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火星 #移民囉 #火星人 #諾亞方舟 #伊隆馬斯克 #馬斯克
當溫室效應最終摧毀地球家園的時候,火星移民計劃是驚世駭俗,還是人類第二個諾亞方舟?
你願意攢錢移民太空,還是節衣縮食在地球上買房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Sc3UsnW1g
火星溫室效應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離開太陽系》裡,無論是星球的天然條件、星球的改造計畫、或是太陽系外的宇宙,滿滿都是知識與推論,不只有科學角度,有歷史上的發現與臆度,還有這些星球在當代科幻電影與小說中的想像與詮釋。對於喜歡探索宇宙、星球科學、或是揣卜未來的讀者,應該都能在《離開太陽系》讀到有趣的內容,整本《離開太陽系》都是源源不絕的未來科技靈感與末世題材。
加來循序漸進地由科技的今日現況開始說明,介紹現今的火箭是經過多少的實驗與改革,才逐漸演化成今日的太空發射系統,從早期的拋棄式到現在可回收,從過去的政府主導到現在的企業自籌,從過去的許願登陸月球到現在的企圖登上火星。
在閱讀關於火箭與登月的這幾個篇章,總讓人忍不住回想起2018年由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所導演的《登月先鋒》(First Man)。雖然由今日看來,成功登月是項時代壯舉,但是在阿姆斯壯留給月球的第一個腳印之前,這項計畫已經經歷不可計數的失敗與打擊,不只有來自民眾的抗議與社會輿論的攻擊,還有來自參與計畫的隊友因實驗意外而離世的悲悵。
.
當我們樂呼呼地幻想著住在月球上的歡樂景況時(可以參考科幻小說《月球城市》),實際上在太空冒險的每一段歷程,都是以眾人的聰明才智和身體血淚,慢慢累積堆疊而成的。仿若古埃及的金字塔一樣,無論是登月、上火星、或者移民他星,都是在挑戰人的智商、身體、與金錢的極限。
.
加來由氣候、氣體、泥土、水資源、礦資源、農業、與重力等等,解釋每個在太陽系有可能成為人類居住的星球,各有哪些造鎮計畫的天然優缺點,還有哪些可行的改造原則與手段。例如想要改造火星,首先得在大氣層注入甲烷與水蒸氣,創造人工的溫室效應,接著再將二氧化碳的冰帽加溫,間接製造水。有了水和溫室,才有機會創造農業,進而才有造鎮與定居的可能。
.
《離開太陽系》不只描述人類主意的星球改造計畫,還有前往太陽系之外的其他星際旅程。然而,想離開太陽系,人類肯定要能克服更長時間的無聊航行,理想上最好是能創造出超越光速的太空船。在整書本的後半部,就是關於第四波太陽系殖民之後的第五波後人類宇宙探索。
.
曾經有陣子,每次打開電視轉到 Discovery Channel 時,我一定會等待或停留的節目,就是加來道雄(Michio Kaku)的《科幻成真》(Sci Fi Science: Physics of the Impossible, 2009-10)。當時會喜歡這個節目,並非基於我是個科幻迷,也非因為我愛好科學,而是因為這位歡樂幽默的白頭髮老爺爺,總能讓人在歡笑中獲得不思議知識。
.
當時,我並不知道加來道雄是位著作等身的知名物理科學家,也不曉得他是愛因斯坦的大粉絲,更不曉得他是弦理論跟萬有理論的著名學者,單純只是喜歡他那彷彿科學超簡單的開朗熱情,還有總能四兩撥千斤地解說科學的快意態度。與其說是在看科學節目,我倒覺得比較像是在看白頭髮老先生穿著巫師白袍在表演魔術。
.
.
全文在👇👇:
人類未來指南與啟動外星造鎮計畫:加來道雄的《離開太陽系》
https://vocus.cc/sci_fi_movie/5c2609fdfd89780001ac01be
https://vocus.cc/sci_fi_movie/5c2609fdfd89780001ac01be
火星溫室效應 在 東森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平面持續上升 70年後紐約恐無法住人
#花編:火星護照可能會比綠卡搶手了(早鳥票一張謝謝) #快分享
據日前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無論採取任何能減緩全球暖化的行動,包含邁阿密、紐澳良以及許多人鍾愛的「大蘋果」紐約等美國城市,都恐因海平面上升而淹沒,可能到了2085年,這些地區都無法住人了。
而12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極度降低碳排放量以及改用永續能源,或許可以解救數百萬美國海岸城市的居民。
#海平面 #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 #永續能源 #紐約 #大蘋果 #美國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