為這一代孩子除了作業以外,極少有寫字的需求和必要,使得像是一篇作文交來,沒有個10處以上的錯別字,根本就是拿紅筆的人當天幸運大降臨。更別說句子的邏輯性了。有時候,我會看著一個作文或造句句子發呆好幾秒鐘,想著:這到底要怎麼改?整句劃掉?我幫忙寫出另外一句?但這就不是孩子的東西了啊?......總之,批改文章時的錯別字+邏輯雙重考驗,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魔鬼時刻啊!
由此來看,筆跡那些,真的有重要到某些老師老愛以此跟孩子(及其家長)相愛相殺嗎?寫出印刷體,真的是國語文教學的重點嗎?
剛好日前有個家長傳訊給我,問說他兒子的國語習作這樣寫(請見附圖)可不可以?我當下的判讀是,孩子把未完的幾個字寫在右邊,爸爸覺得不對,所以想要以「老師說」的權威性來糾正孩子。就標準來說,右翻左寫的本子是該由右往左沒錯,但我們要釐清的是,到底這份作業(這一題)的重點是什麼。我認為,寫出正確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此時,價值的判準抓正確,那麼其它的讓它退到後面一點,不會有大礙的。當然,家長的理解也很重要,不固守自己的想法,就能跟老師一起達到某種平衡。
說出以上想法不曉得會不會踩到某些人的紅線,但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身為國小老師,每個人的尺都不一樣,甚至於可以說每個人「都在''為孩子好''」,但我們真的需要多想想,那個「好」,裡面有沒有一點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徐克執導的狄仁傑電影版日前推出續集「神都龍王」,繼「蘭陵王」和「小時代」後,英國主持人郝毅博對於這部武俠電影,又有什麼有趣的見解呢?請看本週的《老外看中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潦草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潦草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潦草意思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徐克執導的狄仁傑電影版日前推出續集「神都龍王」,繼「蘭陵王」和「小時代」後,英國主持人郝毅博對於這部武俠電影,又有什麼有趣的見解呢?請看本週的《老外看中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郝毅博成立微博囉!歡迎大家一起關注並分享心得!
http://weibo.com/u/3876251527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狄仁傑」這部中國版的福爾摩斯目前出了兩集:「通天神探」和「神都龍王」,分別由劉德華和趙又廷飾演不同時期的狄仁傑。
神都龍王也算是華語片少見的怪獸類型電影,電影裡打怪獸的方式也非常獨特,拿西方電影來說,在 Thor 裡,這個可能是 World Gym 金卡會員的雷神靠的是他的槌子;Pacific Rim則是打造了可以拿船亂戳怪獸的超大機器人;剛剛提到的 Clash of Titans,打怪的是天神 Zeus 半人半神的兒子,而且還要戴著蛇女 Medusa 的人頭。狄仁傑呢?先派剪完頭髮的蘭陵王騎著可以潛水的 Rody 找機會射瞎怪物的眼睛,再餵牠一堆有毒的黑心小魚乾,最後只要拿著沙漏在旁邊等著牠掛掉就好。
大家說說看,天朝人是不是優秀?在角色方面,我滿喜歡狄仁傑這個角色,他和西方版的福爾摩斯比較不一樣,他比較不會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會用老人家完全跟不上的速度推理,當然,偶爾還是會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另外我滿高興的是,華仔這次演的Detective,終於不再貪汙了。
趙又廷演的年輕版狄仁傑,動作場面和痞子英雄比起來相對比較少,大家可能會注意到的是,他除了會和 James Bond 一樣,耍酷和漂亮女生自我介紹外,就是他在第2集裡表現的這個新技能,讀唇語,其實我覺得這才是他真正被大理寺錄取的原因,因為在那個沒有監聽設備的年代。大家說說看,這個狄仁傑是不是個人才?
那電影裡除了這個沒事喜歡摸摸自己小鬍子的神探外,一樣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角色:首先是這個看起來比 Queen Amidala 年紀大20歲左右的武則天,我必須跟大家說的是,中國版的 Merkel 真的不好當,除了經常給人出家庭作業,還有完全不能變老以外,我覺得她可能有在看我們的節目,之前有跟大家說過中國戲裡最喜歡讓人家中毒,大家看看,她是不是謹慎多了?
接著這個角色也非常有意思,是由演出蘭陵王爆紅的馮紹峰扮演的尉遲真金,基本上這個染頭髮戴變色片的唐朝公務員除了喜歡玩溜溜球,不喜歡從門走出去外,也負責了片子裡大部分的打鬥場面,大家可以看到他比 Bruce Willis 還強的跳躍能力,也可以變成人肉彈弓,還可以像做出 Matrix 裡面的閃躲動作。他在這部電影實在有夠忙,有時候忙到兩把劍都不夠用,會和海賊王的索隆一樣變成三刀流。不過我有點疑惑的是,他的字怎麼比我還潦草啊?而且為什麼他出場的時候,都喜歡這樣腿張開開的,好像在衝浪的感覺。不過他偶爾也會說出這種超有哲理的話。
那我也從這部片的武打場面感覺到,翻轉好像是中國功夫很重要的一個訣竅,而且翻轉的時候,你就是必須和MI-2裡的阿湯哥一樣,忘記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是直線,同時大家也可以發現,不管是流川楓還是 Michael Jordan 的滯空能力,都和這群高手們差很多。
最後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其實我覺得狄仁傑這兩集電影。第一集已經非常成功的塑造出這種中國式的武俠推理奇幻電影,那第二集又另外嘗試打造出一種年輕人的組合,其實滿有發展潛力的。未來如果能加進一個常駐的大魔頭,像 Sherlock Holmes 和 Moriarty 一樣。畢竟神都龍王裡的這個反派,雖然可以像 GI JOE 裡面的忍者一樣攀岩,不過他額頭的皺紋實在有點太不自然了?開玩笑的,好的,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到我的 Facebook、Youtube,或是最近新開的微博分享你們看了這部電影的心得,我們下次再見!
潦草意思 在 鈱伦茶餐室- 字体潦草 意思好好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字体 潦草 意思 好好. ... 字体 潦草 意思 好好 . 5. 5. . . More from 鈱伦茶餐室. 00:30. 出门后~为了大家的安全 全体员工都要验一 ... ... <看更多>
潦草意思 在 长得很潦草是什么意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抖音小助手 的推薦與評價
狗:长得很 潦草 是什么 意思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抖音小助手. No viewsNo views. May 3, 2022. 0. Dislike. Share. Sa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