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花蓮#12 緊急醫療整合平台
建置緊急醫療整合平台,以利臨災醫療資源調度。
災難往往是在我們的預料之外發生,如0206花蓮地震,這一震我們學到了許多教訓,也體悟到了許多事情;這一震同時也催生了花蓮第一支災難醫療隊(2018/08/21成立)。
在0206花蓮地震發生後,魏嘉彥觀察到,我們的指揮體系、消防體系、醫療體系、民間救護體系……,在災難發生的當下和幾日內,不管是縱向聯絡或是橫向聯繫,似乎都不是非常的順暢,看到一些新聞媒體的報導,報導上甚至指出當時的一些單位聯絡工具竟是手機通訊軟體Line,魏嘉彥覺得,以我國當前的科技而言,我們似乎可以建置更佳的資訊、訊息整合交流平台。
魏嘉彥認為,花蓮災難醫療隊的成立只是我們的一個開端,我們除了定期編列預算充實救災設備及人才培訓外,我們也應該仿效台南市政府,積極的整合土木技師公會、結構技師公會等相關公會,於災難發生時一同投入救災體系中;而花蓮縣政府更應與相鄰的宜蘭縣政府、臺東縣政府定期舉辦聯合救災訓練及救災學術研討會,探討大型災難發生時,三縣市的資源該如何有效的調度、整合,以及三縣市的交界處發生重大災難時的指揮權等議題,尤其是探討「蘇花改善道路的長隧道、高架橋救援問題」。
在普悠瑪出軌事件後,嘉彥也開始思考,若此類重大事件發生在花蓮,我們的緊急醫療網是否能夠承受得住?我們東部近9成的醫院都集中在市中心,尤其花蓮的地勢狹長至台東尾端,海岸與縱谷線分別長達約250多公里,無論是重大病患的後送或是醫療人力的不均都是個問題。
魏嘉彥認為,我們應該主動開始與台東縣政府、行政院等相關部會,參考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空中緊急救護制度,開始研擬並建立空中救護系統,因為對於東部地區來說,建立空中緊急救護系統比起蓋醫院來說更來得急迫,且在長期的規劃來說也比維持一間醫院來得省錢,尤其是在南北狹長數百公里的花東,緊急醫療運輸及救護,更將會是全國很好的示辦區。
政見官網:https://weijiayan.wordpress.com/
________________
【魏嘉彥 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06722102
戶名:107年花蓮縣議員擬參選人魏嘉彥政治獻金專戶
「一百不嫌少,二百不嫌多,感謝您的小額捐款。」
________________
#政見 #未來花蓮 #緊急醫療整合 #學術研討 #空中救護系統
災難醫療救護訓練中心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衛生福利部和市府消防局、衛生局及竹苗地區的衛生單位合作,在部立桃園醫院成立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MOC),強化災難後援、救護的能力,在平時加強演練及準備,遇到災害或重大事故時,更能因應大量傷患的醫療資源調度。
同時,今天也是桃園醫院災難醫療隊的成軍,以醫院為基礎,結合社區、政府和民間團體運作,平時除了訓練第一線人員,也協助社區災害、參與各層級醫療演訓,並在災難發生時接受派遣,發揮緊急醫療最大能量。
我們推動智慧醫療,由市府消防局與桃園醫院等8家中度以上急救責任醫院合作,結合院前救護(EMS)、醫院急診(ER),推出「雙E行動」,由專業醫師教導消防員、救護員,在救護車上進行緊急救護處置,並以雲端連線,將心跳、血壓、心電圖等重要資訊提供醫院,這樣一來,醫院端可以即時掌握病患情況,提前準備,做好最佳處置。
感謝衛生福利部對桃園醫療的全力支持,衛福部桃園醫院即將成為桃園第一個準醫學中心,大幅提升救護設備、資源,我們會持續支持,一起讓桃園的醫療環境更好。
災難醫療救護訓練中心 在 劉建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深夜沉思⋯
長庚要救人,先救救自己吧!!
林口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集體離職事件,造成各界人心惶惶,更甚而直接波及麥寮長庚醫院連僅一位的急診主任醫師離職,接獲到雲林鄉親反應目前無急診醫生恐影響醫療品質,呼籲台塑企業應飲水終須思源,在享受企業成長的果實時,不應背棄當初設立六輕對雲林鄉親醫療的承諾,更不要違背當時王永慶先生所成立長庚醫院的初衷,不要辜負台灣人,更不要辜負雲林人!
