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感到焦慮時,千萬別再埋頭學習了》
1️⃣
你订閱十几个专頁后
就把“学海无涯”这个词给忘了
你的朋友圈应该也刷到过:
“总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
“难以突破你的金钱框架?”
“升职加薪与你无缘,就是因为你缺少”
都不用点进去,看一眼焦虑感就上来了。这种焦虑感是什么时候开始入侵我们的生活的?
我们内在的焦虑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害怕错过”,总想要抓住一切机会和一切知识。
而知识付费市场刚好给了我们一种“能够知道一切”的错觉。你20分钟就能听完一整本畅销书,花199元就能奔赴财富自由之路,转发朋友圈就能免费掌握PPT制作的核心秘籍……
这些知识很多也都制作精良、大咖坐镇,听完你确实感到自己的认知得到了升级,技能得到了加强。你成长了,长成更好的自己了。故事讲到这,还是个好故事。
但人类有天生就有一个很要命的习惯,叫做“屯”。
在原始时代,我们屯野果、屯粮食,后来,我们开始屯物资、屯金银珠宝,接着屯兵、屯核武器,自然而然的,屯知识、屯所谓变强的秘密。好像什么都得攒在手里,才有安全感。
很明显,你屯不完。
每天都有新的知识出现在你面前,你一开APP就有新课上线,一刷朋友圈就有报名海报,书店里畅销书榜的更换速度快到你都来不及拆上一波书的塑封。你每天都被“你都不知道你错过了什么”所鞭笞,内心的焦虑感熊熊燃烧。
嘿,醒醒。
这世界上总有更大、看上去更好吃的松果出现,小松鼠天真的以为都是自己的,结果,它一颗也没有来得及好好尝尝。是在说你吗?
2️⃣
记下一整本的社交货币
然后就弄丢了自己真实的人生
有一次,有个小朋友问我:阿秋老师,你知道叶子用英语怎么说嘛?我说我知道啊,然后告诉他了。他又问我说,你知道枫树叶怎么说嘛?他得意的看着我,似乎在期待什么。我说我知道啊,然后又告诉他了。
他锲而不舍:你知道榉树叶怎么说吗?橡树叶呢?好吧,你赢了。这个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尤其是孩子脸上表情的变化过程。有着非凡的成就感和胜利的喜悦。
后来我又在不同的场景见到了类似的表情。社交场,饭局上,课堂间。
你看了ELON MUSK最新的路演视频吗?
引力波事件你怎么看?
啊你居然不知道第一性原理啊?
鹿晗那个新女朋友家里面很有背景你知道吗?
每当我说,我不知道时,那个原本在孩子脸上天真烂漫的表情,就出现在了一张张戴着面具都遮不住炫耀感的脸上。然后便是一场滔滔不绝。
再后来,隔着手机屏幕,这样的表情是看不见了,但这种感觉,依旧熟悉。
“你这张图片用的是INS的**滤镜,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哈哈哈。”而事实上,我用的是美图秀秀。
没有哪个时代的虚荣心,像现在这样繁荣昌盛。总有无数听上去很厉害的知识,能让你在人群中,几句话就找到自己学富五车的优越感,当然更时髦的说法,叫做“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也就是所谓的谈资,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当你沉浸在这种社交货币的游戏中,不断用琐碎的知识来喂养大脑,换取短暂的社交快感时,大脑也会变得越来越琐碎。
为点赞而学,为炫耀而读,为谈资而报课,指针永远指向“想象会很有用的样子”,内心OS是“谁谁谁也报了这个我得去看看”,虚荣心的胃口越来越大,焦虑感风生水起。
而当你不断的去索求这些与你无关、无益、无积累的知识时,人生也逐渐走向无聊、无用、无意义。
热点时时有,岁月不回头。嘿,给你的收集器按一下暂停键吧。
这个世界不缺知识,更不缺谈资,缺的是对自我需求的判断力。尼采曾在他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中曾提到:“我从来没有浪费过我的力量,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3️⃣
你永远无法从一个焦虑的起点
到达平静和幸福的终点
很多人的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如果”。“如果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我就可以去培养新的爱好,从而享受新爱好带来的乐趣。”“如果我有了足够的钱,我就可以去很多地方旅行,从而体验到更美更大的世界。”
“如果我掌握了某个技能,我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工作,从而可以拥有幸福感更高的人生。”
而每一个如果,背后都是大写的“求不得”。
这些求不得让内心灼烧,于是更加急切的去求,想要填补缺口。但填补缺口的过程,却让缺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你不断又发现了新的缺口(比知识更浩瀚的,可能就是人的欲望了吧).
怎么补都补不完。就像撒谎一样,一个谎言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然后滚雪球一样席卷整个人生。
“考完高考,你就可以自由了哦!”
