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47
由於後面要發生的歷史,「長州藩」是其中要角,今天就來聊聊長州吧。
長州,其實是個通稱。就好像人的「號」,常看大河劇的朋友應該知道,日本武家,常以號稱人,以州稱國(藩)。長州包括了以前周防國、長門國的領土。
我對戰國時代歷史沒有太多鑽研,但概念上,昔日長州毛利家,曾是西國霸主;尤其是毛利輝元時代,國土比幕末要大很多。但自從關原一戰成為敗方之後,領土大幅縮減,到了幕末,僅佔本州最西端的一隅,已然稱不上強國了。
但即使如此,長州依然有其獨特的條件:北通歐亞大陸,南瀕瀨戶內海,與九州更只是一水之隔,要獲得海外的資訊,並不困難。也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長州,也就是如今的山口縣,旅遊資源是豐富的。從東邊的岩國,西邊的下關,北邊的萩,皆有截然不同的風情。
而長州的民風,一言以蔽之:始終把德川家當成頭號仇敵。
更何況,幕末長州的才俊——吉田松陰,又是被幕府下令處死,他所教出來的志士們,更是將「勤王倒幕」當作畢生職志。
儘管長州本身仍有過複雜的政治角力,但簡單一點理解就好。
長州藩的政治中心,在還沒遷到山口之前,有兩百多年期間,都在偏遠日本海側的「萩」,Hagi,中文讀音「秋」。一般也稱作「萩城」。
為了去長州,2015年,我搭新幹線來到新山口。
原本一直希望直接由下關搭電車、沿著「山陰本線」前往,但發現沒有直達快車,耗時較長。如果是悠閒時期,我並不介意花個一天,搭普通電車,慢慢「突」去。但時間有限,只能採取最快的方式。
那年因為正逢大河劇《花燃》上映,因此從新山口驛到萩,有直達巴士,約一小時車程。
你到了萩城會發現,它其實是一個位於河口的島。
在島上,特別是萩城「城下町」區域,為了保存景觀,某些街道甚至連電線杆、人孔蓋都沒有。白牆黑瓦,獨具風情。即使是在大河劇播映的當年,也沒有太多遊客。
我在巴士總站附近的青年旅館 Ruco,喝瓶山口萩啤酒,然後就漫步在城下町。想去的地方,幾乎都在步行一二十分鐘的範圍之內,非常悠閒。
當年去的時候,還沒有「酒鬼巴士」的概念;如果以後再去,當然要從岩國的旭酒造(獺祭的生產商)開始,邊喝邊聽歷史,快意。
而就是在這麼悠閒的地方,幕末的戰雲與烽火,即將由此掀起......
瀨戶內海旅行團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07
男兒立志出鄉關:從高知到江戶
今天這篇不太好寫。
因為許多史料,都缺乏明確記載,若非匆匆一筆帶過,便是發揮太多想像。我當然也可以偷懶,直接跳到江戶(東京),但心中總覺得這是個重要的「過場」,就以手邊的資料,以及一些「示意圖」,盡量簡單地陳述吧。
1853年(嘉永六年),十九歲的坂本龍馬,在家鄉的日根野道場,取得小栗流「和兵法事目錄」資格,並獲准去江戶,繼續修行劍術。這在當時,應該算是一件大事。若非由藩府遴選或派遣,就必須自費前往;但對於富裕的坂本家,並非負擔不起的支出。這也是龍馬的幸運。
正因為十九歲之前這段時期,缺乏可信的史料,因此各類小說、漫畫、戲劇,無不盡情發揮想像力,填補這段空白。小說中的福岡家老之妹田鶴,戲劇中的彌太郎與青梅竹馬加尾,還有漫畫中的(後藤)象二郎與(板垣)退助......等,都在情節中與龍馬有所交集。這要講下去,沒完沒了,暫且表過不提。
龍馬在舊曆三月十七由高知出發,約四月中旬抵達江戶,前後花了一個月(也有說40天),一方面可見當時交通多麼不容易,二方面,卻也可體會,初次離開與世隔絕的土佐,看到新天地的興奮之情。
(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位藩府派遣的溝淵廣之丞。在龍馬生涯中,兩次重要旅程,身旁的旅伴,名字中都有「之丞」,我自己乾脆用「兩之丞」稱呼。當然這兩位之丞,彼此並無關係,而他們在未來,也都還有出場機會)
好,問題來了。
許多史料,僅僅寫了出發與抵達,但龍馬究竟是採取什麼樣的路徑,前往江戶的呢?即使在我收藏的,以書信為主的《坂本龍馬大鑑》中,也僅是兩句話簡單地帶過。
在漫長的閱讀與旅行過程中,靠著一點一點的線索,才慢慢拼湊出這段「出鄉關」的旅路。
他必須從土佐高知,先往北,由立川番所「出國」,穿越四國山地,前往阿波(德島)的吉野川上游。這段路程,雖然未必會經過、如今是熱門觀光景點的「大步危」,但應該也可以看到不少美麗的峽谷景觀吧。
再來沿著吉野川溪谷往下游走,可以一路抵達離淡路島最近的「鳴門」岡崎海岸,並在此搭船,前往大阪。附帶一提,這段路程,在司馬先生的《龍馬行》中有較多描述,想必也是記者出身的他,根據史料,以及自己的踏查,構築出來的路線。
