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哈爾濱「龍人」頭骨近90年後重現帶來震撼突破 - Pallab Ghosh
中國研究人員將一個古老的人類頭骨公之於眾,這可能屬於全新的人類種群。
該研究小組聲稱,在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和直立人(Homo erectus)等已知的古人類種群中,這是進化史上最接近我們的近親。
這個綽號「龍人」(Dragon Man)的標本代表著至少14.6萬年前生活在東亞的人類種群。
有人於1933年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發現這一標本,但直到最近才引起科學家們注意。
有關頭骨的分析文章發表在《創新》(The Innovation)期刊上。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克里斯·斯金格(Chris Stringer)教授是英國人類進化領域的權威專家之一,也是研究小組的成員。
「就過去一百萬年的化石而言,這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他告訴BBC。
「你現在看到的是人類的一個獨立分支,沒有走向直立人(人類種群),而是代表了一個長期獨立的血統,在這一地區進化了幾十萬年,最終滅絶。」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有可能改寫人類進化史。他們的分析表明,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新發現的人種與直立人關係更密切。
他們將這個標本歸為新類:龍人(Homo longi),英文來自漢語「龍」的發音。
「我們找到了失散已久的姐妹種群,」中國科學院和河北地質大學教授倪喜軍說。
他告訴BBC:「我當時喊道『天哪!』我不敢相信它保存得這麼好,你可以看到所有細節。真是驚人髮現!」
與其他人類種群(包括我們)的頭骨相比,這個頭骨大很多。但它的大腦尺寸與人類相當。
龍人的眼窩很大,幾乎呈方形,眉脊很厚,嘴巴很寬,牙齒很大。河北地質大學的季強教授表示,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早期人類頭骨化石之一。
研究人員解釋:「它兼具原始人類和一些較為現代的種群的特徵,有別於其他已經發現的人類種群。」
科學家們認為龍人的體格強健結實。但對他的生活方式知之甚少,因為他的頭骨已經從發現地點轉移了。
這意味著目前沒有考古背景,比如石器或者其他文化元素。
據報道,這個頭骨是1933年在松花江上建橋的建築工人髮現的。松花江流經的哈爾濱市位於黑龍江省——字面意思是黑色之龍河流,這一新發現的人類種群以此命名。
這座城市當時正處於日本佔領之下。對該頭骨文化價值心存懷疑的中國工人把它偷運回家,以防落入佔領者之手。他把頭骨藏在家裏的井底,在那裏保存了大約80年。這名男子在死前把頭骨的事告訴了家人,因此才最終到了科學家手中。
中國發現了許多難以歸類的早期人類遺骸,龍人便是其中一個。還包括在大理、金牛山和華龍洞發現的遺骸,以及在青藏高原發現的夏河人顎骨。
關於這些遺骸是否代表了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原始樣本,或其他完全不同的人種,一直存在激烈爭論。
丹尼索瓦人最初是通過在俄羅斯丹尼索瓦洞穴中發現的5到3萬年前的指骨提取的DNA來鑒定的。由於與尼安德特人的姊妹譜系相關的遺骸支離破碎,這個群體被稱為「尋找化石記錄的基因組」。
劍橋大學的瑪爾塔·米拉松·拉爾(Marta Mirazon Lahr)教授認為,龍人實際上是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是古代有趣的神秘群體。從DNA證據來看,在青藏高原發現的這塊顎骨可能屬于丹尼索瓦人。」她說,「由於在西藏發現的顎骨和龍人的很像,我們現在可能第一次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臉。」
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公布了一組來自以色列的遺骸,可能屬於尼安德特人之前的物種。該團隊認為,龍人可能是首次出現在黎凡特地區的人類後裔。
但中國研究人員堅持認為,來自東亞的這些難以分類的化石代表著一個新種群逐漸進化的過程。倪教授對那些不同意該評價的人做出禮貌回應。
他說:「結果將會引發很多爭論,我相信很多人不同意我們的觀點。」
「但那就是科學,正是因為有了不同觀點,科學才會有所進步。」
原文:BBC中文網
#歷史
激烈爭論 英文 在 Emmy追劇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計程車司機把手機豎在方向盤旁邊,邊開車邊聽英文,手機上有英文字幕跟著唸白走,字放得很大,我在後排也能看到,正在講美國國家公園的歷史。
我以為他在使用學習英文的app,但他說那是美國NPR(或PTS,我沒記住,總之是公共服務的新聞頻道)的app,很好用,點聲音就會唸出來新聞,字可以選大選小。
他說今年因為看美國大選,想多看一些真正美國的資料,就開始練習聽英文,變成習慣,這家媒體用的字很簡單,不像一些雜誌字太難了,他每天開車聽,現在也聽其他的內容,覺得也可以慢慢聽懂(呃但我隨便抬頭就看到一個s 開頭的生字)。
我覺得台灣在這兩年的轉變是真實的,許多國民也深切感受到與國家之命運相連,因而關心世界,想要理解世界,即使是工作與此無關的人,也想參與。雖然川粉川黑在這次選舉中激烈爭論,但是那反映了這個國家更融入世界,而不是被世界拋棄。
對美國的詮釋權本來就不屬於任何人,所有人都可以親近這個自由開放、資訊透明的國家,我也不覺得目前的激烈爭論是什麼壞事,日本明治維新前才是吵得最厲害的時候,台灣人自己也許要十年二十年以後,回頭看今天,才會明白現在的辯論將帶領我們前往何方吧。
激烈爭論 英文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國左翼「卫报」(Guardian)刊登署名 Yuan Ren 文章,以英國華人已經由北方中国人佔多數為由,提出取締粵語「恭喜發財」與廣東舞獅,以 Xin Nian Kuai Le 取代,引起激烈爭論。
我討厭政治,只對語文學習有興趣。
其中有很多精警的英文,可供中學生學習。例如 "Suffers from a virulent strain of cultural solipsism",Solipsism 指「自我中心主義」,而 Virulent 是「病態」的意思。
許多人學英文,死記不少詞彙,但要懂得在作文時排列詞彙,如 Clearly suffers from a virulent strain of cultural solipsism, 成為一個尖銳的見解,達到最大的效果,就是平時見識問題,須獨立思考,不是很多中國人做得到。
另一個英國讀者,質疑「卫报」為何刊登這種言論: I’m just baffled why Guardian decided it was worth dragging their own name through the mud to run this screed , 英國的左翼,包括這份報紙,平時以「包容弱勢族群權利」為宗旨,所以有讀者覺得「無厘頭」(Baffled)。也難怪:如果土耳其政府宣布取締國內的阿美尼亞語,或伊拉克取締國內的庫爾德語,這份報紙的一貫立場是反對的。
By the way, 在經濟方面,該報是不是有「一帶一路」的資金悄悄到了位,包起全報舘編採人員之食堂(Canteen)一年膳食, 在 Menu 上另附送「咕嚕肉」(Sweet and Sour Pork)或「京都排骨」(Beijing Spare Ribs ),致令其編輯改變立場,則可能英國其他傳媒感興趣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