这句话,是很多人都听过的一个巨大的人生谎言。(我这么说不过分吧?)如你们所亲身体验到的那样,生活并没有因为高考结束而变得自由,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依然不自由,依然在挣扎。
从校园挣扎到职场,依然在焦虑,依然在担心失去、在害怕错过、在期盼着下一个“学完你就可以…哦!”的到来,在见证一个又一个“从此再也不用…”的承诺破碎。
看来,还是得继续学。似乎学习就是从一个焦虑开始到另一个新的焦虑到来的过程。
关于学习和人生的关系,真相确实如此吗?好在,不一定。
《与神对话》这本书中提到,“大多数人以为,如果他们拥有了什么,就可以去做什么,从而会到达某种渴望的状态。但事实刚好相反。”
事实上,当循环圈的初始状态被改写后,你就会意识到,还有另一种真相。
4️⃣
当你焦虑时,停下来
当你向往时,走出去
我们感到焦虑的本质是想要证明什么。
教育家卡罗尔•徳韦克曾提出过两种思维模式,他的模型指出,僵固型思维模式是产生焦虑感的重要原因,因为抱持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永远处在“证明自己”的心态中。
而“证明自己”是高度依赖外界反馈的。
我们因此陷入囤积的状态,证明自己拥有很多,一旦停止囤积,就会感到自己又错过了什么,比如昨天朋友圈刷到的一门课程;
我们忍不住四处收集谈资,证明自己的博学多识,忍不住发朋友圈,一旦没有人点赞,就会感到自己很没有存在感;
我们把生活的各种锅给未来背,证明自己只是需要一些“如果”而已,一旦停止追逐结果的确定性,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一无是处。
事实上,当你感到焦虑时,你的初始状态很有可能是想要证明。先停。
因为,真正的学习,和证明毫无关系。
学习是从外界获取知识、技能、认知的过程,让自我产生积极、正向的改变。不必证明有多好,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越来越好。
这是另外一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
抱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将注意力聚焦到自我成长和生活的幸福感上,外在的一切是顺其自然的结果,而非目的。就像一棵树的长成,不是为了给人庇荫也不是为了成为栋梁,仅仅因为它是一棵树,它受到大自然的滋养,然后它就在时间里慢慢长成了。
学习的过程也本应是这样,你被某种可能性吸引,然后满心欢喜的投入其中,去探索、去试错、去经历、去玩耍,回头一看,顺便收下硕果累累。
不再强求证明,所有的未知都会充满惊喜;不再喂养焦虑,每一个点滴都有从容爱意;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趟幸福的旅程。
你的自由意志选择了你更想走的路和更想过的生活,你就已经活在了自己的理想人生之中,内在有方向、外在有成长。
文/阿秋
「灼人秘密ppt」的推薦目錄: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Reiko76.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 負雷] 灼人秘密-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Re: 【好雷】 灼人秘密- 電影板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Re: [請益] 灼人秘密劇情疑問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請益] 灼人秘密劇情疑問- 看板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好雷]《灼人秘密》沒有選擇的選擇- 看板movi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無雷]灼人秘密觀後感- 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灼人秘密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灼人秘密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強片推薦| My video《電影》灼人秘密趙德胤執導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灼人祕密》是吳可熙的親身經歷改編! - 電影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新聞] 疑影射醜化楊雅喆她自編自演「踩別人成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強片推薦| My video《電影》灼人秘密趙德胤執導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2019台北電影節|開幕片|灼人祕密Nina Wu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好雷]我在跟你講水餃,你還在看3P《灼人秘密》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灼人秘密ppt 在 灼人秘密-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灼人秘密ppt 在 Re: 【好雷】 灼人秘密- 電影板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這篇其實講得很清楚了,畢竟是編導親自說明。我只想說一些個人想法,提到的台詞可能不是很精準,也歡迎討論補充。首先,3號跟Nina只有飯店走廊的一面 ... ... <看更多>
灼人秘密ppt 在 Re: [請益] 灼人秘密劇情疑問 - PTT 娛樂區 的推薦與評價
引述《ko309491 (天光)》之銘言: : 劇情裡面夏于喬一直出現究竟是真實的還是只是吳可熙投射出來的心裡? : 原本想說到殺狗那邊都還是真實的: 因為夏沒 ... ... <看更多>
灼人秘密ppt 在 [ 負雷] 灼人秘密-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電影版首po 違反版規請告知
沒有買到台北電影節的票,首映當天早上剛好有空,於是早起看了全台北最早場,連同我
和同伴場內只有五人,應該是真的太早了
之前想看的原因是裡面有太太多我很喜歡的台灣演員(吳可熙施名帥謝盈萱黃尚禾等等)
所以毫不猶豫就買票
但看完實在是WTF,於是想到版上討論一下,以下就劇情及演員討論,文筆不好請見諒
吳可熙
飾演妮娜的吳可熙是熬了很久都沒辦法出頭的小演員,平時還兼差直播主,在一次機會下
試鏡成功,成為電影明星,卻也有了一直纏繞在心中的夢魘。
整部片吳可熙飾演的妮娜畫面佔約80%左右,相當吃重,但個人覺得演得相當用力,不是
看不出層次,而是因為太過用力而讓人感到整部戲都相當壓迫,雖然看這部戲好像是該感
到壓迫,但應該是要因為氣氛使然而不是因為主角的表情時刻都很猙獰。
電影試鏡當天成為妮娜揮之不去的噩夢,但個人認為劇中並沒有為此作出對比。從第一個
鏡頭煮水餃開始到最後一幕,吳可熙的眉頭感覺就從來沒有鬆過,煮個水餃看起來就壓力
很大,也沒看過有這麼不開心的直播主,說是強顏歡笑也太過明顯(那些人真的願意送火
箭嗎?)