說是由鳴門搭船前往大阪,然而是東側的太平洋,或是西側的瀨戶內海呢?似乎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有次搭機前往關西空港。當天視野很好,航線正好掠過高知上空,經過四國山地,又從德島、飛越淡路島。我全程專注觀察,也拍下不少相片,因為這正是最好的、從空中眺望「龍馬離鄉之路」的機會啊。
在機上只能看到太平洋側,但經由後來的細細考證,他應該是走瀨戶內海。根據是,司馬先生小說中的一句話,「播摩灘上空萬里無雲」。而播摩灘,便是淡路島與小豆島之間的海域,屬於瀨戶內海的一部份。
由於江戶幕府從三代將軍家光以來的「海禁」政策,除了內海與日本海的航線,一般民間的船舶,幾乎是不能走太平洋航線的(除了「菱垣迴船」)。這個細節,與後來的情勢發展,其實也有重要的關係。
龍馬在大阪上岸。大阪做為商業城市,繁榮非凡,土佐藩在此也有豪華的藩邸、倉庫等,小說中有著墨,這裡就不多說了。儘管大阪似乎和龍馬關係不深,然而如今,還是可以找到一些主題餐廳。
從大阪搭小船沿著淀川上行,經伏見、抵達琵琶湖畔的大津,就是進入「中山道」或「東海道」的重要宿場。也是經過一番考證,最終確認,龍馬此行,應該是走東海道,因此在途中,曾見到壯麗的富士山景。
由此,龍馬最終抵達了江戶。
其實,無論東海道或中山道,也都是我心中很想走一趟的路徑。哪怕不是全程步行,透過鐵道等交通工具的串連,似乎也可以完成。《孤獨的美食家》原作者之一的久住昌之,就曾進行從東京到大阪的《野武士,一路向西》分段旅行。
當然,正如許多想法,不知何日才能實現了。
(補記:堅持做這樣的考證,主要還是出自對旅行的興趣。對於當年的日本人,如何進行這種長途旅行,才是考證的動機,與龍馬本身,倒是未必全然相關)
(補記二:寫完此文後,重看一小段《龍馬傳》,劇中龍馬出四國的路徑,是直接往北到「多度津」搭船,但沒有說搭到哪裡。除非有更多史料可印證,否則我還是喜歡司馬先生的路線,比較浪漫一些,笑)
瀨戶內海旅行團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線上旅行團 #龍馬之旅 005
連續談了幾天龍馬的家世,果然有些名人史跡,還是只有歷史宅或粉絲,才會真正樂在其中(笑)。
今天,讓我們回頭來談談土佐高知的風土與美食吧。
高知平野,是四國島南部的一塊沖積平原,背靠四國山地,面向太平洋。這個地理環境,和我的故鄉——宜蘭非常類似,所以更覺得親切。但也正由於山地阻隔,自成一國。
以前常在某些閱讀時,看書中寫做「南國土佐」,總有些疑惑,薩摩(鹿兒島)不是應該更南嗎?但其實古代日本的地理觀,和現在有些不同。要把日本列島「橫躺」來看,與京都的位置相對,鹿兒島是「西」,而高知確是在「南」,無誤。
而且九州離歐亞大陸近,自古和鄰近國家都有海上往來;而日本國內的航運,又多經由瀨戶內海,或日本海。因此瀕臨太平洋的土佐,的確是孤伶的存在。浪高風大,民風剽悍。
先有這樣的認知,才能理解土佐人的個性。
正由於如此的地理條件,土佐的吃,也多以「大」和「粗獷」的海鮮料理聞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皿缽(さわち)料理」。
根據維基百科,「在桌上排列有40cm以上的大碟子,將繁多的飯菜盛戴在內,參加者從那裡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成小碟吃。(中略)......常常有以親屬和朋友為主的宴會,把青花魚和科魚的壽司、雞蛋卷、海帶卷、生魚片,以自己的方法做成」。
高知有許多餐館,都以龍馬為號召,所以當然也有龍馬主題的皿缽料理。
但其實上述說明,還少了一樣。說了很多人可能覺得不舒服,就是鯨肉。
土佐山多地少,又瀕臨大洋,自古以來,捕鯨就是居民賴以維生的方式之一。和捕鯨有關的當地名人,有一位因船難漂流,而被美國捕鯨船救起的「約翰萬次郎」,相信許多人也曾聽聞。
近代因為機械化的捕鯨,而引發動保與環保的議題,這都是可理解並應該支持的,但土佐的「古式捕鯨」,當真是人與大海的搏鬥,從歷史與文化的觀點來看,仍可視為傳統的一部分。
初次品嚐皿缽料理時,其實是意外吃到,坦白說味腥而質硬,談不上美味,只能說是以前土佐人的蛋白質來源。因為我也不鼓勵吃鯨肉,所以後來如果有帶團去,會先跟店家說明,用其他肉類取代。
土佐高知,另一項代表的海鮮料理,便是「鰹扣」(鰹のタタキ)。
有譯為「炙燒鰹魚片」或「鰹魚半敲燒」,簡單地說,就是帶皮的鰹魚片,外烤內生。至於口味和口感,我個人認為還是當地的粗獷特色,或許談不上精緻美食,但據說土佐出身的《深夜食堂》作者安倍夜郎,認為這是極美味的下酒菜。
提到酒,高知人愛喝酒也是出了名的,當年的藩主山內容堂,還有「鯨海醉侯」的稱號。這些,就等後面寫到他的時候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