針對衛福部及長庚醫院分別提出兩大項具體建議,盼此事件儘速落幕,以維護民眾及醫護人員的權益。
一、衛福部即刻啓動急診追蹤輔導及聯防機制
1. 發生至今衛福部有待檢討,要求衛福部應立即檢討急診診療等給付合理性,更應檢視長庚帳目,查處有無享優惠卻未回饋社區與醫事人員,進而圖利醫院高層甚至財團。
2. 針對急診醫師出走,影響急診及緊急醫療體系運作,林口長庚更是以醫護人員不足為由,若調動其他分院醫生,恐影響全台各醫院,衛福部應即刻啓動急診追蹤輔導及急診聯防機制,維持醫療水準。
3. 過去國內並未推動分級醫療,今年四月起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新制,衛福部應監控好各醫院急診分級醫療以及緊急救護病人的分送。
4. 衛福部補助麥寮長庚醫學中心支援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醫中計畫),除了長庚總院要支援成中度級的急救責任醫院,衛福部也應負起追蹤及監督之責。
二、長庚醫院應善盡社會公益責任
1. 長庚醫院年賺數十億,更享受國家多少租稅優惠,甚而衛福部從105年1月起至108年12月底止,核定補助麥寮長庚擴增2名急診專科醫師及1名加護病房專責醫師,補助每名醫師每月30萬元,每年1130萬,4年共4520萬元,長庚醫院享有政府補助醫中計畫,本應更重視麥寮長庚急診室醫療品質,藉由林口長庚這事件發現到麥寮長庚竟然只有一個急診醫生(已離職),原訂醫中計畫需要2名急診專科醫生卻始終遲遲無法到位,衛福部與長庚醫院責無旁貸
2. 長庚亦屬醫界龍頭,擁有龐大的醫療體系,身為醫學中心的林口長庚目前自顧不暇,麥寮長庚得到衛福部所核定的醫中計畫人員又無法到位,若看到現在的麥寮長庚竟是如此不堪!身為醫療龍頭又做何感想,我們又該如何期待麥寮長庚何時可以符合中度急救責任醫院,甚至可能連一般急診都無法達成,萬一發生及重大事件延誤就醫,誰能擔負起這失職之責,長庚的領導階層對得起麥寮鄉親或到麥寮長庚求助急診的病患嗎?長庚管理高層對得起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嗎?衛生主管單位可置身事外嗎?
3. 台塑在1994年在麥寮設立六輕工廠,當時王永慶董事長信誓旦旦承諾在麥寮附近興建長庚醫院(45.5公頃,500多床)、醫護社區(49.8公頃),護專、安養社區 (45公頃)等,如今卻縮水成現在僅134張病床,且在當地1年約有1萬急診人次,換算每日急診人次約30人,台塑已嚴重違背企業誠信原則,罔顧對雲林鄉親的承諾!!!
4. 麥寮長庚為一般級急救責任醫院,但更有一定的責任,因鄰近的台塑六輕工業區為毒性化工場,提供毒化災應變醫療是該院主軸,且毒化災害應變醫療是該院急診專科訓練之主要核心能力,除須掌握內、外、婦、兒緊急醫療處置外,更重要的是:與消防送院前的無縫接軌合作、毒化災處理、輻射處理等各種災難處理與大量傷病患處理。然而依據雲林縣政府今年106年工安紀錄,才短短半年就12位以上員工不同程度的輕重傷(多為灼傷與燒燙傷),所以24小時的急診服務及急診醫生甚為重要,若六輕有緊急事件發生又該如何因應!絕不是麥寮長庚院長或是內外科醫生值班就能足以因應嗎?是故,要求長庚儘速補足急診專科醫師,以有效因應該區危急事件及醫護救援。
回顧台灣醫療史,王永慶先生為了父親王長庚病重求醫,繳不出保證金,更看不慣當時紅包文化醫療惡習,於1976年出資成立了財團法人長庚醫院來服務民眾,三十年後的今天,長庚已躍居全台最大醫療體系,卻因傳出為經營利潤導致爆發急診醫師出走潮,呼籲台塑企業,不要違背當時王永慶先生所成立長庚醫院的初衷,唯有進行全力的醫療改革,財團也應立即退出行政管理,讓公正且兼具專業能力的團隊來管理醫院,醫療體系才得以更加完善。
災難醫療救護訓練中心 在 搭建救護站紀錄搜救過程模擬災難現場演練傷患分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搭建 救護 站紀錄搜救過程模擬災難現場演練傷患分類跟著我們的腳步和視野用 ... 學術的象牙塔在孤寂的3000公尺戰場上完成一場模擬 災難醫療 救援的成功戰役. ... <看更多>
災難醫療救護訓練中心 在 社團法人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 聖文森國緊急救護訓練結訓in 的推薦與評價
學員們也安排參訪了我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內政部消防署竹山訓練中心、衛生福利部南 ... 教育訓練 (災難醫療、基本救命術、到院前救護、創傷特效彩妝、 戰術醫療等)✓ ... <看更多>