劇情
劇情圍繞著成為惡夢的試鏡,電影一直到最後才揭曉當天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因此在觀
影過程中反覆出現的試鏡場面,紅色禮服,還有因妮娜陷入瘋狂的幻想中而產生的各種虛
幻場面,都讓人分不清虛實。這些可能是導演故意為之,但也顯得劇情相當紊亂。
但也想說一下個人很喜歡導演(施名帥)導戲的幾個片段及畫面
1.在水餃中發現密報的那幕,導演說著虛無縹緲的指令,最後也不知道為什麼過了那顆鏡
頭。夠諷刺,而且這整段的鏡頭以緩慢的速度拉遠,很有意思。
2.張立昂與吳可熙追逐講台詞的那段長鏡頭,因為是戲中戲所以鏡頭使用上看起來相當滑
稽,很像你追我跑的遊戲,既生硬又尷尬,緊接著導演呼巴掌逼出演員情緒,整段相當精
彩。
3.導演和妮娜說過年完要拍重要的戲,「記得五個層次吧? 」這裡觀眾都以為是那場3p
床戲,結果畫面一跳是溺水的戲。
可惜除了以上片段外,施名帥幾乎沒有辦法發揮,不只施,其他堅強的卡司全都無用武之
地,淪為沒有特別意義的配角。
水餃
水餃從第一顆鏡頭就很引人注目,之後甚至幾乎貫穿了整部戲,從默默無名時自己包水餃
自己吃,到戲中戲吃的也是水餃,還有監製試鏡時桌上擺的也是水餃(確定不是在錢櫃試
鏡?)片場的便當也是水餃(片場其實通常不會叫水餃當作便當吧?)
很明顯地想要成為一個什麼象徵,但除了煮水餃時令人神經緊繃的沸水聲,實在看不出來
有什麼意義。
3號試鏡者夏于喬與kiki宋芸樺
顯然導演是故意找兩個極像的演員來演這兩個角色,已達到混肴視聽及一個尚未黑化及黑
化的效果。
在我看完了理解下,夏于喬這個角色,除了她是3號試鏡者以外,其他所有畫面全是妮娜
自己的想像,所以威脅是想像,狗被殺是想(順帶一提,狗取名奧斯卡應該是小巧思
吧?),放鞭炮是想像,從醫美中心光著身子跑出來也是想像......嗎? (這點我不太
確定,只是這樣理解的)
宋芸樺這個角色出來的莫名其妙,從一開始不接電話(還以為是死去的好友這種設定)到
突然出現,突然吵架又突然像沒事一樣上來台北煮水餃,可以理解這個角色的目的可能是
為了凸顯妮娜為了夢想所付出的代價,但角色太過平面而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以上是一些想討論的點,而真正給出負評的原因是我在觀影結束後並沒有看出整部片的中
心價值。
後來看了吳可熙的專訪,才得知他想要靈感來源來自#me too,想表達的是創傷與痛苦,
但在看完電影後我並沒有產生這樣的共鳴,頂多是看完影評及採訪而了解了創作動機,但
這並不是因為觀賞完整部電影而所產生的自我啟發。
在電影裡面只看到了單一的故事,過於誇張的情緒表現,剪輯零碎的劇情。
不認為想要參加影展的片就是大眾看不懂的片,野心很大,但連故事都沒有辦法說清楚讓
人看懂其中想要表達的中心價值,實在無法給出好雷,相當可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57.2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63549918.A.F9D.html
這是我的推測 也不是很確定 我是建立在夏于喬這個角色黑化是虛構的上面推論的
※ 編輯: ddandelion (180.176.57.216 臺灣), 07/20/2019 00:28: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